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Panas Karampampas 著 張 煜 譯
本文分析了希臘現(xiàn)行的財政緊縮政策如何促使當?shù)剡z產從業(yè)者開始施行2003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本研究聚焦于他們如何增強公民的韌性以應對“危機”,如何基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制訂國家戰(zhàn)略,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使當?shù)厥袌鲋匦聼òl(fā)活力。本文并非另外一篇所謂“希臘經濟危機”的民族志,但“危機”確實是希臘非物質文化遺產政策迅速轉變的背景和催化劑。
不少學者(1)Robert J.Holton,“The Idea of Crisis in Modern Society.”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38 (4)(1987):502-520,502;Kathleen Stewart,and Susan Harding.“Bad Endings:American Apocalypsis.”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28,(1999):285-310;Robin Wagner-Pacifici,Theorizing the Standoff.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60-63;Claudio Lomnitz,“Times of Crisis:Historicity,Sacrifice,and the Spectacle of Debacle in Mexico City.”Public Culture 15 (1),(2003):127-47;Rebecca Bryant,“On Critical Times:Return,Repetition,and the Uncanny Present.”History and Anthropology,27 (1),(2016):19-31.認為,危機是不同時期的分界點,會使人們重新理解未來。然而,本研究認為,危機不應當被視作一個轉折點,或者某個會破壞時間連續(xù)性或使時間“凍結”的事件。危機是一段較長的時期,在此期間,沖突、暴力、紛爭、赤貧、各種各樣的創(chuàng)傷事件被植入到社會結構中,最終與社會結構無法區(qū)分(2)Henrik Vigh,“Crisis and Chronicity: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Continuous Conflict and Decline.”Ethnos73 (1),(2008):5-24.。就像在希臘危機中,人們的生活從未在時間上凍結,他們仍舊繼續(xù)生活,適應日常生活中各種重疊交錯的危機,例如經濟危機或“難民”危機(3)C.Nadia Seremetakis,Sensing the Everyday:Dialogues from Austerity Greece. (New York:Routledge,2019);Neni Panourgiá,“The ‘Greek Crisis’and the New-Poor.The Being,the Phenomenon,and the Becoming.”In Critical Times in Greece:Anthropological Engagements with the Crisis,edited by Dimitris Dalakoglou and Georgios Agelopoulos,(Oxford:Routledge,2018):132-47;Elisabeth Kirtsoglou,and Giorgos Tsimouris,“Migration,Crisis,Liberalism:The Cultural and Racial Politics of Islamophobia and ‘Radical Alterity’in Modern Greece.”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00 (10),(2018):1-19.。因此,危機是一種已經成為常態(tài)的慢性病。這并不意味著人們遭受的苦痛正在減少,或者他們本就應當遭受苦難(4)Henrik Vigh,“Crisis and Chronicity: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Continuous Conflict and Decline.”Ethnos 73 (1),(2008):5-24.。塞爾吉奧·維撒柯夫斯基(Sergio Visacovsky)(5)Sergio Eduardo Visacovsky,“When Time Freezes:Socio-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on Social Crises.”Iberoamericana -Nordic Journal of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Studies 46 (1),(2017):6-16,10.認為,危機是一種“必要之惡”,它會帶來改變,而我不贊同這種觀點。
