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立新(黔南民族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農民畫的審美追求以神似為核心、不苛求形似,創(chuàng)作方法更是變幻無窮且自由隨意,不拘泥于條條框框,極為注重真實情感的傳遞與表達,折射出了對客觀事物及生活的主觀性態(tài)度。畫家用技法畫畫,而農民則是用感情畫畫。日常勞作與生活是農民畫創(chuàng)作的源泉,融入了廣大勞動者的純真、質樸、審美與信仰等,這些均為高校美術教學提供了珍貴素材。因此,本文針對農民畫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具有至關重要的教育價值與藝術意義。
農民畫屬于通俗畫的一種,被譽為東方畢加索。一般而言,農民畫是農民創(chuàng)作的繪畫或印畫,通常創(chuàng)作風格奇特、手法夸張。譬如,廣大農民自印的門畫、神像等,還有在屋檐、房屋墻面、灶頭等物體上繪制的寓意吉祥的圖畫等。發(fā)展至近代以來,具有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紙面繪畫則成為農民畫的主要創(chuàng)作方式,甚至因此誕生出了一批農民畫藝術之鄉(xiāng),如龍里縣、麻江縣、六盤水等地均是知名度較高的農民畫藝術產地。特別是在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的帶動下,充滿原生態(tài)藝術特征的農民畫藝術也隨之不斷邁進,其作品大多數都是對農民日常勞作、民俗風情和節(jié)日盛典的表達,傳遞出了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寄托與熾熱情感,彰顯出了廣大農民熱愛生活、辛勤勞作、艱苦奮斗、淳樸樂觀的精神面貌,屬于民間藝術的典型代表。
1.造型夸張
從現代農民畫創(chuàng)作視域分析,其創(chuàng)作內容更為注重對現實生活的體驗與感受,如情感抒發(fā)、希望寄托、美好祝福等,這與學院派藝術創(chuàng)作對客觀事物的表現有很大不同。諸如,農民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平面化處理造型,本質上是畫家對畫面及生活理性思考的深度滲透,進而形成一種主觀的、綜合的藝術處理方式。因此,寫實手法在農民畫的造型中十分罕見,無論是動植物還是人物形象的整體動態(tài)及比例等,通常都是夸張且抽象的,甚至一些造型在現實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這種造型處理方式都是畫家憑借自身想象與經驗,以及參考其他民間藝術、民俗藝術等予以重新組合而進行創(chuàng)造的。農民畫在塑造形象的過程中,往往采取大膽而樸實的夸張?zhí)幚矸椒ǎ朴诖蚱瓶臻g與時間的局限,表現出類似于兒童畫般的純真與稚拙風格。
2.色彩強烈
在我國傳統(tǒng)民間色彩使用習慣的熏陶下,農民畫在色彩運用方面強調色彩鮮明與對比強烈?!拔迳^”是我國傳統(tǒng)的色彩觀,也是農民畫色彩創(chuàng)作的基礎,加之畫家主觀意愿的融入,從而構建起了極具獨特風格的現代色彩表現手法。對每一幅色彩強烈的農民畫作品予以賞析,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對高強度色彩的對比應用,且節(jié)奏感與層次感十分鮮明,從而促使整幅畫面都自然而然地帶有裝飾性效果。盡管配色手法通常都與創(chuàng)作者的個人經驗息息相關,但其對色彩搭配、對比等方面的感知也不容忽視。以蘭有江的知名作品《國強民富》為例,其作為地地道道的農民畫家,在色彩方面采用了紅與藍的高純度對比,將作品的色調“一錘定音”,使得整部畫作的色彩對比尤為強烈??偠灾?,從主觀視覺的造型形象視角來看,農民畫不僅強調色彩的強烈對比,而且還追求統(tǒng)一和諧。
3.構圖飽滿
上下五千年的農耕文化促使華夏兒女逐漸形成了對幸福生活、五谷豐登的追求愿景,農民畫家在繪畫過程中也常常將這種美好希望融入作品之中。各種各樣躍然作品之上的形象,其本質上是農民畫家所思所想所愿的表達,這些形象構圖沒有所謂的技巧,只是創(chuàng)作者筆下豐富多樣的造型,而正是這種構圖方式卻能給觀賞者以視覺上的強烈張力與飽滿效果。從整體而言,農民畫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擅長將畫面填充得滿滿當當,注重場景表達的完整性。主觀性是農民畫家創(chuàng)作的源動力,根本在于對真實情感的表達以及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歌頌[1]。由此可見,農民畫家在構圖過程中具有較強的自由性,沒有必須遵循的規(guī)則或規(guī)矩等。結合實際情況,農民畫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通常會在最為突出的位置將主體形象予以夸張性地擺放,同時為了平衡整體畫面,還會在主體形象周圍填補或穿插次要形象,以此促使整幅畫面更為和諧且飽滿。諸如,《手上記憶》這幅作品中,農民畫創(chuàng)作者蘭開軍就是為了凸顯畫面中間區(qū)域的男女形象,便采用線面結合將整個畫面分割成不同區(qū)域,之后用風景、動物、植物等圖案予以鋪滿,使得整幅作品充實且飽滿,既能讓觀賞者體會到畫面蘊藏的真情實感,又能領略到作品的賞心悅目。
