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守愛
“天佑”一詞有著庇護、保佑之意。而在古代流通錢幣中也有以之命名者,它就是元末時期的“天佑通寶”。
元朝末年,朝綱不振,群雄紛起,爆發(fā)了多起農(nóng)民起義。各地起義軍多鑄有錢幣,其中不少銅質(zhì)精良、書法雋逸、工藝精湛。這當中天佑通寶的鑄造,就指向了一位風云人物——張士誠。
天佑通寶背一直徑:25.21毫米厚度:2.06毫米重量:5.06克
張士誠生于元明之際,其小字九四,是江蘇泰州白駒場人。他們兄弟四人以操舟運鹽為生,兼營私販。其中張士誠在群輩中很有威望。
元朝至正十三年(1353年)正月,張士誠等18名鹽工每人操著一根扁擔,在江蘇泰州起義。同年三月攻陷泰州,五月攻破高郵。次年正月,張士誠在高郵建立政權(quán),自稱誠王,國號大周,改元天祐。
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五月間,元朝政府設(shè)法招安張士誠,無果。至正十六年(1356年)正月,張士誠的三弟張士德攻取常州、熟州。2月,張士德率大軍抵平江(即今天的蘇州),據(jù)平江路以承天寺為府,改平江為隆平郡。3月,張士誠自高郵進駐平江,以承天寺萬歲閣為宮室,建大周政權(quán)。
天佑通寶背貳直徑:29.55毫米厚度:2.12毫米重量:5.84克
他隨即設(shè)立了省院六部、百司,以陰陽術(shù)人李行素為丞相;三弟張士德為平章,提調(diào)各郡軍馬;蔣輝為右丞,據(jù)內(nèi)省理庶務(wù);潘元明為左丞,鎮(zhèn)吳興;史文炳為樞密院同知,鎮(zhèn)松江;又以鍛工出身的周仁為隆平郡太守。他還開弘文館招學士,擁有了一片江南的財賦之地。
至正十七年(1357年)8月,張士誠數(shù)次為當時據(jù)金陵稱“吳國公”的朱元璋所窘,于是降元,被拜為太尉,并將隆平府恢復為平江府,以吳夫差宮為王府。其每年向元大都輸送十幾萬擔漕糧,元朝政府則以御酒相賜。對于這種關(guān)系,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書畫家楊維楨曾賦詩道:“江南處處烽煙起,海上每年御酒來。如此烽煙如此酒,老夫懷抱幾時開?!?/p>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張士誠幫助元朝滅韓林兒、劉福通的宋軍,隨后以此要挾元朝封予王爵,被拒絕。9月,他又叛元自立,在平江自稱吳王,自此停止了向元大都輸送漕糧。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12月,朱元璋派大將徐達率軍圍困平江,逼迫張士誠投降,張士誠拒不接受。雙方戰(zhàn)斗十幾個月后,1367年9月,徐達攻破平江城,張士誠被俘身亡,時年47歲。他的死是元明之際的一件公案,有自縊、絕食、御斃、弓弦扼喉而亡等多種說法。
當年進駐平江建立大周政權(quán)時,張士誠改至正十六年為天佑三年,開始毀銅佛像鑄錢。這與元代文學家陶宗儀《輟耕錄》中“張士誠據(jù)以為宮,佛像悉毀壞,銅觀音鑄為錢”的記載一致。
至正十六年(1356年)3月到次年8月間,他鑄行了天佑通寶小平光背。可能僅僅只是試鑄,鑄行時間很短,這也是天佑通寶光背錢極其罕見的原因。
天佑通寶背叁直徑:34.12毫米厚度:2.43毫米重量:9.03克
后來在降元期間,張士誠趁機擴張占地;再到叛元自立、在平江稱吳王的這段時間,他長期居于平江府,修復“西湖書院”,舉辦鄉(xiāng)試,以“好養(yǎng)士”著稱。
鑒于這個時期政局相對穩(wěn)定,為恢復經(jīng)濟發(fā)展,解決市場貨幣供應(yīng)和起義軍財政困難,他鑄造了背一、貳、叁、伍這四種記值的天佑通寶錢。
這四種記值的天佑通寶正面皆為楷書,對讀,書體勁美;背面為篆書;廣穿,制作規(guī)整。這種面文楷書、背文篆書的錢文特征,與至正通寶的面文楷書、背八思巴文的錢文風格十分接近,故有“仿至正錢風格”的說法。
天佑通寶背五直徑:41.06毫米厚度:3.15毫米重量:14.87克
王蔭嘉先生在《吳王張士誠天佑通寶錢》一文中寫道:“周伯琦嘗書至正錢文,結(jié)體嚴正,有聲于世。今案伯琦居吳起自天佑四年(至正十七年8月,元遣參知政事周伯琦等至平江),已在鑄錢之后。而錢文則流麗超逸,或出饒介、張羽之流。幕文紀值,卻作篆體,系仿元錢蒙文之制。當時習尚,一錢二體,實非創(chuàng)格。”
天佑通寶錢文統(tǒng)一,錢制完整,形成了完整的錢幣套系。從錢幣文化的角度來看,這不但有利于其流通使用,也有助于當時經(jīng)濟的恢復和發(fā)展。而對于張士誠本人來說,通過仿至正通寶錢,將其起義稱王的抱負和降元稱臣的用意巧妙結(jié)合起來,他也由此成為了當時最富有的起義軍首領(lǐng)。
由于天佑通寶錢的鑄行時間短,再加上明初太祖朱元璋的搜繳銷熔,致使現(xiàn)存?zhèn)魇榔窋?shù)量稀少,因此為歷代泉家所鐘愛。尤以背“貳”的天佑通寶,是如今藏家夢寐以求的古錢珍品。
據(jù)古錢學者關(guān)漢亨在《中華珍泉追蹤錄》記載,民國時期,集得天佑折二錢者就有鄭家相、張叔馴、王蔭嘉、丁福保、羅伯昭、諸葛韻生、戴葆庭、李蔭軒、房中道等泉家。
雖然張士誠所經(jīng)歷的歷史大劇早已落幕,但通過天佑通寶,我們還是可以對那段驚心動魄感知一二,這就是收藏與文化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