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海明
索尼的G大師系列鏡頭發(fā)展至今,已有十余種之多,其中有一支與眾不同的中長焦定焦鏡頭:FE100mm F2.8 STF GM OSS(以下簡稱FE 100STF,圖1),其特別之處在于型號名稱中的“STF”,即“Smooth Trans Focus”的縮寫,意為“平滑散焦”,光滑柔美的焦外成像是其最大的特點。一支優(yōu)秀鏡頭的性能指標可以有多個,簡而言之就是兩個方面:銳利逼真的焦內(nèi)影像和柔美的焦外,但這兩者常常是對立的,焦內(nèi)銳利的鏡頭往往焦外會比較生硬,焦外柔美的鏡頭又常常銳度不夠,如何做到兩方面俱佳,是光學設計師們的重要課題。索尼在該款鏡頭中采用的技術(shù)是在鏡頭內(nèi)加入“變跡濾鏡”(APD),所謂變跡濾鏡,就是一種密度由中央向邊緣逐漸變大的圓形漸變灰鏡(圖2),變跡濾鏡的應用可以在不影響焦內(nèi)銳度的情況下使焦外物體的影像產(chǎn)生連續(xù)漸變過渡,消除影響焦外美觀的二線性現(xiàn)象,形成平滑柔美的虛化影像。
這種技術(shù)為美能達公司首創(chuàng),該公司于1989年為美能達單反相機推出的135mm F2.8就是世界上第一支STF鏡頭,當時曾引起不小轟動,被譽為“四大名鏡”之一。索尼接盤美能達技術(shù)后,于2006年為索尼單反相機設計制造了光學結(jié)構(gòu)幾乎一樣的索尼135mm F2.8 STF鏡頭。2013年前后,索尼將戰(zhàn)略重心轉(zhuǎn)向全畫幅無反相機領(lǐng)域,并于2017年推出了這款FE 100STF鏡頭。該鏡頭的光學和機械結(jié)構(gòu)均經(jīng)過重新設計,和老款135STF有很大不同。光學結(jié)構(gòu)由原來的8片6組變?yōu)?3片10組,機械方面則取消了雙光圈設計,而最大的提升是實現(xiàn)了自動對焦,另外還加入了鏡頭防抖功能。和135STF的共同點則是都使用了變跡濾鏡,但凡事皆有利有弊,這種技術(shù)最大的弊端是變跡濾鏡會吸收一部分光線而使進光量減少,所以該鏡頭光圈環(huán)上標示的是光圈T值而非F值(圖3)。T值是綜合了光圈開度大小和鏡頭實際透光率的量值,使用T值更便于進行曝光控制。該鏡頭的最大光圈標為T5.6,也就是說,它的最大光圈雖然是F2.8,但由于變跡濾鏡的存在,實際的通光量只相當于F5.6,這就是為追求柔美焦外所付出的代價,當年那只索尼單反135mm F2.8 STF鏡的T值為4.5,減少了4/3檔進光量,而這支用于無反相機的FE 100STF則是減少了約兩檔進光量,索尼公司在該鏡頭上加大了變跡濾鏡的密度,以獲得更強的焦外柔化效果。這種設計思路的出發(fā)點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①單反相機的光學取景器的亮度與鏡頭進光量直接相關(guān),進光量減少則取景器變暗,而對于無反相機來說,進光量的減少并不會直接影響電子取景器的亮度;②當今相機的高感畫質(zhì)比十幾年前提升了不少,適當提高感光度以彌補進光量的損失并不會導致像質(zhì)的嚴重劣化;③防抖技術(shù)的加持也有助于用較長的曝光時間拍得清晰的圖像。
平滑散焦效果的調(diào)整
平滑散焦的程度是可以通過改變光圈大小來進行調(diào)節(jié)的,且只是在一定的光圈范圍內(nèi)有效,由圖3可見,平滑散焦(STF)效果是在T5.6至T8之間。T5.6(F2.8)即全開光圈時柔焦效果最明顯,隨著T值增大,焦外的柔化效果逐漸減弱,這是因為變跡濾鏡的中央密度很小,光圈收縮到T8以后,只有鏡片的中央部分有光線通過,變跡濾鏡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另外有一點必須知道:T5.6至T8,進光量小了一檔,但光圈實際上縮小了三檔,F(xiàn)4的通光量是T6.3,F(xiàn)5.6的通光量是T7.1,F(xiàn)8及更小的光圈T值和F值則基本趨于一致。
