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
(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河南分局,河南 鄭州 450000)
會議報道是新聞報道中最常見的一種報道方式,也是新聞報道中爭議最多的一種報道。從一定意義上說,它既是當前新聞報道改革的重點,也是新聞報道改革的難點。正確認識會議報道,不斷改進會議報道,已經成為新聞媒介一項重要任務。
絕大多數(shù)的會議新聞面目依舊老套,片面地認為只有稿件長了,會議新聞才有氣勢。會議新聞之所以不受歡迎,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會議材料翻改成的新聞讓人生厭。如今會議的名目繁多,內容也千差萬別,但大都有一大袋會議材料,諸如會議議題、領導講話、經驗材料等。對受眾來說,他們關注會議中出現(xiàn)的新東西、新鮮事,以及與老百姓切身利益相關的熱門話題。但不少報道會議的新聞按照會議的程序走,了無新意可言。2.千篇一律無個性的標題不吸引人。現(xiàn)在的會議新聞標題,大多單調死板,不吸引人,一看就覺得是“例行公事”,給人以“老調重彈”的重復感,自然就激發(fā)不起受眾求知欲望。3.茫茫“文?!毖蜎]“新聞”。不少會議新聞包羅萬象,拖沓冗長,空話套話連篇,讓人看后不知所云,不得要領。受眾想要得到的東西,仿佛大海撈針,即便找到了,也是一鱗半爪,難以解渴,而真正的新聞,常常淹沒在“文海”中。
會議報道需轉換視角、深挖內涵,善于從會議中尋找新聞,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新技術,增強報道的吸引力。無論會議報道如何策劃,最根本的都是緊緊依托會議,深入挖掘會議本身的內涵和各種信息資源。具體說就是要抓住會議的新聞點,尋找受眾真正關心的新聞。在會議報道中突出受眾的關注點、利益點、興趣點,突出與廣大受眾關聯(lián)度大和信息密集的內容。還要增強信息的權威性,對數(shù)字的引用、專家的采訪等,都要是可靠的、權威的。信息越權威,新聞價值就越大。務虛會很常見,但是報道出新意,并不多見。會議報道司空見慣,但如何在宣貫會議精神的同時兼顧可讀性,是新聞報道中急需解決的課題。對企業(yè)報、行業(yè)報乃至社會媒體而言,這都是一個難點。這個案例旨在給會議報道提供借鑒。
黨的十八大剛剛結束,黨中央號召轉變會風文風,在本次報道中要突出這一點。一方面要報道好公司響應中央號召,在會議組織、領導發(fā)言等方面的新轉變新作風,另一方面專題本身要突破傳統(tǒng)報道模式,改變文風。內容安排上二三版打通,根據(jù)務虛會議的特點,圍繞“頭腦風暴”這一關鍵詞,分為“領導指示”、“指揮棒”、“同期聲”、“需求匯”、“新觀察”、“他山之石”、“記者手記”、“圖片”八個部分。
“領導指示”的內容,精煉總結公司領導的講話中的重點和亮點。指揮棒圍繞選取公司各業(yè)務分管領導對于今年工作的總結、存在問題的分析以及來年工作的方向性部署,提煉解讀形成文章,宣貫會議精神、傳達公司來年工作重心?!巴诼暋边x定科學發(fā)展、精益化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服務民生等,挑選公司本部部門、粵東、西、北和珠三角地區(qū)的單位進行訪談。“需求匯”是各部門各單位提出的生產、經營、管理、人員、物資等方面的需求?!靶掠^察”主要圍繞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改變會風來寫,記者注意捕捉會風的轉變,開會效率的措施,會議代表直面問題。找找“最妙語連珠”、“最囧”等發(fā)言,采訪一下與會代表對改會風的感受?!八街苯Y合公司高級管理顧問的講話,探析新加坡新能源電網公司管理理念的優(yōu)勢和價值,結合公司“三個發(fā)展”的理念思路,分析國外同行企業(yè)在管理方面的可借鑒之處,拓寬讀者視野?!坝浾呤钟洝笔歉鷷浾吒鶕?jù)自己的現(xiàn)場觀察和親身體驗,圍繞十八大精神宣貫黨中央新八條規(guī)定要求這一大的政治背景,簡要論述公司本次務虛會議的轉變和重要意義?!皥D片”主要選取一些發(fā)言代表的表情特寫或者聽講特寫。
關于廣東電網年度務虛會議的報道,刊發(fā)于《南方電網報·廣東新聞》 第110 期。圍繞“頭腦風暴”這一關鍵詞,內容豐富,體裁多樣,版面新穎,突出了情感的貼近性,從民生立場出發(fā),反映了熱點和焦點問題,這是一次很有創(chuàng)意的成功策劃。這個策劃方案主題鮮明,文字不長,但采寫方向、體裁、篇幅,分工、時間,一應俱全,重點明確,操作性強。其中采寫方向的提示,具有較強的指導、控制作用。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會議報道方面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
誠如策劃者所言,這種突破體現(xiàn)在:構思方面,貫徹“轉變會風文風”精神,從策劃階段就強調“轉變”這個關鍵詞,采寫時不單純聚焦領導發(fā)言內容,還關注會議組織形式等新風氣,直陳企業(yè)發(fā)展最棘手的問題。內容方面,不局限于會議本身,以業(yè)界先進經驗拓寬讀者視野,評論與現(xiàn)場特寫、訪談都成為點睛之筆,增強了報道的可讀性。與傳統(tǒng)的會議報道相比,該策劃及其實施,既保證了會議報道的廣度和深度,又要突破了傳統(tǒng)的會議報道模式,為企業(yè)報、行業(yè)報的會議報道,帶來一股清新之風。
會議報道應由會議主體向新聞主體轉變,注重對會議內容所蘊含的新聞性的發(fā)掘。受眾對重要會議和具有新聞價值的會議內容感興趣,因為這往往與他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吨袊纤闭{》報在會議報道策劃上,注重報道思想和重要內容,跟蹤會議落實情況,善于連續(xù)報道,讓會議精神落地開花。2014 年4 月4 日,《中國南水北調》報在報道南水北調工程質量從嚴監(jiān)管約談會時,注重提煉參建各方關心的內容,及時配發(fā)短評,引導建設者的思想統(tǒng)一到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的決策部署上來。在第二版刊發(fā)會議側記,進一步報道與會人員的感想感受以及落實會議的動作。報紙還注意跟蹤各單位的落實情況,迅速給予報道,使會議精神宣傳落到實處。
之后,《中國南水北調》報連續(xù)四期報道一些典型標段,如何狠抓尾工質量的做法,并配發(fā)了評論,進一步落實會議精神,宣傳典型經驗,引導各方全力以赴管好工程質量。應該說,這次策劃報道,不僅挖掘會議的精神實質,還注意延續(xù)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的持續(xù)報道,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放大了會議新聞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