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白石神君居九山之?dāng)?shù):白石神君居于九山之?dāng)?shù)內(nèi)。數(shù):算在數(shù)內(nèi)。九山:說法不一?!秴问洗呵铩び惺肌分^“會稽、太山、王屋、首山、太華、岐山、太行、羊腸、孟門”為九山。白石神君所居白石山系太行山支脈,故有此說。
〔9〕參三條之壹:列為三條山中的一條。參:列。三條:北條山、中條山、南條山。
〔10〕兼將軍之號:兼有將軍的名號。將軍:白石神君名號。
〔11〕秉斧鉞之威:秉持斧鉞的威風(fēng)。斧鉞:兩種兵器。
〔12〕幽贊:暗中受神明佐助。
〔13〕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終朝日,而澍雨沾洽:云彩觸及山石而出,一點點聚合起來,不到一天時間,及時雨就下得充足了。膚寸:微小。澍雨:及時雨。沾洽:雨澤充足。
〔14〕國縣:常山國和元氏縣。
〔15〕指日刻期:限定日期。
〔16〕應(yīng)時:隨時,即刻。
〔17〕挹損:減少,縮小。
〔18〕法食:祭祀所用食物。
〔19〕光和四年:東漢靈帝光和四年,即公元181年。
〔20〕詣:到,往。太常:掌管禮儀祭祀的官員。
〔21〕灼然:明顯。
〔22〕比:比照,按照。
〔23〕營宇:區(qū)域,宮室。
〔24〕禮秩:禮儀等第和爵祿品級。
〔27〕恭敬明祀,降福孔殷:恭敬明神,降下的福德豐盛??祝荷酢R螅菏?。
〔29〕時無逆數(shù),物無害生:天時沒有寒暑反常,萬物沒有災(zāi)害發(fā)生。逆數(shù):指四時寒暑反常。
〔30〕宣朗:彰明,明朗。
〔31〕顯融昭明:顯著光明。
〔32〕爾乃陟景山:如此就攀登大山。爾乃:如此就。陟(zhì):登高。景山:大山。
〔34〕太清:天空。古人認為天系清而輕的氣所構(gòu)成,故稱為太清。
〔36〕因體為名:山多白石,故名。
〔37〕髦士:英俊之士。髦(máo):俊。
〔38〕濟濟俊乂:眾多賢能人才??V(yì):賢能之人。
〔39〕乃依無極,圣朝見聽:就依無極山之例,上尚書求法食,立即被批準(zhǔn)。
〔40〕卜云其吉,終然允臧:句出《詩·鄘風(fēng)·定之方中》。終然:最終這樣。允臧:確實美好。臧:善,好。
〔41〕率由舊章:一切按老規(guī)矩辦事。
〔42〕華殿清閑,肅雍顯相:殿堂潔凈雍和,有明德之人參加助祭。顯相:有名望的公卿、諸侯參加助祭?!对姟ぶ茼灐で鍙R》有“於穆清廟,肅雍顯相”句。
〔43〕玄圖靈像,穆穆皇皇:神的圖像莊嚴堂皇。玄圖:圖讖。靈像:上天所顯示的景象。穆穆:端莊和藹。皇皇:盛大堂皇。
〔44〕不愆不忘:不錯時,不遺漏。愆(qiān):過失。
〔45〕嘉祉:福祉。
〔46〕番昌:繁息昌盛。番:借作“藩”。
〔47〕光和六年:公元183年。
〔48〕南陽:南陽郡。
〔49〕新豐:新豐縣。
〔50〕穎川:穎川郡。
〔51〕河南:河南郡。
〔52〕白土:上郡白土縣,在今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
〔53〕石師:石工。
【譯 文】
治理國家,使百姓有秩序,最為迫切的莫過于禮。禮有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兇禮五條,最重要的是祭祀。祭祀有兩重意義,或為祈求,或為報德。報德以彰顯神的德性,祈求以消除災(zāi)禍。古代圣王類祀上帝,祀六宗,望祭山川,遍祭群神,建立祭場界址,修造祭祀之位,用來表明孝敬之心,安撫百姓,使上下都得到和諧安寧。
白石神君居于九山之?dāng)?shù)內(nèi)的白石山,其山列為三條山中的一條。白石神君兼有將軍的名號,秉持斧鉞的威風(fēng)。白石山山體連著封龍山,氣通北岳恒山,佐助天地,使萬物生長發(fā)育。云氣觸及山石而出,一點點地聚合,不到一天時間,及時雨就下得充足了。前前后后,常山國和元氏縣屢次祈請,在限定的時間,即刻靈驗。即使這樣,祭祀的次數(shù)還在減少,不能按常規(guī)祭祀。元氏縣境內(nèi)有六座名山,三公山、封龍山、靈山都先后有備祭品按常規(guī)祭祀。
東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守護三公山的百姓蓋高等人,開始到太常處為無極山請求常規(guī)的祭祀。常山國相及元氏縣令認為白石神君的美德是明明白白擺在那里的,于是將此事原原本本呈報給尚書,要求比照無極山的例子,給予白石神君常規(guī)祭祀,立即得到尚書批準(zhǔn)。于是開拓原來的地界,重修殿堂。殿堂宮室建造完畢,祭祀的禮儀有了常規(guī)。元氏縣拿出經(jīng)費,準(zhǔn)備祭祀用的牛、羊、豕,獻上璧等玉器,清潔五谷,美酒香氣洋溢,烤肉味道芳香,恭恭敬敬獻給神靈,祈盼降下豐盛的福德。是以,天無錯時之害,地?zé)o陽氣之愆,水無陰冷之氣,火無災(zāi)禍之難。由于天時沒有寒暑反常,于是萬物沒有災(zāi)害發(fā)生,因而能夠陽光明朗,普照大地,五谷豐登,百姓富裕,糧價便宜,境內(nèi)安寧。因此,攀登高山,采掘嘉石,鐫刻白石神君的德功美名。
銘辭是:
高高的白石山,山勢聳入太清。山體多白石,由此得名。山降神靈之氣,英才得以降生。人才濟濟,朝野充盈。災(zāi)害不生,五谷熟成。比照無極山祭祀之例,朝廷準(zhǔn)請。在山之陽,修建靈宮殿堂。宮殿建制,經(jīng)過嚴格考量。占卜選吉日,最終確實美好無上。不奢不吝,一切依照舊章。殿堂雍和靜穆,助祭者顯赫有名望。神靈圖像,盛美端莊。一年四季祭祀,不誤期、不遺忘。選擇吉日良辰,進獻的祭品無比馨香。犧牲玉帛稻谷,樣樣精良。神降福祉,萬壽無疆。子子孫孫,永久繁息盛昌。
光和六年。常山相南陽郡人馮巡,字季祖。元氏縣令京兆新豐縣人王翊,字元輔。長史潁川郡人申屠熊。縣丞河南郡人李邵。左尉上郡白土縣人樊瑋。祠祀掾吳宜。史解微。石工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