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輝應該說,將古今中外的藝術(shù)名人、名篇、名曲、名舞、名畫等進行零星“詩化”再現(xiàn)的詩人不在少數(shù),但像謝克強那樣將古今中外的藝術(shù)名人、"/>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藝術(shù)“翻版”,抑或藝術(shù)“再生”?

2021-12-21 16:53:06>>>盧
星星·散文詩 2021年17期
關鍵詞:名曲名畫載體

>>>盧 輝

應該說,將古今中外的藝術(shù)名人、名篇、名曲、名舞、名畫等進行零星“詩化”再現(xiàn)的詩人不在少數(shù),但像謝克強那樣將古今中外的藝術(shù)名人、名篇、名曲、名舞、名畫等進行全面系統(tǒng)、分類分列的“詩化集錦”與“藝術(shù)再生”,在當今中國詩壇還是比較少見的。謝克強這組《藝術(shù)之光》好就好在它呈現(xiàn)出人類的心靈狀態(tài)和波段,它就像是人類情感的晴雨表,傳遞并預示著公眾感情的振蕩,折射出人類的思想、精神和藝術(shù)的軌跡,可見謝克強匠心獨具。

詩歌從“寫”這個層面上來說,它很像是一座雕塑,要的就是皮膚的紋絡和思想的肌理。在中國詩壇,謝克強可以說是一位出色的“詩歌雕塑家”。他的詩歌“刀法”很犀利,往往能夠在準確的意象“穴位”、延拓的意境“時空”、質(zhì)感的思想“肌理”、直觀的精神“立面”上進行雕鏤,這四位一體的“刀法”在他的《藝術(shù)之光》這組詩中得到全面的運用。比如他寫陶潛:“剩下的時間/在桃花源種幾畝薄田/若是疲乏裹滿泥濘/你就挽一抹白云荷鋤而歸/然后坐在庭院里/用酒去洗”。詩中的一個“挽”,是挽“一抹白云”;一個“洗”,是“用酒去洗”,多么出神入化的“直擊點”,而這個“直擊點”正是陶潛最能“出戲”的“節(jié)點”。的確,寫藝術(shù)名人,最怕就是簡簡單單的“形象翻版”。一個詩人,寫任何一位藝術(shù)名人,不管是直擊、重現(xiàn)或回憶,要的就是具有“切膚”的“點位”。所到之處,能一針見血以及入木三分。謝克強寫陶潛,若他僅在約定俗成的、屬于陶潛的“境地”中,寫一些悠然的、逸情的、夢幻的自然與文化語境,這最多只能算是一種情景“復制”,只能算是搬出原有的“東籬式”的夢幻桃源,或者制造廉價的抖包袱式的蜻蜓點水的噱頭。正是為了避開這些蜻蜓點水的噱頭,他將藝術(shù)人物放入一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節(jié)點,附在“歷史”的影子中,并以感觀、直覺、念想、情愫的“直通狀態(tài)”,直接抵達那時,那地,那人,給人一種“近在眼前,遠在天邊”如真似幻的藝術(shù)效果。在謝克強看來,“復制”與“再生”的過程,就是要把詩人所表現(xiàn)的藝品分解為感性因素,并能重新將其組合成“出人意料”之物。正是豐富的情感、自由的想象和語詞的張力在詩人馳騁的心中制造了許多奇妙的“酶”,它溢于言表并獲得某種“超驗”的表現(xiàn)形式,讓詩歌傳遞出“藝術(shù)”之外的新感覺、新經(jīng)驗和新思想。

