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滕 昶 高馳弘 陳仰東
2020年11月22日,“互聯(lián)網之光”博覽會在烏鎮(zhèn)舉行,《浙江日報》于23日推出《透過這扇窗,看見未來》打通版,濃墨重彩報道了博覽會的盛況。在2020年中國新聞獎報紙版面獎評選中,該版面獲得二等獎。
在眾多精彩版面中,何以勝出?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背景下,如何做好“互聯(lián)網之光”博覽會的報道?已經舉辦了七屆的博覽會,在新聞報道上是否還有“做深一度”的可能?可以說,最終呈現的這扇“窗”,較好地回答了這些問題。
相較于新媒體多樣的信息呈現方式,紙媒固然有先天不足,卻依然不可替代——若干年后,此時此刻的新媒體界面已消散不可追尋,而查閱報紙,這一天的大事件仍白紙黑字記錄在案。紙媒版面這個“大屏”,是靜止不變的,這是它的缺點,也是它的優(yōu)勢,一旦記錄,就白紙黑字,永不更改。
對我們來說,編輯好每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版面,就是給這個時代每一個值得記住的時刻留下一份記錄,給歷史拍下一張“快照”。
近年來,浙江日報緊扣當下熱點時事精心制作的版面接連獲得中國新聞獎。如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作品——《浙江日報》2018年8月17日4、5通版,就是緊緊圍繞中宣部當年開展的重大系列報道“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開展的。作為該主題采訪活動的收官之作,《浙江日報》的主題版面通過長江地圖串起系列報道,讓新時代的長江經濟帶躍然版上。2019年7月7日,《浙江日報》推出的良渚成功申遺主題打通版,新聞性十足,獲得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報紙版面三等獎。
此次《透過這扇窗,看見未來》打通版,也是“給歷史和世界留下快照”的又一次努力。
到2020年,“互聯(lián)網之光”博覽會已經連續(xù)舉辦了6年。參照往年,我們一般安排一個整版對博覽會進行詳盡報道。然而2020年,卻“超常規(guī)”地使用了一個打通版來呈現。因為,這一年的“互聯(lián)網之光”博覽會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這一“特殊情況”。
在當年取消舉辦第七屆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的同時,“互聯(lián)網之光”博覽會卻堅持舉行。同時,在2020年11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互聯(lián)網發(fā)展論壇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國家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國際形勢深刻變革,在這樣的背景下,秉持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努力推動全球網絡空間向更加包容、平衡、共贏方向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該負責人還表示,在“變與不變”中積極探索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辦會新模式、新路徑,也是多維、立體展示推動互聯(lián)網發(fā)展治理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和中國擔當。
2020年的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互聯(lián)網發(fā)展論壇,較往屆大會,呈現出“小而精”的特點。在此背景下,我們的報道應該如何呈現?是縮減規(guī)模還是參照往年?面對這些疑問,國家網信辦相關負責人對此次論壇的定位,對我們的策劃起到了指引和定調作用。
此外,放眼國際,2020年,全球視角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多個大型展會、盛會面臨延期、取消的窘境。而在烏鎮(zhèn)舉辦的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互聯(lián)網發(fā)展論壇,可以說是2020年我國堅持舉辦的規(guī)格最高的國際盛會之一。
宣傳好、報道好這次論壇,正是向世界展示中國和浙江的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兩手抓、兩戰(zhàn)贏”的絕佳機會。而世界互聯(lián)網行業(yè),也急需一場這樣的盛會、一個展示之窗,用以搭建交流平臺、分享發(fā)展成果、提振行業(yè)信心。
為此,我們在謀劃該版面時,便確立了要凸顯此次“互聯(lián)網之光”博覽會新聞版面的“窗口”意義。
縱觀整個打通版,“窗”的立意最引人注目。兩扇上下貫通的窗戶雖然不在視覺中心,但依然提升了這個版面的獨特性和辨識度。“窗”的構思從何而來?我們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考慮:
——“重要窗口”。2020年極不平凡,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上下統(tǒng)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當年3月底4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對浙江提出“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
由此,“重要窗口”成為浙江最具辨識度的標識。而作為在浙江召開的重要主場活動——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互聯(lián)網發(fā)展論壇,理所當然地成為向世界展示浙江打造“重要窗口”形象的一次重大機遇。
——未來之窗。相較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防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互聯(lián)網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如以網課來維持學校的運轉,“健康碼”助力科學防疫,利用在線辦公APP實現遠程在家辦公等。
