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味蕾春分
春分之日,真就不一樣了。清晨,一睜開眼睛,就已天色大亮,陽光輕叩窗欞,新的一天蹣跚而至。傍晚,一天的忙碌還未結(jié)束,日頭才開始偏移,白晝卻意猶未盡。窗外,嘻嘻鬧鬧的枝頭正在蘇醒,沉寂的心也在逐漸復(fù)蘇,一些事物正在遠去,蘸滿希望的事物開始悄悄發(fā)芽。
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在這樣的時光里,就想折回舊時歲月,母親在臘月蒸的豆包還在倉房的大缸里涼快著,將化未化,餓的時候,拿出一顆,薄薄的皮金黃碎裂,里面的紅豆餡還結(jié)著細白的冰碴,吃完皮再啃餡,甜甜的,涼涼的,怎么吃也吃不夠。而年糕則被放在一個大盆里,也是將化未化,加熱的時候很容易就被熱透,松軟黏糯,與其說愛吃年糕不如說是更愛吃白糖或紅糖,只要在年糕上輕輕撒一些紅糖或白糖,夾一筷子年糕蘸一蘸,塞入口中,入口即化的感覺也就勝過錦衣玉食了。最難忘的,當(dāng)然還有東北的酸菜餡餃子,剁碎酸菜再加少許油滋啦或者豬瘦肉,以熟油加少許調(diào)料和餡,就是一頓可口的晚餐。那些留在味蕾上的記憶,仿若天空中最亮的星,永遠閃耀在心頭。
有人說,我們對父母的依戀更多留在味蕾上。其實,不盡然。對于遠離故鄉(xiāng)的人來說,一些有關(guān)味蕾上的記憶再難以被現(xiàn)實兌現(xiàn)。由于再難以觸摸到,也就成為揮之不去的念想,愈發(fā)珍貴。也有人說,長大之后之所以選擇遠離,就是想知道故鄉(xiāng)為何物,風(fēng)為何物,記憶又為何物,只是,隨著時光的流逝,一些記憶早已穿過指縫逃跑了。也在不經(jīng)意間,味蕾上的記憶早已化作獨行的動力,成為生命里最需要的陽光和水。
李娟在文章中說,什么樣的食物最美味?答案是,安定寧靜生活中的食物最美味。誠然如斯。
而今,我也把多數(shù)時間放在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膹N房里,放下菜刀拿起馬勺,忙忙碌碌的周轉(zhuǎn)之際,內(nèi)心是安然幸福的,尤其是看到兩個孩子大快朵頤時的神情,更是覺得無比開心。難怪作家雪小禪每日寫作之余,都會為讀者奉上老式榆木桌上的一桌美食,餃子、大餅、素菜,還有網(wǎng)紅煮茶器,再涂鴉幾幅墨跡,滿是讓人羨慕的閑情逸致。
驀然間,想起自己最愛的一首詞——《定風(fēng)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其中幾句頗得我心,“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人生最多不過百年,一蓑煙雨任平生既是氣勢,又是灑脫。又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歷經(jīng)宦海沉浮的大文豪早已目空一切,淡定自如,管它春分處暑秋來呢。
春和景明,向陽而歌。沏一壺茶,寫幾行字,順天而行,簡約以生。窗外,雀兒枝頭鳴叫,歡唱春天,室內(nèi)的貓只管酣睡入夢,一切,都充滿恬淡的味道。
晚春谷雨
“云弄輕陰谷雨干。半垂油幕護殘寒?!惫扔暌坏剑坪蹩諝饩偷土?,云層也低了,風(fēng)中夾雜著一絲潮濕的味道,到處都是一片濕漉漉的感覺。早晚的微冷至午間的微熱,都成為大西北春日的標(biāo)志。谷雨時節(jié),春,極盛。
