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在寫作
哀傷在閱讀
微弱力量的堅強習性
便是趴在地上莊重地哭泣
——阿德里安·波烏內(nèi)斯庫
當我打開楊靈芝《水面的厚度》《一個人的蒼?!愤@兩部厚達五百多頁的詩稿初步瀏覽后,我便為詩人誠實的寫作態(tài)度和澎湃而經(jīng)久不衰的創(chuàng)作激情感動了。在這個經(jīng)濟社會劇烈轉(zhuǎn)型,人文思想空前激蕩,發(fā)展追求跨越、人生追求快意實則詩意貧乏、精神蒼白的時代,生活在滇西小城的楊靈芝,“在祥云/枕著陽光擁著白云盡采詩意”,始終以對繆斯的無限熱愛和絕對忠誠,居然保持著高昂的創(chuàng)作熱忱,把自己當作騰云駕霧的逍遙神仙,從容自在地笑看云卷云舒,滿心歡喜地為平淡無奇的日子賦予真、善、美的詩意內(nèi)涵,端然令人動容。
有感于當下基層或曰民間詩人創(chuàng)作和出版的艱辛和面臨的諸多困境,寫下我閱讀這兩部詩集的一些粗淺感悟和想法。
一
《水面的厚度》共編為六輯:“夢幻天堂”“心靈對話”“水面的厚度”“你的眼前煙霧繚繞”“其實沒那么親”“想念母親”。對照這些標題認真閱罷每一輯詩歌,因為詩歌題材較為龐雜,我們其實很難歸納出詩人所暗示的題旨。但為著評論的方便并做到有的放矢,我姑且對這些詩歌作簡要的闡述:“夢幻天堂”抒寫的是詩人對故鄉(xiāng)山水的深沉大愛,“心靈對話”是詩人閱人、閱世的感悟,“水面的厚度”是詩人對人生與生活的哲思,“其實沒那么親”和“想念母親”是詩人對親情友情和世間人情的回味、省察和反思。《一個人的蒼?!芬嗑帪榱嫞骸耙粋€人的蒼?!薄按浜∠蟆薄翱Х榷紱隽恕薄坝忠姾庸取薄按迩f在雨中飄搖”“靜待花開”。這一部詩集與《水面的厚度》在詩學追求上大體相似,兩部可互為姊妹篇對照欣賞,其涉及的主題同樣寬廣而斑斕,大抵寫的是詩人一路成長的心靈體驗、游歷所遇所感、關(guān)于人情世故的觀察和審美、對當代鄉(xiāng)村現(xiàn)狀的憂思以及自我修養(yǎng)的詩意總結(jié)。
在我看來,《水面的厚度》和《一個人的蒼?!愤@兩部詩集的詩行,橫排起來大約可視為楊靈芝平凡而浪漫的人生起伏跌宕的詩意歷程,縱排起來則可視為她精神昂然向上不斷求索成長的天問之旅。其關(guān)鍵詞“厚度”是詩人在時代大環(huán)境和個體生長境遇中真切的人生閱歷和深層社會體驗的精華集成,而“蒼?!眲t是詩人心靈與精神長期砥礪、持久修行形成的遼闊氣象。綜觀兩部詩集廣泛而互為補充并相互映照的主題,撮其大要,詩人寫故鄉(xiāng)之美,寫云南獨特的風物,寫親人和師友之情,寫流逝的黃金歲月和美好的青春記憶,寫日常生活的感悟和心靈囈語,寫基層普通公務(wù)員的生存狀態(tài),寫周遭尋常人物的命運,寫人情冷暖世風變幻,寫人性的純潔、溫暖或復(fù)雜、幽暗,歸結(jié)起來,寫的都是自己工作生活的人生閱歷感受、見聞、思考和成長體驗,是自己對人生和生活源于內(nèi)心深處的熱愛與辯證審美。坦率說,盡管這些詩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從詩藝的最高層面和要求考察,看起來拙于修辭,它們鮮用象征、隱喻、雙關(guān)、互文等重要修辭手段甚至拒絕模仿時髦的流派技法,語言稍嫌平直甚或淺白,形式和結(jié)構(gòu)還不夠精致,但因為詩人真誠自然的書寫,她習慣以白描、素描的手法,寫真實原初無須美顏的風景與人物,寫真實樸素平庸無奇的現(xiàn)實生活,寫真實平淡的人生經(jīng)歷,寫真實復(fù)雜的人心和思想——已充分體現(xiàn)了“修辭立其誠”的藝術(shù)倫理。就寫作者和理論家都格外看重的“寫作誠意”來說,楊靈芝的詩歌總體上在心智和情感方面體現(xiàn)了“老實”“本分”的特質(zhì),而她也可能就是一個心懷誠意的詩人。而這樣的人,注定會在現(xiàn)實中更多一些特有的清醒獨立和清高孤獨。
