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成
(黑龍江大學 文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南龍翼(1628-1692),字云卿,號壺谷。朝鮮肅宗朝文臣、詩人、詩論家。歷官兩館大提學,禮曹、吏曹判書等。著有詩文集《壺谷集》、詩論集《壺谷漫筆》,編有朝鮮漢詩總集《箕雅》等。南龍翼之于中國文學的接受對象多為杜甫著名的詩歌,如《秦州雜詩》《八哀詩》《秋興八首》《北征》等,主要形式為次韻、用韻、集句、擬作,呈現(xiàn)出較高的思想性與藝術性。
次韻又稱“步韻”,是和詩的一種重要形式,即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進行和詩。次韻之作在南龍翼的杜詩接受中占比最大,主要有《次杜工部堂成韻》《九月初二日移寓商芝洞多有臨水之趣次老杜江村韻》《苦寒次老杜人日韻呈南澗丈》《自松都還松山雉柏堂戈喜次老杜入宅韻三首》《次老杜季秋江村韻》《次老杜去蜀韻》《九日登高忽憶去年龍湖泛舟事次老杜〈九日曲江〉韻》《次老杜初冬韻》《次老杜不寐韻》《還自燕京歸覲新衙醉次杜工部寫懷韻二首》《閑居述懷次北征韻》《次杜工部秋興八首》《次杜工部秦州雜詩,奉洪南澗處亮、趙楊州龜錫兼示崔國子孝騫、宋山翁錫祉十七首》等。
次韻是和詩中限制最為嚴格的一種,不僅對用韻有嚴格要求,并且次韻詩要和原詩有一定的關聯(lián),即以韻為主,但要表達次韻者的思想情感,要有所創(chuàng)新。即使不和原詩放在一起,也可以獨立成篇,表達完整的意思。所以次韻是對次韻者的一種考驗,也是文人潛在切磋的一種手段。
先以杜甫《北征》、南龍翼《閑居述懷次〈北征〉韻》為例進行說明。肅宗至德二年(757)八月,杜甫從鳳翔到鄜州探親,作《北征》一詩敘述一路見聞以及歸家后的感受,描寫了安史之亂中民生凋敝、社會混亂的情景,表達了對時事的見解。南龍翼《閑居述懷次〈北征〉韻》詩與杜甫《北征》在敘述手法、謀篇布局等方面非常相似。
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
維時遭艱虞,朝野少暇日。顧慚恩私被,詔許歸蓬蓽。
拜辭詣闕下,怵惕久未出。雖乏諫諍姿,恐君有遺失。
君誠中興主,經(jīng)緯固密勿。東胡反未已,臣甫憤所切。(杜甫《北征》)(1)杜甫:《杜詩詳注》,仇兆鰲注,中華書局,1979年,第395頁。
圣上十五年,閏三月初吉。小臣遭削黜,松村蟄私室。
荏苒流光邁,居然四十日。君恩尚寬假,老境甘圭蓽。
收召已散魂,杜門長不出。始至若相忘,稍思如有失。
臣罪臣自知,犯而欺則勿。妄陳退則退,諒由愚衷切。(南龍翼《閑居述懷次〈北征〉韻》)(2)南龍翼:《壺谷集》,韓國民族文化推進會編《標點影印 韓國文集叢刊》(第131輯),(首爾)景仁文化社,2000年,第209頁。
南龍翼《閑居述懷次〈北征〉韻》和杜甫《北征》的開篇無論是語言運用,還是布局安排,都存在模仿的痕跡。南龍翼根據(jù)具體情景,表達了自己獨特的心理感受。
