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鐘毓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睂W生語言的積累、思維的開啟,離不開他們對問題的思考與探索。教師要借助課堂提問激趣引思,為學生高效地完成任務提供動力,發(fā)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困惑,促進他們對知識的吸納與理解。
一、面向全體,把握學情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問,以多樣的方式刺激學生思考,讓他們殾能收獲成功的喜悅,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提升,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所取得的進步。教師可以讓學生搶答問題,也可以由小組派代表回答,或讓學生輪流回答,這樣能兼顧不同層次、不同基礎學生的發(fā)展,調動他們的思維活力。
教師在提問時要尊重基礎、關注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差異性的問題。對學困生要降低難度,讓他們易于接受,收獲成功的愉悅;對學優(yōu)生,要適當拔高,以開放性、綜合性問題為主,以拓展他們的認知視野;對中等生,要合理掌握難度,以貼近他們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師要兼顧各個層次學生的發(fā)展,富有啟迪性,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如在學習統(tǒng)編版九年級下冊《曹劌論戰(zhàn)》一文時,教者讓學生研讀課文,讓一般層次的學生回答問題:戰(zhàn)爭的名稱是什么?這是一場勢均力戰(zhàn)的戰(zhàn)爭嗎?魯國各派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如何?依據是什么?教者讓學優(yōu)生針對文本深入探討:曹劌是什么身份?為什么要參戰(zhàn)?反映了他什么思想?曹劌與莊公論戰(zhàn),分為幾個階段?戰(zhàn)前曹劌與莊公是如何論戰(zhàn)的?主題是什么?有何作用?
二、依據學情,科學設計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情,依據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設計問題,才能增進學生的閱讀體驗,給學生帶來良好的閱讀效果。如在學習統(tǒng)編版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一課內容時,教者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瀏覽課文,圈畫出能表現濟南冬天景物特點的詞語。這樣的問題具有開放性,他們會找到一個或多個詞語,教師可以先讓學困生、一般生來回答,最后由學優(yōu)生補充,這樣能促進他們的語言組織與信息篩選的能力。
教師在提問時要把握明確的目標,要圍繞重點進行提問,這樣能擊中要害,促進學生的主動思考。教師要叩點提問,針對文中出現的文眼進行提問,圍繞文本的中心與關鍵處提問,針對文本的矛盾處提問,這樣才能抓住重點與難點內容,讓課堂提問變得更科學、更有藝術。教師要具有問題意識,不能隨意而問,要依據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貼近教學重難點提問,并依情引導學生討論交流,促進他們對文本內涵的理解。教師的提問要難易適中,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果問題太難,學生百思而無解,就會望而生畏;而如果問題過于容易,缺乏挑戰(zhàn)性,學生就會失去探究的興趣。教師設計的問題要具有啟發(fā)性,能調動學生的求知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fā)他們的聯(lián)想,讓他們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拓展延伸,讓他們主動去探求答案,從而使他們的思維獲得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
三、多元方式,恰當診斷
教師可以采用多樣的提問方式,可以將問題直接拋給學生,也可以迂回而問,吸引學生的注意,促進他們深入探討,鍛煉他們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為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采用情景式的提問,以調動學生的求知興趣,引發(fā)他們對問題的探討與交流。教師要緊扣教材、把握中心,適當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置于情境中去探討交流,讓他們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教師可以將問題串聯(lián)起來,圍繞一個主問題展開探究,讓學生抓住文本的關鍵去探究問題,從而使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變得更加透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科學、及時、合理,有一定的激勵性,能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能調動他們的求知欲望。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提問中,教師要以問激趣、以問啟智,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潛能,促進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與感悟,從而促進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