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蘭慧 李煥玉 安 冉
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壓力應對的關系*
薛蘭慧 李煥玉 安 冉
(長江大學 教育與體育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為了解大學生疫情期間體育鍛煉與壓力應對的關系。采用體育活動等級量表與應付方式量表對全國多個省份大學生1862名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情況、壓力應對狀況進行問卷調(diào)查,最終篩選出1726名同學進行分析。(1)不同性別、健康狀況,以及是否遭遇疾病風險大學生積極應對的均值,都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在排除干擾因素后,不同群體對積極應對的主效應,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同性別、健康狀況,以及遭遇疾病風險等因素會引起大學生積極應對水平的變化;但在排除這些因素的干擾后,發(fā)現(xiàn)有規(guī)律地體育鍛煉更利于促進大學生積極應對水平的提升。
新冠肺炎;大學生;體育鍛煉;壓力應對
新冠肺炎爆發(fā)以來,人們會出現(xiàn)焦慮、恐懼、失眠等各種生理以及心理的應激反應[1];大學生作為特殊的群體,不僅有學習生活壓力、人際壓力、就業(yè)壓力,也有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壓力。因此新冠肺炎疫情下,關注學生的壓力應對,幫助其選擇正確的壓力應對方式,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有研究指出,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使大學生采取更為積極的方式應對壓力[2]。目前,體育鍛煉與壓力應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就業(yè)壓力、壓力源、體育鍛煉項目、體育鍛煉程度等方面[3-4]。江勇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就業(yè)壓力應對方式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5];周鵬認為在大學生壓力源的六個維度中,家庭維度是最大的壓力源[6];占玉珍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參加不同體育項目的大學生面臨壓力時都以積極應對為主[7];邵樂樂在碩士論文中提到,不同持續(xù)時間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可以直接改善心理壓力[4]。由此可見,通過參加體育鍛煉,能夠幫助大學生選擇積極壓力應對方式,較少或不選擇消極壓力應對方式,表明體育鍛煉可以使學生心理健康向著有利的方向發(fā)展[8]。
綜合上述的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雖然壓力應對已經(jīng)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尚未有對在校大學生壓力應對進行相關研究。因此為了解大學生居家隔離期間壓力應對與體育鍛煉的關系,本研究進行了線上調(diào)查,以期為今后學校體育教學提供理論和依據(jù)。
全國各高校的1726名學生,其中男生784人,占比例45.4%;女生942人,占54.6%;健康狀態(tài)良好共1386,占80.3%,而一般及較差340人,占19.7%;家鄉(xiāng)風險類型是高風險的308人,占17.8%,中風險的455人,占26.4%,低風險 963人,占55.8%;其中獨生子 641人,占37.1%,非獨生1085人,占62.9%;遭遇了疾病風險共45人,占2.6%,未遭遇疾病1681人,占97.4%;參與體育鍛煉共1450人,占84.0%,未參與體育鍛煉共276人,占16.0%。
1.2.1問卷調(diào)查法
(1)調(diào)查量表:應對方式量表,采用肖計劃(1995)編制的應付方式問卷[9],共20個題,采取四級記分,“不采取”記0分,“偶爾采取”記1分,“有時采取”記2分,“經(jīng)常采取”記3分,該問卷為自陳式個體應對行為評定量表,評定時間范圍是最近一周實際壓力應對狀況。
體育活動量表采用的是梁德清等人修訂的《體育活動等級量表》,其中《體育活動等級量表》包含3個條目,對被試者前1個月參加體育鍛煉的運動量進行評定,從強度、時間、頻率3個方面來考察被試者的鍛煉量,用以調(diào)査被試者的體育鍛煉量。運動量評定方式:運動量=強度×(時間-1)×頻率。體育鍛煉三個方面各分5個等級,強度與頻率從1-5等級分別記1-5分,時間從1-5等級分別計0-4分,故運動量最高分為100分,最低分為0分。運動量等級評定標準:≤19分為小運動量;20-42分為中等運動量;≥43分為大運動量[10]。
(2)調(diào)查過程:疫情居家隔離期間,采用問卷星發(fā)放問卷,以知情同意、自愿參與為前提,通過QQ、微信等線上平臺向全國多個省份大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回收問卷共計1862份,剔除填寫問卷時間過短(小于2分鐘)或過長(大于10分鐘)問卷136份后,有效問卷1726份,有效率92.69%。
1.2.2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了spss26.0對已經(jīng)獲取的數(shù)據(jù)進行人口統(tǒng)計學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以及協(xié)方差分析等。
研究從不同性別、不同健康狀況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上,對大學生壓力應對進行差異性檢驗。由表1結(jié)果檢驗可知,男大學生積極應對的均值低于女大學生的,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男大學生消極應對的均值稍高于女大學生的,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健康狀態(tài)良好的大學生積極應對的均值高于一般及較差健康狀態(tài)的,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他們之間消極應對的均值,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不同性別、不同健康狀況大學生壓力應對的差異性檢驗結(jié)果(M±SD)