綜合當前我國高校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一是課程設置問題。目前,我國相當一部分高校美術教學仍以傳統(tǒng)的教學架構為主,即以寫實主義作為指導,這種基于現實主義美學的教學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散和想象力拓展。比如,古今中外的諸多優(yōu)秀美術作品,并非都是寫實創(chuàng)作,很多作品也是憑借夸張的色彩或者造型取勝,其中尤以我國傳統(tǒng)民間美術創(chuàng)作最具代表性。二是教學方式問題。我國很多高校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存在重基礎訓練輕實踐創(chuàng)作的現象,導致學生雖然具備扎實的基本功,但卻缺乏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很難創(chuàng)作出上乘美術作品。這種與實際相脫軌的教學方式,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和實踐力提升,也導致高校美術教學質量與效果大打折扣[2]。三是推崇西方作品輕視本土創(chuàng)作的現象比較普遍。就目前來講,我國高校不少美術教師存在盲目推崇西方畫作,而對我國傳統(tǒng)民間畫作視而不見的情況,這不利于高校美術教學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國作為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尤其是美術創(chuàng)作更是我國文化瑰寶中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無論是作品的表現形式還是創(chuàng)作內容,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都是首屈一指。對于以上問題,如果將農民畫科學合理地應用于高校美術教學之中可以得到有效解決。
1.豐富創(chuàng)作技法
農民畫蘊含著純真與純樸氣息,將農民畫引入到高校美術教學中,有助于學生對農民畫的藝術語言、表達方式和創(chuàng)作技法等有更深的了解。與此同時,通過對農民畫的創(chuàng)作特征把握,可以讓學生借用農民畫的創(chuàng)作技法,以及自己獨特的審美眼光,對生活中蘊藏的真善美予以大膽表現。另外,將農民畫融入高校美術教學中,有利于弘揚中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尤其是能夠讓學生發(fā)現及挖掘農民畫中的藝術之美,并通過美術創(chuàng)作方式傳遞出自己的民族精神與真情實感。
2.拓展藝術造型
農民畫的突出特征就在于對表現物象的大膽變形,即造型的夸張、嫁接或者組合等,其通常不受某種表現形式的束縛,會隨時根據題材、思想或者主題的變化而變化,將需要表現的目標形象予以創(chuàng)作組織,進而構成鄉(xiāng)土氣息濃厚、和諧統(tǒng)一的完整畫面。在高校美術教學中應用農民畫,可以提升學生的造型創(chuàng)作力、觀察力、審美能力和想象力。
3.提升色彩應用
與其他美術創(chuàng)作相比,農民畫在色彩應用方面極具特性,用色不僅大膽、對比強烈、色彩明亮,而且慣于采用高純度色彩和補色進行對比,充滿了濃厚的吉慶寓意,深刻傳遞出了廣大農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將農民畫純粹的色彩應用引入到高校美術教學中,能夠促使美術作品的整體畫面色彩對比明快且響亮,五彩繽紛而又不失簡練單純[3]。因此,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可以借助農民畫的色彩使用手法,培養(yǎng)學生的色彩感,提升其對色彩的應用能力。
在高校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收集豐富的農民畫資源,努力把最具代表性、最優(yōu)質的作品列為教學案例,并帶領學生欣賞分析這些優(yōu)秀的農民畫。首先,教師可從構圖賞析開始,然后依次將作品的場景、色彩、內容和情感等向學生展示和講解,真正讓學生弄通學懂作品。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進一步講授農民畫在色彩、造型及構圖等方面的表現技法,進而讓學生深切體會到民俗生活的真諦與韻味。其次,教師需要將農民畫作品進行分類賞析,通過創(chuàng)作時代、創(chuàng)作風格與創(chuàng)作題材等方面的對比,達到高質量、高效率欣賞目的,從而培育學生養(yǎng)成多角度賞析作品的習慣,并提高審美能力。最后,教師可按照地域分類法對農民畫作品的風格進行歸類,然后從場景、動植物、人物等方面的色彩、造型與圖案等展開賞析,以此讓學生對不同地區(qū)的作品風格、民俗生活和藝術特色等有更深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農民畫的興趣與動力。
