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芬
“減肥不需要別人苦口婆心,你只需要一個動作,盯著鏡子里全裸的自己,三秒鐘就能做出決定?!眮碜阅硿p肥機構(gòu)的廣告詞很有驚人之舉的意味。是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一面鏡子,能讓人看清自己的容貌,將自己修飾得更加美觀大方,既悅己也娛人。
鏡子是什么,顧名思義,可以映照出照鏡人的本真。人往前看,往往是看不出自己臉上的詳細內(nèi)容,而對鏡可見。通過照鏡子,關(guān)注自己的儀容而不是沉醉其中,儀容是否端正折射出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
最初,古人以打磨光滑的青銅為鏡,并加以利用來整理儀容。我國古代銅鏡最早見于4000多年前的齊家文化時期,此后一直到明末清初玻璃鏡傳入,銅鏡才遇到了挑戰(zhàn)者,到了清末民初玻璃鏡大量使用后銅鏡為其取代,退出了歷史舞臺。在中國歷史上的大多數(shù)時代,鏡指的就是銅鏡,古代銅鏡除了作為照面飾容的工具之外,更濃縮著文化,見證著歷史 ,并在漫長的使用史孕育了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
古代銅鏡以圓鏡最多。圓鏡沒有棱角,不會弄傷照鏡人,圓鏡也寓意團團圓圓,家庭美滿。南朝末年陳朝的樂昌公主與丈夫徐德言以一面銅鏡破為兩半為信物,歷經(jīng)顛沛流離,飽嘗艱辛,最終夫妻團聚?!捌歧R重圓”的故事便是典型的例子。
圓鏡之外,還有方鏡、葵花鏡等。古代公堂之上,常見一塊牌匾,上面寫的便是“明鏡高懸”。說的是為官者當如明鏡,判斷是非曲直,使奸邪受到懲罰,使良善得到保護。這面方鏡在歷史上很有名。它曾是秦始皇收藏的珍奇異寶之一,據(jù)說能夠照出人的五臟六腑、鑒別人心的正邪。秦始皇常用此鏡來照人,以判斷好人還是壞人。這面秦鏡在古人的筆記小說中被說得神乎其神,并產(chǎn)生了“秦鏡高懸”這個成語,后來又演變成了“明鏡高懸”,沿用至今 。
曹雪芹在《紅樓夢》里寫了三面隱藏著詭異秘密的鏡子:著名的風(fēng)月寶鑒,怡紅院中賈寶玉房內(nèi)的大玻璃鏡、紫鵑梳妝盒里那面小菱花鏡。其中這面風(fēng)月寶鑒最神奇,竟然能用“燒”的方式來毀掉它:賈府義學(xué)中破落戶教書匠賈代儒的孫子賈瑞,因情所困因困生病,命懸一線之際,跛足道士送來兩面皆可照人的救命鏡子——“風(fēng)月寶鑒”,并勸誡他“千萬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緊,要緊!”可惜,賈瑞在性命攸關(guān)之時卻仍然克制不住內(nèi)心的欲望,最終斷送了自己的性命,賈代儒便命人燒了這面鏡子。
鏡子為認識自己、認識他人提供了一個參照物,《鄒忌諷齊王納諫》便是其中之一。戰(zhàn)國時期,齊國相國鄒忌與城北徐公比美的故事廣泛流傳。鄒忌高八尺有余,外貌光艷美麗,他問了妻子和另外兩個人,得到的答案都是自己比徐公更美。第二天,徐公來訪,鄒忌自以為不如徐公美,待送走客人,對鏡自視,更加確認了自己的判斷。鄒忌由此想到,別人認為他更美,或是偏愛于他,或是畏懼于他,或是有求于他。一面鏡子,照出了真實,也照出了偏見。
說到參照功能,當屬唐太宗李世民的這句話著名:“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以諫臣魏征為鏡,從而知道自己為政之得失,魏征逝世,唐太宗慟哭,因為他失去了一面可以匡正自己的鏡子。四百多年后,因“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而得名的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誕生了。以史為鑒是中國歷史書寫經(jīng)久不衰的傳統(tǒng),《資治通鑒》是這一傳統(tǒng)的代表之作。
有一天多年老友小聚,氣氛甚是熱烈,漸漸地,話題一再地被其中一人主導(dǎo)了走向,并牢牢占住,脫離了陽光和理智。連一向內(nèi)斂的女同學(xué)也忍不住問:“你覺得你這樣活得通透嗎?”得到是毫不遲疑的答復(fù)??赡墉h(huán)境不同、經(jīng)歷不同,她所糾結(jié)和耿耿于懷的人與事,讓我看到了執(zhí)念入骨的可怕。而有些執(zhí)念,并非不可或缺,只是求而不得的貪欲。但實際上,得不到,并不能令我們有所損失。得到了,也并不能令我們?nèi)缁⑻硪?。平時我們似乎也容易犯這樣的毛病,不注意細節(jié)忘記了初心,把美好變成了“沒好”。果然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心戚戚焉!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心里反思、告誡自己,幸好,我今天照了這面“鏡子”,及時止損還來得及。每個人所期望的歲月靜好,是需要放下執(zhí)念,在心中修籬種菊,剪去多余的枝葉,才能修出旖旎的造型,種下遍地的清涼。
晚上去鍛煉,接觸不久的教練問我是否還在繼續(xù)之前的中藥調(diào)理,我說換了方子。她沒有問原因直接笑批我“被太有主見害了”。我心下訝然,“有主見”從來不是我的標簽啊!從教練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我們總是喜歡從個人的感受經(jīng)歷去揣度判斷他人。某日老友來訪,多年不見,在電梯口我們互相沒有認出來。其實,在此前,我已經(jīng)先從手機上見識了對方的自拍大頭照,笑謔年輪漸長,身材也沒有落伍。沒想到啊,對方也沒有認出我來呢!林語堂說,生活不過是有時候笑笑別人,有時候給別人笑笑。如是乎!
以古為鏡、以史為鑒、以人為鏡,并非追求像秦鏡一樣直接給出某個問題的具體答案,而是在參照這一認知活動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xùn),形成歷史智慧??磥?,時常照照鏡子,給自己的外形內(nèi)在修枝剪葉,實在是大有必要。愿我們一生,雙眸深處繁星似海,內(nèi)心深處花開滿枝;無物一心清,無事一身輕;心無繁雜,歲月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