鏡頭做工和操控
該鏡頭重量為700g,拿在手里有一定的份量感,體積也不算小,和規(guī)格相近的FE 90mm F2.8 MACRO G OSS(以下簡稱FE 90MACRO)相比,鏡身稍微短粗一點(圖4),裝在α7R3機身上還算勻稱(圖5),所附遮光罩為圓筒形,內(nèi)有植絨,前端有橡膠包邊,用料和做工都比較講究。鏡身上共有三個轉(zhuǎn)環(huán):從前向后依次是對焦環(huán)、光圈環(huán)(兼散焦效果控制環(huán))和對焦距離切換環(huán);側(cè)面有AF/MF開關(guān)和防抖開關(guān)以及對焦保持按鈕(圖6),另一側(cè)的Click開關(guān)(圖7)可將光圈環(huán)切換至無檔位調(diào)節(jié)以消除調(diào)節(jié)光圈產(chǎn)生的“咔嗒”聲,拍攝視頻時可做到無聲調(diào)節(jié)光圈。
成像特點
“G大師”是索尼的頂級鏡頭系列,集中了該公司先進的鏡頭制造技術(shù),F(xiàn)E 100STF作為該系列中的定焦鏡頭,成像質(zhì)量究竟如何呢?筆者經(jīng)過測試和實拍,覺得可以用“刀銳奶化”來概括它的成像特點。先來說說“刀銳”,筆者測試了該鏡頭各檔光圈的分辨率,驚喜地發(fā)現(xiàn)全開光圈其分辨率就非常高,且整個像場畫質(zhì)很均衡,邊緣和中心差別不大??s小光圈未見分辨率有上升趨勢,從F2.8到F11(T5.6到T11)均保持著優(yōu)異的畫質(zhì),F(xiàn)11后分辨率開始下降。所以,如無增大景深的需要,使用時應盡量使用最大光圈拍攝,讓變跡濾鏡發(fā)揮最大作用,以獲得最柔美的散焦效果。最大光圈即為最佳光圈,變跡濾鏡在其中起了關(guān)鍵的作用,因為其密度是越到邊緣越大,通過透鏡的光線,越是靠近邊緣被吸收越多,這和收縮光圈有相似的作用,所以才能做到全開光圈就有頂級的畫質(zhì)。
近攝性能
近攝性能包括兩方面:最大成像倍率和在此倍率下的畫質(zhì)。目前在產(chǎn)的采用變跡濾鏡技術(shù)的鏡頭有四款:除索尼FE100mm F2.8 STF外,還有佳能RF85mm F1.2 DS、富士XF56mm F1.2 APD和老蛙STF 105mm F2。在這四款鏡頭中,索尼FE100mm F2.8 STF的最大成像倍率是最大的,達到0.25×,并且它在最大成像倍率時仍保持著優(yōu)秀的像質(zhì),具有很強的近攝性能。曾將其和FE 90MACRO微距鏡頭以及FE24~105mm F4變焦鏡頭的105mm端作過近攝對比,當三支鏡頭都在0.25×的倍率拍攝時,F(xiàn)E 100STF鏡頭的分辨率、反差和通透感均勝過FE 90MACRO微距鏡頭,充分體現(xiàn)了G大師鏡頭的實力;作為變焦鏡頭的FE24~105mm F4G遠攝時像質(zhì)不錯,最大成像倍率能達到0.31×,但在近攝時的像質(zhì)和上述兩支定焦鏡頭有較明顯差距。FE100mm F2.8 STF鏡頭的普通拍攝模式和近攝模式的切換是通過對焦距離轉(zhuǎn)換環(huán)來進行的,轉(zhuǎn)換環(huán)有遠和近兩個檔位:0.85m~∞和0.57m~1m(圖8),環(huán)上有個圓點小按鈕,按下后轉(zhuǎn)動該環(huán)實現(xiàn)拍攝距離的切換。這是一種機械切換,和大多數(shù)鏡頭的距離限位開關(guān)的原理是不同的,當由遠檔向近檔切換時,可看到鏡頭內(nèi)的鏡組向前移動了幾毫米以增加像距(圖9)。
