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河津真武廟風景環(huán)境體系構建方法研究

2021-11-18 07:24:10史哲偉
中國園林 2021年10期
關鍵詞:圖景視點風景

史哲偉

張 濤*

1 概述

真武廟是河津市有名的本土風景,位于山西省運城市河津縣老城之北0.5km處的臥麟崗之上,是俯瞰河津老城的絕妙地點,地理坐標是北緯35°35'~35°36',東經110°40'~110°41'[1],古人稱之“邑城之北鎮(zhèn)而游陡之大觀”“一邑之勝景也”,真武廟選址巧妙,在紫金山山麓、老城之北、九梁八溝中最中間、最為突出的山梁“麟島”①上營建廟宇,其亭、臺、樓、閣、坡階、棧道、牌坊等建筑達34處之多,其中山腳下靈官樓、山上真武廟院落、崇文閣院落以及制高點朝天宮形成2條軸線控制整個景區(qū),形成城市主山標志性風景節(jié)點,站在真武廟東可望虎崗,西可覽黃河,南迎鳳嶺,北鎮(zhèn)紫金,可謂“天造地設之巧”[2],古人根據(jù)9座山梁“九龍頭”的突出形勢,于絕頂處修建9座廟宇,形成了“九梁、八溝、九廟”的基本空間結構[3]。

寺廟園林意境是中國自然山水畫意式園林最高境界[4],其相關表現(xiàn)手法備受有關學者關注,既有研究認為寺廟風景供人暢神怡情而非神仙居住,是人越過神和宇宙進行對話的場所[5],金荷仙從時間和空間2個方面來分析寺廟園林意境的表現(xiàn)手法,總結了借景、障景、虛景、四季變化、楹聯(lián)等方法[4];嚴明等從色、聲、香、味、觸五境闡述了天童寺造園意境[6]。而人對環(huán)境的體驗主要來源于觀與游。視點的四望環(huán)境,可以衍生“境生于象外”的意境,仰視、俯視圖景,可以達成人與神、宇宙的對話;層層向上的游線可以升華人的精神境界,本文借鑒相關寺廟園林研究方法,利用視點、圖景、游線分析真武廟“仙游”風景意境,完善河津真武廟意境研究。

與河津真武廟直接相關的研究已經取得不少的成果,如建筑院落布局[7]、傳統(tǒng)建筑營建手法以及保護原則和方法[8]、基于外在環(huán)境的風景選址研究[3]、建筑整體空間格局的研究[1]、建筑空間序列及人文意義的研究[9]、建筑戲臺營建手法[10],這些研究都從不同方面補充了河津真武廟風景營建的方法,但對河津真武廟外在環(huán)境選址的因素和內在環(huán)境的建設是如何被組織起來,在歷代建設中如何形成一個宏觀環(huán)境與微觀建設相結合的真武廟所控制的風景環(huán)境,以及基于內外風景環(huán)境的空間組織所產生的“麟島”之“仙”的意境,即風景環(huán)境體系的構建方法仍有待探索,本文從這樣一種整體環(huán)境與內在秩序關系的視角探真武廟風景環(huán)境體系的構建路徑——視點、圖景、游線,以補充現(xiàn)有河津真武廟營建研究。

2 歷史沿革

河津真武廟營建于元末明初(1357—1368年),可將其分為4個階段[8],元末明初的初創(chuàng)期、明萬歷到明末的擴建期、明末到清末的完善期以及近現(xiàn)代的復興期。

元末明初真武廟初創(chuàng),規(guī)模不大,僅有真武殿院落,“上有正殿三間,以庥神靈;南則獻殿五間,以供醮祭,南下則舞廳三間,俉以樂舞劇賽之所;又有東西廊一十二間”[11],其選址與營建意義特殊,為城市之主山標志,以居高鎮(zhèn)遠,“邑之北,環(huán)拱皆丘阜,實紫金姑射之麓。遠自恒、代、吉、隰而來,至此山盡原起,突兀高出,為邑主山。面臨河汾,登高視之,誠亦勝概。士人于山畔聳建神宇,歲時伏蠟祀報祈,期以佑國庇民,居高鎮(zhèn)遠,以呵禁不祥”[11]。