在危機時期,人們對時間的理解是不同的?!斑^去”、“現(xiàn)在”和“未來”失去了它們的秩序,變得支離破碎,并且這種時間的“碎片”經常與各種秩序聯(lián)系在一起。人們常常重新想象過去的危機,將它們與現(xiàn)在的事件相比較,并用它們來解釋當前情況。(6)Veena Das,Critical Events:A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on Contemporary India. (Delhi: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Daniel Martyn Knight,and Charles Stewart,“Ethnographies of Austerity:Temporality,Crisis and Affect in Southern Europe.”History and Anthropology 27 (1),(2016):1-18.在希臘,人們希望現(xiàn)在的危機早日結束。然而在塞浦路斯,人民無法想象未來,因為他們的過去是一個從未被治愈的創(chuàng)傷。更具體來說,一些希臘人借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人的軍事入侵解釋“三駕馬車(7)“三駕馬車”是一個術語,特別是在媒體中,用來指由歐洲委員會(歐共體)、歐洲中央銀行(ECB)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組成的決策小組。對希臘的經濟占領”。他們期待著擺脫三駕馬車的掌控、獲得“自由”,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希臘人從德國人手中重獲自由一樣。因此,曾被視作是遙遠的或單一的事件,現(xiàn)在卻被認為是有聯(lián)系的。這也導致歷史事件因為當前事件被理解、解釋和重現(xiàn)。正如許多希臘人在經濟危機頭幾年所感受、回應和討論過的,他們認為自己正生活在紛爭的中心(8)Daniel Martyn Knight,“Cultural Proximity:Crisis,Time and Social Memory in Central Greece.”History and Anthropology 23 (3),(2012):349-74;Daniel Martyn Knight,History,Time,and Economic Crisis in Central Greece.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15).。在分裂的塞浦路斯島上,土耳其族控制的北塞浦路斯和希臘族控制的塞浦路斯共和國之間的邊境經歷了約三十年的封閉,終于在2003年開放。邊境的開放使人們回憶起戰(zhàn)爭、強制移民,并重新想象他者的土耳其族人和希臘族人。人們開始反思他們的經歷,“邊境的開放將當下帶入人們的意識中,創(chuàng)造了一種我們通常沒有的關于當下的意識或概念”(9)Rebecca Bryant,“On Critical Times:Return,Repetition,and the Uncanny Present.”History and Anthropology,27 (1),(2016):19-31,20.。
危機將自身強加在相關從業(yè)者和機構之上,造成了一種有序的無序狀態(tài);(10)Michael Taussig,The Nervous System. (New York:Routledge,1992).面對危機,從業(yè)者和機構沒有分裂,而是努力調整、適應、重組、重新配置,以適應持續(xù)的危機,在持續(xù)的動蕩中尋找到新的穩(wěn)定性。人們在危機期間,想到現(xiàn)狀可能長期持續(xù),未來存在不確定性,經常出現(xiàn)“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因此,他們寧愿保持一種“穩(wěn)定的不確定性”,而不是去適應一種可能更糟糕的未來(11)Daniel Martyn Knight,“Time of Crisis:Permanence as Orientation.”American Ethnologist Website.Accessed April 2019,http://americanethnologist.org/features/collections/orientations-to-the-future/time-of-crisis-permanence-as-orientation.。
因此,在本文中,危機被視為一種背景,一段極不愉快的時期,它包括了快速變化、不穩(wěn)定、失控、掙扎與再適應。將危機理解為背景,能使我們研究人們如何在充滿困難、創(chuàng)傷的環(huán)境下,應對斗爭并試圖找到一種新的控制感和平衡,以及人們如何通過社會性想象和歷史事件來想象、預測(或不預測)以及預知未來(12)Henrik Vigh,“Crisis and Chronicity: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Continuous Conflict and Decline.”Ethnos 73 (1),(2008):5-24;Charles Taylor,“Modern Social Imaginaries.”Public Culture 14 (1),(2002):91-124;Cornelius Castoriadis,The Imaginary Institution of Society. (Cambridge:Polity Press,1987);Dilip Parameshwar Gaonkar,“Toward New Imaginaries:An Introduction.”Public Culture,14 (3),(2002):1-19.。這一理解也受到古希臘語危機(krísis)的原意啟發(fā),即“判斷”“決定”和“競爭”。因此,這項關于危機的民族志研究也調查了危機時期對話者的決定(或不作決定)和判斷。本文探討在“危機”時期如何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創(chuàng)造動力,并使之成為這一領域變革的基礎。人們?yōu)榱藨獙洕拔C”,加大了非遺與市場的聯(lián)系,以此促進經濟恢復。
