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李娟《遙遠的向日葵地》的生態(tài)人文書寫:地景變遷、地方依附與詩意棲居

2021-12-03 07:39林國滸
大連民族大學學報 2021年6期
關鍵詞:李娟葵花荒野

林國滸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進入后工業(yè)時代以來,全球一體化步伐加快,環(huán)境危機席卷全球各個角落,氣候異常、環(huán)境污染、土壤退化、能源危機等問題持續(xù)發(fā)酵開來,其影響也波及越來越廣泛的地球村民。盡管物質文明的發(fā)展和高科技的廣泛應用為民眾帶來前所未有的生活便利,但信息時代也弱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城市越發(fā)嘈雜,生活節(jié)奏加快,擠壓人的精神空間,個體有時陷入孤獨、空虛與無助的境地,迷失在現(xiàn)代社會之中。然而,在邊疆作家李娟的筆下卻存在一個野性與夢想并存的世界,游離于現(xiàn)代文明之外,散發(fā)著生活的詩意,更浸透著她對滄海桑田世事變遷的積極思考,為疲倦的心靈提供遠離現(xiàn)實與心靈危機的路徑。學者龔自強認為:“李娟的散文在一定程度上重新開啟我們對于世界和人的認識,表達了某種全新的對待世界和人的基本態(tài)度。”[1]李娟的散文被譽為“來自阿勒泰的精靈吟唱”[2],她的多部作品以阿勒泰孤寂艱苦的生活為背景,用質樸的語言描繪原生態(tài)的哈薩克游牧生活,展現(xiàn)邊疆的美麗與神奇,散發(fā)著沙棗般的清香甜味,流露出對生命的感激與贊嘆,為處于時代震蕩下迷惘的個體提供了人文關懷。

2017年面世的《遙遠的向日葵地》是一部具有濃厚生態(tài)人文色彩的散文集,也是李娟的第15部作品,榮膺第七屆魯迅文學獎之散文雜文獎,共收錄48個日常生活故事,大多與李娟一家在阿勒泰戈壁承包、種植向日葵地的經(jīng)歷相關。作品中,李娟以慣用的白描手法記錄了邊疆的生態(tài)與生活狀況,用獨特視角觀察生態(tài)環(huán)境與人文景觀的變遷。在現(xiàn)代社會中,激烈的地景變遷與生態(tài)退化無法完全避免,然而當?shù)剞r(nóng)民猶如向日葵一般深深扎根于戈壁大地,悲壯地付出艱辛的努力,始終不懈地耕耘,憧憬著收獲的希望,洋溢著對生活的豁達態(tài)度。本文擬從生態(tài)批評的視角,關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的地景變遷與環(huán)境危機,探討地方依附情感與生命存在的空間,分析李娟生態(tài)人文書寫的內(nèi)涵和根源,以及人類回歸自然、詩意棲居的可能性及意義,為緩解全球環(huán)境危機提供來自邊疆的思考。

一、地景變遷:荒野的美麗與憂傷

《遙遠的向日葵地》主要講述當代邊疆農(nóng)民的普通生活故事,雖然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卻通過呈現(xiàn)位于阿勒泰地區(qū)的空間——獨特的地形地貌,奇特的人文風情——將包羅萬象、令人驚嘆的區(qū)域現(xiàn)狀勾勒出來。數(shù)百萬年的地殼運動造就了當?shù)鬲毺氐牡乩砭坝^,廣袤無垠的戈壁、寂靜廣闊的荒野、地廣人稀的阿爾泰深山、頻繁肆虐的沙塵暴以及數(shù)萬畝向日葵地,其間隱約點綴著羊群、公社、村莊、流動的雜貨鋪以及地窩子,這些人文景觀相互交錯又各自獨立。世事變遷,遼闊壯麗的荒野也逐漸失去往日的雄風和生命力,氣候異常、土地沙化和濫采濫挖等環(huán)境問題日益突出。