明末年間真武廟進入比較大的擴建階段,龐禮、郭教善等人募資在真武廟院落后面增建了三皇廟、玉帝廟、娘娘廟。明萬歷九年(1581年),郭教善、趙光祖等人募資創(chuàng)建了真武廟制高點建筑朝天宮、立南天門,至此真武廟的游線延長,經過老君殿、通天衢棧道到達后邊的山梁頂,極大地豐富了人的游覽感覺,同時真武廟與外在山水環(huán)境建立了更為緊密的聯(lián)系,“昔河東當?shù)烙從弦泯S查公、山東魯峰劉公曾振衣絕頂處,欣然嘆羨,以為襟帶河汾,仿佛條華萬壑群峰羅列”[12]114“登閣棧極目四望,無際渺乎,如置身云霧里,斯稱一邑之勝景也”[12]121,真武廟風景環(huán)境達成了更高的境界,宛如道家仙境。

清初真武廟建設日趨走向成熟,文人將真武廟的風景提升了新的層次,咸豐年間崇文社王照離等十四人于麟島建崇文閣(又因其可望見黃河稱為看河樓),將看河樓作為真武廟建筑群感知周圍山水環(huán)境的“眼睛”,又根據(jù)從麟島各個角度所觀看到的風景題寫了麟島八景及八景詩,在現(xiàn)實感知與文學作品相互交織層面上建立了與外在山水環(huán)境更為緊密的聯(lián)系,豐富了麟島的景致?!冻缥拈w唐明序》寫道:“古耿麟島,三晉名區(qū),天地效鐘毓之靈,山川華晴州氣,非蓬島真如蓬島,巒之人間卻非人間,雖西湖佳景,岳陽大觀,洞庭秋色,不過是焉。[12]126”“麟島小峰也,而鳳翥鸞翔而又非小峰也,層樓插漢星斗可攜,坯袖疊焉,而與齊下視,河流若浮,槎槎泛銀漠,張騫不能尋也,明乎絕頂風颯然,宋玉不能賦也”[12]127。清同治年間,河津老城受北山水患侵襲,又于九龍崗東西其他山梁上營建了八廟,形成九梁、八溝、九廟橫向的風景秩序。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軍炮火的襲擊,九龍崗上諸廟皆毀,僅存真武廟;1981年,當?shù)卣畬φ嫖鋸R進行了搶修,在保護真武廟的基礎上修建了小鳳橋,同時將臺頭廟的鐘、鼓樓亭遷建到崇文閣、朝天宮,形成了亭閣對峙、高懸底應的格局,同時開辟了更多的游覽路徑。

綜上,雖然真武廟風景環(huán)境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形成的,但真武廟早在營建初期就有一種通過外在山水環(huán)境的借景價值來決定內在風景布局的方式,在后代修葺中有意識強化其與周邊山水的聯(lián)系,最終形成了真武廟內在風景與外在山水環(huán)境共同融揉的風景環(huán)境體系,如明萬歷年間建朝天宮時就考慮到其外在山水借景價值,并將其作為朝天宮的與營建意境“邑候閻公題其一曰:真境,二曰:清虛觀,三曰:河汾一望”;乾隆年間詩人在登臨真武廟時所觀覽到的外在環(huán)境“安邑之明德,耿都之帝址,如在目前。而俯視城市郭原,亦復煙火萬家,與山川之淑氣,遐邇交輝。把酒臨風,心曠神怡”;清咸豐年間營建看河樓題刻麟島八景等,這些都反映了歷代真武廟在營建時將內在建筑、風景的選址布局以及營造尺度與外在環(huán)境綜合考慮,最終形成了真武廟風景內外融揉的環(huán)境體系。