用韻,即用原詩詩韻的字而不必順其次序,當然也有依據(jù)原詩之韻而創(chuàng)作的情況,和次韻相類。清代吳喬《答萬季野詩問》:“和詩之體不一:意如答問而不同韻者,謂之和詩;同其韻而不同其字者,謂之和韻;用其韻而次第不同者,謂之用韻;依其次第者,謂之步韻?!蹦淆堃碛枚旁婍嵵靼ā镀蛳練w山晩登寺樓用老杜九日藍田韻》《重陽日獨酌無聊用老杜韻七首》《除夕用老杜守歲韻》《追次金原城必振族叔用老杜韻,寄余之作仍作哀辭二首》等。南龍翼的用杜詩韻之作,就按照杜詩原詩的韻來創(chuàng)作。以杜甫《九日藍田》(即《九日藍田崔氏莊》)及南龍翼用韻之作《乞暇歸山晩登寺樓用老杜九日藍田韻》為例,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云:“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羞將短發(fā)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明年此會知誰???醉把茱萸仔細看?!?3)杜甫:《杜詩詳注》,第490頁。南龍翼還用了“歡”“冠”“寒”“看”作為韻字,其《乞暇歸山晩登寺樓用老杜九日藍田韻》曰:“塵界爭如法界寬,老年猶辦少年歡。扶藜歷險仍治屐,插菊登高任滿冠。繁露欲霜山氣肅,薄陰成雨葉聲寒。參軍落帽尋常事,笑殺當時作意看?!?4)南龍翼:《壺谷集》,第56頁。
集句,即從不同的詩歌中選錄詩句,重新組合成一首新詩。南龍翼集杜詩句之作有《又集李杜詩句成近體一首》《江村即事集唐賢詩句寄赤谷七首》等,如《又集李杜詩句成近體一首》詩云:
露下天高秋水清(杜),何人不起故園情(李)。
獨憐一雁飛南海(李),遮莫鄰雞下五更(杜)。
永夜角聲悲自語(杜),長洲孤月向誰明(李)。
扁舟系纜沙邊久(杜),如此風波不可行(李)。(5)南龍翼:《壺谷集》,第226頁。
所集杜甫詩句分別出自《夜》《書堂飲既夜復邀李尚書下馬月下賦絕句》《宿府》《奉寄別馬巴州(時甫除京兆功曹在東川)》,李白詩句分別出自《春夜洛城聞笛》《寄崔侍御》《鸚鵡洲》《橫江詞六首》。雖說是從不同之人、不同之詩中輯錄成新詩,卻表達了完整的意境、意味。
擬作,即摹仿他人風格而創(chuàng)作。南龍翼模仿杜甫詩歌者,有《八哀四懷詩》組詩。杜甫《八哀詩》描寫了王思禮﹑李光弼﹑嚴武﹑李琎、李邕、蘇源明﹑鄭虔﹑張九齡等八人的生平事跡,是八人的人物傳記。南龍翼仿效杜甫《八哀詩》、朝鮮權韠《四懷詩》作《八哀四懷詩》,“八哀”包括金南重、李一相、洪命夏、李慶徽、李端相、徐必遠、李有相、洪得箕,“四懷”包括金壽恒、李端夏、南二星、南九萬,是12位朝鮮人物的傳記。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因社會動亂、仕途不順等原因,杜甫攜家西行來到秦州。在此生活期間,他游歷名山古剎,訪友談詩,作《秦州雜詩》二十首,記錄了自己的行跡和情感。朝鮮顯宗二年辛丑(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七月,南龍翼辭官途經(jīng)漣川縣,時友人趙禹瑞任官楊州,二人相邀在檜巖寺相聚,一同游覽者有洪處亮、崔孝騫、宋錫祉等人,南龍翼作《次杜工部〈秦州雜詩〉,奉洪南澗處亮、趙楊州龜錫兼示崔國子孝騫、宋山翁錫祉》(簡稱《次杜工部〈秦州雜詩〉》)十七首。
杜甫《秦州雜詩》與南龍翼《次杜工部〈秦州雜詩〉》有著諸多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值得細細品讀,分析。
相同之處一,杜甫《秦州雜詩》、南龍翼《次杜工部〈秦州雜詩〉》都運用了大量的典故,古今一體,增強了詩歌的內(nèi)涵和表現(xiàn)力。