且以《水面的厚度》第一輯“夢幻天堂”中描寫人文風光的詩歌為例。在楊靈芝的詩意世界里,故鄉(xiāng)即天堂,人間有愛即天堂,不僅祥云是天堂,大理是天堂,就連革命圣地延安甚至整個神州都是大美天堂。“當生命如花開放/無論人間天堂/我以詩心,把你/想念成/天使”。她通過《祥云之上》《云南驛》《水目山》《云遮霧漫鳥吊山》書寫祥云、大理、云南悠久的歷史、深厚的人文和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眷戀與贊美溢于詩外。祥云,一個富有詩意的地名,一個“天空寫滿云彩的詩章”,一個藍天白云永遠垂青的地方。詩人形象地告訴我們:“生長在祥云/抬頭看云像呼吸/開窗見云似睜眼”。難怪她為此驕傲自豪地炫耀幸福:“在云南邊疆樹多花多草多歌多/生長在這個生云長云叫做祥云的地方/有什么理由/不把身邊當作天堂/把自己當作神仙?”
誠然,云南是詩情畫意的人間天堂,是中國當代詩歌的高原,風光旖旎的三迤大地優(yōu)秀詩人輩出。云南的詩人是繆斯最鐘愛的兒女,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豐饒醉人的民族文化風情,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詩人。云南詩人是幸福的:生活在云南這片人文歷史璀璨、四季景色殊秀而充滿靈性的土地上,行走于彩云飄逸、山高水長的美麗家園,寫不出幾首好詩,都覺得有愧。楊靈芝關(guān)于云嶺風情的美麗書寫再次提醒活躍于此間的詩人們,從雄渾的詩學地理優(yōu)勢與罕見的生態(tài)美學奇觀考量,我們有理由認為,大美云南蘊藏的豐沛詩意仍需要滇籍詩人們執(zhí)著不懈地挖掘,神秘的古滇文化寶藏、邊疆神奇壯麗的山川、雄偉神圣的雪山、千姿百態(tài)奇幻瑰麗的彩云、澄碧如鏡天水相涵的高原湖泊、世外桃源般的壩子和盆地、蒼茫無際的原始森林和各美其美的民族文化以及令人心馳神往的民族風情……仍期待天才的詩人們,以特別的詩心敏感來審美、謳歌和傳頌,云南天賜的自然驚世之美,各民族自由不羈的靈魂圖騰,仍需要詩人們不斷去發(fā)現(xiàn)、塑造和命名。
二
閱文即讀心。閱讀楊靈芝的詩歌時,我感覺她端然是一個熱情而善良的詩人。她固執(zhí)地相信“世間因人而熱鬧/因好人而美好”,她愿意無私地“點燃我一生的激情/溫暖著最寒冷的冬夜”。她樂于寫周遭人物的生活際遇,擅于寫瑣碎的親情溫暖。她曾在詩中慨然宣誓:“必須像母親愛我們一樣堅強熱烈地/愛著這個世界/愛著所有的親人/愛著花草樹木生活的細節(jié)和長遠/在瑣瑣碎碎中/成就博大與美好”(《瑣瑣碎碎的溫暖》)。
