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許守紅
幸福教育作為一種理想的生存狀態(tài)和存在方式,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終極價值和目標。隨著我區(qū)“雙新實驗”和省前瞻性重大項目《幸福教育育人模式的區(qū)域實踐探索》的深入推進,立德樹人、踐行幸福教育成為我們教育人不懈追求的一個永恒話題。我們始終把“人”放在第一位,尤其強調人的主體性和存在的價值,在“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理念下,家園聯(lián)動,在不斷實踐探索中進行思變和行變,回歸教育本真,構建幸福教育樣態(tài),真正讓幼兒園流淌著“奶”和“蜜”。
面對當今教育急功近利之態(tài),我們深諳,實現(xiàn)幸福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不但需要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而且需要家庭、幼兒園、社會同步,家園攜手共進,通過多維實踐,尋找家園共育的新常態(tài)。擂響幸福教育的鼓點,讓家園共育充滿生命的活力,需要家園共育向“深耕”發(fā)力,讓每個幼兒的光彩綻放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之中。
最好的教育是讓幼兒得到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養(yǎng)真正的人,讓每個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而未來幸福教育的趨向則是 “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和“共同成長”的發(fā)展觀。這既是實施幸福教育的兩翼,又是幸福教育的出發(fā)點、終極目標和核心價值。為此,當務之急需要我們進行思變,將兩翼貫穿在日常生活、游戲和學習之中,營造良好、開放、生態(tài)的互動關系,積極探索家園共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構建以家園共育為核心的幸福教育生態(tài)。
近年來,隨著《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下文簡稱《綱要》)的頒布和實施,廣大教師、家長的教育觀、育兒觀發(fā)生轉變,尊重幼兒、熱愛幼兒的意識日趨增強,家長參與、親子互動、師幼互動有效形成。不少教師、家長認識到:只有通過積極高效的互動,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才能實現(xiàn)幸福教育。但是在踐行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無論是在發(fā)起互動的環(huán)節(jié),還是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幼兒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落實,教師、家長儼然一言堂,不停地指揮幼兒做這做那。幼兒則處于被動和消極的地位,難以成為師幼互動、親子互動的真實主體。為此,我們要真正改變這一現(xiàn)狀,就必須尊重幼兒,平等交流,建立良好的精神環(huán)境和共生共長的互動關系,以達幸福的彼岸。
《綱要》中提出:“興趣是幼兒主動積極投入活動的源泉,幼兒只有對某項事物產生了興趣,才會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此,我們應該做一位細心的觀察者,正確把握幼兒的興趣點,并及時捕捉時機,借助情境和材料,從幼兒尚未明晰但有價值的內容中,有選擇地提出話題,推動各類活動的順利開展。因為這些話題大多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現(xiàn)象或困惑,幼兒會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教師、家長應因勢利導,建構積極有效、開放平等、和諧溫暖的互動關系,針對幼兒出現(xiàn)的問題和感興趣的話題共同商討、實施。