任何理論教學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指導實踐并應用于實踐,高校美術教學同樣如此。農民畫具有獨特的創(chuàng)作藝術特征,匯聚了農民創(chuàng)作者的審美情趣與思想意識,并帶有天然的鄉(xiāng)土情懷與民俗意蘊,這就需要高校美術教師在講解農民畫的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并提供更充足的實踐鍛煉機會,促使其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的提升[4]。具體而言,高校美術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予以精心設置,并按照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對農民畫的相關內容進行講解。譬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設計農民畫中的單個花紋,然后在此基礎上逐步掌握連續(xù)性花紋的繪制技巧,進而為后期畫面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對動植物形象進行生動而夸張的表現,并以花紋為裝飾,從而最大化彰顯農民畫的創(chuàng)作風格與特點。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現實中的動物和農民畫中的動物作對比,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一只動物的描繪。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繪制人物到場景的過度,在掌握人物的夸張變形創(chuàng)作基礎上,自然而然轉換到其他場景,學會融會貫通,實現更為全面、復雜、多樣化的農民畫創(chuàng)作技巧,從而真正掌握完整的農民畫的創(chuàng)作技能。通過實踐鍛煉,能夠讓高校美術學生積累更豐富的農民畫創(chuàng)作元素與技巧,進而提升自身的整體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
一幅農民畫的完整創(chuàng)作通常需要較長時間,因而如何合理安排農民畫實踐教學課程,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就顯得十分重要。對此,創(chuàng)新高校美術教學方式,打破傳統(tǒng)的“灌輸式”課堂教學勢在必行。比如,結合農民畫的本質特征,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互動性,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在相互交流中能夠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促使教學效果翻倍[5]。例如,在講授“家鄉(xiāng)的果園”這節(jié)內容時,如果在規(guī)定時間內讓學生獨立完成果園畫面的創(chuàng)作,實際效果會不太理想,但教師如果以小組合作形式開展教學,即一個小組負責果樹的繪畫,另一小組擔任采摘工具的繪畫,然后共同完成果園豐收的繪畫,這樣繪制出的美術作品不僅視覺效果更佳,而且實踐教學效果更為突出,學生的美術學習成效也更好。只有對教學方式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促使農民畫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得以科學應用,才能使農民畫的教學價值最大化。
綜上所述,農民畫作為鄉(xiāng)土美術的重要表現形式,為高校美術學生的藝術學習提供了廣闊沃土。將極具鄉(xiāng)土文化韻味的農民畫應用于高校美術教學之中,一方面有助于鄉(xiāng)土文化對學生心靈的滋養(yǎng),另一方面能夠為高校美術教學注入更多的血液與生命力,從而使其更具創(chuàng)新力與影響力。另外,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引入農民畫教學,從理論層面去看,有助于學生對農村生活與民風民俗更深的了解,能更好地把握農民畫的獨特表現形式及繪畫語言;從技能層面去看,有助于學生對色彩、造型、圖案、題材、內容等更廣泛的認知與理解,有效拓展其想象與創(chuàng)作空間,進而為其美術技能提升奠定更為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