杜甫善于在詩歌中運用典故,黃庭堅《答洪駒父書》指出杜詩“無一字無來處”。《秦州雜詩》二十首幾乎篇篇用典,如“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其七)(6)杜甫:《杜詩詳注》,第578頁。,“屬國”即典屬國,化用漢代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歸國后任典屬國。此句中的“屬國”暗指出使吐蕃而遲遲未歸的唐朝使節(jié)?!皹翘m”反用了傅介子斬殺樓蘭國王首還闕之事。此句是說吐蕃的騷擾、侵犯還沒有解除?!肮世纤硷w將,何時議筑壇?”(其十九)(7)杜甫:《杜詩詳注》,第587頁?!帮w將”指西漢名將李廣,被稱為飛將軍,抗擊匈奴,名垂青史?!爸笔恰爸輰ⅰ钡目s寫,指仰仗賢能?!稘h書·高帝紀上》:“漢王齊戒設壇場,拜信(韓信)為大將軍,問以計策?!贝颂幈磉_了杜甫對人才的渴望以及對朝廷不重用人才的不滿。“阮籍行多興,龐公隱不還”(其十五)(8)杜甫:《杜詩詳注》,第585頁。,提及魏晉名士阮籍以及拒絕劉表邀請的龐德公?!盀閳篪x行舊,鷦鷯在一枝”(其二十)(9)杜甫:《杜詩詳注》,第588頁。,化用《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肚刂蓦s詩》所用典故能與現(xiàn)實有機結合,古今融為一體,增強了詩歌的內(nèi)涵和表現(xiàn)力。
南龍翼熟諳中國文化,在《次杜工部〈秦州雜詩〉》中也大量運用典故,如:“間關尋草逕,彷彿問桃源”(其八)(10)南龍翼:《壺谷集》,第89頁。,暗用陶淵明桃花源的典故?!八斡裾嫒缬?,崔群更出群”(其十三)(11)南龍翼:《壺谷集》,第91頁。,宋玉,著名辭賦家,有《九辯》《風賦》《神女賦》等作品傳世。崔群,字敦詩,唐代人,十九歲中進士,頗有政名。南龍翼此處表達了對宋玉、崔群的贊美與艷羨之情?!澳獮⒀蚬珳I,宜浮畢卓池”(其十七)(12)南龍翼:《壺谷集》,第89頁。,羊公,指西晉政治家、軍事家羊祜。湖北襄陽峴山上有羊公碑,又名墮淚碑,是當?shù)匕傩諡榧o念羊祜而建。每逢時節(jié),周圍百姓祭拜羊祜時,睹碑生情,無不落淚。羊祜的繼任者杜預因此把它稱作墮淚碑。畢卓池,相傳是東晉畢卓醉后洗澡之處,也有說是畢卓洗硯池。畢卓平生嗜酒,以為一生持蟹暢飲、泡在酒池中才是人生樂事。《晉書·畢卓傳》載:“鄰舍釀熟,卓夜至其甕間盜飲,為人所縛。明旦視之,乃畢吏部。旋解縛,遂與主人飲甕側,致醉而去?!碑呑亢蟪蔀槭染瞥神敝说拇~?!柏螂x有女泣,壯者四方之”(其三),“仳離”,婦女被夫家拋棄逐出,后世亦作離婚講,典出《詩經(jīng)·王風·中谷有蓷》“有女仳離,啜其泣矣”?!吨泄扔猩棥访抗?jié)開頭都用山谷中的益母草起興,每章最后一句都是婦女自身覺悟的感嘆,表達女子遇人不淑,最終只能痛苦、悲傷、憤怒。
相同點之二,杜甫《秦州雜詩》與南龍翼《次杜工部〈秦州雜詩〉》的第一首詩均是組詩的核心,統(tǒng)攝其他諸詩。
《秦州雜詩》(其一)云:“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遲回度隴怯,浩蕩及關愁。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13)杜甫:《杜詩詳注》,第572頁。這首詩不僅是整個組詩的核心,其首句“滿目悲生事”更被眾多詩家認為是組詩的頭領,“二十首之冒”(《讀杜心解》卷三之二)?!皾M目悲”三字不僅統(tǒng)攝全詩,同時也是生發(fā)后面諸詩所詠之事的觸發(fā)點。如清代佚名《杜詩言志》云:
看他開頭便說“滿目悲生事”,是其可悲之中不一而足。半生期許,至此盡蠲,一可悲也。遍歷艱辛,都付流水,二可悲也。進既莫容,退又無歸,三可悲也。干戈未息,骨肉遠離,四可悲也。君國多難,忠孝莫解,五可悲也。邊塞凄涼,驚心鼓角,六可悲也。風雨凄凄,秋陰短少,七可悲也。老驥伏櫪,壯志難忘,八可悲也。羈棲異地,送老何時,九可悲也。回憶鴛行,寒云愁對,十可悲也。夫抱此多般愁苦,難以縷析,故以“滿目”二字概之。其后二十首中所觸發(fā)之事,悉由此生出,所謂籠蓋全篇之句也。(14)《杜詩言志》,揚州廣陵刻印社木刻本。
南龍翼《次杜工部〈秦州雜詩〉》第一首也是組詩的頭領,籠蓋之后諸詩作。詩云:“昨枉楊州札,仍期檜寺游。身閑聊自適,路遠不須愁。地豈長慳祕,天應剩借秋。更邀南澗老,乘興莫遲留?!?15)南龍翼:《壺谷集》,第88頁。開首兩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因為一封書信,遂與朋友有了游覽檜巖寺之邀。頷聯(lián)“身閑聊自適,路遠不須愁”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diào),盡管是辭官,但心里只有快意而沒有憂愁。頸聯(lián)“地豈長慳祕,天應剩借秋”點出時節(jié)正處于秋天,秋高氣爽,適合郊外之游。尾聯(lián)“更邀南澗老,乘興莫遲留”為后文朋友們同游同樂做好鋪墊,與朋友游是人生最大的樂事。尤其是“身閑聊自適,路遠不須愁”兩句,堪稱整個組詩的詩眼,統(tǒng)攝了全詩。
杜甫《秦州雜詩》與南龍翼《次杜工部〈秦州雜詩〉》的不同之處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不同點之一,詩歌表達的主題思想、情感基調(diào)不同。
感時傷亂、漂泊憂愁、卜居歸隱等是《秦州雜詩》的主要內(nèi)容。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認為《秦州雜詩》“二十首大概只是悲世、藏身兩意”(16)浦起龍:《讀杜心解》,中華書局,1961年,第201頁。。著名學者劉躍進指出:“《秦州雜詩》最多的內(nèi)容是詠嘆與戰(zhàn)事相關的景物,如降戎、鼓角、天馬、防河戍卒?!?17)劉躍進:《漂泊無助的遠游——讀〈秦州雜詩〉二十首及其他》,《中國文學研究》2017年第1期,第26頁?!肚刂蓦s詩》有反映自身遭際、顛沛流離之感者,如“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其一)(18)杜甫:《杜詩詳注》,第572頁。、“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其二)(19)杜甫:《杜詩詳注》,第574頁。、“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其十二)(20)杜甫:《杜詩詳注》,第582頁。等;有反映戰(zhàn)亂、士兵戍役之苦者,如“士苦形骸黑,旌疏鳥獸稀”(其六)(21)杜甫:《杜詩詳注》,第577頁。、“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其八)(22)杜甫:《杜詩詳注》,第579頁。等。
