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夢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碧岣呱鐣髁x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度、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說服力、創(chuàng)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路和方法、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力,成為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重中之重。一個國家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必須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充分凝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并以此為基礎,與這個國家的現(xiàn)實基礎和未來走向充分結合,由此產(chǎn)生源源不斷的力量支柱。中華文化歷經(jīng)五千年的發(fā)展,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文化體系和價值判斷標準。齊魯文化作為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有其獨特的形成、演變軌跡和規(guī)律,是山東人民共同的生活要素、情感要素凝練而成的文化,把握齊魯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互動關系,充分發(fā)掘齊魯文化中的優(yōu)秀因子,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實踐具有重要意義[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yǎng),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辫矈Z目、薪盡火傳的齊魯文化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主體,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提供了堅實的文化滋養(yǎng)。
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貫穿始終,是中華民族精神之魂,是激昂的主旋律,是推進全體民眾奮發(fā)圖強的強大精神力量。千百年來,刻骨銘心的愛國之情、矢志不渝的報國之志、生死不移的愛國之行,寫滿了中華民族的史冊,逐漸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齊魯文化中的愛國精神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崇尚氣節(jié),齊魯諸子共同鑄就了齊魯文化尚氣節(jié)的愛國精神,對造就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起到了關鍵性作用[2]。
在齊魯諸子中,儒家崇尚氣節(jié)的精神最為突出??鬃诱J為,在國家面前,男子漢的志向不能被輕易改變,留下了“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的壯語。孟子則善養(yǎng)“浩然正氣”,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豪言,以舍我其誰的品格,廣泛有力地在天地間推行王道主義,提出“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主張。
齊魯文化的愛國精神還表現(xiàn)為愛國如家,高度重視國家民族利益。管仲這個歷史人物自古便頗具非議,他先追隨公子糾,公子糾死難后,管仲轉而事其仇敵??鬃诱f道:“如其仁!如其仁!”對管仲給予了高度評價??鬃诱J為,管子志存高遠、勵精圖治,將國家民族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前,對齊國乃至整個中原地區(qū)的政治清明、社會發(fā)展、人民富足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因而,管仲的愛國主義是深刻的,他造就的是國家的大義,與只是具有忠君思想的人大有不同,管仲高度重視國家利益的愛國主義精神理應納入齊魯文化中并受到高度贊揚。
齊魯文化中愛國主義的展現(xiàn)是普遍且多樣的,不論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還是“殺身成仁”的精神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愛國主義增添了色彩。
齊魯文化在政治上追求施“仁政”,強調統(tǒng)治者要有自己的德行,為民做表率,用仁政來教養(yǎng)民眾,而不是采取嚴苛的刑罰。推行仁政最關鍵的在于愛民親民??鬃訉⒕穹謩e用舟與水形容,表示出民對君的重要性,對統(tǒng)治者起到了強烈的警示作用,說道:“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可知也?!泵献觿t立場堅定地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懊褓F君輕”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內容,為后世君臣關系的確立打下了總基調,是孟子民本主義最為深刻地展現(xiàn)。管子的政治主張則是:“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