走在谷雨時節(jié)的路上,是很有意思的?!肮扔暌饲缁▉y開,一壺春色聚書齋?!毖垭H掠過之處,杏花和桃花漸次盛開,粉的粉,白的白,穿插在仲春的嫩綠間,一股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不知何時,老城區(qū)高大的泡桐樹也已抽枝剝芽,枝干低低的,仿佛一位躬身張望的老嫗在回望前塵往事。樹和人不同,不言不語,只管四季輪回,長成一副參天的模樣??扇司筒恍辛耍刂约旱臍埲眳s又要把目光投向他處。一抹一抹的新綠又仿佛是一位豆蔻少女,剛剛懂得薄妝輕敷就已迎來殘紅,即便如此,也是自顧自地笑著,似乎整個春天和世界都與她毫不相干。花瓣一點一點地卷起來,笑著,或者落著淚,說著春天的故事,輕輕離去。
每到春暖花開的日子,就會想起那些從一所高中走出,又并肩讀到大學(xué)的好友們。仿佛故鄉(xiāng)就是那個杏花滿枝、桃花滿院的春天,就是校園背后長滿蒼松翠柏的五龍山。我們懷著美好的理想離開故鄉(xiāng),又告別校園,互道珍重,在不知不覺間,緩緩走向繁盛的夏日,也走向煙火深處,踏上中年的列車。幾經(jīng)周折,再次相聚,卻道物是人非事事休,人間浮光掠影,你所珍惜的人和事,或許僅僅存在于過去。谷雨,僅僅是春天里的那片翠綠,抑或是那一樹的繁華,被定格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罷了。
谷雨時節(jié)的鄉(xiāng)村,是很有意思的。有人呼朋引伴,從城市到鄉(xiāng)村,不為別的,只為去看一場好看的杏花雨,看潔白的花瓣飄落下來,又被風(fēng)吹起時的樣子?!笆锎猴L(fēng)不如你”,是呵,十里春風(fēng)緩緩襲來,有些冷冽,又有些頑皮,吹亂了發(fā)髻,也吹亂了塵世的人心。有人懂得谷雨時花苞的靜謐之美,而有人卻只能聽見江湖里此起彼伏的風(fēng)聲,枉費了花的一片美意。
谷雨時節(jié)的鄉(xiāng)村,是熱鬧的?!安锜熿o拂聽琴鶴,谷雨輕籠鋤麥人”,北方不似南方,晚春時節(jié)早已煙雨朦朧,而是“谷雨輕攏耕田人”,那時的農(nóng)田是名副其實的農(nóng)田,春耕之前先備農(nóng)家肥,精耕細作,每一個步驟都是農(nóng)人的一首詩,一生的苦辣酸甜皆在詩中。鳥兒在林間嘰嘰喳喳地叫,農(nóng)人在田間持續(xù)忙碌,多數(shù)人家一年生計決定于此。青山之上松濤陣陣,青山之下花團錦簇。大地微微張目,輕輕吐露呼吸,青草勁長,一季渲染皆可成歌,辛苦的農(nóng)人們只是望著望著,眼前已雨簾成幕,曾經(jīng)可望而不可及的幸福正繞指送歡。
谷雨這個詞,也是很有意思的。谷雨時節(jié),是一個草木萌發(fā)的季節(jié),仿佛招一招手,就已細雨微微濕衣襟。吮吸著這草木蔓發(fā)的空氣,已步入中年的心一如這淺淺微微的濕,淺淺漫漫的綠,星星點點的白,成為不想刻意更不愿強求的隨遇而安。風(fēng)吹雨打后的花瓣飄落,不是傷感,而是一種中年所持的安靜,更是一種追隨萬物的自自然然。
谷雨時節(jié),花未全開,草未全綠。全則必缺,極則必反,較之春花爛漫、夏花如火,谷雨時節(jié)可謂恰到好處。放眼滿城煙花翠柳,且走且停,依依欣賞,就覺得這行云流水般的日子很是令人愜意,再靜靜地聆聽,海棠正在徐徐綻放……
