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宋夏遼的水利建設(shè)與地方水利管理模式

2021-11-26 06:24駱詳譯
西夏學 2021年1期
關(guān)鍵詞:西夏水利

駱詳譯

10 至12 世紀的中國雖然分立了宋夏遼(以下皆稱“三朝”)三個政權(quán),但三朝的水利制度都有許多共同之處。前人對三朝各自水利制度已進行過研究,但目前尚缺宋夏遼在水利制度方面的比較。(1)岑仲勉:《黃河變遷史》,人民出版社,1957 年;《黃河水利史述要》編寫組:《黃河水利史述要》,黃河水利出版社,2003 年;鄒逸麟:《椿廬史地論稿》第三篇《宋代黃河下游橫隴北流諸道考》,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年;姚漢源著:《中國水利發(fā)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日]吉岡義信著,薛華譯:《宋代黃河史研究》,黃河水利出版社,2013 年;李華瑞著:《宋代救荒史稿》,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 年;張家駒:《宋初水利建設(shè)》,《歷史教學問題》1957 年第3 期;鄭學檬:《宋代兩浙圍湖墾田之弊——讀<宋會要輯稿>“食貨”“水利”筆記》,《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1982 年第3 期;唐森:《論宋元時期廣東水利建設(shè)的勃興》,《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 年第2 期;周寶珠:《千倉渠科條碑記與宋代農(nóng)田水法》,《歷史研究》1995 年第6 期;陳雄:《論隋唐宋元時期寧紹地區(qū)水利建設(shè)及其興廢》,《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9 年第1 期;杜建錄:《西夏農(nóng)田水利的開發(fā)與管理》,《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1996 年第4 期;史金波著:《西夏社會》(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64—69 頁;聶鴻音:《西夏水利制度》,《民族研究》1998 年第6 期;吳曉紅:《西夏時期寧夏平原引黃河灌溉開發(fā)與管理述略》,《西夏研究》2019 年第1 期;張國慶:《遼代的水患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劉寧、張力主編:《遼金歷史與考古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遼寧教育出版社,2012 年,第208—221 頁。

通過對比宋夏遼水利制度中的當界管理原則、按畝用水制度、基層管理者征發(fā)與巡河制度、植被種植制度、春天興修制度這幾個方面,分析10 至12 世紀中國的水利制度。同時,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深入探究10 至12 世紀中國地方社會下的水利管理模式。

一、宋夏遼的水利制度

宋夏遼雖分立于10 至12 世紀的中國,但三朝在水利建設(shè)中都執(zhí)行著許多相同制度。

(一)當界管理原則

宋夏政府對科派維修水利設(shè)施的人員都采取先科派用水之家的原則,如西夏《天盛律令》載:“諸沿渠干察水應(yīng)派渠頭者,節(jié)親、義判大小臣僚、租戶家主、諸寺廟所屬及官農(nóng)主等水□戶,當依次每年輪番派遣,不許不續(xù)派人?!?1)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定律令》卷一五《渠水門》,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499 頁?!八鯌簟奔词褂盟膽糁鱾?。宋令載:“即須修理渠堰者,先役用水之家?!?2)天一閣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天圣令整理課題組校證:《天一閣藏明抄本天圣令校證》卷三〇《雜令》,中華書局,2006 年,第370 頁?!稇c元條法事類·河渠令》載此制類同:“若渠堰應(yīng)修者,先役用水之家?!?3)[宋]謝深甫:《慶元條法事類》卷四九《農(nóng)桑門·農(nóng)田水利》,楊一凡、田澍主編,戴建國點校:《中國珍稀法律典籍續(xù)編》(第一冊),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年,第684 頁??婆伞坝盟摇保聪瓤婆伤O(shè)施附近的民戶,如乾道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將作少監(jiān)馬希針對太平州水利工程修建中的弊病提出修改方案時,就提出:“委自有圩田州縣守令措置,將圩內(nèi)人戶推一名有心力、田畝最高之人為圩長,大圩兩人。每遇秋成,集本圩人夫于逐圩增修?!?4)[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食貨八之一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6154 頁。召集“本圩人夫”正是科派附近民戶的表現(xiàn)。同時,水利設(shè)施附近的民戶還有提供維修物資的義務(wù),紹興八年十一月二日御史蕭振建議地方上的水利設(shè)施,由鄉(xiāng)紳土豪自治管理,并令他們負責管理水利設(shè)施附近的民戶出資維修事宜:“若從官中追集修治,則慮致搔擾,不若隨其土著,分委土豪,使均敷民田近水之家出財谷工料,于農(nóng)隙之際修焉,縣官董其大概而已。”(5)[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四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6139 頁。

