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宮廷里,皇帝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在眾多的妻妾中,僅有皇帝的正妻被稱為“后”,就是“皇后”。那么,為什么稱皇帝之妻為“后”呢? 在周朝以前,天子的妻子都稱為“妃”,周朝開始才稱為“后”。到秦王嬴政統(tǒng)一六國后,改稱號為皇帝,便稱皇帝的正妻為“皇后”。不過,這時候的后妃制度還不完備,直到漢朝才開始執(zhí)行較完備的后妃制度和等級劃分。在上古時代,“后”是帝王的稱號。如大禹的兒子稱為“夏后氏”。既然“后”在上古是帝王的稱呼,為什么后來又用來稱呼女性呢?從字形來看,“后”是個會意字。甲骨文中的“后”字,口字在左下方,右上方是一攏起的手;到金文中,字形成鏡像般翻轉(zhuǎn),攏起的手移到了左上方,并一直沿用至今?!墩f文解字》中說:“后,繼體君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發(fā)號者,君后也?!痹谏瞎攀献宀柯渲?,女性具有崇高的地位,一般為發(fā)號施令者。這時,“后”的意思指有權(quán)威的女性長輩。可見,作為帝王正妻的“皇后”便是從此引申出來的。
“衣”指“三衣”,即僧尼不同場合所穿用的三種法衣?!袄彙奔瓷崴玫氖称鳎设竺袄彾嗔_”而來。“衣缽”代表僧人隨身所有之物。佛教禪宗師徒間傳法,常以衣缽為信,稱為衣缽相傳。如《壇經(jīng)·行由品》:“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焙髞硪浴耙吕徬鄠鳌敝笌熗街g以技術(shù)、學(xué)問相傳授。
清光緒年間,上海數(shù)四馬路最繁華。四馬路上有座“青蓮閣”。下午三四點鐘后,這里車水馬龍,笑語嘈雜。最惹人注目的是打扮得花枝招展、扭捏作態(tài)的妓女。她們坐在馬車上,從大馬路繞黃浦灘到四馬路兜圈子,她們把這種招搖、賣弄行為稱為“出風(fēng)頭”。愛趕時髦的闊人及其小姐、少爺也雇輛馬車,出出“風(fēng)頭”。這樣,“出風(fēng)頭”便成了上海灘的一道風(fēng)景。此后,“出風(fēng)頭”便指華而不實、招搖過市、沽名釣譽之類的行為,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