自2017年2月開始,我在希臘文化體育部下轄的現(xiàn)代文化遺產局(DMCH)開展了民族志研究,此外對希臘不同的非政府組織(文化協(xié)會)(13)文化協(xié)會是非營利非政府組織的同行,它們的主要目的是發(fā)展或實踐任何可以被納入所謂“文化”這一大類的東西。和文化遺產從業(yè)者進行了研究。研究參與者包括現(xiàn)代文化遺產管理局的官員、負責執(zhí)行2003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希臘國家科學委員會成員、學者和其他遺產專家,以及社區(qū)代表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稱之為“非遺傳承人”的人們。本文基于以上研究撰寫而成。
在與我的研究參與者進行了兩年的日常接觸后(2017-2019),我還圍繞關鍵問題對關鍵參與者進行了半結構化、開放式的深度訪談。這讓我能夠深化分析,以更結構化和更集中的方式獲取數(shù)據(jù),并通過觀察擴充數(shù)據(jù)。這兩年的經歷幫助我建立了與研究參與者之間相互信任的關系,這種關系使得我能與他們討論一些私密的話題。本來即便是在確保研究的保密性的情況下,這些話題都很難得到討論。
希臘國會于2006年12月(根據(jù)法例第3521/2006號)批準2003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下簡稱“非遺公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首次在希臘出現(xiàn)。然而,直到2010年西班牙、希臘、意大利以及摩洛哥開展合作、成功將“地中海飲食”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概念才開始被提及。這一最廣為人知的非遺名錄明確了“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提高對其重要意義的認識和從尊重文化多樣性的角度促進對話”(14)UNESCO,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Paris,17 October 2003,Article 16.。2012年現(xiàn)代文化遺產局開始積極地實施非遺公約時,非遺的概念開始在希臘得到傳播。與此同時,產生了希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其概念開始吸引大眾的關注。這一概念傳播的核心是現(xiàn)代文化遺產局如何通過媒體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除此之外,現(xiàn)代文化遺產局的小型團隊不斷在全國范圍內的非政府組織、文化組織、地方政府以及遺產從業(yè)者中間傳播非遺的概念,組織所謂的“非遺認知活動”。然而,伴隨著其它因素的改變(15)Chiara Bortolotto,Philipp Demgenski,Panas Karampampas,and Simone Toji,“Proving Participation:Vocational Bureaucrats and Bureaucratic Creativit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ESCO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ocial Anthropology,28 (1),(2020):66-82.,非遺的概念傳播也激發(fā)了利用非遺達到商業(yè)目的的可能性。
非遺公約在希臘的最初實施與所謂的“希臘危機”發(fā)生于同一時期?!跋ED危機”的其中一個方面是人們如何看待自2008年以來一直持續(xù)的財政緊縮政策,以及導致赤貧、收入與財產縮減的一系列改革措施。(16)Daniel Martyn Knight,“The Desire for Disinheritance in Austerity Greece”Focaal 80,(2018):30-42.與此同時,上文中也提到,財政緊縮導致經濟上的限制。不僅如此,由于這種緊縮政策,人們被迫降低他們的生活標準,失去正常的生活狀態(tài),甚至喪失了人性的尊嚴,不得不接受過去被認為是“貧窮”或 “戰(zhàn)后”的生活條件,因緊縮政策失業(yè)的人更是如此。因此,財政緊縮也是一種經濟結構的調整。鑒于此前財政支出被過度使用,當實施財政緊縮政策時,所有公民都被強制納入其中,在消費時會有嚴格的自我約束。(17)Laura Bear,Navigating Austerity:Currents of Debt along a South Asian River.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15).
