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夢玉 蔣若凡
摘要: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明顯的特征之一。實踐的一系列觀點是《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核心要義?!蛾P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從本體論觀、真理觀、歷史觀和哲學結論觀等一系列觀點出發(fā),發(fā)展了馬克思實踐觀的豐富內(nèi)涵。閱讀《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準確解釋和研讀實踐的有關內(nèi)容,對于把握其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史上地位的重要性,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育價值的重要性都有里程碑式意義。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對其思想的研習和探究,其意義都是不言而喻的。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費爾巴哈;實踐觀
中圖分類號:A811;B023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2177(2021)17-0037-02
1845年,馬克思寫了《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這一份大綱筆記。該文件是萌芽天才——馬克思的包含新世界觀的第一個文件。該文件對世界的影響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在這本著作中,馬克思辯證地批評了舊唯物主義的消極一面和直覺反映,以及理想主義單方面夸大主觀主動性的錯誤[1]。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讓世人驚嘆。
馬克思從主體與主體的關系提出科學實踐、科學到辯證歷史唯物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實踐、社會實踐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完整準確地對其進行把握,這樣便能夠更加徹底地消除最根本的問題。
1馬克思實踐觀的理論淵源與思想萌發(fā)
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一系列有關實踐的思想是馬克思實踐觀的主要理論淵源。在眾多與黑格爾有關的文件中都提到了“實踐”的概念。但是,黑格爾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這個概念所說的單單是精神生活。馬克思吸收了一部分黑格爾的實踐概念,確立了理論實踐的優(yōu)先地位,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糅合在了一起。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出現(xiàn)之前,大眾普遍認同費爾巴哈與唯物相關的理論知識。費爾巴哈基于對黑格爾理想主義的批評,認為人是自然的產(chǎn)物,人的存在是感性的對象,對馬克思實踐發(fā)展觀的產(chǎn)生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而馬克思把黑和費的哲學思想批判繼承,使自身思想更加具有深度和廣度,使實踐觀點的形成更進一步[2]。
2實踐成為新唯物主義的基本起點
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第一次把費爾巴哈作為批評的對象,去嘗試清除費爾巴哈的人文主義影響,直至其影響徹底消失,且確立實踐作為新唯物主義的基本起點。這是一種新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誕生的重要標志。在當時,唯心論者將精神視為世界的起源,然后從精神中理解世界、解釋世界。在這方面,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第一篇文章中批判性地指出:“理想主義并不知道現(xiàn)實活動和知覺活動本身”[3]。馬克思指出,舊的唯物主義的立足點是公民社會,而不是虛擬存在的精神領域。不難看出來,自然是舊唯物主義哲學的基本起點,它從自然存在中理解人,理解人作為一個單獨的自然人。但是它不理解人類的社會性及其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追其根源,是因為它不理解人的實踐。它在歷史觀點上屬于理想主義的根本原因便在此。在這方面,馬克思認為“新唯物主義的立足點是人類社會或社會”的本質(zhì)是實際存在的。因此,基于人類社會或社會,即基于實踐,從實踐開始,才是任何物質(zhì)的起源。不難看出來,馬克思新唯物主義的基本起點是實踐。
3《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內(nèi)容
3.1馬克思往認識論中注入實踐的觀點,并確立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馬克思能夠合理地解決思維與存在的問題之間的關系,是因為他能從實踐的觀點出發(fā)。馬克思將前人的思想進行概況和發(fā)展,指出想要解決問題,只有將主觀和客觀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而實踐是兩者之間的橋梁和基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3.2馬克思從歷史唯物主義中澄清了一些重要的思想
3.2.1馬克思基于實踐的基礎,科學地解決了環(huán)境與教育以及與人的關系
舊的唯物主義觀點導致英雄歷史的理想主義觀點的產(chǎn)生和應用。從馬克思的角度出發(fā),他認為教育者的知識來自于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教育者將各種知識進行積累,從而進行傳播,而教育者實際上是實踐活動中的第一批教育者??偠灾?,人和環(huán)境的關系是微妙且密不可分的,人們改變了環(huán)境,而環(huán)境則作用于人。
3.2.2馬克思基于實踐的基礎,闡述了宗教的根源和消除宗教的實現(xiàn)途徑
