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驥
摘要:目的 主要為分析產后康復訓練中系統(tǒng)化盆底康復鍛煉的效果。方法 針對86例產后康復訓練的患者依據隨機抽樣法分參照組以常規(guī)健康宣教(43例)、試驗組以系統(tǒng)化盆底康復鍛煉(43例),時間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針對其盆底肌力恢復情況與盆腔器官脫垂情況及生活質量。結果 在盆底肌力恢復情況中3級以上人員試驗組有38例(88.37%),顯著高于參照組(60.47%),并且POP-Q分度試驗組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P<0.05),另外,對比兩組SF-36評分P<0.05,試驗組評分較高(P<0.05)。結論 系統(tǒng)化盆底康復鍛煉在產后康復訓練不但改善了患者盆底肌力恢復情況,并且改善盆腔器官脫垂情況。
關鍵詞:產后;系統(tǒng)化康復鍛煉;盆底功能障礙
【中圖分類號】R271.9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7--01
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為婦產科常見病,和分娩與妊娠有關。由于盆底組織經歷了妊娠期的巨大承托及分娩時的會陰體撕裂,導致盆底肌肉受損。而盆底肌肉與膀胱、陰道以及尿道等器官相連,若盆底肌受損患者表現(xiàn)出盆腔器官脫落、壓力性尿失禁、子宮下垂和性功能障礙等,從而嚴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1]。有關研究報道[2],產后約有40%女性具有不同程度盆底功能障礙,患者因此出現(xiàn)憂慮、緊張等負面情緒,并且依從性差,進而影響其恢復進程,對此,有效的康復治療必不可少。隨著臨床盆底康復治療技術不斷發(fā)展與進步,系統(tǒng)化盆底康復鍛煉逐漸被臨床廣泛應用于產后康復訓練中,有效了改善盆底功能障礙[3]。故本文現(xiàn)探析系統(tǒng)化盆底康復鍛煉在其中的作用效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時間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針對86例產后康復訓練的患者依據隨機抽樣法分參照組以常規(guī)護理(43例)、試驗組以系統(tǒng)化盆底康復鍛煉(43例),參照組年齡23~41歲,平均(32.25±1.47)歲,試驗組年齡22~41歲,平均(32.26±1.51)歲,兩組產后康復訓練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納入患者無精神疾病;無交流障礙;無重大功能臟器衰竭;排除具有傳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者;同時參與其他研究。
1.2 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guī)健康教育,主要由專業(yè)的醫(yī)護人員對其進行盆底康復鍛煉相關宣教。
試驗組展開系統(tǒng)化盆底康復鍛煉,(1)展開健康教育,開展疾病健康知識講座,加深患者與家屬對疾病的認知,讓患者自護能力有所加強,并讓患者明白盆底康復訓練的意義。(2)心理護理,依據患者病癥選擇針對性干預,疏導其不良情緒,改善患者消極心理,從而使其治療依從性提高,并向其講解成功案例,以此增強其治療信心。(3)生活護理,指導養(yǎng)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督促排尿與排便時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劇烈運動,飲食主要以高蛋白、高纖維食物。(4)利用盆底康復治療儀對患者進行治療,治療方式為生物反饋與電刺激,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持續(xù)陰道收縮與放松,之后對肌纖維進行測試,在電刺激中依據其實際情況與耐受度進行針對性治療,每次治療時間是30分鐘,每周2~3次,共治療10次。隨后指導開展陰道啞鈴訓練,結合實際情況選取適宜陰道啞鈴,指導患者保持蹲位與仰臥位將陰道啞鈴放置于陰道內,逐漸收縮陰道陰道肌并進行站立。
1.3 觀察指標
針對盆底肌力恢復情況與盆腔器官脫垂情況及生活質量進行對比。
(1)盆腔器官脫垂情況利用盆腔器官脫垂定量(POP-Q)分度法評估,分度越低表示產婦盆腔器官脫垂程度越低。
(2)盆底肌力恢復情況使用肌肉張力進行測定,包含6個等級,等級越高其恢復情況越好。
(3)生活質量利用SF-36進行評估,分數表示其生活質量越好,涵蓋生理機能、心理機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利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對文章所得數據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X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盆底肌力恢復情況
