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若思 張意承
遼代碑志整理的論著中都有對遼代墓志的著錄,但是很多墓志錄文存在缺漏、錯字、訛改、句讀等諸多問題,同時各家錄文多有出入。在我們承擔(dān)的遼代墓志的整理研究工作中,對遼代前期的十方墓志做進一步的規(guī)范和??惫ぷ鳎F(xiàn)將工作中的收獲做一說明,期待能夠?qū)|代墓志的整理工作和遼史研究有所裨益。
??迸e誤說明:
碑別、異體與簡繁問題等,不影響文意亦非用以避諱的,均不以誤例指出;
簡體化的著錄本,簡繁問題不以誤例指出;
點校問題中,若不顯著影響文意,不以誤例指出;
底本未錯,但后來針對底本的??庇懈腻e的,均以誤例指出;
已有校勘且校誤正確,底本亦循其校勘的,不舉例;
本文所校志文,若在《遼代石刻文編》中有收錄,則均以其為底本。
兩志均于2001年在遼寧朝陽縣烏蘭河碩蒙古族鄉(xiāng)黃道營子村出土,2012年由朝陽縣博物館收藏。志文僅收錄于杜曉紅、李宇峰《遼寧朝陽縣發(fā)現(xiàn)遼代后晉李太后、安太妃墓志》[1]61-6(8本部分簡稱《發(fā)現(xiàn)》)中。
《李太后墓志》錄“去天祿四年八月十三日遇疾薨,壽亨,年五十五”與《安太妃墓志》錄“扵天祿三年四月十六日遇疾薨,壽亨,年六十二”相似的兩句?!栋l(fā)現(xiàn)》均錄文并句讀為“……遇疾薨壽,享年……”《發(fā)現(xiàn)》將兩志的“亨”字錄為“享”,并構(gòu)詞“享年”。按“亨”與“享”的確古有近義,有時可通用。見《康熙字典》:“又《唐韻》《正韻》並許兩切。同享。《易·大有》:公用亨于天子?!保?]13但以筆者目之所及,在其他墓志中,未見有如此用字又表達繁復(fù)的例子,既書“薨”,又有“壽”、“享”、“年”接連,行文比較怪異。若此志非偽,則此“亨”當(dāng)本字,義為“亨者,嘉之會也”[2]13,則可句讀為“……薨,壽亨,年……”這一形式。盡管在表達生卒年上沒有別例,但人名上類似的描述也許可為一解,如乾統(tǒng)二年《王士芳墓志》載其孫豐壽奴,侄興壽奴、亨壽奴與德壽[3]244?!昂鄩邸北砻篮玫钠谠?,顛倒后“壽亨”則當(dāng)是感嘆、嘉美之義。
此志收錄于《遼代石刻文編》[3]15-1(8本文簡稱《文編》)、《遼寧碑志》[4]329-33(0本文簡稱《碑志》)。錄文首見于閻萬章《遼〈陳萬墓志銘〉考證》[5]37-49(本部分簡稱《考證》)一文。
第十五行“野無兇黨,(外)戶不扄,四人樂業(yè),無不羙也”?!皟础弊郑犊甲C》、《文編》錄作“兇”?!?”字,《考證》造字“”,《文編》錄作“門”,《碑志》錄作“門”?!?”為“外”之異體,見《碑別字新編·五畫》“外”字條引魏《韓顯宗墓志》[10]13。“扄”,關(guān)門之義?!巴鈶舨粦背稍~,典出《禮記·禮運第九》:“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保?1]26“5羙”字,《文編》、《碑志》錄作“善”,《考證》造字“”。
第十九行“司徒羙也,足可稱紀(jì)”?!傲o”字,《文編》、《碑志》錄作“善”,《考證》造“”。此處的“羙”字,亦似“至人”。“至人”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較高者,兩者此處含義接近,但“羙”左右兩點比較清晰,應(yīng)當(dāng)為“羙”字,可出注。同時,“也”與“可”字間,《考證》、《文編》未句讀。
第二十行“ (喪)英桀扵人間”的“桀”字,《文編》、《碑志》錄作“傑”?!拌睢弊至x兇暴、殺人眾多等,也有“借為雋桀字”的用法[2]470。志文此處的“桀”構(gòu)詞后顯然是表達“傑”義,但兩字本身含義又有差異,并非完全異寫,不便徑改。
