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侯全亮
在中華文明的發(fā)展進程中,黃河流域很長時期內都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著名的八大文明古都,黃河兩岸有5 座。一座座古代都城,無論是城市規(guī)模、建筑模式,還是政治建構、經濟發(fā)展與文化成就,都體現(xiàn)了當時的最高水平,可以說,黃河兩岸古都發(fā)展史,堪稱中華文明的演進史。
古鄭州西北有滎澤大湖與黃河、濟水相通,西接伊河、洛河,南達淮河、泗水,水源豐足,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具有良好的生產和生存條件。當中華文明之火冉冉升起之際,鄭州即成為最早的政治中心。
商代王朝留下最深的都城印記,當屬古黃河下游的安陽。這里西倚太行,北瀕幽燕,南望中原,鐘靈毓秀,人文薈萃。盤庚遷殷、武丁中興、文王演周易等,都發(fā)生于此地。
尤為重要的是,在安陽殷墟還發(fā)現(xiàn)了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重構了中國古代早期歷史的框架,也使商代成為信史。目前殷墟發(fā)現(xiàn)有大約15 萬片甲骨,4500 多個單字,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對中國人的文化傳承、思維方式、審美觀念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安陽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并為考古學和甲骨文證實的都城遺址,因此被譽為“文字之根、文化之根”。
洛陽自古就有“河山拱戴,形勝甲天下”之美譽。這里,群山環(huán)抱,河網縱橫,洛河伊河攜手,東出平原,北入黃河,在這片黃土地上,滋養(yǎng)了“十三朝古都”洛陽。
洛陽作為都城,歷史長久,文化底蘊豐厚。東周禮樂是中國典章制度的基石,道家孕育于洛陽、佛學首傳于洛陽、理學根植于洛陽,史學家在這里留下了《漢書》《資治通鑒》《三國志》等彪炳史冊的鴻篇巨制,文學巨匠在這里留下了“漢魏文章半洛陽”“洛陽紙貴”的文壇佳話,造紙術、印刷術、渾天儀等許多重大發(fā)明在此誕生。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東周諸皇陵形成我國最大的古墓葬群,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館。
古都西安,涇、渭、浐、灞、灃、滈、澇、潏諸水環(huán)繞,水源豐富,享有“八水帝王都”之稱。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其很長時期內成為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先后有西周、秦、西漢、新朝、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以及遷都長安的東漢和西晉13 個朝代以此為都城。
人們常說:“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幾座城?!彼赜小鞍顺哦肌敝Q的開封,因黃河而興,也屢次毀于黃河。但這座古都的先人們,每每“從頭收拾舊山河”,數(shù)次將城市軸線固定在原位置,執(zhí)著地守望家園,承繼文明,重塑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