當現(xiàn)代文化遺產局的官員在制定一項及時、實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戰(zhàn)略時,他們嘗試通過非遺克服“危機”產生的一些負面影響。他們的目的是增加當?shù)禺a品的銷售量,創(chuàng)造新的就業(yè)崗位,并且通過展現(xiàn)“希臘人的辛勤勞動”,改善希臘的國家形象,從而扭轉外界對于希臘人的負面刻板印象,包括“懶惰”和“落后”。這些負面印象在希臘財政緊縮政策實施的第一年被強化了(18)Michael Herzfeld,“The Hypocrisy of European Moralism:Greece and the Politics of Cultural Aggression -Part 1.”Anthropology Today,32 (1),(2016):10-13,12.。這些舉措與希臘國家科學委員會實施非遺公約的目的一致,該委員會的使命是協(xié)助非遺公約的實施,尤其是謀劃和評估相關政策(19)“National Scientific Committe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ICH”,accessed October 22,2019.http://ayla.culture.gr/en/purpose/ethini_epistimoniki_epitropi_gia_ti_symvasi/.。在2012年12月舉辦的第一次會議中,非遺公約與市場化被明確地聯(lián)系在一起,委員會成員提出,應當基于“國家可行性”和“可持續(xù)性(傳統(tǒng)手藝的保護與推廣)”,優(yōu)先考慮 “設計得完備”的申遺文本。(20)第九次國家科學委員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會議檔案5/12/2012。因此,國家科學委員會與現(xiàn)代文化遺產局力爭通過非遺市場化與可利用的工具,促進公共利益,本案例中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即為這種工具。(21)Laura Bear,and Mathur Nayanika,“Remaking the Public Good:A New Anthropology of Bureaucracy.”The Cambridge Journal of Anthropology,33 (1),(2015):18-34.在實踐中,這一戰(zhàn)略在2013-2016年間開始浮現(xiàn),希臘開始優(yōu)先考慮將非遺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遺名錄,這些名錄都展現(xiàn)了“希臘人的辛勤勞作”,包括傳統(tǒng)工藝和農業(yè)技術,以及因此而產生的商品銷售。除此之外,具有表演性質的元素,例如民間舞蹈、習俗以及慶典也同樣得到發(fā)展,以吸引游客、助推當?shù)亟洕_^去兩年,這樣優(yōu)先考慮的項目數(shù)量有所下降,現(xiàn)代文化遺產局不再局限于他們過去四年嘗試推動發(fā)展的項目類型,更多地依賴于一些“遺產社區(qū)”提交的項目。不過,現(xiàn)代文化遺產局的官員仍然鼓勵遺產從業(yè)者提交他們在2013-2016年間宣傳的非遺項目。
非遺公約的實施經常會遇到困難,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持續(xù)的財政緊縮和人力資源的匱乏導致公共資金的減少。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現(xiàn)代文化遺產局仍然嘗試在公共教育中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視作一種應對危機的工具,改變希臘的負面形象。此處我想引用該機構官員的話:
當我們開始著手規(guī)劃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遺公約的主要機制)時,我們對于希臘國家生產力的認知處于一個非常低的起點。此外,希臘在世界范圍內的形象由于各種各樣的指控受到影響。通過名錄,我們希望從一個新的角度審視希臘遺產。我們的目的是強化希臘現(xiàn)存?zhèn)鹘y(tǒng)中某些方面的競爭力,這些方面不僅僅能夠引導我們度過財政與金融的危機,也將會幫助我們找到在經濟領域中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方法。(22)原文出自2017年4月5日,在圣尼古拉奧斯 (克里特)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意識活動”。
這段引自2017年該機構主席的公開講話,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意識活動”的公開演講中被反復提及,用于解釋為何重點關注農產品、農業(yè)技術以及其他傳統(tǒng)工藝技術。近期一些與上述工藝技術相關的項目,包括克里特島奧斯特羅西亞編織技藝及其保護實例、阿卡迪亞地區(qū)的石材工藝、傳統(tǒng)的天寧島大理石制作工藝、以及傳統(tǒng)木制造船工藝都已經被列入希臘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最近與農業(yè)食品相關的項目是“合作與團結:皮利翁扎戈拉地區(qū)的農業(yè)合作社”、“圣托里尼葡萄栽培和釀酒傳統(tǒng)技藝”以及“季節(jié)性遷移放牧的牲畜耕種技藝”。