3 風景環(huán)境體系構建路徑——視點、圖景、游線

結合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真武廟風景環(huán)境體系存在內在空間構架,這種成果是通過視點、視點上的圖景以及串聯(lián)視點和圖景的游線這一特有的路徑來達成的風景內外環(huán)境的相互關聯(lián),完成了真武廟自身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對話,通過將詩文、點題、楹聯(lián)等精神文化內涵與視點游線圖景相互結合,塑造了一個蘊含著深厚文化精神的風景場所[13],來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河津真武廟風景通過視點、圖景、游線的設計,使人在登臨游覽的過程中完成對人居環(huán)境的認知、自身內心精神上的洗禮,最后抵達仙游的境界,正如《重修玄帝廟并增建洞閣記》所載:“而高致之士,每游覽振衣其上,興發(fā)吟情,滌蕩塵慮……而縉紳士大夫,或厭紛華繁猥,托清凈以自逃。則下睇市井,傾聽喧嘩,靜思名利……[11]”

3.1 視點

視點即觀賞點,是人在環(huán)境中感受的基礎,視點涉及的基面、視距、觀賞角度以及主視方向等對游覽體驗都具有重要影響,對于同一景物選擇不同的觀賞點,基于不同的視域、視距,人們所看到的圖景是不同的,馮紀忠先生在《組景芻議》中提到“風景點是自然風景區(qū)的精華、核心、或古跡所在,所以開辟風景首先需要對此進行一番搜索,選擇觀賞景色的視點”[14]。

3.1.1 景中視點

視點又分為景中視點和景外視點,景外視點是在風景外旁觀風景,而景中視點則是從風景內掃視一圈,將所看到的連續(xù)畫面構成視域大環(huán),現(xiàn)代規(guī)劃設計注重景外視點的設計,對景內視點的關注較少,實際上從景中視點所獲得的人在景物中身臨其境的感受恰恰是古人所更為重視的。

真武廟根據(jù)自身的關鍵地形與身外的景致設置了景中視點,每一個視點的設置都將自身的景物與周圍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以達到人在“環(huán)”之中得“境”的游覽體驗。視點的設置既考慮了微觀風景,又考慮了大尺度的山水環(huán)境,是一種宏觀微觀相互結合的手法,通過將人在景中的觀游與外在山水環(huán)境結合形成了真武廟景中視點的布局(圖1),真武廟風景的營建不僅限于內在的人工建筑,而是在整個游覽過程中都設置了景中視點、關鍵建筑來朝對、遠望、借景來與外在環(huán)境建立聯(lián)系。此外在一些列視點中還有更為關鍵性的視點,如視點2設在看河樓上,清代文人王照離站在這里環(huán)顧四周一系列山水題寫下了麟島八景,即孤云送月、西河畫舫、依抖金鑾、小橋飛鳳、太華晴峰、壓他凌空、原麟疊翠、汾水秋波,這8個景致中有7個景致都在描寫古人站在看河樓上所觀覽到的大尺度山水環(huán)境,由于古人沒有現(xiàn)代航拍圖,對于周邊的山水格局以及景致的發(fā)掘、感知就需要站在這樣一個關鍵地點,這是體察河津城市山水格局的關鍵點位,即“四望點”[15](圖1中的視點2、4),基于這個位置古人得以看清黃河、龍門、紫金山、老城等一系列人居要素之間的關系,最終發(fā)掘了河津城“紫金北枕,西繞大河,峨嶺南橫,襟帶河汾,控連雍豫”的山水形勝,當然,在一系列山水環(huán)境中亦有看河樓所最為關注的景象,即黃河;視點4設在朝天宮既可以向東看九梁八溝上的其他廟宇,又可遠望孤山、飛鳳嶺、老城等(圖1),視點的設置,有的在于建筑內,通過借助建筑的高度來登臨遠望,如看河樓營建了3層樓高來遠眺黃河;有的在建筑外,作為人們感知某一精神圖景的特殊點,如剛出山門觀看威震黑河圖景;有的在人行進的路程中作為建筑的觀察點,如朝殿坡的觀察點限制人們的視線指向真武廟山門,從而營造一種朝拜真武的意境?;谶@些視點的設置,宏觀與微觀的圖景、精神與物質的空間匯聚于一點,人們在觀賞游覽的過程中完成了對周圍人居環(huán)境認知,完成了內心精神世界的升華。

圖1 真武廟景中視點布局(作者改繪自參考文獻[9])

