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
(貴州省安順市黃果樹旅游區(qū)民族中學,貴州 安順 561022)
部分教師雖然意識到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也開設了微課課程,然而微課的視頻仍舊是從網上“抄襲、借鑒”而來,甚至連剪輯痕跡都沒有,只能利用進度條尋找視頻中“精華”的部分讓學生觀看,部分教師更是直接把教材的文字、公式直接的挪移到PPT 中,看似進行了知識梳理,實則仍舊離不開照本宣科,不僅如此,教師們始終認為課堂的秩序與紀律很重要,而不允許學生提出與眾不同的看法,或者說學生也根本沒有機會進行自主闡述,課堂的節(jié)奏十分緊湊,一些教師甚至面對黑板口若懸河,下課鈴響轉身離去,留下學生面面相覷。
雖然素質教育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對于課后的預習、復習也引起了重視,但教師不能因材施教的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預習與復習的環(huán)節(jié),始終圍繞書本展開,學生翻閱書本的時間不超過五分鐘,就匆匆結束了課后活動,部分學生敷衍了事,對于課后學習并不重視,若教師課堂上不提問,學生課后基本不會去完成這些“自由任務”,甚至連交作業(yè)率都不能“滿格”,由于課后師生各有安排,難以對學生進行問題釋疑,學生遇到問題經常一籌莫展,導致他們的自尊心受挫,課后越來越“破罐子破摔”。
傳統(tǒng)教學空間局促、方式局限,以網絡為媒介,打破這種空間界限,可以讓學生在超脫于教材之外,尋找到與教材主題關聯(lián)緊密的信息,加強他們的理解,網絡可提供教材中的輻射性、延展性資料,且多半的資料都是以視頻、趣味模式、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示的,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完全具備自學、自問、自答的能力,即使部分知識比較抽象難懂,也可以借助教師之手,通過教師剪輯、編輯、整理的圖文、視頻、微課等,讓學生拓展思維、靈活思考。網絡信息的導入會讓學生迸發(fā)議論興趣,使得原本拘泥于教材思考的學生,形成對數(shù)學探索的積極意識。
教師應掌握多種網絡教學形式,如將素質教育下,已經得到試驗證實,有助于初中數(shù)學課程效率提高的思維導圖、數(shù)形結合、圖文結合、微課、翻轉課堂等應用起來,還可以構建游戲模式、情境模式等,圍繞不同的知識主題創(chuàng)新教學互動方式,讓學生從靜態(tài)學習轉變?yōu)閯討B(tài)討論,教師可從網絡摘取“精華”的部分,利用手機剪輯或者電腦PS 等技術,將與教材關聯(lián)緊密的內容摘錄下來,并與其他的文字型資料進行整合,還可以由教師配音解說,教師應加強網絡培訓下的自我教育,掌握更多的網絡編輯技巧,與年輕的教師交流網絡信息編輯心得,通過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可激發(fā)學生課堂熱情的方式導入視頻,拉近師生的距離,同時讓課堂嚴肅的氣氛逐漸消除。
傳統(tǒng)課后學習中,難以幫助學生指明方向,課后學習多為無目的、無計劃進行的,網絡平臺的構建,可讓學生有及時釋疑的機會,他們通過平臺交流問題、共同完成課后任務,極大的降低了抄襲率,提高了交作業(yè)率,教師可在平臺上留下相應的指導性文件,以視頻、鏈接等模式,促使學生有補充學習的機會,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發(fā)布預習資料,將其整理為思維導圖的邏輯體,學生提前梳理了知識的梗概,課堂上有更充裕的時間自主議論。
微課是網絡形式下較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微課的演示時間有限,可基于學生的理解能力、知識體系的復雜性等籌備,將復雜的信息簡化,在微課中應注意突出重點難點,劃分知識的主次結構,同時導入趣味的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人的大腦就像是一片大陸、也可以比喻為一片汪洋大海,整個思維空間可以構建成一幅地形圖,地圖之間的信息是相互關聯(lián)的,以點帶面的構建思維導圖,能夠讓學生在記憶知識時形成技巧,數(shù)學知識需要學生搭建邏輯空間,并能夠化解抽象疑問,此時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去簡化內容,可以讓學生整合知識點,靈活思辨問題,初中的思維導圖相對比較復雜,關聯(lián)性知識點較多,若臨時在黑板上勾勒,恐怕時間來不及,以網絡模式搭建數(shù)學網格,不僅可以構成思維導圖結構體,還能夠在各個分項環(huán)節(jié),以不同的顏色、鏈接等延展知識空間,課后教師將思維導圖總結為圖片信息,發(fā)給每一名學生,可以幫助學生強化數(shù)學邏輯體驗。
課堂上可適當?shù)耐卣谷の对?,讓?shù)學教學超脫于教材的限制,課后也可以搭建平臺,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幫助學生答疑解惑,無論是布置作業(yè),還是設定生活化數(shù)學問答,都可以加深學生的數(shù)學體驗感。課后平臺的跟蹤,可分為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因材施教、個性化的指導和整體基礎的概述等,還可以線上舉辦數(shù)學知識競賽活動,制作高清動畫視頻介紹數(shù)學原理,鼓勵學生自主提問,然后相互解答,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筆記等,課后的空間相對比較自由,教師既要利用網絡提高學生的課后學習積極性,但又要避免形成學生的負累,應適當?shù)臏p少原本作業(yè)的容量,將部分作業(yè)轉移到網絡平臺上來,通過資源共享、實時互動等形式,幫助學生形成課后自主學習的能力。
初中數(shù)學的教學中,網絡環(huán)境可作為教學效率提高的載體,也可以視為趣味化教學的潤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