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無論何時何代,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國民素質的提高,都離不開知識和書。所以,書可以對任何人,而任何人也絕對有讀書的權利。
戰(zhàn)爭年代,老一輩革命家愛讀書,他們既是偉大的軍事家、思想家、政治家,又是大文人、大詩人。如果沒有知識武裝頭腦,他們就不可能高瞻遠矚、運籌帷幄。不讀書,他們就不可能作社會發(fā)展、人民進步的領頭人。
習近平總書記說,讀書能提高國人浩氣。從古代文人賢士到近現(xiàn)代名家,從教師、教授到一批批科學家,從領導干部到普通公民,各個領域,讀書、愛書者層出不窮。
古代亦不乏酷愛讀書之人,更有多種讀書方法,如鑿壁偷光、映月讀書、囊螢映雪、牛角掛書、帶經(jīng)而鋤……
我家的廚房有個瓷杯,用來放油,從祖父手里沿用至今。它不是什么寶貝,而是杯上一幅生動有趣的畫——《漁樵耕讀》吸人眼球。畫上是一群古人,一個書生坐在樹下,膝上攤書、正在誦讀。旁邊一漁翁收起魚竿,圍過身來認真聽讀。一頑童則手扶魚簍玩兒看。另一位樵夫砍柴歸來,停下腳步癡迷地聽著,連肩上的柴擔都忘記放下。還有一位農(nóng)夫勞作間隙,手拄農(nóng)具邊憩邊聽……
古人無論有無文化、是何身份,對汲取知識營養(yǎng),尚且如饑似渴,而處在多元文化時代的我們,則有幸于先人,因我們擁有祖輩留下的幾千年燦爛的文化歷史。如今,各種電視、電影、紙書、電子書等宣傳媒體,都是可學可取的載體,我們可以在浩瀚的知識海洋“暢游”。
近幾年,央視相繼推出抒發(fā)家國情懷的《朗讀者》,既是家信又是國書的《信中國》,既是詩、歌大賽又融進大量知識精髓的《經(jīng)典詠流傳》《詩歌大會》《民歌大會》《國家寶藏》等文化類節(jié)目。知識面涉及歷史、地理、軍事、政治、美食、風土人情、民族習俗等文化領域。這些欄目的創(chuàng)辦,掀起了又一輪文化學習的高潮。
讀書使人進步,讀書必求甚解。戰(zhàn)爭年代,抗戰(zhàn)將領彭雪楓有句名言:“學以致用?!笨釔圩x書的他,戰(zhàn)爭間隙擠時間讀書,曾把我軍戰(zhàn)略思想上升到了理論高度。與妻通信90 多封,有關讀書內(nèi)容的就多達60 多封。同時,凡有新書便蓋上“有書我未讀”的印章,可見其愛書、讀書之程度。
無論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很多作家之所以成為名家,皆因喜歡讀書,而愛書、讀書是不分高低貴賤的。一位普通的環(huán)衛(wèi)老人,每天下班總要到圖書館凈手讀書;處于戰(zhàn)亂、貧困時期的猶太人,戰(zhàn)爭間隙不忘讀書,即使去了墓地也要放書。他們認為,生命停止,求知還在。
據(jù)資料顯示,猶太人年均讀書64本,而中國人均才6 本。俄羅斯、日本及許多西方國家公民,無論排隊還是等車、候機,都不忘讀書。
歌德說:“讀本好書,是與許多高尚的人對話?!濒斮e斯坦說:“評價一座城市,要看他擁有多少座書店。”截至2016年,我國擁有圖書館2698 座,各省市都有自己的圖書館。每個公民都可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圖書館、閱覽室一角,靜靜地看書?;蛟诩依镆槐?、一本書、一張報,聽書傾訴、與報交流,讀書之樂趣自在其中。
讀書可長智,讀書可明德,讀書可修身,讀書可消遣。當你工作、生活勞累時,拋開紛繁打開書,即感疲勞頓消。
開卷必有益。老父生前十分喜歡我給他讀報、講書。每當我去看望他們,父親便像小孩等著好吃的一樣,盯著我的包,一旦我拿出書、報,父親就正襟危坐,認真聽讀。過后還要一起探討、評論。我家的讀報、聽書環(huán)節(jié)使父母饒有興趣,性格變得更加開朗,也更加關心國家大事。
朋友們,抽點時間,放下手機,拿起書來讀一讀吧。經(jīng)??纯磿?,不為別的,一為大腦“不生銹”,二為充實一下業(yè)余生活添情趣。
多讀書,讀好書,有益亦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