人數(shù)M±SDtp 積極應對性別男7841.728±0.564-3.296**0.001 女9421.818±0.542 健康狀況良好13861.813±0.5455.669**0.000 一般及較差3401.625±0.565 消極應對性別男7841.086±0.5491.7670.077 女9421.045±0.459 健康狀況良好13861.052±0.505-1.8170.069 一般及較差3401.107±0.489
注:“*”表示P<0.05;“**”表示P<0.01,下同。
2.2.1個人是否遭遇了疾病風險大學生壓力應對的比較
表2 個人是否遭遇了疾病風險大學生壓力應對的差異性檢驗結(jié)果(M±SD)
遭遇了疾病風險人數(shù)M±SDtp 積極應對是451.581±0.575-2.396*0.017 否16811.781±0.552 消極應對是451.083±0.5430.2750.783 否16811.062±0.501
由表2結(jié)果可知,未遭遇疾病風險大學生積極應對的均值高于遭遇了疾病風險大學生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遭遇疾病風險大學生消極應對的均值稍高于未遭遇了疾病風險大學生的,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2親戚朋友家人是否遭遇了疾病風險大學生壓力應對的比較
表3 親戚遭遇了疾病風險大學生壓力應對的差異性檢驗結(jié)果(M±SD)
親戚遭遇了疾病人數(shù)M±SDtp 積極應對是461.91±0.541.7160.086 否16801.77±0.55 消極應對是461.19±0.571.7420.082 否16801.05±0.49
由表3結(jié)果可知,親戚遭遇了疾病風險的大學生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的均值高于未遭遇的,具有邊緣統(tǒng)計學意義(p=0.086,0.082)。
表4 不同群體大學生與壓力應對的主體間效應檢驗結(jié)果
因變量III型平方和自由度FP 性別積極應對4.716115.925**0.000 消極應對0.72212.8690.090 健康狀況積極應對7.052123.812**0.000 消極應對0.79113.1440.076 遭遇疾病風險積極應對1.49515.049*0.025 消極應對0.00410.0160.900 親戚遭遇疾病風險積極應對1.41514.779*0.029 消極應對0.69312.7530.097 群體積極應對5.20028.780**0.000 消極應對0.36420.7230.485
本研究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276名學生在疫情期間完全未參加體育鍛煉,1450名學生在疫情期間參加了體育鍛煉。但是,鍛煉時間、頻次與強度,卻不盡相同。研究根據(jù)“體育人口”(參加每周三次及以上、每次中等強度與每次在30分鐘及以上的體育鍛煉,屬于體育人口)標準把參加了體育鍛煉的學生,分為體育鍛煉群體與少量體育鍛煉群體。因為不同性別、健康狀況,以及是否遭遇風險對學生的壓力應對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在分析不同群體大學生的壓力應對的狀況時,需要考慮這些因素的干擾。
如表4所示,在排除性別、健康狀況、是否遭遇疾病、親戚是否遭遇疾病等因素干擾后,不同群體對積極應對的主效應,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消極應對的主效應,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事后比較發(fā)現(xiàn),在積極應對的均值上,體育鍛煉群體>少量體育鍛煉群體、完全無體育鍛煉群體,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xiàn)(2,1726)=8.780,P=0.000<0.01;而少量體育鍛煉群體稍高于完全無體育鍛煉群體的,但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結(jié)果表明,疫情期間女大學生的積極應對水平明顯高于男生的,而消極應對水平不存在顯著差異。與以往研究結(jié)果較為一致,周鵬[11]、林振[12]研究結(jié)果表明不同性別的男女在壓力應對上女生明顯優(yōu)于男生。說明女生在面對社會、人際等外界壓力較男生小,更有利于其處理突發(fā)應激事件。健康狀況良好大學生的積極應對水平明顯高于一般及較差健康水平大學生的;而消極應對水平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健康狀態(tài)一般及較差大學生的消極應對要高于健康狀況良好大學生的。根據(jù)以往研究表明健康狀態(tài)影響壓力應對能力[13],同時健康狀態(tài)良好的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的壓力較一般及較差健康狀態(tài)少[14]。因此面對突發(fā)應激事件時,健康狀態(tài)良好的大學生能夠及時采取更為積極的應對方式。
研究結(jié)果顯示,未遭遇疾病風險大學生的積極應對水平明顯好于遭遇了疾病風險大學生,而消極應對水平不存在明顯差異。有研究結(jié)果顯示,身體健康水平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自身壓力應對能力[15],因此疫情期間未遭遇疾病風險大學生面對身體和心理的壓力較遭遇疾病風險的少,說明增加壓力能夠較明顯的影響其壓力應對能力,健康的身體與壓力應對能力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在疫情期間親戚遭遇疾病風險大學生積極應對水平高于親戚未遭遇疾病風險大學生的,且消極應對水平也高。在疫情期間,親戚遭遇疾病風險大學生出現(xiàn)消極應對水平高,可以從以往研究中得到解釋:“親戚遭遇疾病風險能夠間接影響個體本身對疾病的感受[16]”。但是,親戚遭遇疾病風險大學生積極應對反而高,其中深層次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探析。