李娟一家的葵花地所在的戈壁位于烏倫古河的南岸,是一片遼闊無邊的荒野,離他們居住的阿克哈拉村莊有數(shù)十里遠,離縣城則有兩百多公里[3]。這是個域外的世界,景致原始而不加雕琢,“烏倫古河從東往西流,橫亙阿爾泰山南麓廣闊的戈壁荒漠,沿途拖拽出漫漫荒野中最濃烈的一抹綠痕”[4]1。荒野是這里的主要景觀,有其美麗雄渾的一面,萬籟俱寂,空無一物。戈壁看似人煙罕至,不見飛鳥,植物稀疏,但卻是生命力的來源,承載著所有的生命,為居住其上的生靈提供了庇護。戈壁荒野是阿勒泰地區(qū)的重要地形地貌,更是布伊爾(Lawrence Buell)稱之為生物區(qū)域(bioregion)的地方,納入行政區(qū)域版圖,分布著村落和人口,并非指完全無人居住的空間[5]。當?shù)厝耸来诖嘶顒?,逐草而居,大地孕育著水草和牛羊,保障人畜的生活?;囊笆窃煳镔n予的禮物,美麗遼闊,難以理解,暗藏秘境,有現(xiàn)代文明所不具備的寂靜、原始與神秘。對于都市人而言,這種原始的異域風情更是原初景觀的代表,引起關于邊疆的無盡想象。

然而進入現(xiàn)代社會以來,地景退化嚴重,荒野也開始失去了往日的生氣和力量?;囊暗乃劳鲋饕w現(xiàn)在生命力的喪失,生態(tài)負載能力的極度減弱。戈壁的土地干裂加劇,到處坑坑洼洼,多處地帶土壤裸露,已是千瘡百孔,遍體鱗傷。因為缺乏維系生命的水資源,干旱已是常態(tài)。戈壁灘上的土地水分大量流失,沙化現(xiàn)象十分明顯,變得異常貧瘠,不再能夠提供食物。但在當?shù)厝说挠洃浿?,這里曾經(jīng)是肥沃富饒的綠色河谷,一百多年遷徙至此的先民們依靠最原始的羊腸水平儀開墾這片廣袤的大河流域,當時魚多的吃不完;后來耕地越來越多,魚越來越少;再后來河流干脆被截斷,以引水灌溉荒野深處的耕地,失去水源的湖泊慢慢變成咸水湖,接近干涸。如今新開墾的逾萬畝土地吸引來自各地的承包戶,但荒野再也無法恢復當年的魚草豐盛、土地肥沃的盛況。人的漂泊移動是為了求生,而過度的改變自然,則是與求生相背。李娟一針見血地指出:“我一日三餐,無盡地勒索,持續(xù)眼下這副平凡虛弱的肉身的存在。明明吃一碗飯就夠了,我非要吃兩碗?!盵4]195正是無盡的欲望、虛妄的貪念和可笑的尊嚴埋下了環(huán)境破壞的禍根。

荒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退化帶來嚴重的后果。在生態(tài)條件本就惡劣的戈壁地區(qū),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主要依靠大自然和人類的調節(jié)。雖然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技術手段可以做些干預,例如鋪地膜,使用農(nóng)藥和化肥,或者采用灌溉技術等,但是這些技術發(fā)展無法改變當?shù)剞r(nóng)民“靠天吃飯”的命運。這里的人們?nèi)院妥孑呉粯蛹南M诤玫臍夂颉R粓霰⒒蛘呱儆甑南奶炀蜁惯@里的農(nóng)民顆粒無收;旱災、降水量少、暖冬,這些異常氣候頻發(fā)使他們喘不過氣來,因為直接關聯(lián)著農(nóng)作物的收成。暖冬對這里的農(nóng)民來說破壞力極大,不僅導致干旱無雪水,還可能因為氣溫不夠低凍不死害蟲的卵,出現(xiàn)蝗蟲等其他自然災害。旱災讓本已貧瘠的戈壁灘更加干涸,但農(nóng)民還要繼續(xù)耕種,自然的報復也會繼續(xù),陷入惡性循環(huán)。沙漠中的草食性動物只好“偷吃”河畔村民的農(nóng)作物,李娟家種植的葵花苗一夜之間被鵝喉羚啃得干干凈凈。承包期過后大部分承包戶另謀他路離開了,被“榨干”的土地需要漫長的時間自我修復,沙塵暴對其情有獨鐘。