3.1.2 景外視點

景外視點是站在風景外旁觀風景,景外視點與景中視點的相互變換,使景觀感受或靜或動、或抑或揚,從而點染出來的抑揚頓挫、富有節(jié)奏的風景空間的序列[16]。馮紀忠先生強調多個視點所看到的圖景對景觀感受的作用:“設若對象是一座山,從一個視點看,看到的是它的一個面,從多個視點看,看到的畫面集合是它的體量體態(tài),那么對它才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較深一步的印象?!薄爸挥袕木坝^外視點轉移到景中視點,才會取得突變的動觀效果,峰回路轉,別有洞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這種情況”[14]。景外與景內視點的相互變化使真武廟得以產生一氣貫通的風景空間感受(圖1、2),站在山腳下望靈官樓是從景外望風景,是一種旁觀感受;登上靈官樓遠望,又位于景中;穿過靈官樓進入朝殿坡,朝殿坡直指山門,遙望山門戲臺,又處于景外;通過幽暗的山門戲臺進入真武廟院落,眼前豁然一亮,又是一種景外感受;進入看河樓掃視周圍風景,是一種身受的體驗;進入棧道望南天門,又回到景外,最后在朝天宮處達到人在景中體驗的極致。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些景外視點,人們在景中的感受也會大打折扣。

3.2 圖景

“景”是一個三維概念,景在不同方位,角度和視野下會形成人眼中不同的“景片”。一個景致單元有很多景片,而景片置于整體環(huán)境背景中則又形成了人眼中的“景面”,景面即圖景[13],“景致單元”是景觀要素的集合;“景片”反映景觀單元的不同角度,而“景面”則反映人在不同時空位置回饋于視野的景片及其周邊環(huán)境背景,人在環(huán)境中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對景面或圖景的感受獲得的[13]。楊鴻勛先生將景面設計核心概括為“掩映”,掩映是途徑的環(huán)境,也就是觀賞空間的構圖。掩映固定著諸景象要素的位置和相互關系,景象空間的劃分及主從的配置,都依賴掩映的作用。楊先生認為掩映是景象的結構關系,包括了動與靜;障景、對景、點景及借景[17]282-298。

圖景的存在使得人們得以感知真武廟設計的精神內涵,古人基于人們所觀看到圖景設置了重要建筑以及視點,以求在某一特殊時刻特殊地點來達到精神的傳達,同時圖景起到了真武廟與周圍環(huán)境的物質和精神聯(lián)系,使得真武廟得以融入大尺度人居環(huán)境之中,可以說缺少圖景設計真武廟就無法完成環(huán)境與人的精神情感共鳴。

如威震黑河圖景的設計就有賴于重要建筑及視點的布置,首先是山門采用與戲臺相結合的手法,使得山門實際上成為洞口,人在經歷了昏暗狹小的通道出來后會豁然開朗,由于前后對比人們會不自覺放大所觀看到的景物(圖3、4);其次,獻亭的設計也遠高于山門,使得人們不得不抬頭仰視(圖4),兩旁的廂房與長階梯則增加了建筑的透視感(圖2中的視點3),突出了獻亭的威嚴感,增加了人們對真武的朝拜感;最后,“威震黑河”的牌匾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強烈朝拜秩序空間下,“威震黑河”4個大字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點出了場所氛圍,點化了人們的精神感知,使人們越發(fā)尊崇真武文化。

圖2 景外視點的布局(作者改繪自參考文獻[9])

圖3 獻亭與山門視線關系(作者改繪自https://www.blog.sina.com.cn/jhon502)

圖4 威震黑河圖景剖面圖(作者改繪自參考文獻[9])

接下來是老君殿圖景、通天衢-南天門圖景,這類圖景重在表達其仙游的精神境界,使人領略其騎黃鶴、會仙友、彈琴賦歌超凡脫俗之境,老君殿圖景的設計通過長階梯增加透視感,通過牌坊增加層級,通過向上的視線來增加引導與暗示,最后形成朝拜老君的場所氛圍(圖2中的視點4)。而南天門的圖景則是利用兩側懸空的地形(圖2中的視點5),營造棧道懸于空中的意境,利用棧道上升的地形、老君殿靜止的觀賞點、遠處的景象要素——南天門組成圖景,最后通過通天衢-南天門這一題名點出仙境的人文氛圍。通過牌坊—老君殿—通天衢—南天門層層遞進(圖5),步行向上經過一個又一個人文節(jié)點,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最終在登臨朝天宮后人的情感胸襟一下打開,心曠神怡。