初夏小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四月中,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毕氖熳魑镩_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故只是小滿,未及大滿。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人生之態(tài),亦需留白與縫隙。小滿,剛剛好。
悟透這個道理時,已是不惑。對更多的事物,學(xué)會了沉默和謙和,只言歡喜不言悲傷。
生活沒有大富大貴,但也在一粥一簞、一書一茶中煙火薰香,隨遇而安。不是達官顯貴,但也在一山一水、一念一友中愉悅身心,知足常樂。不覺間,小半生已過,細細品味汪曾祺老先生所說“生活是很好玩的”,不由地點頭稱是,讀書時遇見打動心靈的文字會幸福很久,做飯時得到章法制作出美味可口的食物會幸福很久,閑暇時與老友把酒話桑麻談到可心處會幸福很久,寫作時文筆悠揚一瀉千里也會幸福很久。
對生活沒有過份的貪婪和奢望,卻懂得為了實現(xiàn)人生的理想做馳而不息的努力,即為對小滿的正解。
對于身為家中排行老二的我,母親頗為知足:一個農(nóng)民的孩子,能有今天的發(fā)展,已經(jīng)很好了。雖然,我知道,跟許多人相比,我只能望其項背,還有很多前輩的名字閃耀著光輝,值得我去鍍亮自己,但對于母親的“小滿”,對我沒有任何奢望和要求,亦是感恩在心,其實,對她來說,孩子能夠幸福安康,就滿足了。
父親向來是一個不爭于世的人,小滿即安,對于當(dāng)年我家半工半農(nóng)的家庭組合也很是享受,上班有辦公室,回家有田園清風(fēng),在領(lǐng)到三五千退休金后,便再也不出山了,二兩燒酒,幾碟小菜,幾本閑書,世間憂愁,皆已隨風(fēng)散去,家庭平安如意便可以高枕無憂。
讀懂小滿,就讀懂了人生。
多年前,曾有一位女官員跟我炫耀自己幾百平方米的大房子,這倒不足為奇,只是后來,她的人雖然很平庸,但官卻越做越大,心越來越貪,最終,淪為經(jīng)濟犯,身敗名裂。幾年來,和她一樣的人,比比皆是。
全則必缺,極則必反,走過人生幾許春秋,便深深懂得這樣的道理。小滿而止,是人生的一種智慧,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古有袁枚,今有蔡瀾。
倉山居士袁枚,少有才名,12歲考上秀才,23歲進士及第,入仕翰林院。他的才華與紀(jì)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jì)”,散文與韓愈并提,穩(wěn)居“清代駢文八大家”之首。在翰林院的日子,看似風(fēng)光,卻不盡如人意,很快,他從翰林院外調(diào)江南做縣令。在江南,袁枚歷任潥水、江浦、沭陽等地的縣令,他一心為民,兩袖清風(fēng)。然而,難倒他的不是政務(wù),而是官場的繁文縟節(jié)和虛情假意,“觥籌交錯盡虛佞,推杯換盞無真衷”。是繼續(xù)混跡于虛偽的官場,還是做個純粹的布衣文人?袁枚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從此,他滿足于布衣一生,卻成為清朝小資派的領(lǐng)軍人物——桃李滿天下,女弟子尤眾;編了本《隨園食單》,引得洛陽紙貴;建了一處隨園,賺得盆滿缽滿。六十多歲,登天臺、游雁蕩、渡錢塘……
木心說:“人生在世,需要一點高于柴米油鹽的品相?!毙M是遵從內(nèi)心的差遣,是擺脫金錢及物質(zhì)誘惑的一種精神上的活法。生性灑脫的袁枚,亦是。
