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鳳
雙重血漿分子吸附術(DPMAS)是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治療模式之一,能實現(xiàn)對膽紅素、炎癥介質、細胞因子等物質的處理,為肝細胞再生、肝移植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1-2]。文獻[3-4]報道顯示,DPMAS 在高膽紅素血癥及全身炎癥反應綜合癥等重疾患者中的應用,治愈好轉率高達80%,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總膽汁酸均呈下降趨勢,其中總膽紅素下降約34.99%。其他研究[5-6]顯示,血液灌流器預沖是影響DPMAS 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因預沖管路、濾器及肝素劑量不同,預沖效果不一,易引起管路凝血堵塞,故需對預沖方法實施改進。本文對改良預沖法在雙重血漿分子吸附術中的應用現(xiàn)狀進行綜述,并對其后續(xù)研究及應用進行展望。
雙重血漿分子吸附術為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療模式之一,通過離子交換樹脂(BS330)、中性大孔吸附樹脂(HA330-Ⅱ)聯(lián)合作用開展血漿吸附治療,能實現(xiàn)對血漿中膽紅素、膽汁酸、炎癥介質、細胞因子的有效吸附或清除,改善黃疸癥狀,避免肝損害惡性循環(huán),為肝功能恢復、肝移植創(chuàng)造條件[7-8]。許開亮等[9-10]在肝衰竭高膽紅素患者中應用雙重血漿分子吸附治療,結果顯示,DPMAS 治療患者總膽紅素水平、總膽紅素反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血漿置換治療患者。尤德源等[11]在妊娠合并急性肝衰竭治療患者中應用雙重血漿分子吸附系統(tǒng),結果顯示,DPMAS 治療有效率大于血漿置換治療患者,且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總膽汁酸下降值相較血漿置換治療患者明顯偏大。
雙重血漿分子吸附術中常見因灌注管路、凈化管道凝血性堵塞造成治療中斷,而借助肝素生理鹽水對灌流器及管路實施預沖,能實現(xiàn)肝素化以預防凝血。如肝素濃度過低,則仍存在凝血風險,而肝素濃度過高,則肝素會隨著血液進入人體,導致機體凝血指標呈下降趨勢,易引發(fā)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13]。
陳中美[14]使用肝素生理鹽水與無肝素生理鹽水對管路實施預沖,結果顯示,肝素生理鹽水預沖組管路凝血率顯著低于無肝素生理鹽水組,但血室容量、出血率差異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其他研究[15]采用不同劑型的預沖液對血液灌流器及管路實施沖洗,結果顯示,無肝素生理鹽水預沖組出血率顯著小于肝素生理鹽水預沖組。
操秋娥等[16-17]采用不同濃度肝素對血流灌注器實施預沖,A 組采用500 ml 的5%葡萄糖、2000ml 的9%生理鹽水及肝素12500 U 對血液灌注器實施沖洗(預沖速度:100 ml/min),B 組采用500ml 的5%葡萄糖、2000ml 低濃度肝素(預沖速度:100 ml/min)、500ml 高濃度肝素(預沖速度:<50 ml/min)、500ml 的生理鹽水(預沖速度:100 ml/min)對血液灌流器實施沖洗,結果顯示,兩組凝血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B 組預沖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臨床常用預沖方法為靜態(tài)預沖法,即在沖洗液灌滿血液灌流器及管路后靜置30 min,而該方法預沖耗時長,相關研究[18-19]顯示,經(jīng)靜態(tài)預沖法對血液灌流器及管路實施沖洗,血小板計數(shù)顯著降低,但凝血活酶時間相較沖洗前延長了1.0~1.5 倍,極易誘發(fā)臟器出血。秦玉菊等[20-21]探究增加預沖周期對重癥中毒患者血液灌流后血小板水平的影響,對照組采取靜態(tài)預沖法,采用肝素生理鹽水完成1個預沖周期后,靜置30min,觀察組采用動態(tài)預沖法,即采用肝素生理鹽水完成第1 個預沖周期后即刻進行下1 個周期預沖,并實施預沖測試、調節(jié)排氣,結果顯示,觀察組血小板下降比例小于對照組,觀察組凝血發(fā)生率大于對照組。