環(huán)境作為一種“隱性的教育課程”,在幼兒園日常教學中具有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利用好這種資源,需要進行設計,使“偶然環(huán)境”變成 “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環(huán)境”。我園地處鄉(xiāng)鎮(zhèn),資源豐富,前院有十畝農田空地。為此,我們根據園所地理環(huán)境,因地制宜,創(chuàng)建“農家小院”,打造“槐香樂園”,營造了一個健康、文明、生態(tài)的綠色環(huán)境,使戶外景觀建設與幼兒園建筑、園本課程建設緊密結合,讓幼兒能充分地與陽光、水、土地接觸,在回歸自然中探究、學習,讓師幼、家長在多元探知合作中獲得發(fā)展,得到提高,讓幸福溢于其中,渾然天成。
我們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多元培訓為抓手,積極探索實踐,努力實現(xiàn)家園共育的專業(yè)化、智慧化和活力化。幸福教育歸根結底是追尋人的幸福,要始終把“人”放在第一位。但培養(yǎng)好未來幸福的“人”,不能僅靠幼兒園,必須形成“幼兒園、家庭、社會”三方聯(lián)動,齊頭并進,共同發(fā)力。這樣才能促進親子共贏、師幼共進,朝著幸福教育的方向駛去。
我們建立新家庭教育實驗工作指導站,成立園、年級、班級三級“好父母同盟體”;搭建基于平等合作原則下的微信公眾平臺;實施家園“融教育”學習新模式,聘請專家來園授課,組織云端學習培訓;開展百場親子公益講座、萬名師生展風采、社會人士進校園等一系列活動……以謀求家園教育理念和目標的一致性,轉變教師、家長的育兒觀,讓教師、家長擁有現(xiàn)代家教理念和家庭教育的專業(yè)化水平。
我們整合了教育資源,創(chuàng)建了家園共育“驛站”——“槐香共成長”體驗館,通過家長會、家教沙龍、微信、QQ、微家園等多種平臺,交流探討做智慧父母的必要知識、技能、方法;通過“主題論壇智慧碰”“班級父母大家談”“家園共育交流會”“撰寫育兒心得經驗展”“一個孩子的研討會”“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等針對性的研討活動,分享讓幼兒快樂成長和成才的經驗,架起溝通之橋,牽手幸福,相伴成長。
家庭教育只有與幼兒園教育、社會教育同頻共振,才能產生教育合力。我們開展開放式的活動實踐,通過多元化的游戲和體驗活動(幼兒與教師——自主游戲活動;幼兒與父母——親子游戲活動;幼兒園與家長——參與式的游戲體驗活動),助推家園共育的深根化、開放化、課程化和游戲化,呈現(xiàn)出家園活動的多種實踐樣態(tài),讓家園共育更具活力化。
讓幼兒享受教育的幸福,在幸福的教育中成就自我,這是幸福教育的一種境界,也是我園創(chuàng)“槐香園共成長實驗基地”的初衷。我們開辟十畝空地,和家長一同挖掘“田園”自然資源、回歸“田園”淳樸本真 、創(chuàng)新“田園”實踐基地,以田園文化為主線,開展“游戲化”園本課程研究。讓幼兒零距離接觸動植物,快樂地體驗這里的鳥語花香、田園野趣,教育依四季而生長……
我們將園外十畝空地打造成“親自然、樂游戲、真活動”的“槐香園共成長活動基地”。在這里,我們不用特定的教材去教幼兒什么,而是讓幼兒在自然的環(huán)境中學會如何生存、如何與人交往,用最自然的方式提高教育質量,挖掘幼兒身上無限的潛能。此外,我們充分挖掘周邊資源形成“田園”“挑戰(zhàn)”“親子”等農家樂活動,開展體驗課程,讓師幼、家長參與其中,大膽探索,獲得發(fā)展。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我們將游戲的立場、游戲的形式,游戲的精神真正轉化為行動,通過多階段的家園課程審議機制,開發(fā)“綠野鄉(xiāng)情、樂享其中”農家課程,催生了以田園樂事為背景的農家故事、以此回歸田園拓展的游戲課程,促使幼兒快樂游戲,幸福成長。
為讓父母參與到園所管理中來,我們靜下心來梳理問題,創(chuàng)設多種實踐活動,讓家長參與到園所管理和建設中來,以真正落實“三位一體”的家園共育活動,構建共育課程。我們借助申報的“全國家校(園)共育數字化試點”項目,依托“幼教三六五”親子活動平臺和視頻直播,努力協(xié)調社會資源,認真組織社區(qū)、家長進行培訓,通過“幸福七日”教育法的引領,構建勞作、趣探、野玩、節(jié)慶、閱讀等專門性親子共育課程。我們還通過墻外對話滋潤社區(qū)、家庭,齊議農家樂事,以達智慧共育,科學成長。
教育是引領,是激發(fā),是共生。幸福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需要上下聯(lián)動、全員參與。只有這樣,才能緊鑼密鼓、有條不紊地推進幸福教育的實踐和研究,讓我們的觀念被改造,經驗被重組,行動內驅力被激活,建設好以家園共育為核心的教育生態(tài)。讓我們攜起手來,努力前行,讓理念走向深度,讓行動走向寬度,讓幸福教育樸素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