木制造船工藝(或地方造船工藝)是現(xiàn)代文化遺產局第一次將國家戰(zhàn)略應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在此再次引用該機構的文件:
我們也從過往的經濟研究中了解到,建造服務于休閑項目(游艇與海洋旅游項目)的木船計劃極富經濟潛力,這種潛力也為一些遭受重創(chuàng)的地區(qū),例如港口城市帕拉馬、西羅斯群島等失業(yè)率高的船廠創(chuàng)造出數(shù)量可觀的就業(yè)機會。
木制造船工藝于2013年被列入希臘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希臘也有意將其提名,進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立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正如該項目被列入希臘非遺名錄時的表格所指出的,“對于木制船手工藝人的支持政策應該是跨領域的,文化、旅游、船舶、地方發(fā)展領域都應給予支持”(23)K.Damianidi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lement Form:Wooden Ship Building.”In National Inventory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Greece(Athens:Ministry of Culture and Sports,2013.)accessed October 26,2020.http://ayla.culture.gr/en/xilonaupigiki_wooden_shipbuilding/.?,F(xiàn)代文化遺產局主要通過開展與當?shù)剡z產從業(yè)者的合作,以籌集到建造工藝學校的資金。他們將通過學校培養(yǎng)新一代的造船者,創(chuàng)造新的工作崗位,并且改善希臘某些群島的經濟狀況。
同時,在立法層面對政策進行改革也勢在必行。這具體指的是,歐盟議會以及歐盟理事會通過了減少職業(yè)捕撈證的法規(guī)(24)歐洲議會和歐洲聯(lián)盟理事會2014年5月15日關于歐洲海洋和漁業(yè)基金的(歐盟)第508/2014號條例,廢除了歐洲議會和理事會的(歐盟)第2328/2003號條例、(歐盟)第861/2006號條例、(歐盟)第1198/2006號條例和(歐盟)第791/2007號條例以及(歐盟)第1255/2011號條例。,希臘是如何執(zhí)行這一法規(guī)的。這一法規(guī)規(guī)定,漁業(yè)從業(yè)者如果注銷他們的證件,將會得到一筆豐厚的資金。他們可以改變原有的職業(yè),接受新的職業(yè)培訓,開展新的生意,并且接下來幾年經濟上有保障。希臘的立法委員還增加了新條款,規(guī)定從業(yè)者必須銷毀他們的船只,以防止無證非法捕撈的現(xiàn)象。此規(guī)定導致木制船大量被銷毀,船只的數(shù)量減少,許多傳統(tǒng)的造船者失業(yè),因為他們之前的工作大都是船只維修,而不是造新船。
現(xiàn)代文化遺產局對此規(guī)定做了另外一種解讀。船主可以選擇將船只改造為休閑船只,理想情況下這些改造的船只可以用于旅游業(yè)。一些船只沒有被銷毀而是被捐贈給市政當局,大部分的船只被捐贈給愛琴海造船與海事博物館,仍然有少量木質船只繼續(xù)為船主所用。此外,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項目是Erasmus+(25)這是歐盟為支持教育、培訓等領域的科研合作等開展的項目。,此項目使人們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充滿希望,但是項目開展并不順利。從積極的方面來說,前任管理機構(名為“公共投資計劃”)承諾提供20萬歐元的資金,這筆資金可以讓現(xiàn)代文化遺產局及其合作伙伴準備教學手冊和相關課程,以達到建造工藝學校的基本條件。然而,在完成這筆資金所需的審批流程前,管理機構發(fā)生了變更,2019年希臘大選產生新政府后,這筆資金正在被重新討論。
正如木制造船工藝被列入希臘非遺名錄時表格中所陳述的,“把旅游行業(yè)與造船聯(lián)系起來應當是頭等大事”?,F(xiàn)代文化遺產局的以上努力邁出了第一步。這些努力也有助于創(chuàng)造“市場上的商機”,(26)英文版本的詳細闡釋:http://ayla.culture.gr/en/xilonaupigiki.wooden.shipbuilding/,訪問日期:2019年10月22日。技術嫻熟的手工藝人可以利用這些機會。因此,當配備新技術的船只取代木制船之后,此前通過捕魚業(yè)和貿易發(fā)展起來的部門受到了沖擊?,F(xiàn)代文化遺產局嘗試著為這一部門尋找新的發(fā)展機遇。此外,受希臘法律的影響,木制船幾乎消失了。目前,在以旅游為中心的新的遺產政策指導下,現(xiàn)代文化遺產局力圖重振這一行業(yè)。
“合作與團結:皮利翁的扎戈拉農村合作社”于2018年2月被列入希臘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由扎戈拉農業(yè)合作社提名,這是合作社在希臘間接推廣其產品的營銷計劃的一部分。這一方法也可能被推廣到國外。2020年3月,合作社提交了將這個項目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優(yōu)秀實踐名冊》的申請。