說過“刀銳”,再來談談“奶化”。作為一支主打散焦的中焦鏡頭,它的特長還是在其獨特的焦外虛化效果。不過說到虛化,還是要將“虛”和“化”分開兩說,“虛”還不是它最大的特長,100mm F2.8的規(guī)格決定了其景深不會太小,同為G大師系列中的FE85mm F1.4和FE135mm F1.8的焦外都比它虛得厲害,但是FE 100STF鏡頭的“化”卻是獨樹一幟,它會在焦外虛影的邊緣形成平滑的過渡,產(chǎn)生柔美的虛影。為了比較STF鏡頭和普通鏡頭的區(qū)別,分別用FE 100STF和FE 90MACRO鏡頭全開光圈拍攝的同一場景(圖10、圖11),平心而論,F(xiàn)E 90MACRO也是一支優(yōu)秀的鏡頭,無論是分辨率還是焦外表現(xiàn)都相當不錯,但FE 100STF還是比其更勝一籌,焦外的虛影邊緣更為柔潤,沒有明顯的輪廓界限,如同化開的奶油一般,十分柔美。焦外的局部放大如圖12和圖13 。
焦外光斑也是STF鏡頭的一大特色:即如果焦外有點光源,STF鏡頭能形成完整的圓形光斑,即使在畫面邊緣仍可保持圓形,口徑蝕現(xiàn)象降低到最小程度,二線性現(xiàn)象和“洋蔥圈”也不復存在,圖14和圖15分別是用FE 100STF鏡頭和FE 90MACRO鏡頭所攝,圖16和圖17是畫面邊角局部的放大圖,由圖可見STF鏡頭的光斑更圓、邊緣過渡更為平滑柔和。
使用體會
使用FE 100STF鏡頭一年多,深感這是一支特色鮮明的優(yōu)質(zhì)鏡頭,在0.57m至無限遠的拍攝距離內(nèi)保持了一流水準的解像力、色彩還原和明銳度,同時又具有非常柔美的焦外成像。而它的短板也很明顯:就是全開光圈的通光量僅有T5.6,在弱光條件下使用會有所局限。不過在實用中發(fā)現(xiàn),T5.6的通光量也并非那么不堪,除了一些特別暗的情況,在很多場合下還是可以應用自如的,如果使用閃光燈,那就更不成問題。
下面以實例展示一下該鏡頭的成像特點,其中例1至11均為全開光圈拍攝,例12至15收縮光圈拍攝:
1 .《狒狒》(圖1 8),F(xiàn) 2 . 8(T5.6),1/320s,ISO200。自然光,手持拍攝,中間還隔了一塊厚約10mm的玻璃,圖19為局部,其位置已接近畫面邊緣,還保持著很高的分辨率和明銳度,全開光圈的成像素質(zhì)之高可見一斑。
2.《帝都魔蘭》(圖20),F(xiàn)2.8(T5.6),1/50s,ISO200??看?,背后放一塊白布,由于窗外比室內(nèi)亮很多,故背景呈純白,在最近對焦距離拍攝,焦點處花瓣上的絨毛細節(jié)清晰可見,近攝時的高素質(zhì)展露無遺。
3 .《小貓》(圖2 1),F(xiàn) 2 . 8(T5.6),1/125s,ISO200。是在家中客廳所拍,使用了一只閃光燈在左側(cè)做離機閃,把活潑好動的貓咪定格了下來。
4.《格?;ā罚▓D22),F(xiàn)2.8(T5.6),1/50s,ISO200。在室外拍攝,時間是傍晚,天色已暗,用小型閃光燈離機朝那朵格?;ù蚬猓扉T1/50s,讓背景欠曝兩檔以突出主體。
5 .《車模》(圖2 3),F(xiàn) 2 . 8(T5.6),1/125s,ISO400。拍攝于車展現(xiàn)場,適當提高感光度以彌補進光量的不足,ISO400,快門1/125s。
6.《時裝秀》(圖24),F(xiàn)2.8(T5.6),1/320s,ISO1000。拍攝于時裝秀現(xiàn)場,因為主體在運動,需要較短的曝光時間以獲得較高清晰度,提高感光度至ISO1000,快門1/320s。
7.《快樂童年》(圖25),F(xiàn)2.8(T5.6),1/800s,ISO100。拍半身人像,由于距離較近,可以取得不錯的散焦效果,即使比較雜亂的背景,經(jīng)過鏡頭的柔化也顯得不太難看。