在盆底肌力恢復情況中3級以上人員試驗組有38例,占據88.37%,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 POP-Q結果
POP-Q分度試驗組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P<0.05),其中0度與Ⅰ度人員試驗組有32例,占74.42%,顯著高于參照組(44.19%),見表2:
2.3 SF-36結果
SF-36評分兩組對比P<0.05,試驗組評分相比參照組較高,差異顯赫(P<0.05),見表3:
3 討論
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疾病作為女性多發(fā)病,并有研究報道[3],妊娠、陰道分娩是導致女性盆底結構損傷誘發(fā)因素,分娩對肛提肌帶來一定損傷,促使相連神經系統(tǒng)和機體內肌肉組織發(fā)生變化,從而造成盆底肌肉功能被削弱,故產后需給予科學康復訓練來改善盆底功能,對恢復身體具有重要意義[4]。陳麗蓮[5]認為針對產后康復訓練患者給予系統(tǒng)化盆底康復鍛煉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盆底肌力水平,在康復起到較好的效果。并由李梅[6]研究結果可知,其針對產后康復訓練患者給予系統(tǒng)化的盆底康復鍛煉,并與常規(guī)產后治療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盆底肌力水平與盆底功能障礙恢復情況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的患者,并且的SUI和POP也較優(yōu)。
鑒于上述情況,本文針對86例產后康復訓練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參照組給予常規(guī)宣教、試驗組以系統(tǒng)化盆底康復鍛煉,結果呈現(xiàn),在盆底肌力恢復情況中3級以上人員試驗組有38例(88.37%),顯著高于參照組(60.47%),并且POP-Q分度試驗組也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P<0.05),其中0度與Ⅰ度人員試驗組32例,占74.42%,顯著高于參照組19例,占44.19%,另外,試驗組SF-36評分也較高(P<0.05)。由此可見,系統(tǒng)化盆底康復鍛煉的有效性。究其原因:針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盆底肌訓練與生活指導等,因該時期陰道處于敏感時期,也易恢復原有狀態(tài),故經反復的盆底及訓練有效提高了盆底肌力活動,有利于加快其康復進程,同時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指導患者日常知識,告知相關注意事項,積極各種不良反應發(fā)生[7]。同時生物反饋和電刺激的治療,一方面促使盆底肌肉彈性與收縮強度增強,另一方面通過圖示方法給患者反饋,進而能夠準確指導進行盆底肌肉鍛煉,提高其臨床療效。此外,在產婦陰道內置入肌肉康復器,引導產婦夾持該康復器并逐漸增加重量可有效增強陰道收縮力。
綜所上述,系統(tǒng)化盆底康復鍛煉相比常規(guī)健康教育更利于促使盆底功能恢復,改善盆底脫垂狀況,對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具有意義。
參考文獻:
[1]劉秀珍,陳鳳鳴,鄺紅芳. 系統(tǒng)化盆底康復鍛煉在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康復訓練中的臨床效果[J]. 基層醫(yī)學論壇,2021,25(2):155-157.
[2]梁兵. 生物反饋電刺激聯(lián)合盆底肌鍛煉對產后早期壓力性尿失禁的康復效果分析[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20,15(29):96-98.
[3]章香春,陳慧敏. 產褥期婦女堅持產后康復鍛煉的影響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2):4-7.
[4]魏東艷. 研究聯(lián)合生物反饋-電刺激-盆底肌肉鍛煉進行產后盆底肌肉康復訓練的效果[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9):194-195.
[5]陳麗蓮,潘金麗,高美霞. 系統(tǒng)化盆底康復鍛煉在產后康復訓練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中國醫(yī)藥科學,2017,7(24):156-158.
[6]李梅. 系統(tǒng)化盆底康復鍛煉在產后康復訓練中的應用效果[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18):147-149.
[7]蔡款,楊鵬鳳,余金穗,等. 超聲指導腹部核心肌鍛煉在產后盆底康復的臨床應用[J]. 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20,43(12):1134-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