圖5 通天衢-南天門圖景剖面圖(作者改繪自參考文獻[9])

3.3 游線

視點與視點之間的路徑形成了游線,游線除了起到交通走向、景象導引的功能外,還具有一定的節(jié)奏起伏變化,展現(xiàn)類似文學作品中起承轉合的精神[13]。楊鴻勛先生將游線概括為途徑,“途徑是構成引導的主導方面,是個主動的、活的因素。引導之所以成為最為活躍者,關鍵在于途徑的作用。途徑對于園林自身來說,它聯(lián)系著為掩映所固定的諸景象空間,與掩映共成引導,從而組織景象關系:對于游者來說,它作為游園的途徑,直接聯(lián)系著游者以引導游園活動”[17]269-270。馮紀忠先生更為重視導線的作用,他強調總感受量、導線長度、變化幅度、時間或速度都會對游園產生不同的感受:“試把多個媒體視點串連成線,如果對象是3個峰,那么隨著導線上視點的移動三者的幾何位置不斷變化。有個詩人曾寫道:‘安得帆隨湘勢轉,為君九面寫衡山?!@時導線雖然曲折,而視點則始終都在同一標高。設若導線不是湘水,各個視點的標高也不同的話,那么衡山諸峰此起彼伏,變化就更為強烈得多了。[14]”

以真武廟的游覽路線為例,在人的動態(tài)游覽過程中會將真武廟所觀看到的圖景與其本身的精神文化氛圍結合起來,以達到人們在環(huán)境觀游中領悟先賢所賦予環(huán)境的精神意義。從山腳下靈官樓起到麟島制高點朝天宮的系列游線中,靈官樓起到了門戶作用,通過靈官樓一條狹長的空間,由石階引導人們進入真武廟山門,在這一過程中人們經歷的視線打開-收縮-再打開,空間由開朗-暗閉-再開闊(圖6、7),經過石階的引導,人們在一步步向上走的過程中達到內心境界的提升和對真武神的一步步靠近,人們在進入真武廟山門前內心已然肅然起敬;山門采用了和戲臺相結合的手法,上面是戲臺,戲臺下面設門,門口實際上成為洞口,進入洞口視線昏暗只能看到前方的臺階,再邁兩步出洞口,視線豁然開朗(圖7),迎頭而上視線正對的是真武廟獻亭,獻亭高出山門口3m多,人在獻亭前顯得十分渺小,獻亭上掛“威鎮(zhèn)黑河”4個大字,整個空間莊嚴肅穆令人震撼,秩序明確;穿過獻亭獻殿、正殿進入真武閣朝拜完真武神像后往西走視線打開,登臨看河樓可遙望黃河、龍門(圖7),令人心曠神怡,此時已經有登臨仙境的感受,《麟島原敘》載:“……今將樓比玉。白地光明;可許云天似海,青煙縹緲。況當三五天高,桂影分香,應令百萬軸開,芝吟挹秀矣?!本o接著往北沿著石階往上正對老君殿遺址,登臨老君殿四面臨空,視線開闊,碧天蒼煙云閣山岳,環(huán)顧四周便有無限詩懷,再往上是狹長的棧道,兩側為懸崖,棧道仿佛懸于空中,穿過南天門來到麟島制高點朝天宮,三面臨空,視野開闊,此處是先賢設置人們滌蕩塵慮,興發(fā)吟情,靜思名利,提升境界的地點,在這里“四岳巖碑,煙巒到目”。遠望鳳嶺、孤山、稷山等景,經過一系列游線的體驗,人們到此抒懷暢飲、性情發(fā)吟、到境襟開,乘白鸞、騎黃鶴、會仙友、會社朋、攜琴歌賦、賞碧天蒼煙,雖只有短暫片刻,亦彌足珍貴。通過一系列游線的設計,人們的心理隨空間、視線、圖景變化而變化,在經歷了緊張、內心精神的提升、真武威嚴的感知、真武神的朝拜后,登臨看河樓豁然開朗,心情轉為愉悅,緊接著往上登臨老君殿視線開闊、四面臨空,宛如進入仙境,隨著棧道一步步升高人的境界也越發(fā)高漲,闖過南天門到達麟島制高點朝天宮,到此境界精神達到高潮。真武廟通過人工的游線設計升華了地形本身的空間節(jié)奏,點化了真武大帝威嚴精神,賦予了麟島后半段險要地形“仙游”的空間體驗,是對麟島自然之境的人為升華。