說明水利設(shè)施附近的民戶有義務(wù)繳納相應(yīng)的維修物資。宋令中也有此項規(guī)定:“諸堰穴漏,造絙及供堰雜用,年終豫料后(役)功多少,隨處供修?!?6)天一閣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天圣令整理課題組校證:《天一閣藏明抄本天圣令校證》卷二八《營繕令》,中華書局,2006 年,第348 頁。“隨處供修”即指水利設(shè)施所在地區(qū)征調(diào)附近民戶的維修物資。至和元年光州仙居縣令田淵上言:“欲乞諸路凡有陂塘湖港可以溉田之處……每年預(yù)先檢計工料,各具析合系使水人戶各有田段畝數(shù),據(jù)實戶遠近各備工料,候至初春,本縣定日,如差夫例點集入役?!?7)[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一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6121—6122 頁?!笆顾藨簟敝傅木褪撬O(shè)施附近的用水民戶,“據(jù)實戶遠近各備工料”指的就是這些“使水人戶”有義務(wù)籌備興修水利的材料。西夏水利法中也明確規(guī)定了這一義務(wù):“沿諸渠漲水、下雨,不時斷破而堵之時,附近未置官之備草,則當于附近家主中有私草處取而置之。當明其總數(shù),草主人有田地則當計入冬草中,多于一年冬草則當依次計入冬草中。未有田地則依捆現(xiàn)賣法計價,官方予之。”(1)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定律令》卷一五《地水雜罪門》,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507 頁。雖然水渠附近的民戶將自己的私草作為維修物資,事后計入賦稅當中,但也反映出水渠附近的民戶為水渠提供維修物資是他們的義務(wù)。

宋令對與水利設(shè)施相關(guān)的橋道營繕管理制度中,就明確規(guī)定了當界修理的原則:“諸近河及陂塘大水,有堤堰之處,州縣長吏以時檢行。若須修理,每秋收訖,勸募眾力,官為總領(lǐng)?;蛑T津橋道路,每年起九月半,當界修理?!?2)天一閣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天圣令整理課題組校證:《天一閣藏明抄本天圣令校證》卷二八《營繕令》,中華書局,2006 年,第347—348 頁。這里所指“諸津橋道路”,應(yīng)包括了修建在堤堰上在內(nèi)的諸津橋道路。宋令這一對堤堰上的諸津橋道路當界修理的規(guī)定,與西夏轉(zhuǎn)運司派遣大渠干附近租戶家主修治渠干上的諸橋這一原則相同。(3)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定新律令》卷一五《渠水門》,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504 頁。

遼朝薊州漁陽縣的水利工程修建,役夫征調(diào)來源之一就是當?shù)兀骸坝袧O陽定躬治,歲春修橋路數(shù)十處,計用千功,三縣輪配?!?4)向南:《遼代石刻文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年,第577—578 頁。“三縣”指的是薊州所轄的漁陽縣、三河縣、玉田縣。(5)[元]脫脫等:《遼史》卷四〇《地理志四》,中華書局,1974 年,第499 頁。因此,征派的役夫不僅包括本縣,還有薊州所轄另外兩縣。又,咸雍十年遼東雨水傷稼,“北樞密院大發(fā)瀕河丁壯以完堤防。”(6)[元]脫脫等:《遼史》卷一百五《能吏·大公鼎傳》,中華書局,1974 年,第1460 頁。雖然在時任沈州觀察判官大公鼎的反對下,作罷征調(diào)役夫修建河堤,但能看出征發(fā)沿河民夫是遼政府興修水利工程的一般做法。民間自發(fā)的興修水利,更是附近民戶的義務(wù)與責任,遼道宗大康十年《重修桑干河橋記》“遠近村坊、寺院異眾子孫,代代隨順宗祖各發(fā)勝新,蓋此橋時,只換木植?!?7)[清]洪汝霖等修、楊篤纂:《天鎮(zhèn)縣志》卷三《金石志》,成文出版社,1968 年,第393—394 頁。

(二)按畝用水

嘉佑五年七月二十四日,兩浙轉(zhuǎn)運司針對睦州桐廬縣令劉公臣上言富豪之家將古溪澗、溝渠、泉源占為己有的問題,并根據(jù)劉功臣提出的“應(yīng)天下郡縣鄉(xiāng)村,有古來溪澗、溝渠、泉穴之處,并不得人戶作埭填筑,占據(jù)為主。每遇春農(nóng)之際,并仰有田分之家各據(jù)頃畝多少,均攤出備工力修開,取令深闊,盛貯其水?;蛴鏊?,即據(jù)田畝輪番取水澆溉。……或有貧人下戶貿(mào)易田土與別主者,亦據(jù)見佃之人承認水分”的方案,制定按畝用水的原則:“本司看詳,民間水利,州縣自合依次施行。今劉公臣申述,已下諸州軍,令部內(nèi)縣分應(yīng)有古來溪澗、溝渠、泉穴之處,并不許人戶作[埭]填筑,占據(jù)水利。仍令逐縣置簿拘管,常行點檢。如遇水大,即令決泄,不得壅遏,卻致浸沒民田。若系旱歲,亦須通放,許令眾戶得水救蔭田畝?!?8)[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一五至一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6122—6123 頁。雖然這種按畝用水的原則針對的是豪民霸占水源、及旱季時期的用水規(guī)定,與西夏水利法規(guī)定的全民遵守、適用全年的用水原則其實是一致的?!短焓⒙闪睢芬?guī)定了西夏政府明令禁止權(quán)勢之人干預(yù)水渠運作、依次放水之事:“節(jié)親、宰相及他有位富貴人等若毆打渠頭,令其畏勢力而不依此放水,渠斷破時,所損失畜物、財產(chǎn)、地苗、傭草之數(shù),量其價,與渠頭瀆職不好好監(jiān)察,致渠口破水斷,依錢數(shù)承罪法相同,所損失畜物、財產(chǎn)數(shù)當償二分之一。”(1)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定新律令》卷一五《渠水門》,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501—502 頁。這與前述宋代嚴禁豪民霸占水源的性質(zhì)是一樣的。西夏地處西北地區(qū),自然條件較中原干旱,故用水量按畝分配,遵從按需分配原則,與宋代貧下戶與豪民同樣享有用水權(quán)利、旱季時期實行按畝用水這一按需分配的本質(zhì)上是相同的。