楊靈芝顯然也是一個大義凜然、有原則、有擔當?shù)脑娙?。題為《一個人的蒼茫》這首詩,詩人標注寫于2008年夏天。該詩以反諷的口吻和紀實的筆法,形象地勾勒了一下過去那個時代機關(guān)工作令人震驚的基本狀況。正是青天白日上班時間,國家機關(guān)工作人員本該認真履職盡責,辛勤工作;然而,詩人卻焦慮不安、憂心忡忡地在詩中告訴我們,有些單位的干部職工,有的打獵去了,有的打麻將去了,有的釣魚去了,留在辦公室的年輕人則在專心致志地玩游戲,只有一個老同志在默默地做事。這已足夠令局外人莫名驚詫了,但更令人驚駭而憤怒的是,這些拿著工資不務(wù)正業(yè)的“同志們”,到了吃飯的時候,便會體面地不約而同出現(xiàn)在城里各種高檔休閑娛樂場所,吃香喝辣K歌跳舞燈紅酒綠聲色犬馬,似乎個個都在“應(yīng)酬”又都習慣了樂此不疲,好像人人都需要趨炎附勢入圈站隊抱大腿找存在感才大眾入流合乎時宜……可憐那些沒有背景和靠山,盡管每天辛勤工作“同朝為官”卻“同流而不合污”沒有多少話語權(quán)亦沒有出頭之日的少數(shù)邊緣小眾人物,隨時還會被擠兌打壓穿小鞋。詩人為此哀嘆:“認真工作不喜歡吃喝玩樂/善于學習思考正常本分的人/在人群中純粹得落伍/孤獨得寂寞/在這種烏煙瘴氣泡沫喧天的環(huán)境中/小眾如蓮/蒼茫遍野”。有過機關(guān)工作經(jīng)歷的讀者不妨回頭想想,在中央八項規(guī)定實施以前,一些單位和部門的實際情況(亂象)和風氣不正是如此嗎?時隔四年后,以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為主旨,舉國關(guān)注的“中八條”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決絕雷厲風行,飽受人民群眾詬病的“四風”問題和由來已久的“機關(guān)病”終于得到逐步整治,黨風政風為之一新,政治生態(tài)日趨向善。——我意外地從楊靈芝的一份簡介中獲悉,她曾擔任過副鄉(xiāng)長、文聯(lián)主席一類職務(wù)。這更讓我對她刮目相看。作為現(xiàn)行官僚體制內(nèi)幾乎可以忽略的“小官員”,盡管獨行風雨中有過迷茫與畏懼,但這烈女子處江湖之遠居然橫起廟堂之憂,以詩人的良心和社會責任感勇于挺身而出詩諫直言,那是需要相當大的勇氣和膽識的。楊靈芝厭惡“以甜的名義/掩蓋所有真相”。(《假蜜蜂》)而《不是我不好》這首短詩,則可管窺其心性忠誠俠義之一斑:她寧可與閨蜜割袍絕交,也不愿將情誼作為遮羞布無原則地幫負心者撒謊騙人。
“村莊在雨中飄搖”這輯詩,儼然一幅蒼涼的當代鄉(xiāng)村的憂傷畫卷。楊靈芝深切同情農(nóng)村留守老人、孩子和鄉(xiāng)賢的遺孀,思念寂寞的老樹、老井、老屋,絕非那些流連陶醉于都市紙醉金迷生活的詩人對所謂鄉(xiāng)愁的矯情意淫或無病呻吟,而是一個鄉(xiāng)土赤子與鄉(xiāng)村血脈相連、骨肉相親的精神疼痛和心靈共鳴。同題詩《村莊在雨中飄搖》是一首哀傷的鄉(xiāng)村挽歌,它以質(zhì)樸的詩筆和蒙太奇技法對風雨中古老的村莊和干渴的大地做了全景掃描,其細節(jié)令人愴然:那驟然而至的狂風暴雨,那些在風雨中掙扎的柔弱的豆苗麥苗,那被雨水沖刷的深巷道路,那睜著好奇的大眼睛倚門看雨天真無邪的孩子和無精打采的老人茫然的目光,那雨霧中寂寥而空曠的村莊原野,無不讓我們有如置身風雨中,恍如隔世般感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劇烈的心靈疼痛。
