趙敬
在幼兒因的家長群里,看到老師發(fā)來的孩子在幼兒園吃飯的照片,媽媽們討論得熱火朝天:“我家孩子居然能吃胡蘿卜?”“原來我家孩子在幼兒園吃飯吃得這么好!”“天啊,孩子居然‘光盤了,在家總要剩飯菜?!?/p>
是啊,幼兒園老師好像總有辦法對付吃飯有“問題”的孩子,孩子們在幼兒因的良好表現(xiàn),也讓媽媽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幼兒園老師在讓孩子好好吃飯、不浪費糧食這件事上有哪些法寶。
孩子年齡小,胃口也比較小,所以幼兒園實行的是三餐兩點制,既保證了孩子的營養(yǎng)需求,同時也能幫助孩子從小養(yǎng)成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做到不浪費。
幼兒園三餐兩點制中的三餐包括三頓正餐(早餐、中餐和晚餐),兩點是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加餐。上午加餐基本安排在上午1 0:00左右,讓孩子吃一些小點心、水果,或者根據(jù)季節(jié)給孩子準備一些湯水,比如冬天熬制冰糖梨水,夏天準備酸梅湯或綠豆湯;下午加餐是在2:30左右,等孩子午休起床后,讓孩子吃一些應(yīng)季的水果。
在家里,家長不妨也學習幼兒園的做法,實行三餐兩點制,讓孩子進餐有規(guī)律,又做到營養(yǎng)補充合理,還可以根據(jù)條件給孩子準備種類更豐富的三餐兩點。
在幼兒園里,尤其是剛?cè)雸@時,孩子把不喜歡吃的蔬菜留在自己的小碗里的情況也很常見,為了讓孩子們愛吃蔬菜、多吃蔬菜,幼兒園老師專門設(shè)置了很多活動,讓孩子對蔬菜有“感情”,再吃蔬菜時就不會抗拒了。
比如幼兒園開展了“好吃的食物”活動,老師帶孩子們走進食堂,和食堂的叔叔阿姨一起掰菜花、洗西紅柿,還通過直播的方式看西紅柿炒菜花的過程,那天中午吃這道菜時,孩子們吃得特別香,連西紅柿汁都吃光了。在家里,家長也可以帶孩子走進廚房,讓他參與擇菜、洗菜、淘米等力所能及的勞動,當孩子在享用自己制作的美食時,自然不會再挑食了。
老師在給孩子們講了圖畫書《一園青菜成了精》之后,孩子們對各種菜都非常感興趣,于是老師就帶著孩子們一起在幼兒園開辟了小菜園,孩子們在種菜過程中切身感受到了種菜的辛苦,等到吃自己種的菜時,都特別珍惜,一小片葉子也要夾著吃了,一點不浪費。家長可以把這個活動完全“照搬”到家里,和孩子一起種些小菠菜、小油菜或者是西紅柿、茄子等等,孩子會對自己的勞動果實特別有感情,也會喜歡吃菜了。
美食經(jīng)驗分享
幼兒園除了小饅頭、小包子等常規(guī)主食以外,還會給孩子制作一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比如用菠菜汁和面,制作雙色花卷;把孩子不愛吃的蔬菜調(diào)成餃子餡,給孩子包餃子,等等。所以家長也可以多花些心思,對蔬菜進行“喬裝打扮”,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fā)孩子嘗試的欲望。
為了避免孩子吃不完、浪費飯菜,幼兒園老師在分餐時一般會采用少盛多添的方式,先給孩子少盛一些,如果孩子吃完了可以再盛。所以有時候孩子回家后跟家長說:“我今天在幼兒園吃了3碗飯”,就是因為老師采用了這樣的方式。老師也比較清楚孩子的身體情況,比如對于正在生病或者康復(fù)期等身體不太舒服的孩子,老師也會減少給孩子盛飯的量,以孩子能吃完為準。孩子在家吃飯時,家長也應(yīng)該學習這種“少盛多添”的方式,并根據(jù)孩子的身體情況相應(yīng)地調(diào)整給孩子準備的食物的量和種類。
外出就餐時,為了避免浪費食物,也要時刻記得以少勝多原則,比如當孩子提出想吃什么沒吃過的食物時,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可以答應(yīng),但是要少買一些先讓他嘗,覺得好吃了再多買;帶孩子吃自助餐時,也要引導(dǎo)孩子少拿多取,等吃完以后再去拿。其實這個過程,也是在幫助孩子建立對食物的認識,比如知道“我一頓飯能吃多少”“我喜歡什么口味”等,從而能更好地享用食物,減少浪費。
