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靜娜 梁山
(河北省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研究院 河北 石家莊 050227)
電動頭盔是電動車駕乘人員佩戴的頭部裝具,在電動自行車發(fā)生事故時起到保護駕乘人員頭部、減輕碰撞沖擊、尖銳物體穿刺傷害的作用。因此,它的安全性直接關系到駕乘人員的人身安全。
電動車頭盔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產品質量主要取決于原材料材質、配件質量和生產工藝。電動車頭盔主要由殼體、緩沖層、舒適襯墊、佩戴裝置等構成,關鍵工序包括殼體成型、緩沖層發(fā)泡成型、組裝等。電動車頭盔的安全防護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頭盔佩戴裝置強度、頭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頭盔耐穿透性等方面。
電動車頭盔質量直接關系到頭盔佩戴者的生命安全,是消費者關注的熱點,由于電動車頭盔的標準缺失,目前電動車頭盔產品未實施過質量調查,也未開展過產品質量國家監(jiān)督抽查。
目前我國每年電動自行車的銷量穩(wěn)定在3100萬輛以上,全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約3億輛。隨著公安部“一盔一帶”活動的推進和各地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的實施,佩戴安全頭盔已經成為了剛需,全國累計需求量超過3億頂,預計行業(yè)規(guī)模將達到300億以上,對各大頭盔生產企業(yè)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這些政策的本意是規(guī)范騎車行為,保障人民交通安全。政策帶來的頭盔火爆銷售的背后,卻充斥著眾多劣質產品的身影。
我國電動自行車頭盔的產業(yè)基地和摩托車頭盔基本重合,主要在浙江溫州、廣東佛山等地。這些頭盔企業(yè)的國內銷售渠道以網絡銷售為主,線下主要是給一些電動自行車企業(yè)、外賣物流企業(yè)配套生產。
我國頭盔生產的最大特點是區(qū)域性生產,產品集中區(qū)域內分工明確,專業(yè)的配套廠家齊全,大大降低了頭盔生產的成本,增強了我國頭盔在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力,在東南亞、中東等地銷量很大,浙江省溫州市樂清慎海工業(yè)區(qū)是國內知名的頭盔加工基地,該工業(yè)區(qū)就集中了80余家頭盔生產企業(yè)。
我國的頭盔生產水平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世界知名的頭盔品牌如意大利AGV、日本ARAI、SHOEI、美國BELL等均在我國設有生產基地,國內最大的摩托車頭盔生產企業(yè)江門市鵬程頭盔有限公司的LS2頭盔在歐洲已屬于中端產品。目前我國知名的電動車頭盔品牌主要有永恒 YOHE(、LS2、野馬 YEMA、Tanked Racing、瑞獅ZEUS等。
但我國頭盔另一特點是中低價、低附加值產品占主導地位,高附加值頭盔產量偏低。在公安部“一盔一帶”行動之前,我國電動自行車頭盔日產量在50萬頂左右,其中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是最大的產區(qū),日產量大約20萬頂,約占全國的40%。隨著“一盔一帶”活動的推進,各種企業(yè)大量涌入頭盔行業(yè),短時間內把電動自行車頭盔的日產量推高到800萬頂以上。如此巨大的產能增長,在這波頭盔浪潮過去之后,無可避免的是殘酷的價格戰(zhàn)。
摩托車乘員頭盔和運動頭盔 (包括自行車運動和輪滑滑板運動)在歐盟實施E-mark認證,需要滿足ECE R22指令;在美國需要進行DOT認證。頭盔直接關系到車輛駕乘人員的人身安全,因此,歐美各國對這些頭盔的產品質量均非常重視,經常針對頭盔進行質量風險監(jiān)測。
我國的摩托車乘員頭盔自2018年8月1日起實施CCC認證管理,運動頭盔未實施強制性認證或生產許可證管理。
電動自行車頭盔由于國家標準缺失,未實施強制性認證或生產許可證管理。
我國民用的頭部防護用具相關標準,主要有GB 811-2010《摩托車乘員頭盔》、GB 24429-2009《運動頭盔 自行車、滑板、輪滑運動頭盔的安全要求和試驗方法》和GB 2811-2019《頭部防護 安全帽》。2020年6月,國標委發(fā)布了征求GB 811《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強制性國家標準修訂立項意見的通知,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標準的制訂已經提上了日程。