西夏水利法規(guī)定的用水制度里,要求依時節(jié)灌水、應(yīng)予水出予水。這與宋代“如遇水大,即令決泄,不得壅遏,卻致浸沒民田。若系旱歲,亦須通放,許令眾戶得水救蔭田畝”的規(guī)定是相同的,都是適時、適地合理分配用水的表現(xiàn)。

(三)基層管理者征發(fā)與巡河制度

前引北宋乾道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將作少監(jiān)馬希言奏:“將圩內(nèi)人戶推一名有心力、田畝最高之人為圩長,大圩兩人。每遇秋成,集本圩人夫于逐圩增修?!笨梢钥闯?,北宋政府按照擁有田畝數(shù)最高的原則任命水利設(shè)施的基層管理者。宋代“五等版簿”制:“諸縣令須親知所部富貧、丁中多少、人身強弱。每因外降戶口,即作五等丁簿,……凡差科,先富強,后貧弱;先多丁,后少丁。凡丁分番上役者,家有兼丁者,要月;家貧單身者,閑月。其賦役輕重、送納遠近,皆依次以為等差,豫為次第,務(wù)令均濟?!?2)天一閣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天圣令整理課題組校證:《天一閣藏明抄本天圣令校證》卷二二《賦役令》,中華書局,2006 年,第390 頁。宋代定戶等首先按照貧富,即資產(chǎn)定戶,而兩稅法實行以來,以資產(chǎn)為宗的賦稅標準中,又是以土地為主。故前述水利設(shè)施的基層管理者按照擁有田畝數(shù)最高的原則任命,即按戶等高下的原則任命。前論西夏水渠的基層管理者按戶等高下進行征發(fā),兩者對于管理者的科派制度相近。

遼代也有按戶等征派水利役夫的制度?!度涌h重修文宣王廟記》載:“后免科配煩撓,凡差發(fā)立排門歷,量見在隨戶物力,遂定三等,配率均平?!?3)向南:《遼代石刻文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年,第577—578 頁。即是將戶等分為三等,按戶高者分配役夫工作量,達到“配率均平”的科派效果。

宋代為保護河堤及修河材料,規(guī)定了巡河制度:“淳化二年三月,詔:‘長吏以下及巡河主埽使臣,經(jīng)度行視河堤,勿致壞隳,違者當寘于法。’”(4)[元]脫脫等:《宋史》卷九一《河渠志一》,中華書局,1977 年,第2259 頁。同時明確巡河管理者的巡河范圍:“河自大坯而下,多泛濫之患。岸有缺圮,則以薪芻窒塞,補薄增卑,謂之‘埽岸’。每一二十里,則命使臣巡視?!?1)[宋]張師正撰,白化文、許德楠點校:《括異志》卷一《大名監(jiān)?!罚腥A書局,1996 年,第13 頁。西夏為保護水渠,也制定相應(yīng)的巡檢制度,任命察水渠頭、渠主、渠水巡檢、伕事小監(jiān)在其所屬地界,對渠口墊板、閘口等狀況進行“沿線巡行”,并隨時修治??梢姡蜗脑谘埠?、巡渠的管理制度上,都有明確巡行者的管理地界范圍、修治職責的共同之處。遼代的巡河制度,并無明確記載,但從個案也能探究一二。賈師訓隨遼道宗“尋扈駕春水,詔委規(guī)度春、泰兩州河堤。(2)向南:《遼代石刻文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年,第478 頁。應(yīng)是一種中央官員巡視地方水利設(shè)施的例子。再有遼朝的“河堤使”也負有巡視水利設(shè)置的職能。(3)關(guān)于遼代“河堤使”的研究,可參見張國慶:《遼代的水患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劉寧、張力主編:《遼金歷史與考古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遼寧教育出版社,2012 年,第218—219 頁。對于突發(fā)水災(zāi)的應(yīng)急搶險,也能反映遼朝巡查水利設(shè)施制度的運轉(zhuǎn),如《梁援墓志》載時任戶部使、靜江軍節(jié)度使的梁援,“因大水入都門,公率二人冒雨都役……水不為害?!?4)向南:《遼代石刻文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年,第521 頁。因巡查搶救及時,遼都城免受水患,可見遼朝防范水災(zāi)與巡河制度的運轉(zhuǎn)效率。

關(guān)于宋夏在治河、修渠問責制度的問題上,二者都有相應(yīng)的懲罰措施。有學者對宋代治河的問責與處罰進行過研究,言其措施大致分為罰錢、連坐、免官、處死等。(5)李華瑞:《宋代救荒史稿》,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699—701 頁。西夏以經(jīng)濟損失為單位,衡量定罪量刑標準,從徒刑三個月至十二年不等,最重者處死。宋代浚河不力、損害民田者,只是賠償相應(yīng)經(jīng)濟損失:“施工開治后,按視不如元計狀及水壅不行有害民田者,按官吏之罪,令償其費。”(6)[元]脫脫等:《宋史》卷九四《河渠志四》,中華書局,1977 年,第2343 頁。與其輕者罰錢的量刑標準不同,西夏最輕者都要處以三個月徒刑?!端涡探y(tǒng)》也制定了不修隄防的懲罰制度,從杖打到徒刑的治罪標準。(7)[宋]竇儀等撰,吳翎如點校:《宋刑統(tǒng)》卷二七《雜律·不修隄防》,中華書局,1984 年,第430—431 頁。但其律文內(nèi)容基本沿用唐律,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輕者罰錢的量刑標準更為普遍,也較西夏為輕。