從正面來說,此次疫情防控讓人們更加看到了互聯(lián)網對于生活的巨大賦能作用,也讓人們對于互聯(lián)網的未來,更加充滿期待?!盎ヂ?lián)網之光”博覽會旨在展示當前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最新成果。而博覽會本身,就是一扇窺見互聯(lián)網技術發(fā)展的“未來之窗”,也正如我們設置的版面主題,希望人們“透過這扇窗,看見未來”。
——決心之窗。在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的大背景下,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chuàng)新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盎ヂ?lián)網之光”博覽會,正是一個向世界展示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成就的絕好窗口。呈現好、展示好此次博覽會,是為了助力增強中國在技術自立自強上的決心和信心。
——“重要窗口”的“窗口”。浙江日報作為浙江省委機關報,本身就蘊含著浙江之“窗”的意義,同時也身負浙江之“窗”的責任。報道好這場在2020年這一特殊年份舉辦的重要會議,體現的是浙江日報作為“重要窗口”的“窗口”的擔當與作為。而“窗”的樣式與立意,也恰好體現了浙江日報人的使命和目標。
在確定了“窗”這一基本思路之后,如何把這扇“窗”開得有“重要窗口”的分量、有江南水鄉(xiāng)的特色、有互聯(lián)網大會的科技感、有融媒體的有機呈現,這需要版面編輯深入思考和不斷創(chuàng)新。
一是版式。對“‘窗’怎么開”的思考是抽象意義上的,其實也是具體的。版面編輯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扇實體的、非概念的窗,到底要怎么在報紙版面上打開?是開一個大的窗洞,是用窗欞的柵格自然形成版面分區(qū),還是一扇兩面向外推開的窗?綜合考慮了版面容量和“開窗”這個動作的表現力,經過討論,我們選擇了第三種樣式。正如版面所呈現的樣子,讀者猶如坐在臨河而居的水鄉(xiāng)民居里,推開窗戶,烏鎮(zhèn)撲面而來,“開放”的姿態(tài)與“浙江”的氣韻,瞬間打開。
第二個問題也隨之產生,打開了“窗”,能看見什么?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思考,一是具體看到了什么,二是如何表現看到的事物。針對第一個方面,我們緊扣主題,明確了兩個關鍵詞:江南水鄉(xiāng)和“互聯(lián)網之光”。為此,我們最終選擇制作一張創(chuàng)意圖片,將烏鎮(zhèn)的江南水鄉(xiāng)景致,與互聯(lián)網之光博覽中心交疊融合,這也體現了烏鎮(zhèn)這座古鎮(zhèn)既有傳統(tǒng)風韻,又因互聯(lián)網而有了蓬勃朝氣的特質。
如此,兩縱(兩扇窗)一橫(烏鎮(zhèn)與場館)的版面主框架搭建完成。標題、主稿、現場照片、評論、“互聯(lián)網之光”博覽會的成果展示,就都可以“各歸其位”“各司其職”了。整個版面打破了以往上圖下文、下圖上文或文繞圖的單一模式,而是圖包文,文又包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橫變縱化,近景遠景交相輝映,讓讀者身臨其境。
二是色彩。一個打通版,空間大、要素多,色彩必然豐富,且色彩是整個版面氛圍的營造者。因此,對整體色彩恰當和準確的把握,是讓這扇“窗”開得大氣又亮眼的關鍵所在。
“藍”是我們版面色彩的不二之選。這個“藍”是江南水鄉(xiāng)“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色調,這個“藍”是千百年沉淀的烏鎮(zhèn)藍印花布的顏色,這個“藍”是互聯(lián)網世界中走向未來時空的高科技藍,這個“藍”也是“互聯(lián)網之光”博覽會的色系。我們選擇了較為厚重的藍作為窗與報眉的顏色,框住整個版面,與版面中月色下的水鄉(xiāng)藍、會議場館的建筑藍,天空、水面中抽象元素構成靈動秀逸的淡藍色相互呼應,渾然一體。
最后呈現出的版面效果是盡如人意的——古韻的水鄉(xiāng)感、持重的科技感和輕盈的未來感,躍然紙上。
三是細節(jié)。好的版面既要有視覺沖擊力抓住讀者,也要能讓讀者細看后回味無窮,這些往往體現在版面元素的細節(jié)處理,版面不應是裝飾元素的簡單堆砌,而應讓每一個元素都有內涵,體現編輯思想。這正是版面精致感所在。
針對提高精致感的這一問題,我們著重在“窗”上認真做了文章。窗的樣式參考的是烏鎮(zhèn)當地傳統(tǒng)建筑的窗飾,并保留上下部分的傳統(tǒng)花紋,而將其中間的柵格設計成芯片電路的走向,保留了鏤空特色,最大程度表現真實窗戶的樣子——盡管這會大大提高美編工作的難度與復雜度。
而為體現設計元素的一致,芯片與芯片電路同樣用在了版面下半部對博覽會成果和歷年大事記的圖表上——成果的照片制作成芯片的形狀,芯片電路加以串聯(lián),并配上簡短的文字。此外,作為融媒體發(fā)展的標志物,一個小小的二維碼連接起了報紙與客戶端這兩大媒介?!盎ヂ?lián)網之光”博覽會的更多精彩,就能在互聯(lián)網上繼續(xù)發(fā)光。
四是匠心。一個合格的新聞版面,需要編輯時時刻刻體現匠心。要聞編輯部嚴格編輯稿件,核對每一幅照片、每一張插圖,在力爭出新出彩的同時,確保新聞版面的準確性。
當天晚上,編輯在對照片進行核對時發(fā)現,由主辦方提供的一張照片中,照片說明為當日拍攝的展館全景,但是展館門頭的裝飾卻是上屆博覽會的標志。若將這張照片當作新聞圖片使用,就成了事實差錯。因此,我們將這張照片作為創(chuàng)意制圖的一部分,旨在展示展館的現代設計風格和恢弘氣勢,而不將照片作為新聞圖片使用,避免了出版事故的發(fā)生。
此外,我們認真推敲版面標題、修改版面稿件,仔細核對每一個時間、數據和介紹文字,重新設計報眉,特別是由于版面下半部分為對稱結構,我們還特別進行了檢查,做到精準對稱。
一直到凌晨5時許,經過各位編輯、美編、照排、檢校等多道工序和多人的努力,一個站位高遠、創(chuàng)意獨特、元素多樣、布局合理,且具有可讀性、藝術性的版面就這樣迎著朝霞“打開”了。
縱觀此次版面的制作過程與后續(xù)反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符合新聞主題的創(chuàng)意設計,是能夠被讀者所接受的。一個好的創(chuàng)意,未必是復雜、繁瑣的。這次版面的制作,從技術上而言,并不是最難的,然而一扇醒目的“窗”,卻很好地將我們的編輯思想和版面主旨凸顯了出來。
(《浙江日報》2020年11月23日6至7版獲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新聞版面”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