南龍翼《次杜工部〈秦州雜詩〉》主要描寫了辭官后輕松、閑適的心境,“身閑聊自適,路遠不須愁”(其一)(23)南龍翼:《壺谷集》,第88頁。,并表達出作者與朋友相游而愉悅之情?!鞍蛋得越驑洌酪栏舭都摇煆纳嚼锷?,日在雨邊斜。此景無人畫,題詩獨自夸”(其二)(24)南龍翼:《壺谷集》,第88頁。,描寫沿途的秀美風光,給人輕松愉快之感。
不同點之二,詩歌的色調(diào)、氛圍不同。
杜甫《秦州雜詩》整體色調(diào)、氛圍是灰暗、冷清的,詩人多選擇“悲”“空”“愁”“寒”“哀”“孤”“落”“冷”等詞語,其中“悲”“愁”“哀”凡22見,組合成“孤城”“落木”“落日”“秋草”“邊塞”等意象。詩句如“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其二)(25)杜甫:《杜詩詳注》,第574頁。、“秋聽殷地發(fā),風散入云悲”(其四)(26)杜甫:《杜詩詳注》,第575頁。、“煙塵獨長望,衰颯正摧顏”(其七)(27)杜甫:《杜詩詳注》,第578頁。、“蕭蕭古塞冷,漠漠秋云低”(其十一)(28)杜甫:《杜詩詳注》,第581頁。等,這不僅是自然物象的客觀描繪,更是詩人情感的物化(外化),“這些偏冷偏暗的色調(diào)無疑折射出詩人心境的色澤”(29)童強:《論杜甫秦州詩的特點》,《杜甫研究學刊》1999年第1期,第16頁。。
南龍翼《次杜工部〈秦州雜詩〉》整體色調(diào)、氛圍是明快、閑適的,在他的詩歌中看不到冷色調(diào)的詞語、意象。詩句如:“峽里無人見,閑云自在歸”(其四)、“沿途無限景,一一破愁顏”(其五)、“掃牒琴為伴,開筵酒似泉”(其十一)、“抽身逃宦海,盡室入深山。愛聽農(nóng)人語,耽看倦鳥還”(其十二)、“自是登臨好,何需美惡分。相攜不知倦,蓮漏夜深聞”(其十三)、“秉燭仍呼酒,那能不醉歸”(其十五),等等,襯托出作者辭官欲歸隱的心態(tài)以及與友人游覽歡飲時的愉悅心情。
不同點之三,詩歌的結構安排不同,杜甫《秦州雜詩》詩前沒有序文,南龍翼《次杜工部〈秦州雜詩〉》詩前有序文。
南龍翼《次杜工部〈秦州雜詩〉》詩前小序交代了寫作背景、寫作目的、時間、人物等:“辛丑七月,辭遞知申,歸覲漣川縣。時趙禹瑞宰楊州,送書約會于檜巖寺,仍邀南澗丈于積城,達夜酣暢,仍記沿途所見,兼述席上即事。崔公自楊來,宋翁自積來。時即閏月,趙即地主。”(30)南龍翼:《壺谷集》,第88頁。據(jù)詩歌序文交代,南龍翼于朝鮮顯宗二年辛丑(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七月,辭官途經(jīng)漣川縣,友人趙禹瑞時任官楊州,于是二人相邀會于檜巖寺,另有洪處亮、崔孝騫、宋錫祉等人參與此次游歷。
杜甫《八哀詩》以詩的形式、用史家筆法記述了王思禮﹑李光弼﹑嚴武﹑李琎﹑李邕﹑蘇源明、鄭虔﹑張九齡等八人的生平遭際、主要事跡和精神風貌等,此詩堪稱八人的人物傳記。朱東潤云:“《八哀詩》是八篇獨立的傳記,是有韻的《史記》,而且充滿感情,嗚咽淋漓,即使在《史記》中也是不可多得的名篇?!?31)朱東潤:《杜甫敘論》,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第156頁。南龍翼《八哀四懷詩》稱作“有韻的《史記》”也不為過。
