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爾格德
在當前社會,食品的安全與健康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已成為社會熱點話題,食品檢測作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環(huán),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從目前來看,食品檢測技術仍面臨諸多問題,很難保證食品安全萬無一失。本文首先分析了食品檢測技術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了解決措施。
一、食品檢測的重要性分析
食品安全直接關乎人們健康,還關系著社會穩(wěn)定,食品安全事故的頻頻發(fā)生,會對社會秩序造成極大干擾,并妨礙國內食品行業(yè)的發(fā)展,甚至影響經濟發(fā)展與國家形象。基于此背景,更需重視食品檢測技術,切實落實好食品檢測工作,從技術到管理全面提升食品檢測的可靠性,為食品產業(yè)的發(fā)展保駕護航。
二、食品檢測技術存在的問題
1.檢測技術較為滯后,監(jiān)管制度不夠完善。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監(jiān)管部門十分重視食品檢測,不斷出臺法規(guī)、政策、文件,對檢測流程加以規(guī)范,并立法加以保護。正是因為食品檢測制度已經成為常態(tài)化,所以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已經得到很大的好轉。但由于中小食品企業(yè)眾多,且分布較為分散,我國地方上的食品檢測機構力量不足、技術落后等,無法做到對所有食品都進行檢測,因此食品安全事故還是時有發(fā)生。比如舉國震驚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便是暴露出食品檢測技術及制度落后的典型案例,以當時的檢測技術水平,未能在奶粉中檢測出有毒成分三聚氰胺,再加上食品監(jiān)管存在極大疏漏,才使得毒奶粉銷售至全國各地,給嬰幼兒的身體健康帶來難以磨滅的傷害。
2.不注重食品檢測技術的研發(fā)。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國的食品檢測技術也有所發(fā)展,對于農殘、生物性污染物、轉基因食品等均能進行檢測。然而從靈敏度上看,我國的食品檢測技術還有待提高。隨著食品產業(yè)的發(fā)展,各種新型的添加劑等被研發(fā)出來,并添加到食品中,但由于食品檢測技術的落后,對于這些新型添加劑還不能做到快速、靈敏地檢出。
3.食品檢測覆蓋范圍不夠全面。食品加工種類繁多,但現有食品檢測方法仍做不到完全覆蓋,部分檢測技術發(fā)揮不了應有效用,尤其是對于有害物殘留,仍不具備高效、靈敏的成熟檢測技術,技術實力仍需不斷加強。比如,現如今食品添加劑濫用問題較為嚴重,但因缺乏嚴格、統(tǒng)一的技術標準,很難形成普適性的檢測技術,導致添加劑的檢測定性有難度。
三、食品檢測技術問題的應對措施
1.健全食品安全檢驗機制。要想改善食品安全檢測現狀,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就需要不斷健全現有檢驗機制,有序、高質量地實施食品安全檢測。相關部門應善于從過往的食品安全案例及檢驗經驗中汲取經驗,彌補檢驗機制的漏洞與不足,逐步完善檢測體系,使食品檢測更標準化,建立起高度統(tǒng)一的食品安全檢驗流程。此外,還要注重控制機制的完善,從管理上限定食品檢測技術的應用,使其更好地服務于食品安全。
2.注重食品檢驗技術的創(chuàng)新。針對檢測技術落后的問題,相關部門一定要重視檢測技術的更新,通過引入一些先進技術,來提高檢測質量。例如光譜檢驗技術能夠快速獲取食品數據,在短時間內高效完成安全檢測工作。
3.增加檢測設備的資金投入。通常來講,檢測質量與檢測設備密切相關,工作人員通常需要根據檢測樣本的差異性來合理選擇相應設備,掌握設備的正確使用方法,實現食品安全的科學檢測。為了提高檢測的精度和效率,一定要落實好設備應用工作,為此檢測機構要增加成本投入,不斷引進先進的設備,并及時對舊設備進行維護。
4.構建資源共享信息平臺?,F在全國各地都有檢測機構,多則十幾家,少則一兩家,每家檢測機構檢測的食品若有重復的,這不僅耽誤了時間,還造成了資源浪費。若全國的檢測機構建立一個共享信息平臺,每個檢測機構都把檢測的食品信息上傳到共享平臺,那么就會節(jié)省很多時間和資源。同時,消費者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及時了解哪些食品是不合格的,從而避免買到不安全的食品。
5.統(tǒng)一食品檢測技術標準。國家層面應牽頭構建統(tǒng)一標準,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便于檢測機構依法辦事,落實好食品安全檢測工作。在進行檢測時,檢測機構應當做到依規(guī)辦事,注重維護檢測的權威性。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關乎社會民生,而且隨著社會發(fā)展,食品安全作為基本訴求,人們會對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食品檢測的重要性會愈加凸顯。但在實際的食品檢測工作中,仍舊面臨檢測技術滯后、監(jiān)管制度不完善、技術研發(fā)力度不足、監(jiān)測范圍覆蓋面窄等問題,影響著食品安全。為此,相關部門要從多個維度做起,重視并推進食品檢測技術的研發(fā)、完善技術標準及檢驗機制、構建資源共享平臺,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