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楊 任永松 隗和紅 李忠民
國際疾病分類編碼(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簡稱 ICD)是醫(yī)藥衛(wèi)生統(tǒng)計工作中極為重要的基礎數(shù)據,編碼員的理論水平和技術能力是編碼質量的根本保證[1-3]。鑒于國內大多數(shù)編碼員缺乏專業(yè)教育經歷,本文擬借鑒分類和編碼的相關理論,闡述ICD-10的分類思想和體系結構,探討ICD-10的分類規(guī)律,以提高編碼人員理論水平和處理復雜編碼問題的能力。
ICD-10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行的分類標準,在疾病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分析和利用的整個過程中,ICD-10是一種信息組織和加工的工具[4]。分類是人們認識和區(qū)分事物的基本方法,ICD-10對疾病的分類采用的是線分類法,它按照疾病的病因、部位、臨床表現(xiàn)和病理等特征建立起有序的類目體系,層層劃分,層層隸屬,每個疾病在這個類目體系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可以充分揭示疾病的特征和彼此之間的關系[5]。
編碼是在分類的基礎上對信息進行分析、判斷、選擇,賦予代碼的過程,是信息檢索和利用的基礎和前提[6]。ICD-10以有序的字母和數(shù)字組成代碼,用代碼表達疾病信息和特征,歸根結底,疾病編碼就是在ICD-10分類體系中找到那個最專指、最切合其內容的代碼。為了保證編碼準確、完整,通常要求編碼員在對類目結構及其關系有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開展工作。
1.類目層級結構 ICD-10的類目表將所有的疾病構建出清晰的類目體系,按照章、節(jié)、類目、亞目的排列層層展開。ICD-10對章的排列一直沿襲英國醫(yī)學統(tǒng)計學家William Farr的觀點,按照“流行性疾病”、“全身性或一般性疾病”、“按部位排列的局部疾病”、“發(fā)育性疾病”和“損傷”的順序排列[7]。在各章內部,節(jié)、類目、亞目以及細目的分類則是從病因、解剖部位、臨床表現(xiàn)和病理等最本質的疾病特征出發(fā)進行概念劃分,同一個分類層級內常常依據疾病的發(fā)病頻度、嚴重程度等確定次序[8-9]。
在類目體系中,一個類目與其直接區(qū)分出來的亞目之間的關系是從屬關系,從一個類目區(qū)分出來的各個亞目之間是并列關系。另外,在ICD-10的類目表中,凡是相關類目都具有交叉關系,此時常常用“不包括”表示[10]。例如,在結核病(A15-A19)節(jié)下面注明:“不包括:先天性結核(P37.0),結核后遺癥(B90.-)”。也就是說結核病大部分是分類在A15-A19這個節(jié)下面,還有一部分特定的結核病分類在第1章的其他亞目,或者分類在第16章等等。在以線性分類法構建的樹狀結構中,ICD-10也形成了一定的網狀交叉。這種分類體系按照類目之間的關系組織起來,能夠比較充分地揭示疾病及其關系的全貌,便于從專業(yè)出發(fā)對疾病信息進行瀏覽,用戶可以按照ICD類目體系的等級層次,擴大或縮小檢索和統(tǒng)計的范圍。
2.類目展現(xiàn)形式 在類目表中,每個類目以代碼和類目名稱的形式展現(xiàn),代碼簡短、明了、排序性好,能夠表示類目在整個分類體系中的相對位置和相互關系。當類目下有“包括”、“不包括”等注釋時,應通過閱讀這些注釋明確類目的具體含義。例如“J47支氣管擴張”,下面的“不包括”注釋提示先天性和結核性支氣管擴張不能放在這個編碼,見圖1。又如,按照I05風濕性二尖瓣疾病的亞目分類,I05.0二尖瓣狹窄在這里實質上是風濕性二尖瓣狹窄的分類,即亞目具備上一級類目的屬性,此時應通過類目的層級關系來體會I05.0的具體含義,見圖2。有時,代碼的確切含義無法通過類目名稱展現(xiàn),需要結合代碼在分類體系中的位置和“包括”、“不包括”注釋深入體會。
圖1 J47下的“不包括”
圖2 I05.0的類目名稱
3.索引 ICD-10通過索引提供幫助以便從疾病名稱查找代碼,這里要特別指出ICD-10索引屬于相關索引,可以將被分類體系分散的與一個疾病相關的類目和代碼加以集中,能使一個疾病的相關特征成簇顯示。例如,在“結石”主導詞下,直接可以看到各個部位結石的編碼。這種相關索引可以顯示主導詞或修飾詞下關聯(lián)的多種疾病,提示編碼該疾病需要關注哪些信息或特征,這種索引格式對疾病分類檢索也具有指導意義。例如,在索引中查找“輸尿管結石”時,利用主導詞“結石”及其修飾詞,我們可以得到提示,需要考慮這個病人是否有腎結石、腎積水和感染的情況,來保證編碼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見圖3。
圖3 輸尿管結石的索引格式
了解ICD-10體系結構可以幫助編碼員快速讀懂代碼的確切含義,提高編碼技術水平。例如,查找“苦瓠(hù)子中毒”的診斷編碼,我們在“疾病和損傷性質的字母順序索引”中的“中毒[1]”主導詞下沒有發(fā)現(xiàn)“苦瓠子”,如果用 “有毒食物”和“植物”做修飾詞,分別會得到編碼T62.8和T62.2。“苦瓠子中毒”屬于有毒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核對類目表,T62.2才是正確的編碼,這個代碼能夠更充分地表達“苦瓠子中毒”的特點,見圖4。那么,T62.2到底代表哪些疾病呢?通過索引中主導詞“中毒[1]”下面的修飾詞,可以看到蘑菇中毒分類于T62.0,漿果中毒分類于T62.1,蠶豆中毒則分類于D55.0,其他的有毒植物食物中毒分類于T62.2。這里,通過索引的提示,我們可以總結出T62.2的確切含義。當在索引中查找到某個疾病的編碼,返回類目表中核對時,一定要讀懂這個代碼的確切含義,與原疾病診斷包含的信息一致時,才能確定代碼。
圖4 T62的分類
綜上,ICD-10按照疾病最本質的特征進行概念劃分,構建出樹狀的類目結構,在類目之間又形成一定的交叉關系,系統(tǒng)地組織、揭示和排序疾病。疾病編碼就是要在這個分類體系中找到最能夠表達疾病診斷的代碼。編碼人員把握ICD-10的分類架構、類目之間的關系和索引的特點,才能自信地面對各種復雜的編碼問題,確實保證編碼數(shù)據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