第二十一行“權(quán)立在堂”的“立”字,《考證》誤錄作“丘”,《文編》誤錄作“厝”。
第二十四行“斡運良圖”的“運”字,《考證》、《文編》誤錄作“建”?!傲紙D”指遠大謀略、規(guī)劃,“斡運”構(gòu)詞表籌措、籌想義。
第二十六行“福祐何乑”?!暗v”字,《考證》誤錄作“臨”,《文編》誤錄作“臨”?!皝Z”字,三者均錄作“乖”?!犊滴踝值洹罚骸坝止盼摹省??!保?]7故此句當(dāng)“福祐何攀”之義,與下句“苦兮一去”可合。
此志錄文有《文編》[3]42-44、《碑志》[4]105-106、《遼代墓志疏證》[16]21-2(4本文簡稱《疏證》)。錄文首次收錄于田立坤、馮文學(xué)《張公墓志跋》[17]176-17(9本部分簡稱《墓志跋》)。
第六行“先皇睿澤”的“?!弊?,《文編》、《碑志》錄作“眷”?!邦伞敝富实鄣亩鳚?。
第七行“權(quán)葬扵宅外丙地”的“丙”字,《墓志跋》、《文編》、《疏證》均錄作“西”?!段木帯芬噤浻械谑小皺?quán)攢扵□□西位”,此“西”字或亦為“丙”,但因漫漶尚不好定論。所謂“丙地”或“丙位”是墓葬堪輿中用以表達方位的詞,如《宋會要輯稿》禮二九真宗條,司天監(jiān)言:“太宗梓宮先于丙地內(nèi)奉安。按經(jīng)書,壬、丙二方皆為吉地,今請靈駕先于上宮神墻外壬地新建下宮奉安,俟十月十二日申時發(fā)赴丙地幄次,十三日申時掩皇堂?!保?9]1333遼代多方石刻也有例,如大康三年《塋幢記》:“自乾亨三年上祖先葬于丙地,至大康二年后輩別葬于壬位記?!眽鄄辍队狼骞髂怪尽罚骸按蟀踩耆率詹坏摚嵊谔m陵郡之甲地。”[20]226-228保寧元年《王守謙墓志》:“與故夫人清河張氏合葬袝于先司新塋壬地。”[20]10-12
第八行“其長夫人藥氏者”的“其”字,此處漫漶但當(dāng)有一字,《文編》未錄,《墓志跋》、《碑志》、《疏證》均錄作“其”。
第十五行“充乣使”與第十九行“充南路乣使”的“乣”字,《文編》均錄“乣”左旁無一點。前者《碑志》、《疏證》錄作“糺”,后者《墓志跋》、《疏證》錄作“乣”,《碑志》錄作“糺”。
第二十三行“爰自向化”的“自”,《文編》錄作“洎”。
此志錄文最早見于《全遼文》[21]365-366,《文編》[3]47-52、《碑志》[4]106、《疏證》[16]25-33亦收錄,亦載于王成生《遼寧朝陽市遼劉承嗣族墓》[22](本部分簡稱《族墓》)。
第十六至第十七行“一郡遷,徒民四野荒榛之土。舒蘓(蘇)凋瘵,歌詠袴襦。?複流亡,壃理膏□”。此段話諸家均有錯字與句讀錯誤,如《全遼文》錄作“一郡遷徒□民。四野荒榛之士舒蘇。凋瘵歌詠。袴襦歸複。流亡壃理。膏□遇朝廷之更變”,《文編》錄作“一郡遷徒之民,四野荒榛之土。舒蘇凋瘵,歌詠袴襦。歸複流亡,壃理膏□”,《碑志》錄作“一郡遷徒之民四野荒榛之土舒蘓凋瘵歌詠袴襦?複流亡壃理膏□”,《疏證》錄作“一郡遷徒之民,四野荒榛之土。舒蘇凋瘵,歌詠袴襦。歸複流亡,強埋膏□”,《族墓》錄作“一郡遷徒之展。四野荒榛之土。舒蘇凋瘵。歌詠袴襦。歸復(fù)流亡。壃埋膏□”。諸家均有錄“一郡遷徒之(或□)民”,然按拓片,其中“之”字并不存在,理當(dāng)句讀為“一郡遷,徙民……”的形式,文意可通。
第二十二行“燕亰私弟”的“弟”字,《全遼文》、《文編》、《疏證》錄作“第”。此類情況常有出現(xiàn),兩字盡管古可通用,但脫離今日使用習(xí)慣,當(dāng)留意。
第二十五行“齊等糠槽(糟)”的“槽”字,諸家均錄作“糟”,僅薛景平、易難《〈全遼文〉所收遼寧館藏碑志校錄》[23]212-23(3本文簡稱《校錄》)曾指出作“槽(糟)”,此當(dāng)為“糟”字誤寫,不便徑改。
第三十行“次曰適滑州節(jié)院使皇甫繼績,次曰適于越王都提舉使楊威義”。此句“次曰”后無漫漶與空字,《全遼文》、《疏證》錄作未識別的字,《文編》作空字,《校錄》亦曾指出《全遼文》此處之誤。“義”字,《全遼文》錄作“儀”,《文編》錄作“義”,《疏證》錄作“儀”,《校錄》曾已校為“義”。
