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 迪
就像每一個裝修新手一樣,我在面對著厚厚一打墻漆色卡的時候才意識到:我們身邊居然有這么多種色彩可供選擇,而且每一種都有自己的名字……事實上,自然界中顏色有無數(shù)種,即使在有限的電子世界中,紅綠藍三基色各用1個BYTE(字節(jié),范圍是0-255)來表示,也有16777216種顏色之多。
作為一種“好色”的視覺動物,從光照進眼睛的那一刻起,不同波長的光源經(jīng)過視神經(jīng),讓世間萬物變得絢麗多姿。在漫長的歷史中,人類甚至無法用任何知識來解釋色彩,只能憑借著單純的迷戀,從大自然的有色礦物、植物甚至動物尸體中提取各種顏料,研磨成粉,摻水調(diào)色,描繪每個時代不同的風格。
我們已知的最古老的顏料可以追溯到35萬年前,當時的人類已經(jīng)能從灰燼中提取深黑色的物質(zhì)?,F(xiàn)存最古老的繪畫作品,推測作于公元前15000年的法國拉斯科洞穴壁畫,大量采用了從赭石中提取的黃、紅、棕以及炭黑色。
隨后的早期文明社會,人們開始學會從越來越多的基礎材料中,創(chuàng)造出大自然中不存在的顏色。比如動物油脂、樹脂做的燈黑色,明火燃燒骨頭產(chǎn)生的骨白和骨黑。5000年前古埃及人發(fā)明的埃及藍,是用石灰、銅、硅石、泡堿加熱,堪比一場小型的化學實驗,唯有精確,方能獲得。
光是色彩之母。1666年牛頓用三棱鏡將陽光分離出了紅橙黃綠藍靛紫的光譜,人們才第一次真正知道了色彩如何誕生。這個故事雖然寫進了小學課本,但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都認為這是一種異端邪說。因為純白的陽光被視為上帝的禮物,它不應該被混合和分解。
1704年前后,色彩制造商迪斯巴赫在實驗室制作紅色顏料時,在沸煮的胭脂蟲、明礬、硫酸鐵和碳酸鉀里加入了被動物血液污染的草堿,意外制造出了第一種現(xiàn)代人造顏料—普魯士藍。這種顏色便宜且穩(wěn)定,很快風靡一時。普魯士藍化學名為亞鐵氰化鐵,在許多聞氰色變的人看來,這種藍色物質(zhì)或許有著某種不為人知的毒性。但實際上,普魯士藍不僅無毒,而且還是一種功效極佳的解毒劑。
這種顏色不僅影響了藝術史,還為最早的工業(yè)時代立下了功勞。現(xiàn)在常用的“藍圖”一詞,就來自于英國化學家赫歇爾,他讓普魯士藍和感光紙結合在一起,制造出了一種復寫紙。在使用過程發(fā)生一系列化學反應,結果是藍色背景上會出現(xiàn)白色的線條,成為了最早的“藍圖”,永久性地改變了建筑和設計行業(yè)。
我們已經(jīng)知道,光的作用是色彩產(chǎn)生的基礎。事實上,物質(zhì)也是顏色產(chǎn)生不可或缺的媒介,試想如果沒有承接著光的物質(zhì),即便白光蘊含“赤橙黃綠青藍紫”等眾多豐富的色彩,我們也無法將其分離。正是由于物質(zhì)組成與結構的差異,這個世界的色彩才如此多樣。
按照與光作用屬性的差異,色彩可分為化學色素色和物理結構色?;瘜W色素色的呈現(xiàn)源于物質(zhì)分子對光的選擇性吸收,比如紅色的花,由于其機構吸收了非紅色的光,只留下未吸收的紅光反射到眼睛中,因此呈現(xiàn)紅色。
而結構色是由微觀物理結構與自然光之間的相互作用(如散射、干涉、衍射等)所產(chǎn)生的顏色。它的產(chǎn)生依賴于對微觀物質(zhì)的高精度控制,可以在同一個物質(zhì)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色澤效果,因此更加讓人著迷。比如孔雀的羽毛、蝴蝶的翅膀、甲蟲的背甲等等,都是經(jīng)過億萬年進化而來,復雜且精細的光學結構。
自然界是創(chuàng)造色彩的大師。我們不禁要問,有沒有辦法實現(xiàn)結構色的人工制備呢?研究人員對微結構呈色機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全內(nèi)反射(TIR)結構色是一種新型呈色機制,當光以較大的入射角由光密介質(zhì)(光在此介質(zhì)中的折射率大)射到光疏介質(zhì)(光在此介質(zhì)中折射率?。┑陌夹谓缑鏁r,會發(fā)生全反射,而當這種界面的尺寸縮小到幾微米到幾十微米的范圍內(nèi)時,它就可以反射出絢麗的彩色。
科學家用透明的聚合物液滴,精確打印成大小不同、微米尺度的光學曲面結構,就這樣發(fā)明了一種用透明墨水打印所有彩色的新技術。
我們習慣了色彩的無處不在,沒人注意到它悄悄改變了一切。也許一天,未來的彩色圖像只需要一種透明的墨水就能完全打印。顏色也不再只是顏色本身,也許將成為每個人身上最獨特的表達方式,繼續(xù)伴隨人類的歷史進程,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