從地質學的角度,地景變遷是漫長的也是無可避免的,一個區(qū)域的土地及地形地貌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變化,地球演進的歷史也是地景的變遷史[6]。造物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美麗雄渾的荒野戈壁,充滿了生命力量和生態(tài)多樣性,孕育了文明歷史。然而,為了追逐經(jīng)濟利益以激進的方式改變了地球演進的方式,造成地景的人為改觀很可能觸發(fā)生態(tài)斷裂和創(chuàng)傷,破壞原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導致自我修復的機制失靈,釀成資源匱乏、環(huán)境惡劣、次生問題不斷的局面。由于人類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人不斷改變著地球表面的形狀,在發(fā)展經(jīng)濟和社會進步的同時,在生態(tài)脆弱區(qū)域的過度“榨取”,無疑是在竭澤而漁,人類不得不敬畏和警醒。

二、地方依附:堅守大地的生命情懷

荒野地景變遷造就出其獨特的地形地貌的同時,也塑造了邊疆農(nóng)民獨特的文化性格。面對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和外來文化的不斷侵襲,他們?nèi)匀粓皂g地扎根荒野,緊緊依附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不離不棄,如同向日葵一樣,“遠不止開花時節(jié)燦爛壯美的面目,更多的時候還是在等待、忍受與離別的面目”[4]254。在耕地歉收的年景里,當?shù)厝巳猿尸F(xiàn)出頑強的生命力,深情地扎根在阿勒泰貧瘠的土壤里,懷著敬畏之心,悲壯地過著生活,卻不缺乏為生活奔波的激情。在作品中,李娟以獨特的視角,通過日常生活的瑣事,“抒寫大地肌膚深處的秘密和生之愛戀,為災難和病痛提供了煥然一新的解讀方式”[7]。葵花地的故事在悲壯的氛圍中產(chǎn)生強大的共鳴力量。

葵花地的故事見證邊民的頑強生命力?;囊吧畹墓适陋q如一片片葵花瓣,一圈圈葵花籽,盡顯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向日葵一般的頑強生命力。他們猶如這片大地上的向日葵,富有野性激情和生命力。由于北疆很多河流依靠積雪融化而成,注定這里的生靈需要靠天吃飯。無論是改建地窩子,飼養(yǎng)家禽,還是干農(nóng)活,這里的人為了改善生活,用盡所有力量努力改變現(xiàn)狀。盡管清楚在這里耕作是不會有太好的收成,但卻不輕言放棄,仍然頑強地堅守和等待。向日葵苗被鵝喉羚啃掉之后,他們便一次次地補種,直到鵝喉羚有其他植物可吃為止。李娟母親一生都很強勢,口頭禪是“我哪點不如人了?”她繼承了李娟外婆的骨氣,在任何困難面前從不低頭,笑對困難和挫折。外婆更是堅韌,一生跌宕起伏,幼年流浪被人收養(yǎng),后來遇到嗜賭如命的丈夫,遭遇八個孩子離世。依靠撿垃圾照顧百歲高齡的養(yǎng)母和年幼的李娟,八十八歲高齡不得不告別故土入疆與李娟母女三人奔波于阿勒泰當起了農(nóng)民。外婆和母親都自稱“老子”,這絕對不是狂傲自大,是為了給自己打氣,要做生活的主宰者,不受制于任何人。在“永紅公社”的唯一的街道上,李娟眼見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用簡陋的工具,手法嫻熟地給自家的自行車補車胎,啤酒瓶蓋替代銼刀,反復刮擦膠片補丁,使之增加摩擦力,看似已經(jīng)是補車胎“老手”。在她看來,當?shù)厝司哂谢囊暗男愿?,耿直硬朗,粗獷不拘小節(jié),好似被周圍環(huán)境所雕琢過,生命就是拿得起放得下,無怨無悔。