仔細翻閱兩部厚重的詩集,我頗能理解楊靈芝的苦心,這些詩歌無疑都是詩人的心血結(jié)晶,是她此生無悔的心靈追求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挑剔的讀者盡管可以批評詩集中的某些淺白平庸之作,但絕不能懷疑它們對于作者和她所生活的時代、環(huán)境的存在意義。這些詩作,恰似詩人吟唱的小草:
它一生低調(diào)
只是把生命的顏色和生長的狀態(tài)
用鮮活的語言
用本真的綠色
永恒昭示
——《草那么綠》
誠哉,我們豈能蔑視這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因為它如智者般知道,那普照大地和眾生的太陽“無法照亮所有人的心”。
“河山,不只在夢里/祖國,就在身邊”。最難能可貴且令人敬佩的是,楊靈芝雖棲身滇西一隅,卻始終記得在詩里呼喊屈原和李白,表達中華民族古今一脈的憂憤高潔與浪漫豪邁情懷;她亦關(guān)注江南雪災(zāi)、汶川地震,贊美中國人民面對災(zāi)難時的英勇頑強,謳歌人性的圣潔光輝。她批評如螞蟻一樣忙碌于蠅頭小利的公民,她嘲笑那些擅長流淚表演的人精,她感恩那些掃除煙霧的好人,她憐憫那些掙扎于生活泥沼、深陷于情感危機和精神干涸絕望的普通人,她無奈而無助地為父老兄弟的命運歌哭……她一直心懷“理清關(guān)系,莊嚴祭祀”的樸素抱負。
三
楊靈芝的詩歌,總體上兼具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色彩。她浪漫且從容地行走在現(xiàn)實堅硬的道路上,似乎一心想用詩化的雞毛蒜皮的煙火生活將繆斯拉到大地上,但高貴含蓄的詩神喜愛飛翔,因此,她讓我們看到繆斯一如理想只在她的頭頂和遠方閃現(xiàn)飄飛,而虔誠的楊靈芝只能跟著她的影子一路小跑。——遺憾的是,這種浮光掠影式的浪漫主義和如影隨形的現(xiàn)實主義是單薄而脆弱的,它如微風吹拂水面時蕩漾的漣漪,美則美矣,可惜轉(zhuǎn)眼即逝,既掀不起驚濤駭浪,亦無法測出那遼闊深邃的人世間“水面的厚度”;“一個人的蒼?!惫倘荒芤鹞覀兤痰恼J同和思考,但因其僅停留或局限于一己一時之大、小感慨,所以不能讓更多人獲得強烈的呼應(yīng)和持久的共鳴,譬如臉上深刻縱橫的皺紋只能說明歲月的無情,唯心靈上深沉厚重的滄桑才能令人肅然起敬。“現(xiàn)實本身就是魔幻的”。我想提醒楊靈芝,詩歌不宜過分地相信和書寫真實的現(xiàn)實,“下雨了也不想打傘/因為我想淋淋真實的雨”,偶然為之可謂瀟灑,但雨淋多了難免會生病——倘若總是執(zhí)著地寫如是純粹而接地氣的詩事實上并不討好,至少對于當下追求時尚的詩壇,這類具有大眾化審美傾向的詩歌發(fā)表的概率和空間都不大。無論“接地氣”的褒獎聽起來多么高大上多么受大眾歡迎,但詩歌畢竟是純粹而偏愛陽春白雪的小眾藝術(shù)。在我看來,楊靈芝大多數(shù)貼近現(xiàn)實的詩歌書寫,無疑是一種寫作策略上的冒險,因為真實的存在或像照相式的直接呈現(xiàn)的事物極容易損壞甚至遮蓋平凡世間本來就很稀薄的詩意。
車前子說,“詩人是飛翔的動物,不一定是鳥”。換句話說,詩歌是精神飛翔的過程或軌跡,哪怕貼著地面,它也要飛出“詩”的天空。會飛翔卻固執(zhí)地堅持行走,這是很多詩人淪為平庸的根本癥結(jié)所在;與此相反,很多不會飛翔的偽詩人卻懂得借用技藝的鋼絲牽引使自己勉強飛起來,哪怕飛得很難看?!獥铎`芝已經(jīng)誠實地在詩性的道路上快跑了很多年,她何不咬牙沖刺一下,然后奮力騰空,讓自己更優(yōu)雅地自由高飛?
