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濤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qū)城關街道辦事處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陜西商洛726000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該病首次于1930年在美國發(fā)現(xiàn),1972年首次被證實該病存在于我國[1]。目前,世界大部分養(yǎng)雞國家該病都有流行。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不僅對雞有威脅,也能夠感染野雞、灰雁、綠頭鴨、鵝、鴿子以及鸚鵡等其它禽類。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是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屬于單股正鏈RNA 病毒,長度為27.6 kb[2]。該病毒粒子有囊膜和核衣殼2 個結構,囊膜為脂質雙分子層,主要在宿主細胞的粗面內質網中形成,囊膜上包含纖突蛋白(S)和膜蛋白(M);核衣殼呈螺旋形結構。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能夠干擾雞新城疫病毒在雛雞、雞胚腎細胞以及雞胚中的正常增殖,也有研究表明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能夠與霉形體、雞嗜血桿菌相互協(xié)同。大多數(shù)該病毒表面沒有凝集原,不能凝集動物的紅細胞。病毒對熱高度敏感,對1%的石炭酸敏感,對0.2%高錳酸鉀敏感度較高,對鎂離子有一定的耐受性。正常情況下,乙醚、氯仿、福爾馬林以及酒精等消毒藥品均能夠起到殺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能夠感染各年齡段的雞,患病雞和感染雞是主要的傳染源,其分泌物中有大量病毒。健康雞接觸到患病雞時可能會經飛沫感染本病,也可以通過接觸被污染的飼料、飲水以及用具等發(fā)生感染。該病沒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在寒冷季節(jié)如果保溫工作不到位,容易造成雞群擁擠,更容易發(fā)生本病。
根據雞的損害部位的不同可以將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分為呼吸型、腎臟型、生殖系統(tǒng)型以及其他類型。
呼吸型主要發(fā)生在育成雞中,患病雞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咳嗽、流鼻涕,聽診有呼吸啰音。剖檢患病雞可見支氣管、氣管充血,且有黃白色干酪樣物質在氣管內,支氣管附近有肺炎區(qū)[3]。呼吸型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單獨感染時通常死淘率不高,但如果繼發(fā)其他疾病死亡率會大幅度提升。
腎臟型主要危害15~50日齡的雛雞,患病雛雞表現(xiàn)為渴欲增強,飲水量加大,腹瀉,排出白色稀糞,嚴重時可能會導致脫水。剖檢患病雞可以看到腎臟腫脹嚴重,內部有白色尿酸鹽沉積,呈花斑腎。這一類型的傳染性支氣管炎死淘率約為30%。
生殖系統(tǒng)型往往出現(xiàn)在成年開產雞中,患病雞主要表現(xiàn)出產蛋率驟降,且蛋殼質量變差,蛋清稀薄,有時可伴有輕微的呼吸系統(tǒng)癥狀。如果2 周齡內的母雛雞感染該病,有可能造成輸卵管永久性損傷,導致在開產后產蛋率較健康雞低20%以上。觸診患病雞腹部,可以感受到波動性囊腫,當患病較為嚴重時,往往出現(xiàn)腹部膨大,呈蹲坐狀。剖檢患病雞可以看到輸卵管萎縮,有囊腫積水。
有時患有該病的雞也會出現(xiàn)腺胃疾病或肌肉疾病,但目前這一類型的發(fā)病率并不高。
根據臨床癥狀和剖檢特征可以進行初步診斷,凡由于該病的臨床癥狀與新城疫、傳染性鼻炎、傳染性喉氣管炎、雞慢性呼吸道病以及禽曲霉素中毒等疾病相類似,故應當注意鑒別診斷。如需確診應當進行實驗室檢查,用于診斷該病的方法可以分為病原學診斷、血清學診斷以及分子生物學診斷。病原學診斷是在無菌采集病料后進行分離培養(yǎng),這一方法相對復雜且耗時較長。目前在臨床上診斷該病多用血清學診斷以及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血清學診斷包括病毒中和試驗、血凝抑制試驗、免疫熒光技術、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等;分子生物學診斷主要用于該病的早期診斷,方法多用RT-PCR技術。
該病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用于治療,患病雞的治療原則為加強飼養(yǎng)管理、對癥治療、防止繼發(fā)感染。如呼吸型患病雞可用安甘油茶堿、氯化銨等藥物來緩解呼吸困難。防止繼發(fā)感染可以選擇頭孢類、喹諾酮類藥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得使用磺胺類和氨基糖苷類等對腎臟損傷較大的藥物。
首先應當加強飼養(yǎng)管理。保持合理的飼養(yǎng)密度,保證雞舍內溫度適宜、空氣質量良好,同時注重日糧的配制,選擇適口性佳、易消化、營養(yǎng)全面的日糧,注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提高機體的抵抗力。此外,應當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由于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的血清型較多,且各型之間交叉保護性不好,所以單一血清型的疫苗通常起不到很好的保護作用,這就需要根據各個地區(qū)常發(fā)病的毒株進行疫苗的制備和使用。通常在7~10日齡時進行首免,30日齡時進行二免,開產前再進行一次加強免疫,這樣免疫后的雞發(fā)病率會大幅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