電動自行車是我國特有的交通工具,國外類似的標準主要是針對摩托車頭盔,如,日本標準JIS T8133-2015《機動車輛使用者的防護頭盔》、ECE R22-2002《保護頭盔》,標準要求與GB 811比較接近;或者針對自行車頭盔,如,BS EN 1078-2012《腳踏騎自行車的頭盔和滑板和溜冰鞋用戶的頭盔》,AS NZS 2063-2008 A1-2009《自行車頭盔》,ASTM F1447-2018《休閑騎自行車或輪滑頭盔規(guī)格》、ASTM F1446-2015b《評價防護帽性能特征的設備及程序的標準試驗方法》標準要求與GB 24429比較接近。
電動自行車運行速度遠低于摩托車,但整體重量遠高于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行駛的環(huán)境復雜,經常與機動車、行人交匯,發(fā)生碰撞的情況與自行車運動頭盔又有所不同。因此,電動自行車頭盔業(yè)內普遍認為該產品相當于低配版的摩托車乘員頭盔,接近GB 811-2010中的B類半盔的要求。
很多生產企業(yè)參考摩托車頭盔中的B類半盔制定企業(yè)標準,大幅度下調檢測參數(shù),并且多數(shù)不設置碰撞類性能指標,導致很多符合企業(yè)標準的頭盔也起不到多少安全防護作用。有鑒于此,為了引導企業(yè)規(guī)范生產、確定安全底線,全國各地的電動自行車、頭盔協(xié)會紛紛制定發(fā)布了團體標準,詳見表1。
表1 現(xiàn)行電動自行車頭盔的團體標準匯總
(1)產品種類。
本次監(jiān)測的對象為電動自行車頭盔,指供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佩戴的頭部裝具,其名稱包括但不限于電動車頭盔、助力車防風帽、助動車防護帽等。不包括明示執(zhí)行標準GB811-2010的摩托車乘員頭盔和明示執(zhí)行標準為GB 24429-2009的運動頭盔。
(2)樣品來源。
目前電動自行車頭盔超過60%在電商平臺銷售,因此,此次采樣渠道分為流通領域的實體店和電商平臺。實體店主要在各大電動車專賣店、電動車摩托車維修點和部分頭盔攤點,采樣比例約占40%;電商平臺主要從天貓、淘寶網、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唯品會等電商銷售平臺購買,采樣比例約占60%。
我國電動自行車頭盔品牌繁多,原來電商平臺占有率相對較高的是高端的LS2頭盔、小牛電動頭盔,中端的YEMA野馬頭盔和偏低端的DFG頭盔。
計劃電商平臺采樣18批次左右,覆蓋天貓、淘寶、唯品會、蘇寧易購、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線下實體店采樣12批次左右。
采樣過程中,品牌選擇重點采集市場占有率高的品牌如野馬、DFG、AD、Yadea/雅迪等,同時由于目前線下銷售的電動車頭盔有相當一部分“三無”產品,此次也針對此類產品進行少量采樣。同一企業(yè)、同一品牌的同一類產品不得重復采樣。
表2 擬采樣的樣品情況
(1)檢測指標。
本次監(jiān)測項目為頭盔佩戴裝置強度性能、頭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低溫)、頭盔耐穿透性能(低溫)。
(2)檢測依據。
檢測方法和標準依據見表3。
表3 檢測方法及標準依據
針對每個檢測指標從類別、購買渠道、價格區(qū)間等角度,以圖表方式對測試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此體現(xiàn)產品在所處的質量水平。
總體來看,有16批次產品佩戴裝置強度不達標,有19批次產品頭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不達標,有18批次產品頭盔耐穿透性能不達標,見下表4,這些產品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表4 檢驗項目不符合率統(tǒng)計表
(1)佩戴裝置強度性能。
佩戴裝置強度性能檢測項目模擬事故中頭盔受到外力勾拽,系帶破壞或脫落從而使頭盔失去保護的情況。結合檢測結果來看,全盔系帶質量遠遠好于半盔,僅有2批次不及格,不及格率16.7%;半盔的系帶則有14批次不及格,不及格率高達75%,質量狀況不堪入目。
佩戴裝置強度性能不及格的主要原因是生產企業(yè)使用了輕薄低劣的系帶和搭扣;有部分搭扣的塑料件采用的回收塑料生產,導致力學性能極差,也有部分佩戴裝置結構不合理,受力部分輕薄。部分生產企業(yè)偷工減料,忽視了系帶的重要性。
(2)頭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
該項目模擬事故中頭盔在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發(fā)生碰撞、跌落事故時保護頭部的情況,是頭盔產品最為核心的指標,能夠體現(xiàn)頭盔最主要的保護性能。