(四)植被種植制度

宋令規(guī)定水利設(shè)施的樹木種植,由所管轄的地方政府負責:“諸緣道路、渠堰官林木,隨近官司檢校,枯死者,以時栽補,不得斫伐及縱人畜毀損?!?8)[宋]謝深甫:《慶元條法事類》卷四九《種植林木·河渠令》,楊一凡、田澍主編,戴建國點校:《中國珍稀法律典籍續(xù)編》(第一冊),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年,第686 頁。對于渠堰的植被種植,地方政府負有種植、護養(yǎng)的職責。西夏轉(zhuǎn)運司的職責與之相同:(9)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定律令》卷一五《地水雜罪門》,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505—506 頁。同時,地方政府要委任管理者負責監(jiān)督植被的種植,《宋史》載:“(開寶)五年正月,詔曰:‘應(yīng)緣黃、汴、清、御等河州縣,除準舊制種蓺桑棗外,委長吏課民別樹榆柳及土地所宜之木。仍案戶籍高下,定為五等:第一等歲樹五十本,第二等以下遞減十本?!?1)[元]脫脫等:《宋史》卷九一《河渠志一》,中華書局,1977 年,第2257 頁??梢钥闯觯@些臨河州縣政府,須委派長吏管理植被種植,并采用科派徭役的方式,按戶籍高下制定徭役量;又如重和二年正月月令所講的:“課河塘官植榆柳”,指的也是對水利設(shè)施旁的植被種植科派徭役一事。(2)司義祖整理:《宋大詔令集》卷一二八《典禮十三·明堂五》,中華書局,1962 年,第447 頁。西夏規(guī)定:“渠水巡檢、渠主沿所屬渠干不緊緊指揮租戶家主,沿官渠不令植樹時,渠主十三杖,渠水巡檢十杖,并令植樹。見諸人伐樹而不告時,同樣判斷?!?3)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定律令》卷一五《地水雜罪門》,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506 頁。渠水巡檢與渠主就屬于地方政府委派負責監(jiān)督植被種植的基層管理者。他們所指揮的“租戶家主”與上述宋代“課戶”的性質(zhì)相近,都是服役之民,可以說西夏植被種植也是“租戶家主”的一項徭役。

遼朝水利設(shè)施的修建,同樣注重植樹固堤:刻于遼興宗重熙年間的《阜新懿州記事碑》:“認勝艱苦,東西埇道,長八里,高一丈,闊一十五尺,□橋一十三□□□□□□□□□□栽柳認固提岸?!?4)向南、張國慶、李宇峰輯注:《遼代石刻文續(xù)編》,遼寧出版社,2010 年,第103-104 頁。

(五)春天興修水利制度

1.宋夏遼春季興修水利與征發(fā)水利春夫制度

(1)宋代自太祖時期,就制定每年春天征夫治理黃河的常制:“(乾德)五年正月,帝以(黃)河堤屢決,分遣使行視,發(fā)畿甸丁夫繕治。自是歲以為常,皆以正月首事,季春而畢?!?5)[元]脫脫等:《宋史》卷九一《河渠志一》,中華書局,1985 年,第2257 頁。春天征夫修治黃河作為宋代備澇防災(zāi)至關(guān)重要的一環(huán),在宋太祖時期成為定制,直至整個北宋,《長編》引司馬光《記聞》:“祖宗以來,汴口每歲隨河勢向背改易,不常其處,于春首發(fā)數(shù)州夫治之?!?6)[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三,宋神宗熙寧八年閏四月甲午條,中華書局,1992 年第1 版、2004 年第2 版,第6423 頁。宋徽宗時期大臣還針對春天征夫的問題上言:“(大觀)二年五月,(趙)霆上免夫之議,大略謂:‘黃河調(diào)發(fā)人夫修筑埽岸,每歲春首,騷動數(shù)路,常至敗家破產(chǎn)?!?7)[元]脫脫等:《宋史》卷九三《河渠志三》,中華書局,1977 年,第2311 頁。情況之嚴重,也從另一面反映宋代對于春天修治黃河的重視。

