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王莉
作為生命化教育推廣人和家庭教育指導師,我在平時的家庭教育講座和咨詢中,一提及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有些家長就“摩拳擦掌”:“對啊,不能讓孩子處處順心、事事順意、時時順利,我們做父母的要想方設法地制造些困難、障礙、挫折,讓孩子多吃點苦,多走點彎路,多經(jīng)歷些磨難,這樣孩子才知道什么叫人生!”這或許是家長們的普遍心態(tài)。挫折教育是靠“制造”機會而來的嗎?是需要父母用心良苦刻意為之的嗎?其實不然。
先來看看有關“挫折”在心理學上的闡釋:一般而言,挫折指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因客觀或主觀的原因而受到阻礙或干擾,動機不能實現(xiàn)、需要不能滿足時的情緒體驗。我們常說的“挫折”,既可以指障礙本身,也可以指人遇到障礙時的情緒體驗。由此可知,挫折其實是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要經(jīng)歷的一部分內(nèi)容,挫折教育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常常要面對的事。因此,挫折教育要回歸“三平”:平常心、平常生活、平和心境。
挫折教育要回歸平常心。家長朋友不要一提及挫折教育,就想到要變著法子給孩子制造障礙和困難,以為這樣才足以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偉大”的挫折教育。其實,挫折教育實在不需要刻意為之,也不需要家長處心積慮地去“導演”一出出苦肉計、貧寒計,等等。家長若是讀懂了挫折的真正內(nèi)涵,就會明白,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會遇到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挫折。家長只需要以平常心去對待挫折教育,在孩子遇到挫折時既不如臨大敵也不掉以輕心,用愛與信任及智慧去教會孩子在挫折面前不氣餒、不急躁、不絕望,坦然面對、勇敢跨越就行。
挫折教育要回歸平常生活。挫折教育并不需要去尋找、去制造、去設計,其實就藏在我們?nèi)諒鸵蝗?、看似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早上孩子起晚了,路上又遇到堵車,結果到學校遲到了,被老師批評了,被同學笑話了,這也是一種挫折。孩子面對這種挫折的感受就是一種情緒體驗。而父母的做法就能體現(xiàn)挫折教育的智慧。有些父母批評孩子睡懶覺、太拖拉,或者在孩子被老師批評、同學笑話之后繼續(xù)雪上加霜地羞辱孩子,這都不是明智之舉。如果父母可以和孩子坐下來,好好分析一下遲到的原因,體會一下孩子的感受,總結一下經(jīng)驗教訓,為以后不遲到規(guī)劃一個行動方案,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了一次有效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要回歸平和心境。挫折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孩子磨煉和提升抗挫折的能力,這是一個漫長、曲折而復雜的過程,父母要回歸平和心境,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和支持。不要指望進行幾次挫折教育就能立竿見影,孩子就能脫胎換骨。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過程,父母要允許孩子不斷地犯錯、試錯,在一次又一次認知、應對挫折中跌跌撞撞地長大。只有得到父母足夠的愛與接納,孩子才可能成為內(nèi)心強大、笑傲挫折、敢于探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