關(guān)于蔡瀾,江湖一直流傳著一個故事:蔡瀾乘飛機旅行,忽遇氣流,飛機顛簸不停。一位澳洲人死死抓住座椅扶手,渾身發(fā)抖。蔡瀾卻端著酒杯,細品著紅酒。澳洲人看著蔡瀾,大叫:“老兄,難道你死過嗎?”蔡瀾輕搖酒杯,懶洋洋地說:“不,我活過?!?/p>
“我活過”,短短三個字,濃縮了蔡瀾的一生。但若將這“活法”拆分到蔡瀾的人生歷程中,則是浩浩蕩蕩、翻閱不盡的一本大書。他與金庸、倪匡、黃霑,并列為“香港四大才子”,被稱為“食神”,更是出名要趁早的典范:林正英的《一眉道人》、周潤發(fā)的《原振俠與衛(wèi)斯理》、成龍的《龍兄虎弟》《城市獵人》等均由其監(jiān)制。如此成就,本可繼續(xù)走紅。但功成名就之后的蔡瀾,到此已是知足,他找到了自己的生命底色——快樂。哪怕在連軸轉(zhuǎn)的電影監(jiān)制生涯中,也忙里偷閑,將日子過成詩。抽空跑去酒廠參觀研究紅酒,與馮康侯、丁雄泉等藝術(shù)家學(xué)習(xí)繪畫、篆刻之道,品嘗研究各地的美食……
“人生有限,應(yīng)該追求一些自己的、有趣的東西?!辈虨懭缡钦f。
仲夏芒種
據(jù)稱,“芒種”一詞出自《周禮》:“澤草所生,種之芒種?!狈g過來就是,澤草叢生的地方可種莊稼。意為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因此“芒種”又叫“忙種”,忙于種植和收割。這一節(jié)氣蹣跚而至之際,已是人間六月,一年將半。
仲夏,在北方柔和的陽光下,細細品味著“芒種”這個詞,不覺意味深長——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栽植好小院里的茄子、青椒、黃瓜苗,慶幸著這個延伸至夏日的春天總算過去了,那些熬過低溫劫難的秧苗已昂首挺胸。直起身子,擦了一下今年流淌的第一滴汗水,看著滿園幼苗欣欣然生長的樣子,竟有一種勞動之后的充實和滿足感。北方的種植、耕耘、收割,似乎只屬于短短的三五個月,一旦時光被推碾至光芒四射的六月,生活就有些兵荒馬亂了。
從寒冷的三月開始,種植一年的行程。工作之余,碼字、讀書、練書法,陪伴兩個孩子。值了不知多少次的夜班,雖小心有加,卻也經(jīng)常膽戰(zhàn)心驚,不敢有絲毫懈怠。二十四節(jié)氣帖的寫作嶄露頭角,偶爾出手一篇。精心整理了去年寫下的十二月帖,刪除許多文字,并投給某文學(xué)雜志;偶有小文在個別旗縣雜志發(fā)表,權(quán)當(dāng)對一個碼字者的最好慰藉;慢條斯理地整理著過去的作品,嗔怪著自己工作效率太低;新聞稿暫且擱置,接手兩部書的參與寫作,卻遲遲不肯動筆。轉(zhuǎn)眼間,山花爛漫的春天已漸漸歸隱,揣著希望的種子,等待盛夏的果實。
忙于中考的大女兒每日起早貪黑,勤學(xué)苦讀,只是由于長期睡眠不足,臉色屬于菜青色,小痘痘也不時爆發(fā)。小女兒也面臨小學(xué)畢業(yè),熱愛著她的熱愛——畫畫,仍然處于無憂無慮的小天真狀態(tài),在剛結(jié)束的運動會中,滿載而歸。小姐妹努力學(xué)習(xí)、健康活潑的樣子,經(jīng)常會讓我嘴角莞爾,這大概是歲月里最甜蜜的饋贈。奮斗吧,少年!人生的播種、耕耘,往往要從少年時代開始,每一個閃光的青春都曾經(jīng)歷過千錘百煉。