邊疆農(nóng)民扎根邊疆戈壁,堅守著自己的夢想。盡管邊疆的縣城沒有內(nèi)地城市的繁華,城鎮(zhèn)幾十年來沒有發(fā)生太大的變化,仿佛被封存起來,“農(nóng)村被稱為‘公社’,鄉(xiāng)下人自稱‘公社人’。飯店被叫作‘食堂’,商店叫‘門市部’,旅店是‘招待所’”[4]43。成年男性的正式外套仍然是20世紀80年代之前盛行的那種軍便裝,這里的村景停留在人民公社時代;雖然公社、食堂、招待所等場所早已人去樓空,但卻猶如時間沙漏般存在著,隨時能喚起關于過去的回憶??傆衼淼娜撕透鎰e離開的人,但更多人一直堅守在邊疆,永不離開。這里堅守著的人們猶如沙漠之精靈——沙棗,是“這塊貧瘠之地上的最大傳奇中亞腹心的金枝玉葉,荒野中的荷爾蒙之樹,這片干涸大地上的催情之花”[4]182。沙棗的智慧和神奇在于它獨特的植根方式,特質保障它能夠在最貧瘠的大地上開啟最磅礴的能量,結出累累果實。這里的人們、家里的貓狗和鳥兒都戀著沙棗的果實,令人體悟造物主的公平,也驚嘆沙棗自身的生存力。李娟以罕有的姿態(tài)贊美著沙棗,唯有寧靜的心才能感受這不起眼的沙生植物的魅力。

邊疆苦澀的生活中始終帶著清歡。獨特的地緣塑造出邊民特有的性情,在外人看來他們有些憨人憨語,但卻自樂其中。當?shù)厝讼裣蛉湛粯优橙○B(yǎng)料,這股頑強的生命力是生存所需,也是從容地生活的資本。李娟這些日?,嵥楣适轮胁蝗狈﹃柟?,充滿著樸素美和原生趣味。她能夠輕松幽默地將沉重乏味的邊疆生活神奇般地娓娓道來,能夠在雜味的現(xiàn)實生活中“嗅”到甜蜜,蕩滌讀者被俗欲蒙蔽的心靈。李娟一家人的生活足夠沉重,三年承包期兩年欠收,但能將苦樂用輕松的小調“唱”出來,讓人感受到當?shù)厣畹钠D辛和特有的樂趣,這種散發(fā)野性的生活趣味是城里人無法“調制”出來的。面對殘酷現(xiàn)實,李娟一家人的勤勞、堅毅和樂觀是最大的資本。家里的每個成員,包括圈養(yǎng)的動物們,都一直在葵花地享受當下的生活。心理沒有灰暗才能享受真正的光明。來她家?guī)凸さ暮⒆酉蚶罹昀^父介紹姚明的一幕讓人不禁忍俊大笑,聽說兩米多高的姚明很厲害,繼父的第一反應就是,“那你給他打電話,過來干活,我們一天給八十塊錢”[4]212。在李娟的筆下,苦差事也能變成一種享受,正如學者李國濤所言,“這其實是李娟散文最重要的特色,就是把生活的困苦當作可以享受的快樂”[8]。葵花地的故事雖略帶憂傷,卻飽含她對邊疆人們性格的深刻理解。

