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咚
拉薩是每個人的詩和遠方,天空湛藍、日光傾城;寺廟林立、經(jīng)幡飛揚;雪山直刺藍天、湖泊倒映云朵,有著濃郁的民族風情。這是一個豐富的、多姿多彩的城市。
這里是夢開始的地方,對它“上癮”的人會想一去再去,甚至稱之為“回”到拉薩,而沒去過的人則心生向往,相信早晚有一天會踏足這里。
拉薩,別稱邏些、日光城,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具有雪域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國際旅游城市。作為西藏的首府,拉薩是西藏衣食住行條件最為優(yōu)越的地方,也是其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更重要的是,這里是聞名世界的藏傳佛教圣地。
拉薩是厚重而又開放的,它既保有自己的神秘魅力,又迅速吸收著五彩斑斕的外來文化。你可以浮光掠影,也可以深入探究。但不管你從哪里來,懷揣著何種心情,它濃郁的異域風情都會立即擊中你的心靈。還有那令人無法忘懷的藍天,仿佛觸手可及的白云,大概誰都沒有辦法拒絕。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歷史,一部書有一部書的歷史,一座建筑物,也有它自己的歷史。布達拉宮,這顆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就是一部凝固的歷史,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藏族發(fā)展艱難而輝煌的歷史,反映了博大精深、延綿不絕的中華文化強大的生命力,也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生動、最有力、最形象的歷史見證。
布達拉宮最早是在松贊干布時代修建的,距今已有1 300多年的歷史。布達拉宮的建筑氣勢磅礴,壯麗輝煌,繼承了藏族傳統(tǒng)的建筑形式和結構,又學習和借鑒了漢族建筑藝術的精華,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藏族與漢族等兄弟民族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到拉薩河對岸,從正面看,會感到布達拉宮莊嚴肅穆,有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和祟高感,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到流沙河北岸,從后面看,布達拉宮在巍峨山峰之中透出一種神秘的氛圍。
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間看布達拉宮,可以領略到不同的神韻。
早上,當日光城第一縷燦爛的陽光照射到布達拉宮的金頂,照射到白壁紅墻,會給人一種清新明快、朝氣蓬勃的感覺,警示大家不要荒廢這美好時光,不要愧對布達拉宮這樣的偉大創(chuàng)造,激勵著人們在日光城明媚的陽光照耀下,去投入創(chuàng)造性勞動,讓生命發(fā)出光和熱。
傍晚,夕陽西斜,晚霞似火,彩云滿天,布達拉宮的金頂流光四溢,輝煌耀眼,與天邊的彩霞遙相輝映,壯麗無比,天上地下連成一體,太陽即將隱去,黑暗將會籠罩一切。但是,你不會因為黑暗而憂傷,而彷徨。面對宏偉的布達拉宮,內(nèi)心會充滿希望和光明,你會堅定地相信,一輪更加燦爛的朝陽,不久又會從日光城湛藍的天空升起,使你感到宇宙的浩瀚、人生的美好、生命的永恒和創(chuàng)造的可貴。
從布達拉宮開始追尋歷史的腳步,從大昭寺開始虔誠的祈禱。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為佛殿),已有1 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現(xiàn)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并且開創(chuàng)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布局規(guī)式。大昭寺坐東向西,殿高四層,上覆金頂,輝煌壯觀,具有唐代建筑風格,也吸收了尼泊爾和印度的建筑藝術特色。9世紀改稱“大昭寺”,意為“存放經(jīng)書的大殿”。
環(huán)大昭寺內(nèi)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huán)大昭寺外墻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三個從內(nèi)到外的環(huán)形,便是藏民們行轉經(jīng)儀式的路線。