齊魯文化中的富國思想俯拾即是。齊桓公時期,管仲將經(jīng)濟發(fā)展作為治國的根本,強調“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他的改革首先從經(jīng)濟層面開始,大力發(fā)展農(nóng)、工、商三業(yè),富民強國。在管仲富國思想的引導下,齊國社會經(jīng)濟呈現(xiàn)繁榮發(fā)展的態(tài)勢,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一躍成為當時的強國??鬃右矊⒏粐醋魇菄艺喂芾淼闹匾M成部分,《論語》里記載:“子貢問政。子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币鉃榧Z食充足,武備修整,人民信任。荀子則進一步發(fā)展了孔子的思想,認為:“辟田野,實倉廩,便備用,上下一心,三軍同力。與之遠舉極戰(zhàn)則不可;境內之聚也保固;視可,午其軍、取其將,若撥麩?!?/p>
齊魯文化是和合文化產(chǎn)生的源頭,春秋早期,以管仲為核心的管仲學派強調“人和”,認為團結民眾、舉國同心是一切力量的根本來源,是戰(zhàn)勝強敵,實現(xiàn)國家強盛的基石。并提出“人與天調”的命題,認為人與自然之間應和諧相處,達到共生的理想狀態(tài)。“和”同樣也是儒家所特別倡導的道德、政治和社會準則。在治國理政方面,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主張:“禮之用,和為貴?!鄙羁剃U明了孔子的和合思想,認為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的作用在于使人達到和諧狀態(tài)。在為人處事方面,則認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差異的存在并不會打破和諧,君子之間異中求同,兼容并包,也可達到一種和諧狀態(tài)。孟子強調:“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睂ⅰ叭撕汀笨醋髯顬殛P鍵的因素。
齊魯文化中和合文化深刻且豐富,是齊魯文化的精華所在。千百年來,中國在社會和文化的指導下,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明沒有斷代的國家。在新的歷史時期,“和”文化仍然至關重要,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關鍵組成部分,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思想源泉之一。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基因,根植于中國人民的心中,并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行為。在倡導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必須從這方面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否則就沒有生命力和影響力。探索實踐路徑,將齊魯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至關重要。
齊魯文化育人體系的完善,是促進其全方位深層次發(fā)展的關鍵因素。首先,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理念。打破教師主導地位,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基本原則,讓受教育者成為課堂的“主人”,激發(fā)受教育者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將齊魯文化融入相關課程,使其“潤物細無聲”地扎根于受教育者心中。其次,更新教育教學方法。轉變當前齊魯文化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說教化、模式化問題,結合各個階段受教育者的感知力、理解力因素,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增強教授過程的趣味性,用鮮活多彩的齊魯文化感染受教育者。善于創(chuàng)設多樣化情景引導受教育者,培養(yǎng)其愛國主義觀念、剛健自強的精神、和諧友愛的品質,進一步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其行為標準和價值導向。最后,更新教育教學內容,打破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以理論為基礎,內容為保障,在教授過程中充分結合名人軼事、經(jīng)典文學、故事典籍等方式對齊魯文化精髓內容進行解釋,將齊魯文化講透,使其深深根植于民眾心中。
搞好傳播大環(huán)境的營造,是齊魯文化根植于大眾心的外在條件。首先,政府要加強對齊魯文化的宣傳。對齊魯文化的宣傳,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到不能只單純停留在表面,要鼓勵相關人才積極進行相關學術研討,促進學術成果的創(chuàng)新。并通過開展講座、進行報告等方式向公眾普及齊魯文化。其次,文化宣傳工作者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充分運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介和網(wǎng)絡、數(shù)字雜志等新興媒體,為民眾展現(xiàn)最核心、最璀璨、最具魅力的齊魯文化,大力宣傳齊魯文化在新時代所發(fā)揮的巨大作用,增強民眾對齊魯文化的認同感。最后,建立人才聘用選拔制度,打破傳統(tǒng)用人機制的限制,從社會上招聘專業(yè)化、高水平、高層次的齊魯文化人才,完善人才培訓機制,推出能引領齊魯文化長足發(fā)展的領軍人物。
齊魯文化的弘揚與發(fā)展,最重要的在于扎根落實、在于踐行。構建家庭、學校、社會聯(lián)動的教育體系,全方位、深層次地推進齊魯文化的踐行。首先,重視家庭的熏陶作用。系統(tǒng)梳理出齊魯文化中所蘊含的家風、家訓內容,并賦予其時代的價值。其次,發(fā)揮學校的教化功能。各高校應匯聚力量,發(fā)揮人力與教育優(yōu)勢,創(chuàng)建齊魯文化研究基地,充分挖掘、系統(tǒng)整理齊魯文化,推動其傳承與創(chuàng)新。最后,注重社會宣傳功能。以政府為主導,充分調動社會上的各種力量宣揚齊魯文化,通過大力地宣傳使齊魯文化真正根植于民眾心中,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