朝鮮肅宗二年(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南龍翼仿效杜甫《八哀詩》、朝鮮文人權石洲《四懷詩》作《八哀四懷詩》,“八哀”包括《大宗伯金公南重》《大學士李公一相》《領議政洪公命夏》《大冢宰李公慶徽》《副提學李公端相》《大司馬徐公必遠》《贈知申李公有相》《益平尉洪公得箕》諸篇,“四懷”包括《文谷金左相壽恒》《松澗李季周端夏》《宜拙南仲輝二星》《藥泉南云路九萬》等篇。作者以詩記人,撰寫了十二位朝鮮人物的生平事跡?!栋税膽言姟吩娗坝行蛭脑唬?/p>
古人之詠存歿多矣。余少而立朝,廁跡文酒之間,承緒言于先輩,托契分于儕流者,亦非不多,而未嘗知存歿之感矣。十數(shù)年來,零落殆盡,生存者又落落晨星。年齡向老,節(jié)序垂窮,蕭條人代,舉目無親?;蚰竟岸菟?,或棘洊而蓬飄,俛仰悲慨,安可無古人之詠也。遂擬杜工部作八哀,更效權石洲作四懷,藏之篋笥,不敢示人,時或自閱自寬,爾時丙辰陽月。(32)南龍翼:《壺谷集》,第199頁。
南龍翼《八哀四懷詩》是模仿杜甫《八哀詩》之作,呈現(xiàn)出較為鮮明的特點,具體而言有如下幾點:
首先,南龍翼《八哀四懷詩》在結構安排上有一定的模式化特點,如開篇幾句往往會交代傳主的世系關系:
有美野塘翁,于吾大父行。系出敬順王,錢竇世誰抗。三世闡甲科,魁星世爭仰。(《大宗伯金公南重》)(33)南龍翼:《壺谷集》,第200頁。
君是湖翁季,高名齊伯仲。(《副提學李公端相》)(34)南龍翼:《壺谷集》,第202頁。
吾友有芚翁,為人自文雅。月沙乃其祖,聲名滿華夏。(《贈知申李公有相》)(35)南龍翼:《壺谷集》,第203頁。
相國生名閥,珪組聯(lián)且繁。文稱益城祖,忠有南寧昆。(《領議政紅公命夏》)(36)南龍翼:《壺谷集》,第210頁。
杜甫《八哀詩》開篇即切入正題,交代傳主的主要事跡、典型特征等,不拖泥帶水。如《故司徒李公光弼》首四句:“司徒天寶末,北收晉陽甲。胡騎攻吾城,愁寂意不愜”(37)杜甫:《杜詩詳注》,第1379頁。,描敘了天寶十五年(756)至至德二年(757),李光弼受命率兵在河東道、河北道與叛軍作戰(zhàn)之事?!八究粘鰱|夷,童稚刷勁翮。追隨燕薊兒,穎銳物不隔”(《贈司空王公思禮》)(38)杜甫:《杜詩詳注》,第1373頁。,交代王思禮出身于高麗,孩童時代就很有勇力,少年時期跟隨父親在軍中練習兵法作戰(zhàn),才能出眾,為后面描寫王思禮英勇善戰(zhàn)做好了鋪墊。
其次,杜甫《八哀詩》的八位人物之間沒有什么親戚關系,南龍翼《八哀四懷詩》的八位傳主則不同,其中李一相、李端相、李有相三人是兄弟,都是李廷龜?shù)膶O子。李一相(1612-1666),字咸卿,號青湖。李明漢子,李廷龜孫?!冻r顯宗改修實錄》(卷一四)曰:“一相與其父明漢、祖廷龜,三世主文,國朝數(shù)百年所未有也”,《副提學李公端相》:“君是湖翁季,高名齊伯仲”,《贈知申李公有相》:“月沙乃其祖,聲名滿華夏”等等,都交代出李一相、李端相、李有相三人的兄弟關系。
第三,南龍翼《八哀四懷詩》、杜甫《八哀詩》的部分傳主與作者有一定的關系。