圖6 真武廟游線中的視域變化(作者改繪自參考文獻[9])

綜上,古人對于真武廟游線的設置不是簡單的串聯(lián)不同功能區(qū),滿足交通的需要,而是“因景設路,因路得景”,首先其游線本身的形態(tài)就具有觀賞的價值,其次通過一條一氣呵成、縱貫南北、層層遞進的游線,將游人帶入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景象之中,運用視點的布置、圖景的掩映來實現(xiàn)景象的獲取、強化。換句話說,視點是人在真武廟中感知外在山水環(huán)境、感知場景氛圍的眼睛,而游線則是組織一切要素、運行視點、控制園林藝術感受的“組織者”(圖7)。最后,通過游線的變化來獲得連續(xù)觀賞的具有藝術效果的圖景,完成對真武廟三維景象的感知。

圖7 游線組織的圖景序列(作者繪)

4 營建機理

真武廟內在的建筑布局方式,除了道教文化格局、功能使用、地形選址以外,還有一條重要線索是人在環(huán)境之中的觀覽游走,通過視點、游線、圖景共同形成的內外融揉的風景空間體系。人在河津縣域這樣大尺度山水環(huán)境中不斷游走,發(fā)掘出其中觀覽四方的視點,進而發(fā)現(xiàn)了臥麟崗這樣一個居中的位置,又在臥麟崗九梁八溝中選擇了最突出的山梁麟島,進而根據(jù)地形發(fā)掘了關鍵視點,營建了關鍵建筑,并為其注入文化內涵,最后用游線進行一定的導引,使人們在觀覽的過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圖8),正如《重修玄帝廟并增建洞閣記》所載:“邑之北,環(huán)拱皆丘阜,實紫金姑射之麓。遠自恒、代、吉、隰而來,至此山盡原起,突兀高出,為邑主山(基于大尺度山水環(huán)境選址臥麟崗)。面臨河汾,登高視之,誠亦勝概(基于圖景選擇視點)。士人于山畔聳建神宇(基于關鍵地形建廟),歲時伏蠟祀報祈,期以佑國庇民,居高鎮(zhèn)遠,以呵禁不祥(注入精神文化內涵)。而高致之士,每游覽振衣其上,興發(fā)吟情,滌蕩塵慮。有懷抱者能自得之,則真趣豈直在林落間耶(利用觀游提升精神)?!庇烧嫖鋸R風景營造可反映出兩方面經驗:一是由傳統(tǒng)人居營造中的山水環(huán)境與內在風景建設緊密結合的空間構架、一套立足點以及立足點所對應看到的精神圖景、立足點所串聯(lián)形成的游線等多個方面共同形成的空間環(huán)境體系;二是基于人在環(huán)境中的觀游體驗所形成的關鍵點,并依據(jù)關鍵點形成的以地為基礎,以外在環(huán)境為參照,一個個內在定位坐標來確定風景的營建手法。這些經驗都與西方園林的設計思路截然不同,這也是當代風景園林學科發(fā)展的“中國性”[18]所需要傳承的。

圖8 真武廟風景環(huán)境構建(作者繪)

