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玄
8月23日,深圳市消委會將今年上半年的消費投訴熱點進行了盤點。報告顯示,深圳上半年共收到消費者投訴76369宗,同比下降26.3%。投訴量排名前五的行業(yè)分別為:互聯(lián)網及通信服務、教育培訓、通訊電腦數碼、文體旅游服務、化妝品/美容美發(fā)/整形。針對“打卡0元學”、 培訓機構虛假宣傳、誘導貸款,手機維修質量難以保障,家政次卡商家爽約,退款周期長等四類投訴熱點,深圳消委會結合典型案例,發(fā)出了消費預警。
深圳消費投訴呈現(xiàn)三大特點
第一,金融保險服務、醫(yī)藥衛(wèi)生保健、公共設施服務等行業(yè)投訴量降幅較大。
受疫情直接影響的行業(yè)隨著疫情總體形勢得到平穩(wěn)控制投訴量降幅明顯。數據顯示,投訴量降幅較大的行業(yè):金融保險服務類下降66.18%、醫(yī)藥衛(wèi)生保健類下降60.40%、公共設施服務類下降55.83%。去年疫情期間,互聯(lián)網金融平臺投訴量上升,投訴主要圍繞理財產品逾期、利率高、亂收費、暴力催收等問題,今年上半年相關投訴明顯減少。
第二,攝影/家政服務、首飾/文體用品以及煙/酒飲料類等行業(yè)投訴量漲幅較大。
隨著疫情趨穩(wěn),經濟持續(xù)回暖,家政服務、飲品等居民日常生活類消費復蘇,黃金飾品消費及投資需求上揚,相關行業(yè)投訴量也隨之增多。數據顯示,投訴量漲幅較大的行業(yè):攝影/家政服務類上漲33.88%、首飾/文體用品類上漲28.34%、煙/酒飲料類上漲26.37%。
第三,預付式消費投訴量同比略有上升,商家“停業(yè)”投訴占比下降幅度較大。數據顯示,上半年,深圳的預付式消費投訴11702宗,同比增長1.96%,占總投訴量的15.32%。投訴量排名前三的行業(yè)分別為:教育培訓6957宗,增長8.86%;健身1501宗,增長4.02%;美容美發(fā)1201宗,下降42.51%。
深圳商家“跑路”現(xiàn)象有所緩解,消費者訴稱商家“停業(yè)”占預付式消費投訴量比例由去年同期的32.55%下降至19.84%,消費者訴稱商家“停業(yè)”主要涉及15家企業(yè)。
投訴熱點分析
“打卡0元學”背后風險大
上半年,深圳消保委共收到打卡返現(xiàn)類投訴347宗,主要為學習機、閱讀器、早教機等商品,也涉及在線課程等服務。以在線課程為例,消費者反映第三方在線課程平臺(下稱渠道方)上購買課程提供方(下稱課程方)銷售的“打卡0元學”課程,課程方中途屢次變更規(guī)則、提高打卡難度,消費者打卡完成后不予返現(xiàn),課程方和渠道方均未作出妥善處置。
典型案例:消費者訴稱,其于2019年年底在深圳百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麥荔媽媽優(yōu)選”平臺(渠道方)以358元購買了由杭州趣學樂科技有限公司(課程方)銷售的“七彩熊繪本0元學”課程,商家承諾完成306天打卡后全額返現(xiàn)。打卡期間,課程方多次更改打卡規(guī)則,不斷提升打卡難度,截至2020年年底,消費者按要求完成打卡,但課程方和渠道方均不予返現(xiàn)。課程方早前已“爆雷”,渠道方稱已于2020年7月向用戶提供二選一處理方案:1.提供其他課程作為補償;2.補償部分打卡金額。消費者不接受該處理方案,堅持要求渠道方全額返現(xiàn)。
深圳消委會建議:“打卡0元學”產品看似能讓多方受益,實則背后風險巨大。若課程方不能順利獲得融資,或者用戶打卡完成率較高,則資金鏈容易斷裂,造成兌付困難。課程方和渠道方在“打卡0元學”活動中均有利可圖,但出現(xiàn)問題后卻相互推諉責任,消費者因此面臨返現(xiàn)無法兌現(xiàn)的風險,建議消費者謹慎參與此類活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渠道方應與課程方承擔連帶責任,消費者與課程方、渠道方溝通無果,可向消委會、市場監(jiān)管部門投訴或采取法律訴訟的途徑維權。