王嗣奭《杜臆》(卷七):“王、李名將,因盜賊未息,故興起二公,此為國家哀之者。繼以嚴武、汝陽、李、蘇、鄭,皆素交,則嘆舊。九齡名相,則懷賢?!?39)王嗣奭:《杜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476頁。馮至《杜甫傳》曰:“他還寫了八首長詩,懷念八個人物,集在一起,叫做《八哀詩》。其中有他欽佩的前輩張九齡、李邕,有逝世不久的名將王思禮、李光弼,有給他很大幫助的李琎、嚴武,有他最親密、彼此最沒有猜疑的好友鄭虔、蘇源明?!?40)馮至:《馮至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36頁。比如嚴武,據(jù)張忠綱《論嚴杜交誼與杜甫之去蜀》一文統(tǒng)計,杜甫詩集中與嚴武有關的詩共有35首,足見二人來往之密切?!栋税г姟返谖迨?、第六首、第七首抒發(fā)了杜甫對李邕、蘇源明、鄭虔三位才高命薄的摯友的深切懷念,如:“伊昔臨淄亭,酒酣托末契。重敘東都別,朝陰改軒砌”(《贈秘書監(jiān)江夏李公邕》)(41)杜甫:《杜詩詳注》,第1401頁。,“臨淄亭”,是詩人與李邕第二次聚首之處,當時詩人作有《陪李北海宴歷下亭》一詩;“重敘”二句說明二人初次見面是在東都洛陽?!敖Y交三十載,吾與誰游衍。滎陽復冥莫,罪罟已橫罥。嗚呼子逝日,始泰則終蹇”(《故秘書少監(jiān)武功蘇公源明》)(42)杜甫:《杜詩詳注》,第1408頁。,寫蘇源明之死以及自己沒能親致哀奠的遺憾?!霸~場竟疏闊,平昔濫吹獎。百年見存歿,牢落吾安放。蕭條阮咸在,出處同世網(wǎng)”(《故著作郎貶臺州司戶滎陽鄭公虔》)(43)杜甫:《杜詩詳注》,第1413頁。,寫杜甫與鄭虔在文學上互相切磋,鄭虔曾鼓勵、推許過杜甫。鄭虔死后,杜甫無比懷念,哀思之情無所寄托。
南龍翼在描寫金南重、李一相、李端相、李有相、徐必遠、李慶徽等人時,都寫到了傳主與自己的關系。《大宗伯金公南重》回憶金南重為兒時的自己指點迷津,使自己茅塞頓開,學識大進,“小子昔何知,童年陪幾杖。撫頂賜之坐,迷途指以倡。令我開舊蒙,使我獲新尙。奚徒一言褒,每出中心貺。因之隨后塵,當席自退讓。”作者著重描寫了壬寅夏天與金南重相聚時,金南重“聊發(fā)少年狂”,和作者相處甚歡的情景,“卻憶壬寅夏,新齋冒雨訪。門闌修彥會,薄具慚厚餉。菀爾公喜笑,豪氣老益壯。我詠公即酬,公歌我仍唱。侍酒至日暮,劇談窮酣暢。依依南邁日,別語心不忘。”作者牢記金南重的教誨,時時不敢忘卻。再如《贈知申李公有相》云:“吾友有芚翁”“與我夙心親,同學又同社”,《大司馬徐公必遠》:“長我十四年,友呼仍弟蓄。聯(lián)翩禁省中,門巷更逼側”,《大冢宰李公慶徽》:“我少公已壯,交情到老倍”,《副提學李公端相》:“云龍吾與子,髫齕同嬉弄。年是雌雄辰,才如鄒楚閧”等等,都交代了傳主與自己的關系。
最后,歷史的實錄與藝術加工有機結合。
杜甫《八哀詩》中主人公的事跡都可以在《舊唐書》《新唐書》等史書中找到佐證,如:“昔獻書畫圖,新詩亦俱往。滄洲動玉陛,宣鶴誤一響。三絕自御題,四方尤所仰”(《故著作郎貶臺州司戶滎陽鄭公虔》)(44)杜甫:《杜詩詳注》,第1410頁。,這六句描寫了鄭虔向唐玄宗獻詩書畫,博得唐玄宗贊譽,贏得美名之事。《新唐書》本傳載:“嘗自寫其詩并畫以獻,帝大署其尾曰‘鄭虔三絕’?!?45)歐陽修、宋祁:《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第5766頁。再如:“紫綬映暮年,荊州謝所領”(《故右仆射相國張公九齡》)(46)杜甫:《杜詩詳注》,第1415頁。,指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因周子諒事被貶為荊州長史事。《舊唐書》本傳曰:“初,九齡為相,薦長安尉周子諒為監(jiān)察御史。至是,子諒以妄陳休咎,上親加潔問,令于朝堂決殺之。九齡坐引非其人,左遷荊州大都督府長史?!边@樣的事例在《八哀詩》中還有很多,茲不一一贅述。