從雅正嚴謹?shù)脑娝囈蠛驮姼枳非蟮淖罡呔辰缍?,詩歌端然是語言的藝術(shù),更是想象的藝術(shù);就傳播學及其影響力而言,詩歌無疑又是“傳播+影響”的藝術(shù)。一個詩人及其詩歌的成功,無論在信息閉塞的遠古時代還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顯然都取決于其傳播的廣度和強度。我們注意到,當代大多數(shù)所謂著名詩人,正是倚靠在省級甚至國家級報刊上頻頻亮相而為廣大讀者所熟悉。我們沉淪于基層的很多詩歌作者,比如像楊靈芝一樣勤奮的詩人,盡管能寫出一些優(yōu)秀的詩歌,但他們/她們總是缺少大量發(fā)表的平臺,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無緣在國字號的文學期刊上露臉。
讀罷楊靈芝的詩歌,我們能充分感受到她對人生、對當下生活與其所置身的這個時代的無限熱愛。這個“習慣了自己善解人意的敏銳和厚道”的詩人,哪怕遭小人嫉妒和仇恨,她也會像風雨中的蓮花一樣雙手合十為那“喪心病狂的小東西”祝福。與當代相當一部分急功近利,嘩眾取寵,熱衷于以詩歌自娛自樂且毫無詩學意識的口水詩人迥然不同,她對于詩歌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是嚴肅的,寫作是嚴謹?shù)模妼W追求是清晰明朗的。她只想用“誠懇的水養(yǎng)智慧的魚”,讓“生命文字的過程流光溢彩,思想交流的火花相映成趣”。詩歌之于她,儼然一種純粹的事業(yè)和使命。細讀楊靈芝的詩,我們可以做出如是判斷:她是美好生活與時代的忠誠歌者,她真誠地為生活和時代歡呼鼓掌,用自己擅長和大多數(shù)人熟悉的腔調(diào),用傳統(tǒng)的手法和老嫗?zāi)芙獾臉闼卦娬Z,滿懷激情地唱出自己心中的歌——這些通俗易懂和普通讀者喜愛的詩歌,生動地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人民群眾的心聲。這就是她詩歌的基本意義和價值。中國是詩的國度,就性情和言說的方式論,某種程度上,絕大多數(shù)的中國人都可以是詩人,《詩經(jīng)》就是明證。而在當代中國詩壇,盡管這樣的詩人和詩歌很難會獲得自負的精英詩人和傲慢的批評家的關(guān)注和褒獎,但作為純粹而真誠的詩愛好者,我更愿意將楊靈芝稱為自由的民間歌手,她畢竟在適當?shù)臅r候滿心歡喜地縱情放歌了,這就足夠了。
楊靈芝的詩歌寫作,就目前的數(shù)量看,已有一定積累,仍需要刻苦錘煉詩藝。若想成為一個重要的杰出詩人,不僅要寫出很多詩歌,而且必須要寫出讓一般讀者熱愛、讓資深讀者喜歡、讓理想讀者贊賞、讓偉大讀者青睞的詩作,哪怕只是一首甚至只是短短的幾行。楊靈芝的詩歌,有一些顯得過于平直,過于實在,做人這是優(yōu)點,值得嘉許,但若將這種優(yōu)點帶入詩中,則必然有害詩意,反而成了致命的弱點。須知,詩不必如其人,詩應(yīng)該模仿所有人。她似乎寫得很順手,順手到自由自在的狀態(tài)。恕我刻薄——我的意思是,但凡有大抱負的詩人,他們對于詩歌這門手藝應(yīng)該是用心而挑剔的,他們在創(chuàng)作上絕對需要設(shè)立一定的高度或難度,要大膽地寫一些自己感覺力不從心的大詩——寫出那種具有深刻無窮意味足以傳世的不朽之作。詩歌盡可以追求一如潺潺清溪的意境和風韻,但它絕對不可以一眼看到底。水至清則無魚。詩歌是水,而魚就是詩意。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真正的好詩,其妙處恰在于可解與不可解之間,不僅要講究形式優(yōu)美,韻律和諧,語言雋永而獨特,而且要蘊藉含蓄,能讓不同的讀者讀出不同的意味或趣味。
詩言志,思無邪。同為繆斯的追隨者,我想坦誠地對楊靈芝說一句,詩歌寫到一定的時候,也即無須依靠所謂激情和靈感來刺激、不為浮名功利而寫作之時,就要特別重視對詩學理想的追求實踐,要刻意杜絕龐雜,尤其不能率性而為,切忌想起什么、看見什么或聽見什么就沖動地寫什么,更要謹慎地抵制跟風亂寫“流行詩”。要瞄準自己熟悉和擅長書寫的主題(母題),持續(xù)深挖,厚積薄發(fā),務(wù)求寫出新意和深意,寫出自己的獨特風格。詩可以表達變幻莫測的微妙情緒,詩歌需要博大的情懷和浩瀚的胸懷,需要關(guān)注人類命運共同體,通過個人的榮辱與苦樂能看到所有人的得失悲欣,詩人要透過書寫人生命運的艱難以及物質(zhì)炫目的表象,大膽揭示生活的真相與本質(zhì),比如既要贊美肉體擁有的美與力量,還要頌揚靈魂的崇高與不朽。
