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藝
小時候的家,在離平和縣城十幾公里的一個小山村。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七歲的時候,記得當年的阿嬤為了補貼家用,每逢圩日,就會挑一擔母親編制的斗笠去縣城小溪鎮(zhèn)三角坪賣,我也經常跟隨一起去。
至今清楚記得那條通往小溪鎮(zhèn)三角坪的路還是土路,沿路兩旁種有很多高大的桉樹,當時的路坑坑洼洼,偶爾有卡車或者拖拉機通過時,總是揚起一路塵土。我們一路步行,上坡下坡,很是費力,但一想到忍受這份辛苦,等會就能見到熱鬧繁華的三角坪,我就充滿期待。
記憶中的阿嬤,滿頭的白發(fā),在后腦勺盤一個圓圓的發(fā)髻。旗袍領式的灰上衣,黑褲子,衣服上打了好幾個補丁。挑在肩膀上的兩大捆斗笠,幾乎遮擋了她弱小的身板,常見她略彎著腰,吃力地把扁擔從左肩換到右肩,再從右肩換到左肩,走一陣歇一會,額頭上滿是細密的汗珠。即使霜凍的冬天,我們也經常走得氣喘吁吁,渾身冒熱氣。我雖年幼但已懂事,經常跟阿嬤說,“阿嬤,我也幫你挑幾個吧?!卑呖偸切σ恍?,輕輕摸一下我的頭,說,“沒事,不會累?!?/p>
當年第一次見到小溪三角坪,那種驚奇的印象刻印在我的腦海里,我長大后第一次看到大上海,也是那樣的感覺。
當年的三角坪,密密麻麻的商鋪,長長的一排排望不到頭,紅磚墻黑瓦片,二三層高的樓上有方方正正的大窗戶。人們走在騎樓建筑的店鋪屋檐下,不會被雨淋日曬。
三角坪幾條街道的店鋪,林林總總,賣什么東西都有。賣農具的,賣布匹的,賣手工藝品的,賣小吃的,討價還價,從各鄉(xiāng)村趕來赴圩的人們讓三角坪處處人聲鼎沸。我們在幾條街道匯集處好不容易擠到一個位置趕緊擺上斗笠,對面有一座半圓形的樓房最是顯眼和氣派,據說那里曾是人民公社的食堂。不遠處有個阿婆叫賣油炸蝦餅,還有一個老伯燒著一把大茶壺,他將大茶壺高高揚起,沸騰的熱水沖進裝有面糊茶的大碗里,那隨風而來的香味,讓我不停地吸鼻子。
下午一兩點,三角坪的集市快散了,我們的斗笠也差不多賣完了,阿嬤會仔細地整理好一張張毛票,然后抽出一兩張,去圓樓旁邊的一家水面店買一碗水面。阿嬤總說,賺錢不容易,只能買一碗,還總催我多吃一點,吃剩下的再給她。
記憶中的水面很大碗,香噴噴,沒有肉,上面漂著青蔥碎末和油花。我大口大口又小心翼翼的吃著,總是自覺地吃到一半就戀戀不舍地把碗遞給阿嬤。
很多年以后,我還能記得自己當年那幼小的心靈幻想:要是能住在三角坪,天天吃一碗水面,該有多好啊。
雖然阿嬤節(jié)儉,但炎熱的夏季,她會在三角坪買一根冰棒給我,本地話叫“霜條”。賣冰棒的有的是斜跨著保溫瓶,搖著鈴鐺,有的是裝在四方形的泡沫箱里用自行車帶著,沿街叫賣“霜條,霜條,一條五分”?!八獥l”的顏色有白色、黃色、粉色好幾種,但我記憶最深刻的是黃色菠蘿味那種,那冰涼的特殊菠蘿味芳香,讓我甜滋滋的記了很多年。
在三角坪往中山公園方向的一個小巷里,有我們的一個親戚,是阿嬤的表妹,我要叫她姨婆,阿嬤總會順帶一些自己種的地瓜蔬菜送給她,姨婆每次看到我們都非常高興,常常拉著阿嬤的手說個不停。記得有一回姨婆說三角坪晚上要放映電影,熱情地留我們住下。剛開始看大人在三角坪的空地上支起一塊大大的黑框白布,不知道那是做啥用。后來電影開始了,大白布變成了一個熒屏,各種畫面,很多大人小孩搬來板凳坐在大白布面前,旁邊各種叫賣小吃的攤點,打著手電筒晃來晃去。小小的我既緊張又興奮,雖然還不識字,但電影一開始就雄赳赳氣昂昂的音樂和“八一”的字幕耀眼而神氣,一直留在我后來的記憶里。
那些到三角坪賣斗笠的記憶在我讀小學以后漸漸就沒有了。一是父母不放心近七十歲高齡的阿嬤再走那么遠的路途,再者是后來家里經濟條件慢慢有所改善,母親也沒有再編制斗笠了。讀小學到初中的時候,記得還去過幾次三角坪,是跟家里的兩個哥哥去的。那時家里有了鳳凰牌自行車,哥哥騎車帶我,一路說說笑笑,一會就到了。那時候的三角坪漸漸有了一些改變,有些店鋪有改造搭蓋過,有些墻面涂了白灰,原來擺在路旁的一些小吃攤點,比如賣蝦餅的阿婆,燒面糊茶的老伯,都不見了蹤影。但三角坪依然很熱鬧,很多當時比較時髦的東西,比如墨鏡,花格子襯衫,港臺明星大幅照片、流行唱片等稀奇物品,也要在這里才能找得到。
多年以后,已經中年的我,經常還會穿行在小溪三角坪。我查閱了一些資料文章,知道了早在清代時期,平和縣城現有的小溪鎮(zhèn)叫陽明保,一度改稱為陽明鎮(zhèn),后來又改為小溪鎮(zhèn)。早在清代康熙年間,當年的三角坪這一帶已經是平和縣熱鬧的圩鎮(zhèn)場所。民國年間,修建起現在的中東街、中西街、民主街、九一七街四條騎樓形式的長街,使三角坪一帶典當行、錢莊、洋行紛紛進駐,各種商鋪云集。三角坪當時的大米、煙絲商號有四百多個,鼎盛時期,每天有五十多艘船舶運載煙絲前往漳州,再銷往全國各地或者出口。后來隨著時代變化,依然是各種商鋪聚集,銷售緊跟時代進步的各種商品,三角坪市井繁榮昌盛的狀況一直保留到改革開放后。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后逐漸成了縣城便宜物品出售的集聚地,很多人看到人家衣服檔次比較低,就會笑著問:“這衣服,三角坪買的吧?”
今天的三角坪,蜷縮在縣城偏西方向的一個角落,雖然當年繁華熱鬧的老城區(qū)風貌依稀可見,但終究是時過境遷,面目全非了。當年三角坪周邊的很多田野和荒地變成了今天的很多街道和高樓,并且取代了當年三角坪的繁榮,不禁讓人心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感慨。有時從三角坪走過,那依稀的往事還會在心里浮起。那彎腰挑擔辛苦賣斗笠的阿嬤;那香噴噴的半碗水面;那冰甜透心涼的“霜條”;那第一次看電影的小孩……種種記憶,仿佛伸手可及,又仿佛已隨風遠去。
有時會想,如果再過三十年,三角坪又會是什么模樣?那時的我還會不會記得這些溫馨得有點心酸的往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