培訓機構虛假宣傳、誘導貸款
部分培訓機構存在售前虛假宣傳、虛假承諾等問題,如進行夸大師資力量、優(yōu)惠力度的宣傳,虛假承諾包分配工作、考試保過、小班教學等,以及誘導消費者辦理貸款支付培訓費用,當消費者要求退款時,則以各種理由拖延、拒絕。
上半年,深圳市消委會共收到教育培訓機構虛假宣傳、誘導貸款相關投訴2050宗。其中,多名消費者集中反映“水靈子舞蹈”培訓機構存在虛假宣傳包分配工作、夸大師資力量、誘導消費者貸款或在消費者不知情情況下為其貸款等問題,涉及相關主體12家。
典型案例:消費者訴稱,深圳市龍崗區(qū)橫崗靈子舞蹈培訓部廣告宣傳培訓3個月包分配做舞蹈老師,消費者報名試課并繳納了部分費用后,被誘導貸款支付剩余教學費,消費者不同意貸款,要求退前期繳納的費用遭商家拒絕。目前,該舞蹈培訓部已注銷。
深圳消委會建議:部分培訓機構以口頭承諾進行虛假宣傳,口頭承諾雖有效力但存在舉證困難的問題,建議消費者要求商家將口頭承諾落實至書面合同,以避免后期舉證困難。消費者應根據自身需求和經濟狀況理性購課,謹慎選擇教育培訓“分期付款”,當心“培訓貸”“網絡貸”。
目前,上海、河南等地發(fā)布監(jiān)管辦法,規(guī)定“培訓機構不得強制、誘導學員使用消費貸款”。各培訓機構應加強自律,杜絕誘導貸款等營銷套路。
手機維修質量難以保障
上半年,深圳消保委共收到手機維修投訴262宗。被投訴的經營主體類型各異,除官方授權維修點、連鎖手機維修平臺外,也不乏電子市場入駐商鋪、街邊小店和電商商家。手機維修市場存在行業(yè)誠信缺失(偷換零件、小病大修)、山寨配件橫行、維修質量難保障、價格不透明、霸王維修條款等無序亂象,消費者權益易受侵害。
典型案例1:消費者訴稱,其將手機郵寄至淘寶店鋪“秒修客”處維修,寄回后發(fā)現(xiàn)256G主板被掉包為損壞的64G主板。
典型案例2:消費者A、B、C均曾于深圳閃電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閃電修”平臺維修手機屏幕。A訴稱,其在平臺下單時價格為300余元,維修完成后價格變成1000余元。B訴稱,其更換了宣稱為原廠屏幕,聯(lián)系售后客服得知所謂原廠屏幕只是“官方品質”,并無官方授權。C訴稱,其僅需更換外屏,但維修人員回收了其原裝內屏,替換成平臺提供的內外屏,20天后屏幕出現(xiàn)質量問題。此外,平臺承諾保修期180天,3名消費者更換的屏幕均在保修期內出現(xiàn)問題,平臺稱該問題不在保修范圍內,要求消費者付費維修。
深圳消委會建議:
消費者應首選手機廠家授權的官方渠道送修,若選擇線上手機維修平臺,首選“全程錄像”、口碑信譽良好的平臺。送修前應與維修商家明確維修項目、收費標準、質保政策等,確定維修價格,避免臨時加價,確定更換的配件是否為非原裝配件,對于承諾為原裝配件的應以錄音或書面等形式留存證據,維修完成后索要維修工單留作憑證。
家政次卡商家爽約,退款周期長
近年來家政服務次卡興起,作為預付式消費,家政服務次卡同樣存在商家單方面取消服務、退款周期長等付式消費領域常見的問題。
典型案例:消費者訴稱,其購買了深圳市輕松到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的保潔次卡套餐,成功預約服務后商家多次未履約,要求退款。商家規(guī)定退款需30個工作日完成審核,消費者無法接受。
深圳消委會建議:由于家政服務員流動性較大,如商家未經確認有家政服務員提供服務而開放預約,易引發(fā)無法履約情況。消費者在購卡前應仔細閱讀退款規(guī)則,評估接受退款條件后進行購卡。商家應合理評估自身運營能力,切勿過度售卡,避免因無法按時提供家政服務引發(fā)消費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