馬克思在哲學方面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是對宗教的批判。馬克思在肯定費爾巴哈的觀點對宗教的世俗性質(zhì)時,一針見血地指出,因為費爾巴哈不理解實踐的意義,所以他無法對世俗基礎本身的矛盾進行更深一步地分析,也自然就沒有辦法找到宗教的真正根源和排除宗教的有效實現(xiàn)途徑。因此,想要消除宗教,只有通過實踐改變世俗基礎這一方式。
3.2.3馬克思基于實踐,科學地揭示了人的本質(zhì)
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這本書中,馬克思從實踐的角度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對人的本質(zhì)的基本觀點的影響和作用。馬克思把人理解為從事實際活動和從事某種社會關系的人。人的本質(zhì)在不斷發(fā)展,但是實踐卻在一直幫助我們理解到底什么是“人”,實踐觀也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
3.3馬克思已經(jīng)澄清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特點
馬克思主義不是研究中的知識,它的出現(xiàn),是為了改變?nèi)说臍v史命運,它是在人們尋求解放的實踐中被發(fā)現(xiàn)和總結出來的。馬克思主義是在要求人民解放的實踐中得到了補充,為人民理解世界和改變世界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正確理解和闡釋世界,而且對引導人們改變世界,實現(xiàn)認識和改變世界的統(tǒng)一,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都具有意義。
4《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實踐觀點的實際意義
實踐是制定綱要的基本抓手。馬克思在德國的意識形態(tài)等一系列著作中,進一步闡述了實踐的內(nèi)容及其意義,因而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實踐概念。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基礎便由實踐觀點構成。不僅僅是這樣,實踐觀點對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進步也做出了我們無法想象的貢獻。
4.1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科學實踐概念的意義
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首次提出將實踐作為基本范疇,形成了新的定義——為人們改變自然和社會、創(chuàng)造世界的目標物質(zhì)活動。實踐是人類的客觀物質(zhì)活動,可以有目的地改變和探索物體世界,同時創(chuàng)造和更新自己的內(nèi)在世界。不難看出來,馬克思與建立新唯物主義和科學實踐概念的確立有很大的關系。
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批判了舊唯物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建立了新的歷史唯物主義,實現(xiàn)了自然觀點和歷史觀點的實際統(tǒng)一。這逐步突出了馬哲的科學性質(zhì)??梢钥闯觯蛾P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是一個重要的、無法取代的界點。
4.2馬克思主義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實踐概念作為時代的產(chǎn)物,自成立以來便一直處于不斷豐富發(fā)展的過程中,且影響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馬克思主義實踐概念使哲學史產(chǎn)生了巨大變化,對現(xiàn)代社會的所有與實踐有關的活動也具有深遠的有指引與導向的意義,它解決了困擾人類思想的眾多問題。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指出,人類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驗證人類思想正確性的標準都是實踐。只有堅持實踐的觀點,才能有效地開展一系列活動,例如實際教育活動。
在馬克思看來,實踐是人們可以積極改變客觀世界的一種客觀存在的活動。實踐不僅可以為人類與社會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財富,還可以改變?nèi)藗兊乃季S邏輯。一方面,教學過程的基礎是實踐過程,它必須滿足實踐過程的要求。所以,一切教育都要以實踐為引導和方向。另一方面,教學過程會對實際過程產(chǎn)生動態(tài)影響。而只有通過不斷實踐,才能與教學過程的變化相匹配。教育能夠讓更多的人接受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理論的系統(tǒng)研究,培養(yǎng)人們的理論思想和遠大信念,以此來通過提高勞動質(zhì)量,進而促進實踐的發(fā)展。
從上述實踐過程與教育過程的互相關系中可以得出,實踐無疑是一種富有深度的教育。通過與社會和自然的接觸,使人類獲得直觀的理解,從而改變社會關系,促進人類思想的發(fā)展。實踐就是改變客觀世界,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人們的主觀世界,這也是促進人類的全面發(fā)展的原因之一。歷史上,人類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只有在改變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才能實現(xiàn)。這表明實踐對人類發(fā)展的重要性,促進人類全面發(fā)展的基本途徑,毋庸置疑便是社會實踐。
參考文獻
[1]莊福齡.簡明馬克思主義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龐乃燕,彭俊樺.重溫經(jīng)典:《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實踐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J].臨沂大學學報,2019(02):111-118.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責編:王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