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新紅
“雙減”,不是讓家長減輕對孩子教育的關(guān)注和引導。它其實更需要家長對孩子花心思、花精力。
那么,“雙減”之后,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做心理按摩師,給孩子心靈的關(guān)愛。讓孩子成為身心健康的人,遠比考高成績更重要。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家長要當好孩子的心理按摩師,學會以兒童視角去看待孩子成長中的問題,并給予適當?shù)膿嵛?、鼓勵、引導、助力,幫助孩子消減負面情緒,保持陽光心態(tài)。
做學習示范者,給孩子做優(yōu)秀的榜樣。父母是孩子的標桿,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家長必須明白:讓孩子真正行動的方式永遠是言傳身教。你希望孩子是怎樣的,你就要先成為怎樣的。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父母不是監(jiān)督師,不是糾錯師,而是示范者,要成為孩子眼中的榜樣、心中的偶像,用自己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不斷拔節(jié)的行動,影響孩子,改變孩子,成就孩子。
做成長引路人,給孩子指引人生的方向。教育專家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導師引路。家長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導師。我們不要只盯著眼前的幾門學科、幾次考試、幾個數(shù)據(jù),而要放眼孩子的未來。家長要做好方向引導,幫助孩子立志、立大志,將個人的學習成長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幫助孩子找到成長的內(nèi)生動力。
做習慣培養(yǎng)師,為孩子成長保駕護航。“雙減”政策落地,與其把目光聚焦孩子的成績是否下降,不如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真正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我們每天高達90%的行為是出于習慣,家長耐心培養(yǎng)孩子在學習、生活、勞動、責任,文明禮貌等各方面的好習慣,孩子將終身受益。
做興趣合伙人,支持孩子特長的發(fā)展。不少家長幫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鋼琴、古箏、舞蹈、書法、跆拳道等等,卻沒有問問孩子是不是真正感興趣。孩子的興趣和需求應該由孩子自己決定,而不以父母的認知決定,父母是孩子興趣的合伙人,而不是決定者。“雙減”后,孩子課余時間多了,家長更要引導孩子自我發(fā)掘興趣,進而提升孩子的人文、科學、藝術(shù)、審美等各方面的素養(yǎng),為孩子未來的品質(zhì)生活奠基。
“雙減”之后,家長需要扮演多重角色,在各種角色中完美轉(zhuǎn)換、無痕施教,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編輯 東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