邊疆農(nóng)民對大地充滿了深情。在自給自足的邊疆,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不高,生活節(jié)奏較為緩慢,至今部分地區(qū)的生活狀態(tài)還停留在20世紀80年代,然而這是大多數(shù)現(xiàn)代人原初情感的源泉,在都市的孤寂與漂浮不定的情緒中,戈壁灘、黃沙、葵花能喚回人們對本色自然的記憶以及童年的情感。在作品中,李娟呈現(xiàn)祖孫三代人對土地的態(tài)度,“進而觀照千百年的歷史中,人在土地上的生存狀態(tài),折射出土地帶給人類厚重的愛”[9]。這片遙遠的土地承載著美麗的記憶,這種土味記憶喚起了都市人共同的鄉(xiāng)愁,成就了李娟散文的時代特點。許多承租戶過度壓榨這片土地也是為生計所迫,他們悉心照顧著葵花地,但收成依然是不盡人意。常年生活在這里的人對土地有著特殊的情感,見到戈壁土地被隨意消耗,李娟家人感到鉆心的疼痛,“只有土地的主人才能真正做到愛惜土地,真正的農(nóng)民,世世代代依附土地而生的人,才能真正體諒土地”[4]231。當三年承包期結束后離開遙遠的向日葵地時,李娟家人的心情難以言說。這片曾經(jīng)讓他們寄托著夢想的向日葵地雖然未能使得他們獲得利潤,但這里承載過他們的悲喜記憶??ㄓ肋h開在心頭,美景也永遠藏在心頭。

從葵花地的故事可以窺見當?shù)氐莫毺匚幕@罹瓿錾谛陆?,從小就時常輾轉于內(nèi)地與邊疆,從事過流水線工人、裁縫、記者、編輯等工作,她有幸目睹經(jīng)濟騰飛前后的中國,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使其對處于時代巨變下的個體有更清楚的認知,更能領悟現(xiàn)代文明發(fā)展對環(huán)境的潛在威脅以及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在哈建軍看來,在現(xiàn)代文明極為昌盛的時代,李娟通過邊疆文化與現(xiàn)代信息科技的并置,“她要讀者在習慣了的現(xiàn)代文明中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但又可能是被忽略了的人性的東西,看到一種古老的文化傳統(tǒng)和這種傳統(tǒng)在現(xiàn)代文明面前的悵惘”[10]。

三、詩意棲居:回歸自然的永恒追求

文化地理學的視域中,以聯(lián)系為基礎的“空間”和以情感依附為核心的“地方”常常處于矛盾的對立。中國臺灣學者廖高成認為“空間較地方抽象,地方式人群與社區(qū)長期共同經(jīng)驗產(chǎn)生的地理位置,因為過于熟悉而為居民意識所忽略??臻g則因其不確定性,象征了自由與機會”[11]。的確,無論文明如何演進,時代如何變化,人們始終關注生存問題,要從土地取食就要開拓空間,然而隨著大規(guī)模遷徙的減弱,流浪和定居的頻率轉換不再像過去那樣高,大多數(shù)人們對棲身之地產(chǎn)生了依附性,形成了安身立命的情感。李娟的作品同時也展示出新時代中邊疆人口流動的圖景。

邊民的遷徙或流動是為了保護水土,為生態(tài)恢復爭取時間,然而在他們心中始終有著棲居的夢想。對于多數(shù)人而言,生活無法固定于某地,要不停地“轉場”,但棲居大地始終是最暢快的。對李娟家人來說,家就是見到熟悉的身影,對于家的地點和物質環(huán)境似乎不太在意,唯有見到熟悉的物件和長久陪伴的小動物們方才感覺到家的味道。九十多歲高齡的外婆跟著他們顛沛流離在異鄉(xiāng),但是走進外婆的日常生活,看到外婆的淘氣、樂觀和愛心就是到家了。外婆和母親一樣不懼生活的變化和動蕩,在心底里她渴望著自己的家園,但也能隨遇而安。在都市生活久了,也“突然如此厭惡自己的隨遇而安。厭惡陌生的床,陌生的房間和所有陌生之地”[4]238。李娟內(nèi)心極度渴望過真正與大地相關的生活,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和結實的房子,要土地是希望能種菜、栽樹和種花,要房子是為了能夠安心地等待。當她看到空無一物的水庫像明鏡一般孤立地矗在荒野中時,曾多次夢到從南方飛來的鳥兒盤旋于水面,夢到湖心蘆葦安靜地等待。像大多數(shù)人一樣,她希望能夠早日將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輟學后很長一段時間她雖然被生計問題困擾著,但始終不忘耕耘自己的心田。