“芒種”時節(jié)的北方,純陽飽盈,晨光如幻,又瞬間風(fēng)吹云飛,卻又青黃不接,牡丹花初綻未落,長袖也才脫下。日子,有些緊鑼密鼓的味道,忍著中年之累的彷徨,也抗拒著倏忽而至的惰性,梳理歲月賜予的一地雞毛,把紅色的扎成一捆,黑色的打包縫好,藍色的集結(jié)成樹,立刻感覺歲月清亮透徹,條分縷析,盤點著生活的方向,仿佛眼前出現(xiàn)一條金光大道,就朝著有光的方向,一步一步,踏實邁去。
不久前,觀看了一部電影,片名為《沙漠之花》,頗為震撼。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華莉絲·迪里(莉亞·科貝德飾)出生在荒涼的索馬里沙漠,三歲時被迫接受了慘無人道的女性割禮,十二歲時為了五頭駱駝被父親嫁給六十歲的老叟,赤腳逃婚在沙漠中差點丟了性命。后到倫敦被好心的瑪麗蓮收留,在打工的餐廳里遇到著名攝影師唐納森,最終成為世界頂級名模,并投身于婦女解放事業(yè)。
小小的華莉絲·迪里頭頂烈日,赤腳走出沙漠的鏡頭,在我腦海中不停閃現(xiàn)。是與命運抗?fàn)幍木?,支撐著她一步一步走出沙漠,是頑強的意志鼓舞著她去尋找新的生活。為了不向命運低頭,她用性命去拼,最終,為自己拼出一條金光大道,成功地晉級世界女神。在索馬里大使館當(dāng)女傭期間,她腳踏實地工作,掌握了許多專業(yè)技能,這些技能最后也成為她在大城市生活的敲門磚,也正是這些技能為她提供機遇,讓她遇見頂級攝影師唐納森,發(fā)現(xiàn)了她的美,為她成為名模打下伏筆。
華莉絲·迪里的每一步,都會決定她的命運,每邁出一步,都有她付出的艱辛和努力。生存條件,生活境遇,甚至家庭出身,都不會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更不會決定一個人的高度和厚度,能決定命運的,只有付諸努力和行動,能決定高度和厚度的,只有豐富的閱歷和努力的程度。當(dāng)一步一步接近理想時,一個人的內(nèi)心是豐實的,幸福的。能夠給人生帶來幸福和希望的,不是背景和財富,而是鍥而不舍的精神,精心播種、勤懇耕耘的韌勁。
認(rèn)識姝睿,是在小女的美術(shù)課上,小小的個頭小小的眼睛,一路活蹦亂跳,很容易被誤認(rèn)為是中學(xué)生。別看其貌不揚,她可是一位擁有六家分校的培訓(xùn)機構(gòu)的校長,一個把熱愛發(fā)展成事業(yè)的女子。乍一遇見,怎么也不會想到,這樣一個稚氣未脫的女孩子,怎么會有那么大的能量,不但多年來長期奔波在創(chuàng)業(yè)的路上,而且還在馬不停蹄地規(guī)劃未來。
畢業(yè)伊始,姝睿就放棄了安逸的生活,播下了創(chuàng)業(yè)的種子,開始一路耕耘,一路收獲。在辦學(xué)途中,她也曾經(jīng)無數(shù)次殫精竭慮,夜不能寐,為了一項審批資格幾乎跑斷了腿,為了一些生源費盡周折,但在她馳而不息的努力下,順利地開成一所又一所分校。我見到她時,她笑容正艷。
“芒種”,種植的是歲月,是心情,是光芒,更是幸福。臺灣作家林清玄從小家境貧寒,但他憑著敏感的心靈和堅韌不拔的人生態(tài)度,在寫作的道路上孜孜以求,終于成為一代名家。在寫到“芒種”時,他嘆道:芒種,是多么美的名字,稻子的背負是芒種,麥穗的承擔(dān)是芒種,高梁的波浪是芒種,天人菊在野風(fēng)中盛放是芒種……六月的明亮里,那一絲絲落下的陽光,也是芒種。芒種,是為光芒植根。
是的,“芒種”,是為光芒植根。
責(zé)任編輯 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