對于各地農(nóng)田水利設(shè)施的興修,宋政府也征發(fā)春夫進行修治。上引至和元年田淵上言宋仁宗,論及黃河流域的京畿路、京東路和京西路都是每年“初春差夫”,但江淮地區(qū)卻不然:“伏知江淮并不點差夫役,當農(nóng)隙之際,一向安逸”,田淵認為這不利于水利設(shè)施的建設(shè)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所興之工,獲水利十未得其一二?!?8)[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一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6121—6122 頁。因此田淵也要求江淮地區(qū)實行開春征發(fā)春夫興修水利的制度:“每年預(yù)先檢計工料,各具析合系使水人戶各有田段畝數(shù),據(jù)實戶遠近各備工料,候至初春,本縣定日,如差夫例點集入役。”可見地方官員認為初春時運用政府手段召集春夫是對興修水利、促進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熙寧四年十月,提舉京東常平倉王子淵上言關(guān)于水利設(shè)施興修的重要性后,司農(nóng)寺回應(yīng):“近令遍牒諸路,相度檢計應(yīng)系農(nóng)田水利、溝洫河道、堤岸斗門之類,如系人戶自備功力趁農(nóng)隙日合行興修去處,依時檢計,催督興修。若合差人夫,并依元料夫工,合聽朝旨差撥春夫,具事狀以聞?!?1)[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食貨六三之一八七至一八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7711 頁。又如范仲淹在其《上仁宗條陳十事》中建議:“臣請每歲之秋,降敕下諸路轉(zhuǎn)運司,令轄下州軍吏民各言農(nóng)??膳d之利、可去之害,或合開河渠,或筑堤堰陂塘之類,并委本州軍選官計定工料,每歲于二月間興役?!彼稳首趯Υ私ㄗh“悉用其說。當著為令者,皆以詔書畫一,次第頒下?!?2)[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四三,宋仁宗慶歷三年九月,1992 年第1 版、2004 年第2 版,第3440 頁、第3444 頁。說明二月興修水利的政策得到執(zhí)行。

(2)西夏《天盛律令·春開渠門》規(guī)定春季征夫開渠日數(shù):“畿內(nèi)諸租戶上,春開渠事大興者,自一畝之十畝開五日,自十一畝至四十畝十五日,自四十一畝至七十五畝二十日,七十五畝以上至一百畝三十日,一百畝以上至一頃二十畝三十五日,一頃二十畝以上至一頃五十畝一整幅四十日。當依頃畝數(shù)計日,先完畢當先遣之?!?3)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定律令》卷一五《春開渠事門》,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496—497 頁。這說明西夏有關(guān)春天征夫興修水利制度是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

(3)遼朝中央政府也是將春天興修水利作為一項國家制度來執(zhí)行的。

賈師訓任太常少卿、樞密都承旨后不久:“尋扈駕春水,詔委規(guī)度春、泰兩州河堤。(4)向南:《遼代石刻文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年,第478 頁。按遼道宗于大康十年正月辛丑朔“如春水?!?5)[元]脫脫等:《遼史》卷二四《道宗紀》,中華書局,1974 年,第289 頁。又,遼帝去春水、春州,其實就是去春捺缽:“春捺缽:曰鴨子河濼。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帳,約六十日方至?!喿雍訛T東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在長春州東北三十五里。”(6)陳述、朱子方主編:《遼會要》卷一二《兵衛(wèi)》,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年,第636 頁。墓志銘里講到的“詔委規(guī)度”也反映了是按照一貫的國家方針政策執(zhí)行的。所以賈師訓隨駕去春州,是陪同遼道宗一同去視察春天興修水利工程,且這種視察也是遼制所要求的。

當然,興修水利也與春季雨量增加、引起水災(zāi)有關(guān),這也是遼朝國家應(yīng)對自然災(zāi)害的表現(xiàn):“(統(tǒng)和)十二年春正月癸丑朔,漷陰鎮(zhèn)水,漂溺三十余村,詔疏舊渠。(7)[元]脫脫等:《遼史》卷一三《圣宗紀》,中華書局,1974 年,第144 頁。”

2.宋夏遼關(guān)于春季興修水利工程的工料

(1)宋代春天修治黃河,要提供治河材料,這些材料被稱為“春料”:“舊制,歲虞河決,有司常以孟秋預(yù)調(diào)塞治之物,梢芟、薪柴、楗橛、竹石、茭索、竹索凡千余萬,謂之‘春料’。詔下瀕河諸州所產(chǎn)之地,仍遣使會河渠官吏,乘農(nóng)隙率丁夫水工,收采備用?!?1)[元]脫脫等:《宋史》卷九一《河渠志一》,中華書局,1977 年,第2265 頁。這里講到舊制時期,“春料”的征調(diào)時間在“孟秋”,說明是在上一年的秋季征調(diào)“春料”,用于本年春季黃河的修治。

(2)西夏春天開渠工程中,也需征調(diào)水渠所需材料——“椽”?!按钡恼髡{(diào)時間在有關(guān)文獻里并未明確記載,據(jù)西夏戶籍管理、賦稅征收的基層管理者——遷溜,其負責“椽”的征收:“邊中、畿內(nèi)租戶家主各自種地多少,與耕牛幾何記名,地租、冬草、條椽等何時納之有名,管事者一一當明以記名。”(2)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定律令》卷一五《納領(lǐng)谷派遣計量小監(jiān)門》,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514 頁。遷溜對納椽的統(tǒng)計,是與租傭草一同登記在租稅簿冊,租稅簿冊的上交在每年年底,賦稅實物也基本是在上年年底至下年年初上交中央。(3)對西夏租稅簿冊和賦稅實物遞交中央這一過程的研究,詳見《從納椽與應(yīng)役看西夏賦役與籍帳制度》一文。因此西夏春季開渠所用的“椽”,在征調(diào)年度這一時間范圍上同宋代類似,也是在上一年征調(diào)。