血液灌流器及管路排氣是雙重血漿分子吸附術預沖的主要目的,臨床預沖操作中,為促進灌流器及管路中氣泡排出,護理人員需對血液灌流器實施持續(xù)低速沖洗,并拍打,當前臨床常用排氣方法有手拍法、錘拍法、抖動法。①手拍法。護理人員一手拿灌流器,以另一手掌大小魚際肌對其實施輕力度拍打,并配合晃動。②抖動法。確保管路、灌流器等緊密連接后,手持靜脈端20 ~30cm 上血路管,并以合適力度抖動,待氣泡進入靜脈管后,重復上述動作。③錘拍法。護理人員兩手各持1 個橡膠皮錘對血液灌流器實施輕力度反向拍打。任琴琴等[22]研究在血液灌流器沖洗中應用上述3 種排氣方法,結果顯示,抖動法排氣干預時間、干預刺激顯著小于手拍組、錘拍組,排氣效果出色。
以單泵采用不同沖洗液以100 ml/min 的泵流速自下而上實施沖洗,包括500 ml 的5%葡萄糖、2500 ml 肝素生理鹽水(20~30 mg/L),以手拍法對血液灌流器實施拍打以促進排氣,而后再以肝素生理鹽水(200 mg/L)按50 ml/min 的速度實施預沖,使灌流器充分肝素化,最后,采用500 ml 的無肝素生理鹽水對灌流器及管路實施沖洗,排出沖洗液后連機;采用3000 ml 的肝素生理鹽水(30~40 mg/L)對膽紅素吸附器實施沖洗,沖洗速度為100~150 ml/min,并以手拍法促進氣體排出。
取100 mg、50 mg 的普通肝素分別倒入HA330-II、BS330 兩灌流器柱體,搖勻后靜置30min,并準備3000ml 的肝素生理鹽水(30~40 mg/L)作為預沖液;護理人員將動靜脈管路與血漿分離器動、靜脈端相連,將出漿端與HA330-II 動脈端連接,取延長管連接HA330-II 靜脈端、靜脈壺,完成管路連接后,即可實施預沖操作,其中血液泵、血漿泵流速分別為100~150 ml/min、50~80 ml/min,待排氣完成后,即向濾器及管路加入預沖液,并分離連接管、靜脈壺,與BS330 血液灌流器動脈端連接,靜脈端經(jīng)延長管與靜脈壺連接,而后慢速預沖,以促進氣體排出;最后,采用1000ml 無肝素生理鹽水實施沖洗,待沖洗液排出后,引血上機。
覃勇等[23-24]采用上述兩種預沖方法對雙重血漿分子吸附治療中的灌流器、吸附器及管路實施沖洗,結果顯示,串聯(lián)預沖組最大膽紅素、最大膽汁酸清除率均顯著大于單獨預沖組,串聯(lián)預沖組預沖時間顯著小于對照組;單獨預沖法先對各部件實施預沖,再進行串聯(lián),易造成氣體進入,導致灌流器中樹脂粘結,膽紅素清除效果受到影響,而串聯(lián)預沖法能避免空氣進入,保證膽紅素吸附效果。李伊等[25]在肝衰竭DPMAS 治療患者中應用改良串聯(lián)預沖法,結果顯示,改良串聯(lián)預沖組凝血指標、肝功能指標表現(xiàn)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預沖組,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傳統(tǒng)預沖組。
DPMAS 治療能實現(xiàn)對肝內毒素的有效清除,降低總膽紅素、炎癥因子水平,而灌流器、吸附器及管路預沖則是DPMAS 治療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對DPMAS 不同預沖液劑型、預沖周期、預沖排氣法、管路連接的效果進行了比較分析,臨床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預沖液,制訂相應預沖周期、預沖排氣法及管路連接方案,以改善治療效果。但未就不同預沖流速對預沖效果的影響進行綜合敘述,且預沖液劑型研究仍有待細化,后續(xù)還需在沖洗液劑型、預沖周期、排氣方法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以改善預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