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香
深度學習是學生源于自身內(nèi)部動機對有價值的學習內(nèi)容展開的完整的、準確的、豐富的、深刻的學習。濱城區(qū)初中語文老師編寫的“五課型十課時”導學案對學生深度學習起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一、以關(guān)鍵性問題穿針引線,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思考
我們的導學案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整合、提取,設計出“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guān)鍵性問題,以關(guān)鍵性問題穿針引線,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的大問題,再從縱向牽引、橫向輻射,引導學生細細思考、深入探究。比如在《秋天的懷念》導學案中,設計了這么一個問題:你覺得母親在臨終前說的哪三個字深深震撼了史鐵生?學生很容易答出“好好活”。借助這個主問題,導學案有設計出三個緊密相連的子問題:“我”開始好好活了嗎?母親怎樣讓“我”好好活?有哪些感人的細節(jié)?好好活究竟要告訴“我”什么?我們該如何好好活?
深度學習讓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有了深層次理解,對作品情感有了深刻體悟,與作者思想產(chǎn)生共鳴。
二、有效整合閱讀資料,引領(lǐng)學生走進人物內(nèi)心世界
新課程提出一個重要思想:學習語文要兩條腿走路,既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要引導學生課外學語文、用語文,而讓學生盡早、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擴展閱讀,是加強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整合閱讀教學的思想也就來源于此。在這種新理念的指導下,我區(qū)編寫導學案時注意搜集資料,整合閱讀材料,便于學生理解,提高閱讀能力。
比如濱城區(qū)教研室馮志華主任設計的《紀念白求恩》導學案就是以課內(nèi)為本,搜集課外有關(guān)文章,從不同角度篩選,再次整合,盤活資源。導入環(huán)節(jié)就搜集整合了《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一則《哪些外國人最感動中國》的報道,很自然地引出了要學習的文章中的關(guān)鍵人物——白求恩。為了感受白求恩的毫無自私自利之心,又引用他去世前給聶將軍的信。這樣的一個人,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他真的是神嗎?看看他寫給朋友的一封信。當學生讀完白求恩給朋友的信后,感受到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也會有抱怨。但他把這一切苦悶都埋藏心底,最后犧牲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所以白求恩是毫無自私自利之心、值得我們敬佩的人。
三、借助語言品析審美悟意,引導學生走進作者思想深處
曹祥芹曾經(jīng)說過:散文重在描寫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索過程,重在冶情。老師在編寫《吆喝》導學案時,就設計了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品讀“吆喝”,涵泳深意;悟讀“吆喝”,體會情感。讓學生品悟老北京的市井生活和民俗文化。
以關(guān)鍵性問題穿針引線,整合背景資料輔助教學,通過品析語言審美悟意,這只是我們編寫導學案的幾點做法,在“五課型十課時”導學案中處處體現(xiàn)著深度學習的思想。深度學習貴在參與,重在思考,妙在引領(lǐng),巧在拓展。通過多種有效途徑,讓我們的文本真正“活”起來,讓我們的孩子真正“發(fā)展”起來,讓我們的教學真正“高效”起來,這是我們共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