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 山
11 月16 日,必定是載入中國外交史的一天。中美元首視頻會晤,很多央媒都報道了。一些小視頻,看了很多遍,真是非常感慨。感慨今天的中國,確實已不是100 年前的中國;感慨今天的中國外交,風度、格局和情懷,確實讓世界刮目相看。
外交無小事,細節(jié)很重要。此次外交至少有十個值得銘記的細節(jié)。
這是一次視頻峰會。中國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美國總統(tǒng)拜登在白宮??匆曨l,雙方“見面”,相互揮手致意。拜登舉起的右手中,還特意夾著一支筆;桌子上,則擺著一個大文件夾。這次會晤分上下半場,中間休息十五分鐘,總共談了3 個多小時。
新華社通稿中,最后部分,有這樣一句話:兩國元首都認為,此次會晤是坦率、建設性、實質性和富有成效的,有利于增進雙方相互了解,增加國際社會對中美關系的正面預期,向中美兩國和世界發(fā)出了強有力信號。
請注意,坦率、建設性、實質性、富有成效。對中美關系來說,元首外交起著重要的戰(zhàn)略引領作用。這次視頻會晤,既是中美關系的一件大事,也是國際關系的一件大事。
央視的視頻顯示,兩位領導人都很放松。中國領導人還笑著說:總統(tǒng)先生,你好。今天是我們第一次以視頻方式會晤,看到老朋友我感到很高興……
這確實是兩人間的第一次視頻會晤,這有疫情的原因。按照美聯(lián)社的報道,也是考慮到疫情,最終美方提出舉行視頻會晤。路透社的報道還特意點到一個細節(jié),看到中國領導人在屏幕上出現(xiàn)時,拜登笑容滿面(smiled broadly)。
視頻里,拜登還對中國領導人說:我很高興能找到時間同您會晤。希望我們的對話能夠坦誠直率,像過去一樣……“像過去一樣”,看來,拜登還是很有感觸的。
視頻會晤開始時間,北京是16日上午8點46分,華盛頓是15日夜晚7點46 分。
這當然是時差原因,我們正好是新的一天開始,美國則夜色逐漸變濃。
誰更加主動?用一位朋友的話說,美方顯然還要半夜加班,你說美方是主動還是被動?但至少有一點是很清楚的,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大國外交的平視。我們不仰視,也不是俯視,而是平視,哪怕對方是美國。
很有意思的是,在這次重要會晤前,中美雙方都完成了一項重大政治議程。中國方面,我們開完了十九屆六中全會,意義深遠。就在幾個小時前,拜登終于簽署了基礎設施建設法案,不容易啊。
剛才仔細看圖片,發(fā)現(xiàn)很有意思的一個細節(jié),拜登戴著一條紅領帶。而且,這應該是會晤前特意換上的領帶。因為就在幾個小時前,他簽署基礎設施建設法案,戴的還是另一條領帶,雖然也是紅色,但是帶條紋。這次視頻峰會,他戴的,是一條大紅領帶。什么意思?你懂的。
很多話,富有深意。尤其是中國領導人的這段話:當前,中美發(fā)展都處在關鍵階段,人類的“地球村”也面臨諸多挑戰(zhàn)。中美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和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應該加強溝通和合作,既辦好我們各自國內的事情,又承擔起應盡的國際責任,共同推進人類和平與發(fā)展的崇高事業(yè)。這是中美兩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美兩國領導人的共同使命。
這就是中國領導人的格局、擔當、思考和情懷,我們今天不僅僅關心中美,而且還關心人類的命運。有些話,真的是站在全人類的高度。所以,中國和美國,既辦好我們各自國內的事情,又承擔起應盡的國際責任。
看視頻,在中國領導人講話的時候,拜登很認真,時不時拿筆,記錄一下;有時又托腮,若有所思。
這段話,是很嚴厲的。根據(jù)新華社通稿,在這次會晤中,中國領導人對拜登說了這段話:臺海局勢面臨新一輪緊張,原因是臺灣當局一再企圖“倚美謀獨”,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臺制華”。這一趨勢十分危險,是在玩火,而玩火者必自焚。
請注意:倚美謀獨,以臺制華。這些人,唯恐天下不亂,我們都看在眼里。那結果會是什么?