南龍翼《八哀四懷詩》也是傳主的實錄,詩中所描述之事在朝鮮的文獻史料中都可以找到佐證。如:“丙子斥和議,公時任諫諍。譴謫兼禍釁,西南路幽敻。鵬程日夕開,兩朝荷恩命。幾長御史席,持論務平正。未納圻輔節(jié),即參東銓政。晉秩大宗伯,修辭僑在鄭。”(《大學士李公一相》)“丙子斥和議”句以下所敘故事,在其他史料中亦有類似記載,如樸世采《禮曹判書贈右議政李公神道碑銘》言:“丙子拜正言,糾論不憚貴近,又言:‘國事至此,宜特甄拔人才以備緩急,其在罪者亦可調(diào)敘?!嫌袊乐?,公引避。仍請大奮發(fā)大振作,又批以‘留念量處’。乃申白:‘殿下量處之際,虜當渡河。顧即日出御正殿,策勵群臣,熟講戰(zhàn)守之策,毋貽后悔?!弦嗖患{。蓋時已斥絕虜使,而尚事泄沓,公言如此?!?47)樸世采:《南溪集》,韓國民族文化推進會編《標點影印 韓國文集叢刊》(第140輯),(首爾)景仁文化社,1994年,第461頁。
再如《大學士李公一相》:“往在宣廟朝,月沙文名盛。邦誣玉色慘,擢修上國聘。手進所為文,詞感天子圣。遂令海內(nèi)人,傳誦知名姓。有子又有孫,三世掌文柄。”(《大學士李公一相》)月沙即李廷龜(1564-1635),朝鮮朝明宗、仁祖年間的文臣、學者,字圣征,號月沙。1590年文科及第,歷任兵曹判事、禮曹判事、刑曹判事、右議政、左議政等職。曾多次接待中國使臣,并多次赴中國明朝。著有《月沙集》等。《朝鮮仁祖實錄》(卷三一)載:“萬歷庚寅登第,大被宣廟所眷遇,戊戌升亞卿,辛丑以禮曹判書典文衡,在宰列凡四十年?!斁砰L春官,再典文衡,身登黃閣?!睆埦S《左議政月沙李公行狀》云:“公立朝四十六年,遍歷六卿,而九長春官,再秉文衡。禮樂儀章,多所考定。高文大冊,事大交隣詞命,出于公手者,皆鴻菀可觀。其赴京師儐華使者各四,艱危之際,周旋應對,竭慮盡誠,紓國難雪國誣,增國家之光華者,赫赫在人耳目。……宣廟最悅公文,謂一時名能文詞者,舉出公下。初以辨誣奏見稱于中朝,東征諸將見其奏者,每對上必稱好文章?!?48)張維:《谿谷先生集》,韓國民族文化推進會編《標點影印 韓國文集叢刊》(第92輯),(首爾)景仁文化社,1992年,第266頁。李廷龜子李明漢(1595-1645),字天章,號白洲。著有《白洲集》?!冻r仁祖實錄》(卷四六)云:“明漢,廷龜之子也。為人爽朗有風致。以文詞擅名,遂世典文衡,歷拜吏判”,《朝鮮顯宗改修實錄》(卷一四):“一相與其父明漢、祖廷龜,三世主文,國朝數(shù)百年所未有也”等,這些材料印證了南龍翼“有子又有孫,三世掌文柄”之言。
南龍翼《八哀四懷詩》、杜甫《八哀詩》在保證實錄主人公的同時,也經(jīng)過了藝術加工,使語言富有文采,增強了詩歌的可讀性。
綜上可見,南龍翼關于杜詩的接受主要體現(xiàn)在對《秦州雜詩》《八哀詩》《秋興八首》等組詩的擬次之作中,南龍翼的擬次之作與杜甫原詩相比,有相同之處亦有不同之處,呈現(xiàn)出較為鮮明的特點,堪稱中朝詩歌交流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