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下老家常有人來,來了人,我總是問東問西的,賓主之間話稠的很,說得最多的,就是誰的日子過得“嚴(yán)窩”,誰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老家人走半天了,心里還總是牽牽掛掛的,忽然就感悟到了中國漢字實在是太偉大太神奇了。
人活一世,就是過日子。這日子就是太陽,誰的陽光充足,誰的生活就好;誰生活在山坳里,能照到的太陽光就少,日子就緊巴巴的。萬物生長靠太陽,沒有太陽的日子就黑乎乎的,就缺面無光。
在靠北的辦公室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深深感到向陽與背陰的巨大差距,在寒冷的冬天,向陽的房子本來就有暖氣,再加上明晃晃的太陽,在這面辦公的人穿著夾衣上班,而背陰處雖有暖氣,但還是覺得太冷,人要穿著厚厚的棉衣上班,即使是這樣,暖氣稍微跟不上,房間里就冷得坐不住。在同一個季度,甚至在同一層樓里,只是因為背陰向陽的不同,這日子的差別可就大多了。同樣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為什么有這么多的不同呢,就是因為各人過的日子不同。
母親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是:年好過,月好過,日子難過。
同一片樹林中剛長出的小樹苗,幾乎大小一個模樣,但幾個月后就有了變化,那些葉兒大一些個子稍微高一點點的,就能多得一份光和熱,就能多承接一份雨和露,幾年時間后,同一片樹林子中的樹木就變得大大小小的,幾十年過去后,大樹就把小樹歇死了,應(yīng)了那句古話:大樹底下不長小草。當(dāng)大樹參天而立之時,誰還想得到大樹下黃死倒腸的枯枝與大樹是一娘所生的呢。
我老家在隴東農(nóng)村,童年的生活曾經(jīng)在地坑莊子里度過,在漫長的冬天里,地坑莊子里的陽光總是來得遲走得早,最快樂的時光就是蹲在陽凹窩窩里曬暖暖,那是多么讓人向往的時光啊。長大了東奔西走,偶然的一天才省悟,自己受盡磨難也就是尋找陽光、尋找冬天里曬暖暖的地方啊。
母親在世時總是勸我,要好好過日子。過日子要積極行動,要善于奔走。在我們家鄉(xiāng),把會過日子的人家稱之為光陰好,把能過上好日子的人稱之為能挖光陰。
原來這光陰也能挖來啊。農(nóng)民辛苦,經(jīng)歷春風(fēng)秋雨夏暑,就是在挖光陰。挖光陰講究的是行動,要積極去挖,才有自己的好光陰可言,才有好日子可過。農(nóng)村人常講的一句話就是人有懶筋,把懶筋拉開了人就勤勞了。
漢字的妙處還在于:光陰,不但有光還有陰,也即熱了往涼處挪,冷了往熱處走。光陰一詞充滿了哲學(xué)意味,光陰是陰陽二極,是人生的正負(fù)兩面。挖光陰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陰,于是盛夏就創(chuàng)造了空調(diào),冬天就有了暖氣。
小時候讀過一篇童話《火龍衣》,說是一個長工因為頂撞了地主,被地主關(guān)在磨坊中,長工冷得受不了,推上空磨轉(zhuǎn)了一晚上,早上起來對地主說他穿了件火龍衣。故事的后半段,長工靠智慧贏得了生存的機會,故事本身也說明,日子要過好,就得行動起來,就得去積極去挖光陰。
如果住在地坑莊子里,就要早早地收拾柴火,種好莊稼,把土炕燒得熱騰騰的,把日子過嚴(yán)窩?;蛘咔趧谥赂粧晗洛X買來大塊的炭,把火爐生得旺旺的,火爐上熬上罐罐茶、烤上洋芋,那日子才叫過得有滋有味呢。
思緒萬千地正在往下寫,幾年不見的一個熟人來看我,張嘴就問,老荊,日子過得怎么樣?
正在挖光陰呢,我順口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