第三十五行“酒如澠肉而如陵”的“而”字,《文編》漏錄。
第三十八行“漢帝宗祖族”的“族”字,《文編》、《碑志》漏錄。
第三十九行“弛張文武,經(jīng)緯乹坤”的“弛”字,《全遼文》、《文編》、《疏證》均錄作“馳”,《碑志》錄作“施”,《校錄》曾誤校為“施(馳)”。首先,“施張”不詞;其次“馳”與“弛”字義不同,“馳”,奔跑義,“弛”,放松或延緩義,如“弛張”即指拉緊弓弦,可與“文武”連詞,典出《禮記·雜記下》:“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保?1]556
第四十行“不泯清芬”的“泯”字,《全遼文》、《文編》錄作“浪”。
此志志文僅見于齊偉《遼寧省博物館藏〈石重貴墓志銘〉考釋》[24]299-30(4本部分簡稱《考釋》)。
第二十行至第二十一行“惟王鍾日月之光,踐辰極之位,寬仁大度,齊聖廣淵),數(shù)載之間,(兆)民是”。此段《考釋》錄作“惟王鍾日月之光,踐辰□之位,寬仁大度,齊聖廣□,數(shù)載之間,□民是□”。多個未識別字在拓片中均清晰可認,如“ ”為“淵”異體字,“ ”字為“兆”字異體,“數(shù)”字為繁體等。
第二十四行“大承相”的“承”字,《考釋》錄作“丞”。
第二十七行“逝水無迴,長夜不寤。萬代千齡,晉主之墓”。此段《考釋》誤錄作“逝水無迴,長夜不寐。萬代千秋,晉主之墓”。“寤”字為睡醒或領(lǐng)悟義,“寐”為睡著義,截然相反。
此志志文收錄于《滿洲金石志稿》[29]11-13、《滿洲金石志》[30]、《全遼文》[21]87-89、《文編》[3]71-73、《碑志》[4]109-110、《遼 上 京 地 區(qū) 出 土 的 遼 代 碑 刻 匯輯》[31]75-7(6本文簡稱《匯輯》)、《疏證》[16]25-41。志文首次發(fā)表在《遼彭城郡王劉公墓志并跋》[32](本部分簡稱《舊跋》),另有舒天民《評遼彭城郡王劉繼文墓志銘》[33](本部分簡稱《舒評》)與奉寬《遼彭城郡王劉繼文墓志跋》[34](本部分簡稱《新跋》)收錄。
第三十二行“受國?兮位至王,功未成兮身先死”的后四字,今原石與拓片均缺損?!缎掳稀?、《滿洲金石志》、《碑志》、《疏證》均錄作四個未識別的泐損字。《舒評》、《舊跋》、《滿洲金石志稿》、《文編》、《全遼文》、《匯輯》則錄作“兮身先死”。
第三十三行“七帝相承何所問,三 孤瘞塔山陽”的“ ”字,除《舊跋》外,均錄作“”。此字含義尚不明確。
最末左下角“匠人攝彰武軍長史趙□□”。“趙”字,今拓片與原石均泐損,《全遼文》、《疏證》錄作“超”,《滿洲金石志稿》、《滿洲金石志》、《文編》、《碑志》、《匯輯》均錄作“趙”,《舊跋》未識別,《舒評》、《新跋》則未錄此行。
志文收錄于《遼東文獻征略》[35]、《奉天通志》[36]、《義縣志》[37]447-449、《滿洲金石志稿》[29]14-15、《滿洲金石志》[30]、《全遼文》[21]89-90、《文編》[3]68-70、《遼寧省博物館藏碑志精粹》[38]166-16(7本文簡稱《精粹》)、《碑志》[4]328?!度莆难a遺》[39]208-209、《全唐文新編》[40]15539-15540、《五代墓志匯考》[41]80-83等誤將其作南漢乾亨年間墓志,亦有收錄。
第三行“砕珠折王”的“王”字,諸家均錄作“玉”,《校錄》曾??睘椤巴酰ㄓ瘢薄?/p>
第十四至第十五行“禮俻執(zhí)珪”的“禮俻”,除《滿洲金石志》外,其余均錄作“禮備”。
第十九行“既纏竪禍,曷免舋端”的“舋”,為“釁”的異寫,見《龍龕手鏡·興部》[25]203?!稘M洲金石志稿》、《全遼文》、《文編》、《精粹》、《碑志》均錄作“亹”。《全唐文補遺》、《五代墓志匯考》則錄作“釁”,亦“釁”異體。