與現(xiàn)代從平面圖上來做規(guī)劃設計不同,古代園林不是依據(jù)平立剖面圖設計出來的[19],真武廟風景的營建是基于視點、圖景、游線、山水環(huán)境共同決定的,古人營建風景往往是在現(xiàn)實中基于這個視點所看到的圖景來決定放置什么類型人工構筑,基于圖景所反映的精神來點題人文,強化場所意象,如威震黑河圖景、朝天衢南天門圖景的人文點題;與現(xiàn)代在規(guī)劃用地范圍內構思設計不同,河津真武廟的設計考慮了更大尺度的山水環(huán)境,考慮了與老城的關系,以及與九梁八溝的互望關系,換句話說,真武廟場地內的建筑設計恰恰是基于外在的自然環(huán)境來布置的,如看河樓基于遠望黃河、老君殿基于觀望九梁八溝、朝天宮的營建基于遠迎飛鳳嶺;與現(xiàn)代規(guī)劃設計強調硬質、人工,通過增加建筑的體量來凸顯設計的宏偉不同,河津真武廟中最精彩、最壯觀部分恰恰不在建筑最多的真武殿院落部分,而是在人工最少的麟島后半段,通過因借麟島三面懸空的地勢,在后半段古人只簡單布置了朝天宮、老君殿廟宇,但卻因視線開闊、山水城匯聚于一點而令人心曠神怡,可以說通過因借山水地形,寥寥建筑便可凸顯雄偉的氣派;與西方通過幾何布置來強調人掌控自然的理念不同,真武廟的設計凸顯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理念,看似在布置人工構筑,實際上是古人經歷了宏觀中觀微觀不同尺度的“觀游”后,將人工構筑布置在那些“自然之巧”處,通過一種人工的方式來強化自然本身的意境,來體現(xiàn)尊崇自然的理念,正如古人所說“天造地設之巧,在人善于黠綴耳”[2]。從某種意義上說,古代先賢正是站在宏觀山水層面來確定微觀建筑朝天宮的方向、看河樓的位置;又基于中觀層面的麟島的地形及與城市的關系,將人居向往之精神“居高鎮(zhèn)遠,佑國庇民”“滌蕩塵慮”“清凈自逃”與微觀真武廟的布局結合。不同層面之間的相互貫通,總是圍繞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這一目標來實施環(huán)境整體設計,最終使真武廟成為河津城市人們心中的標志性風景。

5 結語

綜上,真武廟風景營造存在一種通過視點、視點上的圖景和串聯(lián)視點圖景的游線共同組織的風景內在與外在環(huán)境整合下的空間體系構建,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風景空間體系具有以下特點:1)基于宏觀微觀不同尺度“人的體察”來尋求“自然之巧”處,用人工構筑點化自然之境;2)通過起承轉合的游線豐富了“人的環(huán)境體驗”,通過圖景完成真武廟與周圍環(huán)境的物質和精神聯(lián)系,使真武廟融入大尺度人居環(huán)境;3)景象結構的設計強調精神內涵,通過視點、游線、圖景的巧妙布置塑造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風景場所,使人在登臨游覽的過程中完成內心精神境界的提升,起到了“滌蕩塵慮,傾聽喧嘩,靜思名利”的作用。

注釋:

① 麟島是臥麟崗9座山梁中最中間最突出的山梁,孤高聳天,形勢陡峭?!恩雿u本序》載:“ 紫峰山下,蜿蜒而南走,直赴汾川。傍其北,群巒拱揖,形如偉人之立云表,士人賜其名日麟崗……予更其名為麟島。使與黃鶴壽。因書其初事,以刊著石。”

猜你喜歡
圖景視點風景
黃河口的小康圖景
金橋(2021年11期)2021-11-20 06:37:18
在沙堿地繪出幸福圖景
金橋(2020年12期)2020-04-13 05:51:12
艾家河描繪新圖景
當代陜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46
眺望心中最美的風景
不可錯過的絕美風景
青島新圖景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3
隨手一畫就是風景
視點
河南電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24
讓你每天一元錢,物超所值——《今日視點—2014精萃》序
新聞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2
兩會視點
中國水利(2015年5期)2015-02-28 15:12:40
大名县| 武汉市| 罗城| 马边| 金昌市| 封丘县| 丰城市| 类乌齐县| 梁河县| 耿马| 阿巴嘎旗| 济南市| 平舆县| 思南县| 延安市| 武强县| 黑河市| 铜山县| 阿城市| 鄂尔多斯市| 新邵县| 峡江县| 济源市| 赞皇县| 礼泉县| 诸暨市| 伊通| 开封县| 通道| 清丰县| 桃园县| 电白县| 沙河市| 鹤峰县| 抚宁县| 福安市| 阳山县| 蓝田县| 新龙县| 疏附县| 曲麻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