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新媒體的出現提高了信息傳播的效率,打破了傳統(tǒng)新聞傳播的格局,其受眾群體在迅速增加,傳統(tǒng)媒體受眾基礎有所削弱。在這種情況下,傳統(tǒng)媒體如何突破自我、適應時代變化、更好地實現新聞傳播功能,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
和傳統(tǒng)媒體相比,新媒體的特點和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技術、內容和傳播方式上。
在技術上,新媒體運用數字和移動通信技術,其快捷性和便利性更符合當下人們快節(jié)奏的生活。通過幾乎人人都在使用的移動通信設備,人們可以更方便地獲取信息,了解當下發(fā)生的新鮮事。而且,應用大數據技術后,移動終端會根據不同人群特點實現新聞的精準推送。
在內容上,新媒體傳播并不局限于文字和照片,還包括短視頻,能幫助受眾更快地了解新聞內容。其內容之豐富,更勝于傳統(tǒng)紙媒,涉及政治、經濟、教育、生活、娛樂、母嬰、旅游等多個領域,在視頻和音樂音效的渲染下,受眾的閱讀興趣更容易被激發(fā)出來。
在傳播方式上,新媒體的傳播更便捷,受眾能按照自己的需要來選擇內容和閱讀方式,即使在茶余飯后的碎片時間中,也可以隨時隨地獲得資訊,還可以隨時分享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一步將其傳播至自己的關系網絡中。
不少報紙將新聞報道的重點放在是否是獨家上,卻忽視了內容上的創(chuàng)新。在信息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多數報道來源都是相同的,報道內容也是大同小異,容易給受眾造成審美疲勞。所以,報紙新聞工作者應該合理策劃新聞,盡可能全面地搜集信息,并挖掘更深層次的內涵,選擇獨特的視角來闡述,以確保自身新聞的獨特性。
傳統(tǒng)紙媒的新聞傳播是單方面的,即報紙是主動傳播新聞的一方,而讀者是被動接收信息的一方,而讀者對報紙上所報道的新聞類型、內容是否感興趣,并沒有合理渠道可以反饋。在缺乏受眾反饋意見的情況下,報紙的新聞報道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若記者、編輯沒有足夠的新聞敏感性,可能導致報紙新聞關注度下降。
相對于新媒體的多渠道傳播來說,傳統(tǒng)紙媒的傳播形式過于單一化,僅僅通過每日印刷的報紙來傳播新聞,讀者只有買下這份報紙才能從中獲取信息。網絡時代下,如果沒有足夠的影響力,不少報紙上的新聞甚至可能沒有被人關注到就已經被海量信息所湮沒了。
出于出版周期的限制,報紙新聞傳播的速度遠遠不及新媒體新聞的傳播速度。當報社經過層層工序、按周期出版并發(fā)行報紙時,上面所報道的新聞內容,人們多已從網絡渠道獲得,所以對人們來說,已不再是新聞,而是過時的信息了。這樣一來,就很難提高受眾的關注度,也會影響到報紙的訂閱量。
傳統(tǒng)紙媒單向傳播新聞信息,無法實現和受眾的互動,但新媒體時代下報紙可以利用現代信息科技,建立自己的網站、微博、微信平臺等,在這些平臺上開設和受眾交流的板塊,根據受眾的反饋意見來進行下一步的改進。也可以設置對熱點新聞討論的專欄,讓受眾也參與到時事評論中,吸引受眾關注,不僅讓新聞更加貼近受眾,還能讓報紙在通過和新媒體結合的過程中,獲得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當今時代,若仍像以往那樣通過傳統(tǒng)媒體傳播信息,則難以滿足人們的需要。報紙可采用新媒體技術或聯(lián)合其他傳播渠道,擴大傳播范圍,提高傳播時效。報紙可以開發(fā)自己的APP,每天進行新聞資訊推送,提高新聞傳播的時效性。除此之外,對一些雖然時效性要求高但同樣會成為社會熱點的新聞內容,報紙可以通過版面優(yōu)勢,不斷挖掘新聞深層次內容,做詳細報道及追蹤報道,讓受眾獲得更充足的內容。
智能手機是信息時代人們最常用的通信工具,除了本身的通話、短信等通信功能外,還開發(fā)了社交功能,人們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去搜索及獲得大量信息。報紙也應該注重數字技術,順應受眾需求開發(fā)出各種適合手機用戶的APP。這樣,受眾可以通過搜索的方式,對以往的新聞進行歷史查詢。
隨著傳媒行業(yè)的發(fā)展、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容易同源化,新聞在內容上有較多重復。那么,怎樣才能在這些重復的信息中脫穎而出,吸引受眾的關注呢?報紙要注重策劃,不僅關注時效性,還要挖掘內涵,找尋獨特視角,展現出自己的特點,做到對新聞的深入剖析,為讀者還原事實真相,并引發(fā)讀者的思考。
總之,報紙是新聞傳播的重要載體之一。在當今環(huán)境下,報紙要積極結合新媒體技術,順應時代特色和受眾需求,實現持續(xù)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