領導人這句話,應該是份量很重:我們是有耐心的,愿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tǒng)一的前景,但如果“臺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采取斷然措施。什么是斷然措施?這應該不需要我解釋吧。
注意領帶,幾個小時前的簽字儀式
注意領帶,幾個小時后的視頻會晤
中國領導人提到的這些數(shù)字,顯然意味深長。兩個50 年。過去50 年,國際關系中一個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美關系恢復和發(fā)展,造福了兩國和世界。未來50 年,國際關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中美必須找到正確的相處之道。
中美相處三點原則。一是相互尊重。二是和平共處。三是合作共贏。
四個優(yōu)先事項。一是展現(xiàn)大國的擔當,引領國際社會合作應對突出挑戰(zhàn)。二是本著平等互利精神,推進各層級各領域交往,為中美關系注入更多正能量。三是以建設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問題,防止中美關系脫軌失控。四是加強在重大國際和地區(qū)熱點問題上的協(xié)調和合作,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產品。
每一點下面,都有詳細的內容,大家可以看通稿。
這是很形象的一個比喻。根據(jù)新華社的通稿,中國領導人強調:中美兩國是兩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輪,我們要把穩(wěn)舵,使中美兩艘巨輪迎著風浪共同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我們都是巨輪,我們都要把穩(wěn)舵。不偏航,偏航肯定就有問題。不失速,失速同樣有麻煩。不相撞,相撞那就是人類的災難。所以,也難怪拜登感慨,我贊同中國領導人所講的,歷史是公正的,美中關系只能搞好,不能搞砸。
看新華社通稿,請注意,拜登有這樣一段話:雙方應通過開誠布公和坦率對話,增進對彼此意圖的了解,確保兩國競爭是公平、健康的,而不會演變成為沖突……我愿明確重申,美方不尋求改變中國的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系反對中國,無意同中國發(fā)生沖突。
簡單地說,三不吧。一是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二是不尋求通過強化聯(lián)盟關系反對中國。三是無意同中國發(fā)生沖突。
我們可以看到美國人態(tài)度的轉變,很微妙的轉變。但說到就要做到,美國,全世界都在看著呢。
哪怕就是新華社通稿,細細讀完,一種自信,真的是撲面而來。尤其是新聞稿中,中國領導人的這些擲地有聲的話。歷史是公正的,一個政治家的所作所為,無論是非功過,歷史都要記上一筆。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國發(fā)展最大內生動力,是一個必然的歷史趨勢,誰想阻擋這個歷史趨勢,中國人民不會答應,也根本阻擋不了。
作為中國領導人,我能夠為14 億中國人民服務,同他們一起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是一個重大的挑戰(zhàn),也是一個重大的責任。我的態(tài)度是“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中國講究言必信、行必果,說了就要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說。比口號,更要比行動。
這些話,我們可以感受到份量;美國人,你們也要好好思量。
最后,不想多說什么了。這次視頻會晤,全世界矚目。這一系列細節(jié)中,我們可以看到,什么是大擔當,什么是大格局,什么是大情懷,當然,還有折沖樽俎的外交風云和人格魅力。
今天的中國,確實不是以前的中國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還是要淡定和自信,淡定看待風云變幻,自信時與勢在我們這一邊。中國發(fā)展到這個地步,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何懼之有?
一次會晤解決不了全部問題,尤其是面對現(xiàn)在的美國,聽其言觀其行吧。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沒有斗爭,沒有斗爭的謀略,我們能有這樣的自信,這樣的淡定?
劇是必須從序幕開始的,但序幕還不是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