不以固定住處為旨歸的棲居是詩意的。“李娟用詩意的文字創(chuàng)造了一個純粹、明朗的世界,這里有真正的生活,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意愿活著”[12],基于自身的經(jīng)歷與情感,再現(xiàn)荒野中邊民的棲居方式。哈薩克小伙子巴合提天真淳樸,雖然無法償還多年的債務,卻仍然保持誠懇和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借錢就是借錢,還不起就是還不起。光明正大,沒有誰對不起誰”[4]247。中年婦女“大紅花”個性派頭十足,平日里特別不講究,衣服邋里邋遢,帶上全家到鄰居蹭飯的功夫精準到位;她是勞逸結合的楷模,“晚上工,早回家,中午還要午休兩小時,和平時一樣閑適又悠哉”[4]204,但是干活時卻沒有人像她一樣賣力,又快又好,不偷懶?;^,不過即使是在農(nóng)忙好掙錢的日子,大紅花也要抽出一兩天精心打扮帶著全家去看彈唱會,一切都是她的率真的性格使然?!按蠹t花”不在乎別人的目光,不掩飾自己,敢于追求,不受物欲干擾和世俗羈絆,淡定坦然地做自己,這才是生活的原生態(tài)。物質生活是生存之所需,現(xiàn)代人在獲得這個底線的保障后依然不滿足,過度地關注物質享受必然會忽略精神追求,而精神和物質的雙重平衡才是真正的健康,像“大紅花”這樣率真從容地過日子是常人難有的境界。

棲居的方式是自然而然的狀態(tài)。當?shù)厝撕突囊吧蟿又参镆粯?,身上都保留著原初的野性,他們無需在意外人眼里的文明禁忌,無知便無擾,怡然自得地應對來自嘈雜外界的干擾。農(nóng)忙時節(jié)結束后,李娟一家人各自散步時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藏在身邊的“桃花源”,仿佛身臨其境般地尋覓到了這處難得的人間仙境,他們渴望美景永遠深藏著,害怕它被別人占有。每個人都倍加呵護這塊美景,讓它永遠成為任何一個走在荒野中的人的秘密,成為讓任何人露出會心笑容的秘境美景。這種棲居不僅指向人類。葵花地的故事少不了動物的參與,小狗賽虎“從來不參與過對鵝喉羚的追捕行動,但每當丑丑英姿颯爽投入戰(zhàn)斗,它一定會聲援”[4]7。大狗丑丑還有“收藏”鞋子的嗜好,鄰居家的鞋子不見了,都會找上門來。在李娟的筆下,公雞特別心疼“老婆”,雖然自己又瘦又矮,但是對自己的“后宮”成員無比厚愛。她家的每個成員都是有個性的生靈,從未被視為低人一等的動物。每天晚餐之后全家都要去散步,這個全家包括賽虎、丑丑、跟屁貓、兔子和雞鴨。母親對這些家庭成員極為自豪,“我家啥都有,我家啥都乖”[4]243!這種率真的話語是細微觀察與純真看待人與動物關系的最真實寫照。