四
我們這一生中,當溫飽不愁衣食無憂之后,首要解決的第一問題,終歸要回到心靈/精神建設(shè)上來。我們發(fā)現(xiàn),楊靈芝的寫作還帶有斯多葛派哲學的意味,即以寫作來修行。她在2016年10月31日初寫、2019年5月5日修訂的《如果我不寫詩》開頭一節(jié)寫道:
如果我不寫詩
這么多可以有趣的時間我做什么
種了什么樹結(jié)了什么果
念了什么經(jīng)修了什么行
不知是問詩還是問自己
我時常會想問這個問題
她也曾吐露真情,如果不寫詩,她會練習書法、會唱歌彈琴、會一路攝影。她自陳,“一直以來我寧愿認真辛苦工作/力求完美/就是受不得氣受不了煩討厭弄權(quán)”。她寫詩,只是想平靜地保持讀寫狀態(tài),為自己的行走做一個交待,讓“心旗/飄揚在空中/心路/行走在遠方”。作為詩人,她自稱是一只黃鸝,對討厭的黃鼠狼和小刺猬,絕不唱贊歌(《別逼著我唱贊歌》);眼看著大有作為的職業(yè)理想灰飛煙滅,審視“老師、記者、主編、詩人、作家”這些世俗的不期而遇的社會身份,楊靈芝灑脫超然,她只想淡定地“靜待花開”,做一個真正的自我。但一如她鐘愛頌揚憐憫的,她心目中“最美的菩薩”,那有著“最干凈柔軟的清香”的飄若天仙的桃花,她曾天真地為它無端背負“緋聞”的不公而喊冤叫屈,可憐“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的桃花依然難免淪落塵土的宿命。
楊靈芝對詩歌的追求,其實與村上春樹寫作的執(zhí)念相似:渴望靈魂的自由——即使身體自由不了,也想通過浪漫執(zhí)著的詩歌來讓靈魂獲得自由。她在《文聯(lián)主席與寫作無關(guān)》一詩中對那些妒忌或誤解她的人坦然自豪地宣稱:
我的詩歌和遠方
不在江湖那遠
不在廟堂這高
它隨山川風云花草樹木
到處在飄
寫作即自由,斯論于我心有戚戚焉。同為體制內(nèi)的業(yè)余寫作者,這一點我們感同身受。我早就注意到,身為國家機關(guān)工作人員尤其是擔任著一官半職的小公務(wù)員,無論怎樣謙遜低調(diào)隱忍,遲早都會因為寫作這種雅好引來“不務(wù)正業(yè)”的非議或妒忌。通觀楊靈芝的兩部詩集,我們發(fā)現(xiàn)她書寫的主題廣泛而龐雜,但作為詩歌藝術(shù),它必須有鮮明的主題意識或?qū)拸V高妙的處理題材的辦法,瓦西里·丹說,“詩是持久的磨難”。我的意思是,楊靈芝不妨瞄準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以“展現(xiàn)出靈視和風格上的原創(chuàng)性”,寫最擅長的主題,或現(xiàn)代鄉(xiāng)土流變之殤,或小城平民生存狀態(tài)與精神氣象,或滇國山川風云之壯美,集中力量、激情和智慧,深挖詩意,假以必要的修辭,寫作直抵靈魂的詩歌。
楊靈芝在《失語的天空》中寫過,“我一直相信詩人的言語來自地心/有著超越自己的神性”。我也相信她確實是一個“活得思想飽滿/靈魂豐饒”的詩人。我們期待她將“來自地心的言語”,通過精湛的語言煉金術(shù),用精粹閃光的詞語寫出更多更好更能打動人心的詩歌來。
編輯手記:
楊靈芝的兩部詩集《水面的厚度》《一個人的蒼茫》于2020年出版。詩人、評論家凌之鶴讀之有感:“楊靈芝的詩歌,總體上兼具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色彩。她浪漫且從容地行走在現(xiàn)實堅硬的道路上,似乎一心想用詩化的雞毛蒜皮的煙火生活將繆斯拉到大地上?!敝赋隽藯铎`芝詩歌的風格和特色,也指出其詩歌的很多問題,并給予了下一步創(chuàng)作的方向:“要瞄準自己熟悉和擅長書寫的主題(母題),持續(xù)深挖,厚積薄發(fā),務(wù)求寫出新意和深意,寫出自己的獨特風格?!闭u論言之有物,能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楊靈芝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