大昭寺的主要建筑經(jīng)堂大殿高四層,建筑構件為漢式風格,柱頭和屋檐的裝飾則為典型的藏式風格。大殿的一層供奉有唐代文成公主帶入西藏的釋迦牟尼金像;二層供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的塑像;三層為一天井,是一層殿堂的屋頂和天窗;四層正中間為四座金頂。佛殿內(nèi)外和四周的回廊滿繪壁畫,面積達2 600余平方米,題材包括佛教、歷史人物和故事。寺內(nèi)還保存了大量珍貴文物,寺前矗立的“唐蕃會盟碑”是漢藏兩族人民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在西藏,人們將大昭寺為中心的八廓街一帶稱為“拉薩”(藏文意思是佛地),有“去拉薩而沒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沒去過拉薩”的說法。由此可見,大昭寺在西藏和拉薩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你也許羨慕過北歐的雪景,驚艷過俄羅斯貝加爾湖的藍冰,那或許只是因為你不曾見過冰封的思金拉措。晶瑩剔透的冰,在眼光下反射著光芒,仿佛寶石一般,寧靜安詳。
深藏于山野間的思金拉措像一位美麗、安靜、圣潔的女神。夏天,湖畔旁綠草茵茵,藍天白云下,藍色的湖水像一顆寶石鑲嵌在群山中;秋天,山腰彩林圍繞;冬日,雪峰連綿,雪山倒映在湖水中如夢如幻。
思金拉措藏語意為“具有威力的神湖”,位于墨竹工卡縣日多鄉(xiāng)東南、山南地區(qū)桑日縣增期鄉(xiāng)以北,距川藏公路(318國道)約6 000米,距拉薩市區(qū)124千米,海拔4 500米,地形猶如聚寶盤,四周群峰簇擁,山脈相連,氣勢崢嶸,風景如畫。每年到了藏歷6月15日那天,歷代班禪、達賴喇嘛以及直貢活佛都要來到思金拉措祭拜,湖中投入許多金銀財寶以報神湖的恩賜。
傳說,建桑耶寺的時候,當時的吐蕃王赤松德贊正為建桑耶寺的資金發(fā)愁,于是他向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祈禱,觀世音菩薩指引赤松德贊到墨竹工卡的一個湖去求財。果然,赤松德贊祈禱之后,湖面頃刻間起了波浪,天色大變,狂風過后,在藏王寶座的前面布滿了金砂。
思金拉措湖區(qū)面積只有50平方千米,群山環(huán)繞,山腰森林茂盛,山腳的草地上百花爭艷、牛羊滿山、藥材豐富。光藥材植物就多達幾十種,其中有雪蓮花、金腰子、冬蟲夏草等珍貴的上等藥材。凡來思金拉措神湖旅游觀光的游客都對世界屋脊的這一天然公園的美景流連忘返。
據(jù)說,每年的深秋前往思金拉措,在下午的某個時刻,如果運氣好,在湖邊靜坐片刻后可隱約聽見從湖底傳來萬馬奔騰、戰(zhàn)鼓喧天的奇異“靈音”,或依稀聽見湖水在輕聲歌唱。伴隨著絲絲迎面而來的湖風,內(nèi)心深處似被洗滌了一遍。此刻,還有什么不能釋然,不能超脫?
羅布林卡,沒去過拉薩的人鮮少聽說。去過拉薩的人,有人說羅布林卡是公園,有人說這里是景點,有人說這里是拉薩的“頤和園”,甚至也有人更直接地提出疑問:羅布林卡是什么?
羅布林卡,可以說是一座園林,也可以說是一座博物館,更準確地說,羅布林卡更像是拉薩的“頤和園”。
羅布林卡的有些珍貴樹木,200年前就種下了。這里位于布達拉宮西側約2 000米,占地面積比布達拉宮要更大些,是西藏規(guī)模最大的宮廷式園林、宮殿建筑群。園內(nèi)古木參天,樓臺亭榭;宮殿內(nèi)收藏金銅造像、壁畫精美絕倫。羅布指“寶貝”,林卡指“園林”,羅布林卡的意思是“寶貝園林”,始建于18世紀,作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夏宮,經(jīng)歷200多年的打造,被賦予了凝重的歷史文化色彩。
古時候,這里還是拉薩西郊一片人稱“拉瓦采”的灌木林,流水潺潺。據(jù)老者們的口傳,相傳有一日,“拉瓦采”上空雷聲大作,人們遠遠望去,其上空的彩虹形如寶物,因此便得名“羅布林卡”。拉薩河古道穿行,形成眾多水塘,有一眼清泉對多種疾病具有療效。從五世達賴喇嘛開始,這里成為消夏場所,后來,清朝駐藏大臣秉承清廷旨意,為七世達賴喇嘛在這里建成了第一座土木石結構的宮殿,命名為“烏堯頗章”,即“涼亭宮”。從七世達賴喇嘛開始,這里就像北京的圓明園、頤和園一樣,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夏季的避暑辦公之地,他們每年藏歷4—9月移居到羅布林卡,到10月份返回布達拉宮,因此羅布林卡被稱為“夏宮”。
這里還匯集了18世紀以來西藏建筑、繪畫、造像、雕刻等歷史與藝術精品,作為西藏自治區(qū)唯一的高海拔植物園林,羅布林卡內(nèi)的古建筑、文物、植物、動物早已自成一個完美生態(tài)。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并成為向廣大游客開放的大型宮廷式園林、博物館和4A景區(qū)。
拉薩的生活節(jié)奏很慢,慢得你開始產(chǎn)生錯覺,也許這才是真正的生活。當你背上行囊重新奔赴生存的路上,也許你會回頭望望這片熱土,繼而更加勇敢地面對生活的苦難,為了心中的信念和牽掛依然保持一腔熱血在鋼筋水泥的世界里拼殺出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