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排除性別、不同健康、是否遭遇風險等客觀因素的干擾后,不同群體對消極應對的作用不明顯,而對積極應對具有明顯作用,具體表現(xiàn)為:體育鍛煉群體的積極應對水平顯著好于少量鍛煉群體與完全不鍛煉群體,少量鍛煉群體與完全不鍛煉群體之間差異不明顯。以往研究表明,提高鍛煉強度能改善壓力應對能力[17]。鄧雷表示,少量體育鍛煉有助于心理壓力的緩解[18]。栗巖認為體育鍛煉群體與完全無體育鍛煉和少量體育鍛煉群體存在顯著差異,少量體育鍛煉群體與完全無體育鍛煉群體無明顯差異[2],結(jié)論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由此可見,不管是在一般情況,亦或是疫情特殊情況下,每周3次及以上、每次中等強度與每次在30分鐘及以上的體育鍛煉,是促進積極應對的有效方式。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女生比男生表現(xiàn)出更高的積極應對水平;大學生的良好健康狀態(tài)表現(xiàn)出更好的積極應對水平;未遭遇疾病風險大學生積極應對水平明顯高于遭遇疾病大學生的。而不同性別、健康狀況、是否遭遇疾病風險以及親戚遭遇疾病風險大學生消極應對水平的差異都不明顯。在排除性別、健康狀況與疾病風險等客觀因素的干擾后,每周參加3次及以上、每次中等強度與每次在30分鐘及以上的體育鍛煉,更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積極應對水平的提升。這也進一步表明,堅持有頻次、有強度與有時間保障的體育鍛煉是大學生在特殊期間提升自我應對壓力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1]Matheny K.B.&Aycock D.W. , Pugh J.L.etc. Stress coping: A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ynthesis with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J]. Counseling Psychologist,1986:499-549.
[2]栗巖,鞏攀.壓力的產(chǎn)生及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壓力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科技信息,2009(6):218.
[3]侯倩.大學生壓力研究的文獻評述:基于2008-2018年CNKI數(shù)據(jù)庫文獻分析[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0,12(4):77-80.
[4]邵樂樂.不同持續(xù)時間的中等強度健美操和籃球鍛煉對大學女生應對方式和心理壓力的影響[D].揚州大學,2012.
[5]冮勇,叢潛,楊瀏,等.體育院校大學生就業(yè)壓力應對方式的特點[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30(5):29-32.
[6]周鵬.體育與非體育專業(yè)大學生壓力源及壓力應對方式的比較[D].北京體育大學,2008.
[7]占玉珍,余麗華,段寶斌.不同體育鍛煉項目對大學生應對方式影響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1):11-12.
[8]沈翔.運動干預和運動-認知干預對大學生壓力應對及心理承受力的影響[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49(10):76-82.
[9]肖計劃,向孟澤,朱昌明. 587名青少年學生應付行為研究:年齡、性別與應付方式[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5(3):100-102.
[10]龐慶軍,李銀萍,齊立斌.青少年身體自我概念與參與體育鍛煉的關系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志,2008,16(6):668-671.
[11]周鵬.體育與非體育專業(yè)大學生壓力應對方式的比較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1,29(2):115-119.
[12]林振,馮志明,王培森,等.淺論大學生壓力和應對與自殺危險性的關系[J].高校后勤研究,2020(8):85-88.
[13]闞博,丁瑛.科技工作者應對方式在壓力知覺水平與心理健康狀態(tài)間的中介效應[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4,23(6):546-549.
[14]張西超,連旭,車宏生.IT企業(yè)員工壓力源、應對方式與身心健康的相關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6(1):91-95.
[15]廖林英.影響脊髓損傷后病人依從性的相關因素[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護理專輯),2006(S2):299-300.
[16]羅佳欣,楊軍弟,劉芳,等.兒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兒的壓力和應對方式對其疾病自我管理的影響[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8,20(12):1024-1029.
[17]呂柏松,羅言金.體育專業(yè)大學生鍛煉特征與壓力應對之間的關系研究[J].運動,2018(15):58-59.
[18]鄧雷,孫海艷,顏軍,等.不同持續(xù)時間、運動項目和強度的身體鍛煉對大學新生人格和心理壓力的干預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9(3).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rcise and Stress Tackling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XUE Lanhui, etal.
(Yangtze University, Jinzhou 434023,Hubei, China)
薛蘭慧(1997—),碩士生,研究方向: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
李煥玉(1975—),教授,研究方向:排球教學與訓練、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