從謝克強這組《藝術(shù)之光》創(chuàng)作路徑來看,用詩歌寫名人也好,寫名曲也罷,一方面,要讓每一塊漢字都是“自由主義者”。因為,漢字的“自由”,對詩人而言,算得上是終身的、無法替代的奢侈品。比如他寫《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手臂波動著/順著你充滿血性的手指/不可理喻的白鍵黑鍵/跌宕起伏/以奪人魂魄的雄渾與湍急/奔瀉一河激浪”。在這里,曲子與漢字幾乎是對等的,曲子取悅于漢字,漢字同時反哺于曲子。當你試圖也“手臂波動著”,你一定會感覺到有一股洶涌澎湃的黃河浪濤向你撲面而來,你完全可以乘上詩人為你提供的“詩歌之舟”在黃河里跌宕起伏。此時此刻,你真的可以享受到漢字本身在流動過程中帶給你的沖擊感、愉悅感、錯落狀和韻律美。另一方面,名曲大都是大家耳濡目染的“視聽盛宴”。正因為大家熟知,它類似于“大詞”,一種已被限定了的“大詞”。倘若詩人僅僅把它作為詩歌的“注腳”,無法將它的“限定性”變成可感的“幻象性”,那么,它充其量不過是進入另一個常態(tài)思維的慣性中,不過是一個名曲的翻版。鑒于這種很可能落入俗套的僵局,謝克強取之詞義的“彌漫性”,即語言的“張力”,重新進行排列組合,使名曲的“熟熱”面孔被陌生化,被延拓化。這樣的陌生化以及延拓化,就是意象的跳躍與意緒的粘連所產(chǎn)生的“錯落美”和“張力美”。也就是說,謝克強并沒有簡單地復制或復述名曲自身,而是選取名曲的“動感”所延拓的“張力空間”,并將名曲推向“再視、再感、再思”的境地,讓其在新的境地實現(xiàn)跨越式“回歸”。正是因為謝克強看準了詩歌的自由與張力的二要素,強調(diào)了語言的自由與張力,激發(fā)人們對藝術(shù)的感知與再認識,使藝術(shù)客體能在“感知”的光照下被人看見,使藝術(shù)客體的色彩、旋律、形體產(chǎn)生新的沖擊波,讓讀者可以感覺出藝術(shù)客體與偉大永恒的事物間的血緣關系,從而使藝術(shù)客體變得更加高尚而完美。

也許有人會問:名曲名舞早已“經(jīng)典在先”,無論詩人如何妙筆生花,不過是步它們的“后塵”。其實,謝克強也深知自己行進的艱難。但是,為了不至于讓自己的筆觸進入“死胡同”,詩人要面對的豈止是名曲名舞的“經(jīng)典在先”,而且還得面對名曲名舞作為文化積淀的“高峰”。究竟是仰望,還是仰望之后的攀登,謝克強選了攀登這一“自選動作”。以《楊麗萍:〈兩棵樹〉》為例:“在夢的邊緣/線條的靜止或者舞動/都以擴張的激情/擎一片蓊郁”。的確,名舞的“能動性”正是在于詩人能夠迅速“截獲”舞者最穩(wěn)定的、最有效的那一部分的“肢體語言”,任它“游離式”的舒展。當然,此時的舒展就不能延用人們對該舞原有的思維或?qū)徝婪绞?,而必須在詩人的牽引下,迅速形成詩人自己的“再編”系統(tǒng),并與舞蹈作品進行有效的融通,形成“此舞”又仿若“彼舞”的效果。古往今來,名曲名舞一直是許多人無法逾越的“經(jīng)典在先”的極致。因為自從它們成為教科書被固定下來,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名曲名舞在引導許多人的思維習慣、精神跋涉、信仰皈依,甚至是很宿命的生活節(jié)奏、稟性、乃至品格等方面都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這種根深蒂固的“模式”像一座燈塔,更像一座無形的大山。當謝克強念及“一任雙眼蓄滿二泉之水/汩汩泉水 倒映心空那一輪/冰清玉潔的冷月”時,一直被人津津樂道的《二泉映月》,悲愴性便不言而喻。也就是說,它的“悲愴性”很難被人分解開來,謝克強也不例外。那么,如何在“悲愴性”的基礎上,去強化它的情景化,乃至彌漫狀,是許多像謝克強這樣的詩人必須面對的問題。也就是說,如何將名曲放在思想的穿行中去充實《二泉映月》的“悲愴性”,去強化情景,重新去喚起人們的閱讀快感與新奇感,這是詩人們努力的方向。同時,和我們早已相遇的“經(jīng)典”,因為它一直處在我們熟知的時間和空間的系統(tǒng)里,支撐著我們內(nèi)心最柔軟的部位,直接訴諸我們的那些感情、意愿和目的,與我們的精神生活朝夕相伴。正是基于“經(jīng)典”如此豐厚的“先驗性”,要突破這一“高點”,任何簡單的想象或毫無感情的想象對“經(jīng)典”都毫無意義。可見,謝克強一方面要被“經(jīng)典”的先驗性所浸透,另一方面,他又要大膽地把“經(jīng)典”在自然或生命中通過“人本”的形態(tài)鮮活而生動地呈現(xiàn)出來,這種呈現(xiàn)就是一種天分。