扎戈拉農業(yè)合作社是希臘最古老的合作社之一,于 2016年迎來成立100周年紀念,其主要產品是扎戈拉蘋果。慶祝紀念活動的籌備工作始于兩年前,當時聘請了一位擁有數(shù)字民俗學和教育博士學位的專家,專門從事檔案研究和文化管理。此人還負責設計了為期一年的百年慶典活動,其目標是通過營銷策略為該合作社建構以文化為中心的新形象,即樹立具有社會責任感、對當?shù)睾拖ED社會有積極影響的形象。該專家還建議,選擇一項與合作社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去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此,他聯(lián)系了現(xiàn)代文化遺產局,并向我解釋:“現(xiàn)代文化遺產局的官員喜歡該倡議,他們建議該元素可以側重合作和團結的概念。我覺得這個想法很有創(chuàng)意,決定和合作社討論一下。”這種建議源自于現(xiàn)代文化遺產局提出的提升希臘人良好形象的策略。例如,刻畫希臘農民勤勞的形象,一反人們持有的希臘人懶惰的負面刻板印象。專家將建議傳達給合作社董事會,他們也喜歡這個想法。通過強調“合作和團結”概念,董事會旨在樹立一個有吸引力的、積極向上的合作社形象,這也將有助于其進一步擴大規(guī)模。他們將增加成員,擴大合作社,吸引更多扎戈拉附近村莊的利益相關方加入。
專家準備好了提名文件,2017年秋末,合作社委員會收到消息,現(xiàn)代文化遺產局對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列入該項目持肯定態(tài)度,文化體育部部長隨后確認了這一消息。項目列入的非正式新聞出來的時候,恰逢持續(xù)近兩年的百年慶典結束。因此,在余下的活動中,該非遺項目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消息被大力宣傳,這有助于合作社身份的重塑。這次宣傳通過一次全國學校藝術競賽,影響了許多小學生及其家庭,此次競賽是由教育研究宗教部與合作社共同贊助的。
2018年夏天,在我對扎戈拉的一次實地考察中,合作社委員會、扎戈拉的成員和人民開始把他們的非遺敘述集中在“合作”和“團結”上。他們詳細闡述“自合作社成立以來,合作和團結已成為其遺產的一部分”,還具體說明了這些品質如何使他們的村莊從其他希臘城市中脫穎而出。這些提名后的敘述表明,扎戈拉人試圖通過展示他們具有其他希臘人所缺乏的品質,來提高他們的社會資本,因此,遺產再次被用來獲得新的道德利益。盡管如此,這些人都不清楚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它與合作社的關系是什么。然而,他們仍然熱衷于準備提名,以便將他們的非遺項目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優(yōu)秀實踐名冊》上,從而吸引外界的注意,讓更多人關注他們的蘋果。
在本文中我試圖通過這些例子,討論如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政策制定作為一種手段,增強公民對“危機”的抵御能力,并根據(jù)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制定國家戰(zhàn)略與發(fā)展方案,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振興當?shù)厥袌觥,F(xiàn)代文化遺產局在其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它通過“提高人們非遺認識”的活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希臘,并與市場建立了緊密聯(lián)系。這些活動作為傳承和傳播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戰(zhàn)略的一種方式,激勵遺產從業(yè)者為他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制定保護計劃,通常將他們與市場聯(lián)系起來。目前,希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的大多數(shù)項目都在保護計劃中涵蓋了市場化。然而,這是提交列入表格者的個人決定,并不是現(xiàn)代文化遺產局強加的?!罢b唱藝術”、“希臘的都會音樂”以及“扎戈里和科尼薩村莊的神圣森林”,并不像希臘國家級非遺目錄中的大多數(shù)項目那樣與市場有聯(lián)系,因此不在本文討論范圍內。
當?shù)剡z產從業(yè)者萌生了振興木質造船技藝的興趣,他們已經建立了一個博物館,作為推動當?shù)胤沁z保護的場所,來自國家戰(zhàn)略的支持又推動這一博物館進一步發(fā)展。同樣,在扎戈拉農村合作社這個案例中,市場是預先存在的,當?shù)剡z產行為者將它作為對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戰(zhàn)略的連接點。扎戈拉選擇通過申請非遺,將他們已有的遺產實踐進行調整,并用新的術語建構新的形象。傳統(tǒng)技藝和表演的遺產化提升了它們在“遺產”這個標簽下的地位,旨在增加它們的“可銷售性”。與此同時,它有助于消除它們的市場化可能帶來的任何負面聯(lián)想。在希臘,從被認為是“傳統(tǒng)”的東西中謀得經濟利益是經常受到批評的,表演項目尤其如此(27)Panas Karampampas,“(Re)Inven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ought the Market in Gree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27(6),(2021):654-667.。
