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林 西安美術學院
觀念的呈現(xiàn)是依附于作品,還是以觀念引導材料構成作品,出發(fā)點決定作品產(chǎn)生的最終指向,因此,本文借約瑟夫·科蘇斯的作品對藝術中觀念的表達展開簡單討論。
1965 年,約瑟夫·科蘇斯將一把椅子、椅子的等大影像照片及詞典中關于“椅子”的解析說明文字印刷,通過并置的手法將三個意義承載物通過藝術的方式與觀念相互融合,呈現(xiàn)了一件觀念藝術作品中的代表性經(jīng)典——《一把和三把椅子》。約瑟夫·科蘇斯是“概念藝術”(Conceptual Art)的代表人物。這件作品形式簡單、一目了然。以平常的眼光去審視這件作品或許只能分辨出椅子的物像、椅子的照片,以及有關于椅子的文字注釋。但我們經(jīng)過簡單思考便可以發(fā)現(xiàn),三者都是對椅子的解讀,都是有關椅子的概念。那這位藝術家究竟要用這件作品來表述什么呢?為什么要以這樣一種直接的方式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呢?這樣有什么意義呢?
在這件作品中,創(chuàng)作者以椅子的物質本身作為起點進行概念延展,人類形象思維的呈現(xiàn)即照片,人類邏輯思維的承載即文字。物、影像、符號這三個方面非常明確地呈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對可視化物質直觀表象的思考,展示了他對物象表面形體的探討。這既是對可視化表象在藝術中的作用的質疑,又從另一個角度把物質所承載的觀念提升到了更重要的位置。在科蘇斯的理解中,藝術被稱為藝術品并不是因為它總的構成材料,也不是因為美學呈現(xiàn),而是藝術品就是藝術品本身。這實際上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觀念呈現(xiàn),打破了對藝術表達的思維定式,進而構筑了一個獨特的“藝術敘事”方式。
在約瑟夫·科蘇斯之前,馬賽爾·杜尚解決了一個藝術界非常關鍵的問題。自杜尚將小便池放入美術館開始,他就重新定義了什么是藝術,拓展了藝術的外延,將觀念作為材料納入藝術的創(chuàng)作中。在杜尚之后,幾乎所有的藝術作品都繞不開杜尚。波德里亞指出,藝術表現(xiàn)已經(jīng)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也因此,約瑟夫·科蘇斯并不需要考慮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藝術,他只需要繼續(xù)他對物品的質疑的觀念。在《一把和三把椅子》這件作品中,似乎作品的主體是“椅子”,但實際上是不是椅子并不重要,椅子只是一個具象化了的指代,只是代表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而已,而約瑟夫·科蘇斯想要表達的核心觀念只有一個,那就是對物像的質疑。
柏拉圖在“藝術模仿論”中講道:“世界的本質是觀念,現(xiàn)實世界是對觀念世界的模仿,而藝術是觀念的現(xiàn)實世界的產(chǎn)物?!碑斘覀冃蕾p《一把和三把椅子》時,面對真實的椅子,觀賞者會認識到這是一把椅子,看到照片的椅子時,人們清楚地知道這是一把沒有實用價值的椅子,而當看到文字時,又會聯(lián)想到真實的椅子。這便是事物呈現(xiàn)概念,又由概念導向事物的過程。但是這個導向太連續(xù)了,以至于我們忽略掉了比較關鍵性的問題:椅子的這個概念難道就是這把現(xiàn)實中客觀存在的椅子嗎?這個在空間中占據(jù)一定體積的物質就是椅子,是“椅子”的概念,還是“椅子”的實物?我們真的對椅子有一個正確認知嗎?這些問題正是約瑟夫·科蘇斯所質疑的。約瑟夫·科蘇斯不僅表達了對物像內在關系的質疑,更表達了他不相信固化的概念,警惕這些自然而然的約定俗成。我們對世界概念的認知,其實都是在考慮人與世界的關系;對與普通物像的質疑,其實都是對世界認知的質疑,以及質疑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是否真實。
在國內藝術蓬勃發(fā)展的潮流中,仍然有一大批藝術家沉浸在畫面的形象視覺效果中,也陷入了對藝術表達的一種固化思維。在這樣的概念環(huán)境下,藝術家組織并呈現(xiàn)的單一視覺效果缺乏更深層次對意義的討論。藝術沖擊究竟有多少是來自視覺效果,又有多深的影響是來自精神或思維的力量?藝術作品在呈現(xiàn)之時就需要視覺與觀念的雙重肯定,既不能著重于片面的視覺效果,也不能沒有視覺基礎過于強調觀念,所以需要不斷對自我觀念的表達進行重新審視。藝術作品應對影響并引發(fā)欣賞者對其生活、認知或思維的重新認知,應當使欣賞者在視覺審美中獲得了精神愉悅的享受。藝術實踐創(chuàng)作者將自己的觀念承載在繪畫、圖像或文本的本質就是一個表達的過程,是一個意義的指向過程。所以,藝術創(chuàng)作者要善于利用視覺效果來吸引觀眾眼光,并能引導他們欣賞作品及其觀念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