(3)遼朝并無明確記載春天興修水利的工料來源,但從《三河縣重修文宣王廟記》中能推斷一二。此碑載劉瑤為減輕百姓負擔,在主持維修三河縣春季水利工程時“親率丁夫,無避暴露,令伐木鑿石,山谷橋道,刻期修畢。”說明工料來源之一是興修水利時丁夫采集所供。當然也應(yīng)該包括庸錢購換而來:“動有率民,及計議誘化,及出贖罰之資,易石數(shù)十載,漫覆蓋壓,得以堅固。”這里雖說的是應(yīng)對夏季水災(zāi)而修的水利工程,但“計議誘化,及出贖罰之資”表明了政府讓民眾籌措資金,來購置水利工料,且數(shù)量充足“易石數(shù)十載”,完全能投入到每年的春季水利維修中。又,“后免科配煩撓,凡差發(fā)立排門歷,量見在隨戶物力,遂定三等,配率均平?!彪m主要針對科派水利役夫,但據(jù)財力分等級,不僅只針對征役,也應(yīng)該包含了出庸錢。政府在籌集水利工料采取的民眾集資,上等戶理當出資最多,如此才能讓“貧乏小戶,必得饒裕?!?4)向南:《遼代石刻文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年,第577—578 頁。

春天水利興修工程中,春夫的征調(diào)工作時間,宋夏卻有區(qū)別。元祐七年八月九日詔:“科夫除逐路溝河夫外,諸河防春夫每年一十萬人為額?!?5)[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方域一五之一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9576 頁。元祐六年九月辛亥,都水監(jiān)建言元祐七年春合差修河夫八萬人。(6)[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六六,宋哲宗元祐六年九月,中華書局,1992 年第1 版、2004 年第2 版,第11139 頁??梢娝未髡{(diào)春夫的工作在上年度的下半年進行。西夏征調(diào)春夫工作,也是在上年度進行。西夏每年一交的租稅簿冊中,載有傭工數(shù)據(jù),這一數(shù)據(jù)正是制定春天開渠征調(diào)徭役日數(shù)的參考數(shù)據(jù)。但每年一交之租稅簿冊在上年年底才交至中央,此時中央才能據(jù)此簿制定春天開渠的政策。這一政策的內(nèi)容包括征調(diào)多少春夫、春夫役工日數(shù)等。(7)對西夏春天開渠、征調(diào)春夫與每年一交之租稅簿冊的關(guān)系,詳見《從納椽與應(yīng)役看西夏賦役與籍帳制度》一文。因此,西夏征調(diào)春夫的具體時間,是在上年年末至本年年初,這與宋代上年秋季制定征調(diào)政策在時間上有所區(qū)別。

二、三朝地方水利管理模式

宋夏遼除了在水利建設(shè)方面有許多相同制度外,從水利制度的執(zhí)行過程也能看出三朝對地方社會治理下的地方水利管理模式。這一時期的地方治理模式又反映除了十至十二世紀中國“富民階層”的興起。

(一)中央政府對地方水利建設(shè)的管理及施工管理模式

前論可知,有大的災(zāi)害發(fā)生時或是每年慣例,如遼朝賈師訓隨帝去春捺缽,三朝除了委任中央官員巡查地方水利工程外,最主要還是任命、依靠當?shù)毓賳T進行管理。尤其是地方大員如節(jié)度使、轉(zhuǎn)運使,總管地方水利建設(shè),前線工作則由縣一級長官負責。

在施工管理上,三朝皆按戶等高低的原則進行科派役夫和制定相應(yīng)工作量。除了遼代并無確切記載外,宋夏都有關(guān)于役夫隊伍管理模式的記載。如宋朝的“團頭”“陂長”負責監(jiān)工和催收工料;(1)[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一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6122 頁。還有管理灌溉用水時間的“甲頭”。(2)[清]蕭應(yīng)植修、沈樗莊纂:《(乾?。纯h志》卷六《水利門中》,《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南府縣志輯》(15),上海書店、巴蜀書社、江蘇古籍出版社,2013 年,第355—356 頁。西夏水利修建任命的工程隊伍編制中,二十人中任命一位“和眾”、一位“支頭”。(3)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定律令》卷一五《春開渠事門》,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497 頁。這種施工隊伍的基層管理者,宋朝的任命原則也是按照貲財戶等高低為標準的,哲宗元祐五年六月蘇轍建議將現(xiàn)行的修河役夫改為雇傭制:“每夫日納錢三百文?。粓F頭倍之,甲頭、火長之類增三分之一;仍限一月,過限倍納。”(4)[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四,宋哲宗元祐五年六月條,中華書局,1992 年第1 版、2004 年第2 版,第10695 頁。從代役納錢的數(shù)量上看,團頭最多,甲頭次之,普通役夫最少,可知團頭、陂長和甲頭皆是按貲財戶等高低來任命的。西夏的“合眾”與“支頭”按照戶等高下科派的原則,理應(yīng)也是戶等高于普通民夫。前述遼朝役夫也按戶等高下科派,雖不知遼朝施工隊伍的管理者為何稱謂,也很可能按戶等高下來任命。