當然,詩人天分的另一面,就是駕馭語言的天分。我一向認為調(diào)度漢字的“天分”來自對漢字的“偏激”,因為有了“偏激”你才有可能在“占有”漢字的基點上進行“生命化的調(diào)度”。有了對漢字的“偏激”,才會有技巧之外的“偶然性”與“彌漫性”。這樣的話,既能高度享受漢字的“通靈”,又能感受到生命的“質(zhì)感”。在謝克強看來,詩歌寫作首要的問題就是要解決“載體”的問題,謝克強在《藝術(shù)之光》中所選的名人、名篇、名曲、名舞、名畫等,就是想選用最佳的“載體”來寫最好的詩。由此可見,謝克強創(chuàng)作《藝術(shù)之光》絕非是一時興起,而是詩人本在的、親力的、所見的、積淀的、世相的“突然放大”。這種“放大”,我把它叫著載體與自身之間的“雙向投影”。比如,《徐悲鴻:〈奔馬〉》中,“從邊塞詩的第一行奔來/又向那一首歌奔去/蹄聲踏踏卷一路狂飚/掠過唐詩宋詞/掠過日月星晨/從我身邊一閃而過”。可見,謝克強很善于利用名畫這一“載體”與自身的創(chuàng)作進行“雙向投影”。在這里,既有中國人所說的“感興”“神遇”“興會”“感應”“天機”的影子,又有西學里的“直覺”“靈感”“直觀”“潛意識”“無意識”的影子,而這一切都直接根植于詩人個體生命的最高形態(tài)的自由。就《徐悲鴻:〈奔馬〉》這首詩而言,符號、色彩、聲音、思維是詩歌的“血液”。如此說來,按符號和色彩的功能,名畫一定是可視的、立體的、多維的、層次的“詩歌空間”;按聲音和內(nèi)審的功能,名畫又是流動的、跌宕的、回旋的、豐盈的“詩歌時間”??梢姡魏蔚摹皩徝馈倍加兴牡拙€,這個“底線”就是意念必須跟著載體來“緩解”和“分配”原有的審美模式和既定的原像,去喚醒“常態(tài)化”的“原點”。有了這個前提,詩歌空間才能被讀者“侵入”。

一方面,他溺于藝術(shù)的核心區(qū),具備了“歷史”的昭示和“生命”的軟化。另一方面,詩歌里的“載體”看似只有一種,卻往往有密集的意象且布滿了“尋根問底”的預示,有著一種“詭譎”與“傲然”的風范,呈現(xiàn)出載體與生命在“交感”中的“靈動”與“互補”,這便是我看好這組詩的緣由所在。

猜你喜歡
名曲名畫載體
昆山堂名曲師吳秀松生平考略
戲曲研究(2023年1期)2023-06-27 06:57:30
創(chuàng)新舉措強載體 為僑服務加速跑
華人時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2:44
名畫欣賞
十二生肖·蛇
名畫欣賞
堅持以活動為載體有效拓展港澳臺海外統(tǒng)戰(zhàn)工作
華人時刊(2020年15期)2020-12-14 08:10:36
與名畫撞臉
當名畫變胖以后
TiO_2包覆Al_2O_3載體的制備及表征
創(chuàng)新德育教育載體
中國火炬(2013年11期)2013-07-25 09:50:19
麻阳| 南靖县| 玉田县| 海丰县| 洛南县| 新乐市| 水富县| 新郑市| 那曲县| 洮南市| 怀集县| 清苑县| 宁德市| 永登县| 大兴区| 巨鹿县| 大同市| 太仆寺旗| 高安市| 新郑市| 醴陵市| 津市市| 宁南县| 泰和县| 安国市| 长宁县| 响水县| 通渭县| 滁州市| 桦甸市| 临夏市| 鹿邑县| 咸阳市| 金门县| 徐水县| 铜梁县| 涿鹿县| 招远市| 江西省| 枞阳县| 丰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