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娟
立定跳遠在小學水平一年級上學期教材內容中出現(xiàn),這一年齡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水平對學習這一技術動作有一定的困難,本文的撰寫是根據(jù)自己一線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的一些經(jīng)驗總結,希望會對今后低年級該教材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最終為學生的身體發(fā)展、技能提高作鋪墊。
1 立定跳遠技術動作簡析
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分為四個階段,準備階段、起跳階段、騰空階段和落地緩沖階段。在準備階段,要求兩腳分開站立,膝蓋蹲屈,手臂先向后擺動,在起跳時,手臂用力向前上方擺動,腿部向前上方用力蹬地,從腳趾到軀干、手臂和手指等部位,做好充分的展體,前傾角度約在45度左右,在騰空過程中,手臂向下向后擺動,腿向前上方快速移動,同時保持膝關節(jié)彎曲,落地時雙腿前伸,腳后跟觸地,大腿與地面平行,手臂向前擺動,促使身體前移,臀部走弧線,在幾乎貼近腳后跟時再向上方移動。由此可以看出,立定跳遠動作需要上肢、軀干以及下肢大肌肉群共同參與工作來完成。
2 一年級學生立定跳遠學習現(xiàn)狀
一年級學生神經(jīng)發(fā)展已經(jīng)完成,血液循環(huán)較快,但不宜做心臟負擔過重的體育活動。肌肉還處于未發(fā)育完善階段,關節(jié)的伸展性活動范圍較大,牢固性較差,所以在體育活動中不宜做劇烈的活動。但是一年級學生對于學習新的知識非常有新鮮感,積極模仿教師的動作,但因他們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或注意力保持時間很短,在立定跳遠技術動作學習過程中極易出現(xiàn)錯誤動作。如:預備姿勢上體過度前傾或雙膝屈膝太深導致落地摔倒;起跳時,雙手擺臂與蹬地的結合用力不協(xié)調;騰空階段低頭含胸導致落地重心不穩(wěn);落地雙腳依次落地;落地時身體前倒或后倒。這些錯誤動作的形成容易給學生造成各種意外傷害,所以,怎樣改正錯誤動作,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樂趣,是我們基層體育老師值得深思的問題。
3 一年級立定跳遠教學幾點策略
3.1 遵從一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將復雜動作簡單化
一年級孩子動作模仿能力很強但認知能力較差,對于枯燥的說教很難在腦海中形成正確動作影像,因此在進行立定跳遠教材教學時將動作分解成四句口訣是很好的方法,讓學生清楚知道每一環(huán)節(jié)的動作,通過教師的講解體驗動作技術的肌肉感覺,幫助他們建立正確動作概念。如在集體練習時學生邊做動作邊自己喊口令“一、二、三、跳”,簡單明了,反復多次練習有利于動作印象的加深及正確動作的形成。
3.2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錯誤技術動作
在錯誤動作尚未形成習慣動作時及時給予糾正,這對今后的技能提高意義重大。例如:部分學生在進行預擺動作“一”“二”時先后擺再直臂上舉,導致起跳動作嚴重不協(xié)調。正確的預擺動作應是兩臂直臂上舉,兩膝伸直腳尖踮起,充分伸展身體,同時吸氣,然后手臂后擺微屈膝,練習中教師若能及時發(fā)覺立即糾正,就不會影響下一個動作環(huán)節(jié)的質量。
3.3 靈活運用常見體育器材進行輔助練習
部分學生在立定跳遠練習中出現(xiàn)直腿跳的錯誤動作,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根據(jù)學校必備的體育器材進行有目的的跳起收腿動作練習。對折的小墊子、跳高架拴一根橡皮筋,通過設置一定高度的障礙,障礙的高度可以是一樣高,也可以由低到高的進行排列(障礙的高度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能力設定)。練習時學生依次跳過單個或成組的障礙物,在跳過障礙物時要做到收腹、提膝、舉腿,練習過程中教師注意觀察確保學生不是用側身跳或跨跳的方式跳過,練習過程中也要提醒學生注意保持安全距離。
3.4 適當進行學生下肢力量的訓練
在學習過程中因為腿部力量較弱,蹬地起跳后沒有騰空動作導致落地收腿來不及而摔倒的學生不在少數(shù),必要的腿部力量練習是必要的。然而一年級學生身體機能各方面發(fā)育尚未完善,大強度、大密度的力量練習不符合這一階段的學生情況,所以在力量訓練上應以小強度、趣味性練習為主,如在課前熱身活動或輔助練習時穿插原地雙腳跳、單雙腳交換跳、模仿冰棍跳(以腳尖為著力點,跳起時保持身體垂直向上)、蛙跳、障礙跳、跳圈游戲等小強度的素質練習。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一年級立定跳遠教學中,因學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遠”度上,而忽視起跳動作的正確性、完整性及連貫性而出現(xiàn)一些錯誤動作,教師要引導學生糾正這種現(xiàn)象,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動作技術上一步一步的糾正。從學生兩腳的站立距離到擺臂的高度,每一環(huán)節(jié)力求動作準確,不管學生的運動能力是否能達到規(guī)定成績,都應當強調動作的規(guī)范性,因為只有練習動作正確、規(guī)范,才能達到較好的運動成績,當然,最重要的是降低學生運動中的意外傷害。
(作者單位:無錫市春城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