(二)賦役與代役——三朝對水利役夫的態(tài)度

三朝的水利役夫雖然都以科派方式進行征調(diào),但也有納錢代役的情況。如宋神宗熙寧五年十二月二日詔:“應(yīng)有開墾廢田、興修水利、建立堤防、修貼圩之類,工役浩大,力所不能給者,許受利人戶于常平倉系官錢斛內(nèi)連狀借貸支用,仍依青苒錢例作兩限或三限送納,只令出息二分。”(5)[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二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6129 頁。前引遼《三河縣重修文宣王廟記》:“每至役人懼專領(lǐng)者,妄倖陵逼,故不自執(zhí),愿贖庸給價?!蔽飨碾m無庸錢代役的明確記載,但有供料代役的方式:“京師界沿諸渠干上△有處需椽,則春開渠事興,于百伕事人做工中當減一伕,變而當納細椽三百五十根,一根長七尺,當置渠干上。若未足,需多于彼,則計所需而告管事處,當減伕職而納椽?!?1)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定律令》卷一五《渠水門》,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503 頁。為春天修渠提供規(guī)格為“長七尺”、數(shù)量為“三百五十根”、品種為“細椽”的工料,即可“百伕減一伕”,若供料不足再次征調(diào)時,同樣以供料代役的方式實行。這種以供料方式來取代服役,與宋遼納錢代役只是替代物不相同,但目的都是為了代服水利徭役。(供料行為的嘉獎,西夏以法律形式保障民戶權(quán)益,宋出榜曉示,遼以碑文記錄曉諭世人)

(三)依靠水利富戶與保障水利民戶的權(quán)益

三朝政府對富戶的依賴比較明顯,因為水利工程修建的資金很多來源于他們。慶歷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兩浙提點刑獄宋純等人建議興修水利所需的工料、糧餉:“設(shè)法勸誘租利人戶情愿出備?!?2)[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一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6120—6121 頁。熙寧三年十二月八日梓州路轉(zhuǎn)運判官李竦也建議興修水利須動員附近的富戶籌措資金:“臣因乘其農(nóng)隙,勸募傍近地主備工料興筑?!?3)[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二一至二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6126 頁。前論遼三河縣水利工程中,按戶等高低籌資即是一例。西夏在征收水利工程所需的工料如“草”“椽”等,按每戶耕地數(shù)進行相應(yīng)量的征收,(4)史金波:《西夏農(nóng)業(yè)租稅考》,《歷史研究》2005 年第1 期。其實也是按大戶者為水利工程多出資金的一種表現(xiàn)。

再者,雖然服水利役和籌措水利資金是三朝民眾的一項義務(wù),但政府有時也不敢強行科派。宋遼史料里關(guān)于這種科派方式,往往會用“勸”“誘”等字眼來表達,雖有掩蓋科派繁重之意外,也表現(xiàn)出維護地方社會、民眾利益的一面。特別是當水利工程在修建后發(fā)揮促進民眾生產(chǎn)發(fā)展的作用時,前期征用民眾資金的矛盾似乎得到了化解。熙寧三年十二月八日梓州路轉(zhuǎn)運判官李竦上言:“臣因乘其農(nóng)隙,勸募傍近地主備工料興筑。民俗始未堅信,粗亦勉從,凡筑成堤岸數(shù)處?!笨梢钥吹贸?,北宋政府利用設(shè)施附近的地主出資工程材料,這些出資人是有抵觸情緒的。當然一旦水利設(shè)施發(fā)揮作用,這些出資方得到了回報,再令他們繼續(xù)負責出資材料,他們自然聽從:“一旦遂為膏孀。遂令復(fù)功增葺,眾始悅隨?!?5)[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二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6126—6172 頁。前引慶歷間宋純等人建言也用“勸誘”。遼天祚帝時的三河縣令劉瑤在籌措水利資金時:“動有率民,及計議誘化,及出贖罰之資”。

科派水利役和籌措資金對民眾來說畢竟是一項沉重的負擔,所以難免多有抵觸情緒,如上引熙寧間李竦所言“民俗始未堅信,粗亦勉從”、遼“每至役人懼專領(lǐng)者,妄倖陵逼,故不自執(zhí),愿贖庸給價,日系三鍰,積久傷財害民?!币虼耍疄楦弥卫淼胤缴鐣?,并未一貫采用強制手段,如李竦建言:“不得以威刑驅(qū)逼。并專行覺察公人、耆保等接便搔擾?!?6)[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二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6127 頁。遼朝的劉瑤為了避免“積久傷財害民”,于是“親率丁夫”維修水利亦是如此表現(xiàn)。這些都是宋遼政府有效治理地方社會的表現(xiàn)。

西夏雖然以法典形式規(guī)定了水利徭役和科派供料的相關(guān)義務(wù),但是西夏政府也在法典中制定了一些明確保障水利役夫的權(quán)益。如不得增派“合眾”“支頭”“役夫”的工作量要如實記錄:“春挖渠事大興時,笨工預(yù)先到來,來當令其受事,當計入日數(shù)中。”(1)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定律令》卷一五《春開渠事門》,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497 頁。臨時征用民眾的工料,必須按給予補償:“沿諸渠漲水、下雨,不時斷破而堵之時,附近未置官之備草,則當于附近家主中有私草處取而置之。當明其總數(shù),草主人有田地則當計入冬草中,對于一年冬草則當依次計入冬草中。未有田地則依捆現(xiàn)賣法計價,官方予之。若私草已置而不計入冬草中,不予計價等,有官罰馬一,庶人十三杖?!?2)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定律令》卷一五《地水雜罪門》,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507 頁。