當孩子的運動量足夠,消耗了一定的體力和精力,才能感覺到餓,有吃飯的欲望,也就能好好吃飯了。在幼兒園,孩子每天都有2個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其中體育運動的時間至少有1個小時。家長想要讓孩子好好吃飯,要特別重視孩子的運動,每天都要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尤其多開展一些走、跑、跳、投、攀爬這樣的活動,在幫助孩子增加體能的同時,也幫他打開了胃口。
吃飯的時候,幼兒園老師會有意識地把食育不佳的孩子和那些吃飯吃得香的孩子安排在同一張小桌子上。看到小伙伴吃得那么津津有昧,吃得那么香甜,也能帶動不愛吃飯的小家伙對吃飯的熱情。在家里,家長就可以“扮演”吃飯香的小伙伴。建議全家人一起進餐,而且都不看手機、電視,專注于享受每一道飯菜,帶動不愛吃飯的孩子吃得更香。
想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但是又擔心孩子浪費食物。其實,與其在孩子吃飯時不停地糾正、提醒孩子,不如做好吃飯以外的這些準備。
受年齡的影響,孩子手部的小肌肉和精細動作發(fā)展得還好,所以當孩子開始學習獨立使用勺子或筷子進餐時,撒飯粒、掉菜渣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平時家長可以多和孩子玩一些手指游戲,鍛煉孩子手部的小肌肉,這樣在吃飯時,孩子對餐具使用得會更有把握,也就不容易浪費食物了。比如玩五指抓花生、三指(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糖果、二指(拇指和食指)捏豆子等手指游戲,這幾個游戲可以鍛煉孩子的五指功能分化。還可以一邊念小歌謠一邊玩敲小鼓的游戲——把一只小手像要握手一樣張開,然后念歌謠:上敲咚咚鼓(食指向下輕擊中指),下敲鼓咚咚(小拇指向上輕擊無名指),上下一起敲(食指向下和小拇指向上一起輕擊相鄰的手指),小鼓咚咚咚(中指向上和向下開合),當孩子熟練之后,還可以雙手一起玩。這個游戲特別能鍛煉孩子小手指的靈活性。
對于年齡還小的孩子來說,吃飯其實需要相對比較專心,因為這是一件需要孩子進行手眼配合的事,而且專心吃飯確實對食物的消化吸收也更有好處。在幼兒園里,吃飯是一件相對有儀式感的事,小朋友們會參與到幫忙擺放餐具、擺好小椅子等就餐前的工作中,而且就餐時間不長,孩子們都知道在這個固定的時間段內(nèi)就是吃飯,其他事情都不做。所以家長在家里,最好也讓孩子參與一些餐前準備,讓孩子進入吃飯狀態(tài),再給孩子創(chuàng)設(shè)安靜、舒適的進餐環(huán)境,而且最好也設(shè)置一定的吃飯時長,讓孩子能專注于在固定的時間內(nèi)自己把飯吃完。
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幼兒園老師經(jīng)常會自己編一些小故事來引導(dǎo)孩子珍惜糧食,也會通過和孩子一起共讀繪本故事,讓孩子意識到食物的來之不易,有珍惜糧食的意識和意愿。比如通過《盤中餐》這本繪本,孩子們就可以直觀地看到農(nóng)民為了種植水稻在辛苦的勞作。春天,是水稻生命歷程的起點,每一顆種子都需要被精心挑選、浸泡,到達一定的時間后,才能播撒到育秧田里。等到秧苗長到一定程度,又要經(jīng)過3次搬遷,才能到達水田里。拔秧與插秧的過程也是一個技術(shù)活。盛夏時節(jié),農(nóng)民們忙著拔除雜草,預(yù)防害蟲。度過令人擔憂的耕耘時節(jié)后,豐收的季節(jié)近在眼前,但接下來的收割稻谷的過程也是非常艱辛的。收割之后,還需要精心晾曬,稻米才能保存下來,最后被做成香噴噴的大米飯。當孩子理解和感受了每一粒盤中餐都是要經(jīng)過這樣一個繁忙和艱辛的過程之后,也就能懂得珍惜糧食的重要性了。另外,還有《謝謝你,好吃的面包》《怕浪費婆婆>《如果地球被我們吃掉了》等繪本,也都能幫助孩子懂得珍惜糧食,減少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