8 .《依偎》(圖2 6),F(xiàn) 2 . 8(T5.6),1/640s,ISO200。近距離拍攝能更好地發(fā)揮變跡濾鏡的散焦作用,虛朦的背景很好地突出了主體。
9.《兜蘭》(圖27),F(xiàn)2.8(T5.6),1/80s,ISO100。放在窗口茶幾上的一盆兜蘭,背景是窗外的草地,由于距離遠, STF鏡頭將其虛化得極其柔美。
10.《彼岸花》(圖28),F(xiàn)2.8(T5.6),1/200s,ISO200。焦點對準中間的花朵,背景和前景柔柔地化開,夢幻般的感覺。
11.《綠色世界》(圖29),F(xiàn)2.8(T5.6),1/160s,ISO200。初夏的濕地,發(fā)現(xiàn)了一對豆娘,背景有點亂,但經(jīng)過STF鏡頭的渲染,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柔美的綠色世界。
12.《太湖春早》(圖30),F(xiàn)8(T8),1/500s,ISO100。春天,太湖邊,枝頭剛冒出綠葉,遠處帆影點點、水天一色,好一幅太湖早春圖。由于湖中的帆船距離很遠,如全開光圈則太模糊了,根本無法辨認,于是便將光圈收縮3檔到F8(T8),將焦點對準樹葉,使帆船輪廓隱隱可見,和清晰的樹葉產(chǎn)生虛實對比。
13.《蝕》(圖31),F(xiàn)8(T8),1/400s,ISO200。夏日荷塘,有片荷葉被蟲咬得千瘡百孔,仔細一看上面還有十多條毛毛蟲,觸目驚心,旁邊一片新鮮完好的荷葉和其產(chǎn)生了強烈對比。由于距離有點遠,為了湊近一點,只能探出身去,一手抓緊池邊的石頭,另一手單手持機拍攝,幸虧鏡頭有自動對焦和防抖功能,拍出的畫面像質(zhì)還不錯,蟲子身上的毛毛清晰可見,由于用了F8光圈,那片完好的荷葉也具有一定的清晰度。
14.《牽?;ā罚▓D32),F(xiàn)11(T11)1/160s ISO400陽臺,背景是天空,亮度比花高很多,按照花的亮度曝光,天空則過曝成無細節(jié)的純白。由于有幾朵花,想加大一點景深,所以將光圈收縮4檔至F11,鏡頭的超高解像力讓畫面細節(jié)十分逼真。
1 5 .《欲放》(圖3 3),F(xiàn) 1 1(T11),1/125s,ISO100。我們拍攝時,并不是所有的照片都需要虛化的。即使不提散焦,該鏡頭也是一支一流的鏡頭。此片用影室閃光燈拍攝,為追求整體清晰度,將光圈收縮到F11,鏡頭的高素質(zhì)將荷花花苞的質(zhì)感表現(xiàn)得非常棒。
適用題材和使用要點
從焦距和成像特點來看,該鏡頭主要定位于人像和靜物、花卉之類的題材。如拍攝人像,則半身像能獲得最佳柔化背景的效果,而全身像由于拍攝距離較遠,背景的柔化效果則略為遜色,如果拍攝時能將對焦距離控制在一米以內(nèi),柔化效果就比較明顯,而這恰恰是拍攝靜物和花卉很合適的距離,所以該鏡頭的最佳適用題材是花卉靜物,如果喜歡該鏡頭的焦外柔化效果又熱衷于拍攝花花草草,那么FE 100STF鏡頭是一個絕佳的工具。筆者現(xiàn)在除了拍攝特別微小的物體會用到FE 90MACRO鏡頭,只要是FE 100STF能拍的花卉、靜物和寵物之類的主體,則一定是用該鏡頭來拍。為了充分發(fā)揮這個鏡頭的特色,有一些技巧需要掌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處理好主體和陪體之間的關(guān)系,若兩者距離過近,則陪體會“虛”得不夠,導致“化”得不美。只要在實踐中揚長避短,不斷摸索規(guī)律,掌握虛實影像的把控,就能拍出滿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