宋夏政府對民眾權(quán)益的保障,不僅體現(xiàn)在科派中,還體現(xiàn)在對民戶用水權(quán)的保護。除了前述的按需用水、豪民不得搶占水源外,還必須遵照先來后到的原則。北宋《千倉渠水利科條》的第六條:“千倉渠兩岸地土,除自嘉祐八年 后來至今年已前,已曾經(jīng)種及現(xiàn)種稻田地土,先許耕作水田外,其余并未得興作水田,后(候)來年舊田興作了日,尚有剩余水勢,即許眾戶申縣,相度所剩水勢,更可以的實增添多少頃畝,自許里道已東,沿渠自上及下,從近及遠,添展地上,亦不得廣有增添,卻致水少,復(fù)成爭訟?!?3)[清]蕭應(yīng)植修、沈樗莊纂:《乾隆濟源縣志》卷六《水利門中》,《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南府縣志輯》(15),上海書店、巴蜀書社、江蘇古籍出版社,2013 年,第355 頁。田戶必須在不影響老用戶的用水,且有剩余用水量時才能新耕田地、用水灌溉。這種便是遵照先來后到、確保民眾用水灌溉的權(quán)益。西夏《天盛律令》規(guī)定:“諸人有開新地,須于官私合適處開渠,則當告轉(zhuǎn)運司,須區(qū)分其于官私熟地有礙無礙。有礙則不可開渠,無礙則開之。若不許,而令于有礙熟地處開渠,不于無礙處開渠,屬者等一律有官罰馬一,庶人十三杖?!?4)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定律令》卷一五《渠水門》,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502 頁。法典中的“官私處”包含私人的土地。新耕田并要開渠灌溉的民戶必須“須區(qū)分其于官私熟地有礙無礙。有礙則不可開渠,無礙則開之?!闭f明新者不僅不能侵犯老用戶的土地外,同時應(yīng)包括了不能損害老用戶灌溉的利益,這才是西夏政府制定水利法、確保民戶耕地和用水兩種權(quán)益的全部體現(xiàn)。

三、結(jié)語

通過分析宋夏遼的水利管理制度,我們可以看出10 至12 世紀的水利制度,無論是在當界管理原則、按畝用水、基層管理者的征發(fā)與巡河制度、植被種植、春天興修制度等方面,三朝都有共同之處。

雖然前引一些學者所論,西夏的水利管理制度融進了中原的大量管理經(jīng)驗、水利役法中計田出役制度是對宋代“計田出丁”的移植,但也有其自身民族特有、與中原制度不同的地方。如水利管理的問責懲罰制度上,西夏較宋代更為嚴厲;又因西夏稅賬的編制與呈遞時間關(guān)系到春天水利役夫征調(diào)時間,故宋夏在春天征夫的時間問題上有所區(qū)別,這也表明了西夏因其自身籍帳制度的特點而與宋代有所不同。遼代由于文獻方面的匱乏,無法進一步知曉其與宋夏水利制度在細節(jié)方面的不同。

三朝在中央、地方都任命了相應(yīng)的官員負責水利工程。在最前線的施工隊伍中,都有按戶等科派役夫的規(guī)定,宋夏文獻對役夫的基層管理者的記載較遼代更為詳細。這些都反映了10 至12 世紀中國的水利制度仍舊完善地運轉(zhuǎn)著。

三朝仍舊將水利徭役和相關(guān)的工料征收稅看作是具有強制性的、民眾必須服從的義務(wù),但政府有時也運用一些非強制性的、靈活的政策,號召民眾籌措水利建設(shè)所需的勞力和物力,這與這個時期富民階層的興起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因為三朝在地方上的水利建設(shè)很多時候都是依賴著當?shù)氐母幻耠A層,第一個表現(xiàn)是按戶等科派水利役、戶等高者承擔更多工量或出資更多;第二是政府采取非強制化手段,“勸誘”民戶籌措勞力和物力;第三是出臺一些政策法規(guī),保護地方水利民戶的一些權(quán)益。這些特點正是10 至12 世紀中國社會中“富民階層”的興起、水利建設(shè)和地方社會的治理三者相結(jié)合的有力表現(xiàn)。

猜你喜歡
西夏水利
低碳經(jīng)濟下水利行業(yè)的發(fā)展
記者應(yīng)該“圍著誰轉(zhuǎn)”
水利預(yù)算績效管理問題分析
水利技術(shù)水平和水利管理能力的現(xiàn)狀及相互關(guān)系
以科技創(chuàng)新提升水利建設(shè)水平
寧夏西夏風情園
水患變水利 保護安陽“母親河”
西夏王陵申遺:讓銀川走向世界
從出土檔案看西夏官吏請假制度*
电白县| 屏东县| 临泉县| 富民县| 佛冈县| 奉化市| 会宁县| 长泰县| 察雅县| 如皋市| 绿春县| 武山县| 明星| 东台市| 江北区| 屏边| 崇文区| 兴城市| 大连市| 溧阳市| 溧水县| 锡林浩特市| 兴国县| 额济纳旗| 河西区| 昌都县| 成都市| 莱芜市| 博湖县| 巴南区| 鄂温| 云霄县| 张掖市| 南安市| 秦安县| 屯留县| 巴中市| 尖扎县| 盈江县| 永昌县| 台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