世界各國的研究者經過大量實驗,給出了顱腦耐受限度與碰撞力及動力學響應的關系。GB 811-2010《摩托車乘員頭盔》標準對B類盔規(guī)定:沖擊加速度的峰值小于400g;200g的作用時間小于2ms;150g的作用時間小于4ms,一般來說人體頭部不會發(fā)生顱骨骨折或腦震蕩。
結合檢測結果來看,全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遠遠好于半盔,有6批次不及格,不及格率50%;半盔則有13批次不及格,不及格率高達71.4%,質量狀況慘不忍睹。
頭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不及格的主要原因是生產企業(yè)使用了劣質的殼體和緩沖層,甚至有很多半盔結構的頭盔不使用緩沖層,也就無法在碰撞中通過緩沖層材料潰縮來吸收碰撞能量。部分產品的殼體采用了回收塑料或者PP料生產,抗沖擊能力較差。殼體和緩沖層是頭盔的主要成本來源,約占總成本的60%。這也是很多生產企業(yè)偷工減料的主要方向。
(3)頭盔耐穿透性能。
該項目模擬事故中頭盔在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發(fā)生事故時被周圍尖銳物體穿刺的情況。結合檢測結果來看,全盔耐穿透性能好于半盔,有5批次不及格,不及格率41.6%;半盔則有13批次不及格,不及格率高達71.4%。
頭盔耐穿透性能不及格的主要原因與吸收碰撞能量性能基本一致,另外還存在著部分頭盔結構不合理、通風孔設計過大導致抗穿刺性能降低的情況。
不同產品類別測試匯總見下表5。
表5 產品類別測試匯總
全盔結構的頭盔主要用于冬季佩戴,半盔則是夏季為主。總體來看,全盔的不及格率低于半盔的不及格率。主要是很多消費者在夏季喜歡佩戴采用騰空件結構的簡易的半盔,通風透氣性較好,這種類型的頭盔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1)不同購買渠道產品的檢測結果分析。
按照采樣地點樣品不達標率進行統(tǒng)計分析,見下表6。
表6 采樣地點不達標率統(tǒng)計表
本次監(jiān)測區(qū)域覆蓋了實體店、電商平臺等電動車頭盔的日常銷售場所,在電商平臺采集樣品較多,發(fā)現(xiàn)產品不達標的概率較大。經檢測發(fā)現(xiàn),電商平臺采集的電動車頭盔樣品的不達標率為57.9%,不達標率很高,顯示在電商平臺采集的電動車頭盔產品存在較大的使用風險,需要引起消費群體和監(jiān)管機構的重視。
(2)不同價格區(qū)間產品的檢測結果分析。
結合上表可以看出,售價在180元以上的產品質量較好,而價格低于90元的產品質量狀況比較嚴重。價格低廉的頭盔往往是大幅度犧牲了安全性能,可以看出,價格是影響頭盔質量的重要因素,建議廣大消費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不要選購價格過低的頭盔產品,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護佩戴人員的人身安全。
表7 不同價格區(qū)間采樣的樣品得分情況
建議消費者在正規(guī)渠道購買電動車頭盔,盡量避免購買價格過低的產品。不要購買無品牌型號、無生產廠家、無警示說明標識的產品。在選購時按說明書要求或在銷售人員指導下,正確系上系帶,扣上搭扣,用力拉一拉,不應出現(xiàn)系帶撕裂、連接件脫落及系帶扣松脫等現(xiàn)象。用拳頭或手指用力按壓頭盔的內緩沖層,應有輕微反彈感,以既不堅硬,也不出坑、不掉渣者為好。
頭盔作為重要的頭部護具,直接關系到3億輛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人身安全。從根本上來看,目前強制性電動車頭盔標準的缺失,加劇了市場的亂象。沒有標準,就沒有底線。許多生產企業(yè)通過制定要求極低的企業(yè)標準或干脆就沒有執(zhí)行標準,大批量生產無緩沖層的騰空件結構的頭盔。
當前頭盔特別是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的亂象根源在于缺少強制性的國家標準。建議盡快推動國標委制定出臺《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強制性國家標準,鼓勵先進頭盔企業(yè)、檢測機構參與其中,盡快為電動自行車頭盔劃定安全底線,通過既保障安全、又貼合市場實際需求的標準要求,規(guī)范行業(yè)發(fā)展。
在國家標準尚未出臺的情況下,調動各個行業(yè)協(xié)會的積極性,推動行業(yè)自律,推動產品標準化。同時,加大媒體宣傳力度,對現(xiàn)有團體標準進行宣貫,幫助消費者選擇有質量保障的頭盔產品,引領頭盔生產企業(yè)形成具有相當規(guī)模、品質優(yōu)秀的集群發(fā)展產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