在李娟的世界,詩意的棲居與理性無關。以現(xiàn)代文明的眼光來審視,葵花地的生產(chǎn)和生活狀況無疑是落后的。一個遠離都市的荒野鄉(xiāng)村,電視和網(wǎng)絡的普及率幾乎為零,物質和文化生活都很寒磣,在外界人看來距離幸福生活的標準還很遙遠;在經(jīng)濟發(fā)展方面,李娟自己也承認,“我們這里走在世界前進隊伍的最末尾”“柏油路又舊又破,到處大坑小坑。車在路面上繞來繞去,東搖西晃,走得慢慢吞吞。車上的乘客都默默無言,同我一起,跟在全世界最后面”[4]43。然而,一天一地一戶人的邊疆生活卻有滋有味,他們只關心與自己相關的世界,其他的事物則是虛無縹緲的,即使存在了也顯得多余。隨著文明的不斷演進,可以預見這種低產(chǎn)出的生產(chǎn)方式不可避免要被淘汰,然而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和文明形態(tài),棲居荒野的文化意義和價值是不可取代的,將始終延續(xù)[13]。學者何亦聰認為,不是邊疆土地塑造了李娟的書寫,“恰恰是生活的貧乏成就了她——正因為生活是貧乏的,所以時間變得緩慢,可以想人之所不能想、不及想;正因為生活是貧乏的,所以任何微不足道的瑣屑都變得別有生趣;也正因為生活是貧乏的,所以她的目光能夠高度集中,對事物的觀察能夠極其細致”[14]。正如在故事“美景”中所希冀的一樣,在心田上留一塊讓每個見過它的人都永遠難忘的風景優(yōu)美之地,不管現(xiàn)實有多殘酷,心田始終要健康,美好如初。

對于很多人來說,家并不是一個固定的地點,而是一種棲居的溫情。棲居是安身立命,回歸初始的夢想。人類生活的幸福指數(shù)在很大程度上由個體的精神感受決定。如果無法阻擋別人破壞大地的行為,至少要從自我做起,為他人呵護好美景,守住自己內(nèi)心的景致。人類的過度索取的行為導致自然的面目全非,如果不停下腳步,自然就會讓人類無以為家,不得不開啟遷徙與流浪之旅。

四、結 語

環(huán)境與主體的互動是李娟作品的重要主題?!哆b遠的向日葵地》圍繞阿勒泰邊疆戈壁土地復耕的轉型經(jīng)歷,展示了荒野的雄壯遼闊和自在的生態(tài)美,回顧阿勒泰地區(qū)數(shù)百年來的地景變遷,充滿了對環(huán)境退化的憂傷與無奈。盡管環(huán)境惡劣,當?shù)厝嗽趷毫迎h(huán)境下扎根家鄉(xiāng)向大地取食,一邊與自然界較力“看天吃飯”,一邊提防來自現(xiàn)代文明的破壞力,體現(xiàn)了頑強的生命力。游走于無情的地景變遷與強烈的地方依附性之間,李娟的生態(tài)人文書寫內(nèi)容豐富,紛繁復雜,蘊藏人、動物、植物及土地的共生共存的大地倫理,包含社會、精神、自然交融的生態(tài)整體觀念,具有深厚的生態(tài)哲學內(nèi)涵。

猜你喜歡
李娟葵花荒野
老虎萌萌的幸福生活
葵花之門
葵花 外一首
葵花加油站
葵花點穴手
Analysis on China’s real estate bubble by Oct.2016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程序框圖題盤點
龙游县| 宜章县| 曲水县| 阿拉尔市| 北安市| 于田县| 宁强县| 郑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鄂托克旗| 吉木萨尔县| 泗水县| 唐海县| 梓潼县| 大丰市| 乐至县| 北川| 平罗县| 花莲县| 澳门| 辽源市| 西安市| 阳城县| 准格尔旗| 固阳县| 依安县| 商都县| 三都| 常德市| 丰宁| 广安市| 依安县| 贵阳市| 棋牌| 沾化县| 平乡县| 四川省| 满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钟山县| 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