因此,在希臘,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申遺經常被用作一種手段,幫助希臘人抵御來自媒體的負面信息。例如,扎戈拉人會強調自己的“合作和團結”以及收獲作物時的“辛勤工作”。對遺產從業(yè)者來說,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意味著對其特殊性的一種認可與來自國家層面(或潛在的國際層面)的承認(28)Regina Bendix,“Heritage between Economy and Politics an Assess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In Intangible Heritage,edited by Laurajane Smith and Natsuko Akagawa,(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9),253-260.,這表明對希臘人的負面刻板印象在他們身上不起作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申遺將地方遺產工作者與國家官員聯(lián)系起來,讓他們?yōu)橐粋€共同的目標而合作。這似乎并不常見,因為人類學研究表明,在大多數(shù)時候,國家通過官方機構促進公益事業(yè)時,會在機構內外造成沖突,各機構各行其事。(29)Jennifer E.Telesca,“Consensus for Whom?Gaming the Market for Atlantic Bluefin Tuna through the Empire of Bureaucracy.”The Cambridge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33 (1),(2015):49-64;Daniel Miller,“Turning Callon the Right Way Up.”Economy and Society 31 (2),(2002):218-33;T.Mitchell,“The Properties of Markets.”In Do Economists Make Markets?On the Performativity of Economics,edited by D.Mackenzie,F.Munieza,and L.Siu,(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7):244-75.由于各自目標不一致,結果往往偏離國家代表的預期。(30)Max Weber,“Parliament and Government in Germany under a New Political Order.”In Political Writings,edited by P.Lassman and R.Spei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130-271;Arjun Appadurai,“The Ghost in the Financial Machine.”Public Culture,23 (3),(2011):517-39;Anna Tuckett,“Strategies of Navigation:Migrants’Everyday Encounters with Italian Immigration Bureaucracy.”The Cambridge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33 (1),(2015):113-28;Laura Bear,and Mathur Nayanika,“Remaking the Public Good:A New Anthropology of Bureaucracy.”The Cambridge Journal of Anthropology,33 (1),(2015):18-34.然而,在本文討論的案例中,如木制造船的案例,我們發(fā)現(xiàn)當?shù)氐倪z產工作者,例如木制造船者和博物館代表與國家官員合作,以獲得資金來使設計的保護政策落地,創(chuàng)建新的體系,例如技術學校,以向其他人介紹木制造船。此外,他們試圖保護木船免受破壞,并打算重新解讀希臘管理部門對《歐盟職業(yè)捕魚管制條例》的解釋。
在上述情況下,所謂的“希臘危機”導致了一種緊急情況,這種情況是一種“逐漸形成的狀況”(31)Homi K.Bhabha,The Location of Culture. (Abingdon:Routledge,2004),59.,激勵人們迅速行動,尋找新的解決辦法并進行合作,以便為他們的日常問題找到迅速和切實的答案。在這種情況下,2003年的非遺公約在希臘危機時期的實施,為潛在的變革、改善當?shù)剡z產工作者和他們身邊人的生活提供了另一個可能的方向。通過這種方式,遺產從業(yè)者旨在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時也要重拾失去的驕傲和尊嚴,摒棄消極的刻板印象,強化其積極的形象。這項工作是通過地方遺產工作者與公共機構、非政府組織合作進行的,他們做出集體決定,試圖在這漫長的危機中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