第十六行“長無三惑”的“三”字,《文編》、《全遼文》錄作“二”?!叭蟆奔淳?、色與財,如《后漢書》卷五十四《楊震列傳》贊云:“震畏四知,秉去三惑?!保?2]1791
第二十五行“己年子月”的“己”,《滿洲金石志稿》、《文編》、《碑志》錄作“巳”。
此志漢文志文收錄于《全遼文》[21]95、《文編》[3]85-87、《碑志》[4]111、《疏證》[16]54-56。漢文志文首次發(fā)表于遼寧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遼代耶律延寧墓發(fā)掘簡報》[43(]本部分簡稱《簡報》)。
第十九行“從夫榮而赴□”?!岸弊?,《文編》、《碑志》漏錄?!案啊弊趾螅仄c原石均漫漶無法識別,除《簡報》外,其余均錄“任”字。
第二十至第二十一行“男和哥、寺奴、賓保、控骨里”?!百e”字,《簡報》錄作“賓”,《全遼文》、《文編》錄作“賽”,《碑志》錄作“實”?!翱亍弊郑逗唸蟆吠饩涀鳌澳蟆?。
此志志文僅收錄于張桂霞、李宇峰《遼代〈石延煦墓志銘〉考釋》[44]329-33(5本部分簡稱《考釋》)。
第五行“忠貞則雪印寒松,威勇則金欺木”?!把弊郑犊坚尅蜂涀鳌爸亍??!澳尽币辉~,《考釋》錄作“□大”。
第五行“功勲至大”的“勲”字,《考釋》漏錄。
第六行“道正人康”的“康”字,《考釋》錄作“廉”。
第六行“牧民則似子如心,奉上則披肝露膽”。此句《考釋》錄作“政民則似子恕奉上則披露瞻”。
第六行“舉兵刃以誅鋤”的“誅”,《考釋》錄作“諸”。
第七行“以晏駕助兵之?”的“晏”字,《考釋》錄作“昊”。
第七行“後膺七祀”的“後”字,《考釋》錄作“厚”。
第八至第九行“朝無白馬之臣,庭有青蠅之禍”。此句《考釋》錄作“朝無白馬之巨庭有青□之禍”?!鞍遵R之臣”應(yīng)指唐末“白馬驛之禍”中的唐廷舊臣,其大多被朱溫在白馬驛殺害?!扒嘞墶奔粗讣樨?。
第九行“帝躬無各,曆數(shù)有時”的“無”字,《考釋》錄作“元”。
第十行“潬州、陜府莭度使”?!皾牎弊帧犊坚尅蜂涀鳌皽啞薄!皾牎币魌an,遼無潬州,尚待考證?!岸取弊郑犊坚尅蜂涀鳌袄簟?。
第十行“公以水清潔行”的“公”字,《考釋》漏錄。
第十一行“惠澤遐敷”的“澤”,《考釋》錄作“惠俾選敷”。
第十二行“授建州莭度使”的“度”字,《考釋》錄作“吏”。
第十二行“懷土之疲瘵重甦(蘇)”?!巴痢弊?,《考釋》錄作“士”。“瘵”字,《考釋》漏錄。
第十二行“掛釰之孚有在”的“孚”字,《考釋》錄作“孕”。
第十二至第十三行“負襁之逋迯(逃)?業(yè),一境之黎甿仰時”。此句《考釋》錄作“負襁之逋邇歸業(yè)一境之黎仰時”?!稗彙睘椤疤印敝悓?,見《康熙字典》[2]1249?!袄璁m”指農(nóng)夫。此句是對地方政績優(yōu)良的描述。
第十三行“保寧元年”的“元”字,《考釋》錄作“六”。
第十五至第十六行“雖當(dāng)重委,日慕?(憂)神”?!拔弊?,《考釋》錄作“夢”?!?神”,《考釋》錄作“神怙”。
第十六行“罷鎮(zhèn)虛懐,居閑養(yǎng)素”。此句《考釋》錄作“能鎮(zhèn)虛壤君閑養(yǎng)素”。
第十六行“薨扵所寢”的“所”字,《考釋》錄作“州”。
第十六至第十七行“早搆?罹”的“搆”與“?”字,《考釋》未識別。
第二十行“子以昊天興感,有慮谷變陵遷”。“子”字,《考釋》漏錄。“慮”字,《考釋》未識別。
第二十二至第二十三行的銘文部分“歲直井星弟五紀(jì),正初心宿霧埃起。川東注兮日西傾,日易隤兮川莫止。自古曽知有 聖,從來不見無生死。大晉帝孫開國(侯),五年九月葬扵此”?!犊坚尅蜂涀鳌皻q直井星吊五統(tǒng)正視心適歲埃起小東注兮日西傾日易濱兮風(fēng)莫止自古曾知有凡塵從來不見無生死大晉帝孫開國俟五年九月葬于此”。其中“”字,為侯的異體[10]76,與文意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