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端水
摘要:中學物理是一門實驗性質的學科,它具有科學性、生活性,既具體又抽象,融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有很多抽象概念和定律,需要學生具有一定邏輯思維能力。教師應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進而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為提升綜合能力打下堅實基礎。筆者初步探討了如何提升物理課堂趣味性,提供給大家借鑒參考。
關鍵詞:中學物理;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6-001
中學生正處于大量涉獵文化知識、形成自己獨特思維習慣的階段,他們的思維模式還不成熟,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教師應該利用這個階段學生的特點,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幫助學生養(yǎng)成辯證思維習慣和逆向思維習慣,指導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養(yǎng)成正確的思維習慣。在中學物理課堂中,教師應采用多種有效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研究興趣,指導學生能夠利用學到的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一、將生活現象與物理緊密結合
上了中學后,學生初步接觸物理學,部分學生覺得物理比較抽象,很難學懂,學習興趣也有些喪失。教師應及時糾正這種觀念,引導學生講物理現象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和學習興趣,讓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研究。
(一)將物理知識活學活用在生活中
物理知識與生活現象是密不可分的,在生活中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從生活中得到啟發(fā),活學活用物理知識。比如,教師講課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識,可以引申到生活中的現象中,啟發(fā)學生思考生活中蘊含的物理原理,讓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學到的知識點可以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物理知識點就活生生存在于現實生活中。
(二)設計生活化物理小實驗
學好物理學,做實驗是必不可少的,物理就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開動腦筋,利用生活化的工具作為教具,涉及一些小實驗,來解釋學到的物理知識,提升課堂的趣味性。還可以利用學到的物理常識,設計出生活中的小游戲、小魔術等,將所學用于游戲中,寓教于樂,有效增加學習興趣。
(三)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物理學
物理現象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師在授課的同時,應該讓學生養(yǎng)成好的觀察習慣,敏銳地觀察到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比如,冬天比較干燥的時候,容易起靜電,頭發(fā)也很容易受靜電影響飄起來。通過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學生可以自己結合所學的“摩擦起電”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進一步提升學習興趣。
二、利用物理實驗活躍課堂氛圍
物理學科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其邏輯性非常強,既抽象晦澀,有很多公式和定律,又有生活性,它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學生在學習物理時,不能只是死記硬背一些物理公式,這種理解是不透徹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對物理知識加以應用,在課堂中引入實驗,對所學規(guī)律進行驗證,解除學生的困惑的同時,可以將原本沉悶的課堂轉變?yōu)樨S富生動的課堂氛圍,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主動性。在物理實驗中,學生對物理知識有了生動的理解,更加深刻地理解并認識物理定律,培養(yǎng)了嚴謹的科學精神和動手能力。
三、介紹物理學家事跡激發(fā)學習興趣
(一)利用人物事跡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物理學是純理科,本身比較枯燥乏味,因此要求教師能夠想盡各種辦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在適當時候引入一些人物事跡和人物趣聞,讓學生了解物理定律背后的故事,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對物理知識和規(guī)律探索產生濃厚興趣,引發(fā)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的興趣。
(二)利用人物事跡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
在物理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人物事跡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精神,引導學生敢于提問、敢于質疑、敢于探索。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伽利略對此提出自己的質疑,進一步研究實驗,最后牛頓總結出牛頓第一定律。證實科學家的多次質疑和探索,才推動了科學向前發(fā)展。學生在這些事跡的感召下,形成敢于質疑的科學品質,在學習過程中勇于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利用人物事跡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對于學習物理是非常重要的,培養(yǎng)學生學會觀察、善于觀察,對學好物理有很大幫助。善于觀察的物理學家在歷史上有很多耳熟能詳的例子,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案例,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如伽利略觀察到教堂中的燈的擺動,從中得到啟示,發(fā)現、證明了單擺的等時性。很多事例都證明觀察對于科學發(fā)現的重要性。
(四)利用人物事跡激發(fā)學生求知探索欲
在科學探索的路上,沒有一帆風順,探求真理的過程往往都是曲折的,在這個過程中,求知欲和探索欲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只有堅持不懈,持續(xù)探索,才能通往科學發(fā)現的道路。歷史上很多科學家為了探究真理,不言放棄、數十年如一日地在探索科學的路上堅持不懈。法拉第為了探究“磁生電”現象,堅持做實驗,寫了大量實驗日記,記錄了無數次的失敗經歷,最終研究出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這些活生生的案例能激發(fā)學生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更好地學習物理科學。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中學物理課堂中,可以想盡一切辦法、利用一切資源,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在課堂上充分利用生活現象、物理實驗以及科學人物的事跡故事,切實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進而提高學生全方位科學素養(yǎng)和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黃永平.生活中的物理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技術物理教學,2008(9).
[2]張旭東.應用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來進行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意義[J].創(chuàng)新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