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曉鴻
摘 要 鋼架結構大棚便于調控棚內環(huán)境因子,使得棗果品質及采收時間均比大田棗樹高,有利于沾化冬棗設施栽培的大面積推廣。但不少棗農并不了解其環(huán)境特點及調控方法,無法充分利用大棚優(yōu)勢。對此,結合沾化氣候特點和冬棗重要生育期物候指數(shù),介紹鋼架結構冬棗大棚內環(huán)境調控措施及對冬棗生長發(fā)育的影響,提高棗農的經(jīng)濟效益。
關鍵詞 鋼架大棚;冬棗;環(huán)境調控;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qū)
中圖分類號:S628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9.090
沾化冬棗種植已成為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qū)絕對的支柱產(chǎn)業(yè)和農民賴以發(fā)展致富的主導產(chǎn)業(yè)。隨著沾化冬棗種植規(guī)模的擴大,氣象條件要素對冬棗產(chǎn)量和品質的影響日益凸顯,冬棗成熟上市時間較為集中,成熟期遭遇陰雨天氣導致瀕臨上市的棗果出現(xiàn)裂果、爛果的情況,經(jīng)濟損失巨大。種種原因使得設施大棚冬棗樹栽培受到越來越多棗農的青睞,合理有效的設施大棚內環(huán)境調控,將最大限度地提高沾化冬棗的產(chǎn)量,推動沾化冬棗產(chǎn)業(yè)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1 冬棗試驗基地概況
1.1 氣候概況
濱州市沾化區(qū)位于山東省黃河三角洲腹地,屬魯西北沖積平原,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升溫較快且干燥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降溫迅速。年平均氣溫12.8 ℃,年降水量510.1 mm,年日照時數(shù)
2 535.7 h,目前濱州市沾化區(qū)種植冬棗面積約3.33萬公頃,其中冬棗設施大棚面積約1 333.33 hm2。項目試驗基地位于沾化區(qū)馮家鎮(zhèn),試驗棚四周無其他設施大棚,無相互影響因子。
1.2 鋼架結構大棚基本情況
鋼架冬棗大棚肩高2.5 m,拱高4.5 m,跨度25 m,為連續(xù)雙拱棚,覆蓋聚乙烯高透光度薄膜,大棚為東西走向,棚頂部及南北兩側腰部設有連續(xù)通風口,同時通風口安裝防蟲網(wǎng)。大棚占地2 000 m2,棚內冬棗植株按大棚走向栽植,東西成列,南北成行,株距2 m,行距3 m。
2 冬棗大棚環(huán)境調控關鍵因子
隨著大棚冬棗栽培面積和產(chǎn)量的迅速提高,部分生產(chǎn)管理問題逐漸顯現(xiàn),冬棗花期和果實膨大期的大棚內環(huán)境調控尤其重要,而鋼架大棚栽培環(huán)境調控的關鍵因子是溫度、濕度和光照?;ㄆ诘蜏亍穸刃t影響花粉萌發(fā),造成無法正常授粉受精。高溫則造成焦花、落花,更是影響著果率。
2.1 氣溫
2.1.1 棚內溫度變化規(guī)律
冬棗大棚內溫度的變化取決于太陽的出現(xiàn)時段及光照強度等因素。棚內溫度一天內變化明顯,早中晚溫差較大,早晚溫度與外界溫度大體一致,但日出后棚內溫度迅速升溫,13:00—14:00時棚內溫度達到一天最高,夜間棚內溫度比棚外高1~3 ℃。而棚內溫度也因位置不同而出現(xiàn)差異,中間溫度高于兩側溫度,太陽照射時,頂部溫度高、下部溫度低,夜間和陰天則下部溫度高,頂部溫度低[1]。
2.1.2 溫度調控
大棚冬棗生育期適宜溫度見表1,冬棗花果期對溫度要求較高,大棚冬棗蕾期適宜的最高氣溫為28 ℃,花期適宜的最高氣溫為30 ℃。當棚內溫度達到28 ℃時,應打開拱頂最高處活動窗、棚雙側通風口,以便迅速散熱,減少熱輻射。密切監(jiān)視氣溫的變化情況,根據(jù)氣溫情況逐步增加通風口面積大小。設施大棚通風狀態(tài)下內外溫度比較見圖1,設施大棚噴施降溫劑后內外溫度比較見圖2。
雖大棚上配有透氣窗,但升溫快,散熱慢,仍使大棚內溫度與棚外溫度相差十幾攝氏度。一般在5月中下旬以無人機在棚膜上噴灑大棚長效降溫劑,阻隔日光中的紅外線等增溫射線進入大棚,從而有效降低棚內溫度。降溫劑有效期一般為3~6個月,降溫程度可通過降溫劑稀釋濃度控制,最高可降低棚內氣溫10℃以上。強日照時段,棚內果、葉表面溫度明顯低于棚外。在棚內,可以通過噴水等措施增加空氣濕度,鋪設遮陽網(wǎng)等措施減少全光譜日照強度。
冬季,冬棗進入休眠期,需關閉大棚。為減少熱量流失,棚膜盡量蓋嚴,四周堆土壓蓋棚膜下邊角。如在休眠期遭遇嚴寒天氣,可采用樹干綁縛干草和塑料膜、棗園堆柴等措施,避免整樹因凍死亡。
2.2 光照
2.2.1 大棚材料構架對光照的影響
冬棗大棚內光照影響因素包括光照時數(shù)、光照強度和光照質量,合理有效的光照不但能提高棚內溫度,還能提高大棚內棗樹的光合作用。冬棗花果期對光照需求量很高,而棚膜的透光度和大棚的棚架結構對光照質量有很大影響,新覆膜透光度高,而使用時間較長的膜透光度低;干凈的膜透光度高,而有臟污的棚膜比干凈的棚膜透光度下降40%~50%。棚頂膜面凝聚水蒸氣時,由于水滴的漫反射作用,也可使棚內光照減少10%~20%[2]。調查發(fā)現(xiàn),設施大棚棚架構造頂部平緩時,透光度會隨太陽高度角的降低和光線強度的減弱而明顯減小。透光度低時,棚內高溫將引起棗樹徒長,而這種情況在花果發(fā)育期更加嚴重,會引起棗吊徒長,影響花序分化,進而影響授粉受精及棗果發(fā)育。
光照強度對冬棗樹的優(yōu)質高產(chǎn)影響極大,冬棗葉片只有在光照強度達到光補償點時,才能進行光合作用;當光照強度達到光飽和點時,光合效率最高,葉片制造和積累的養(yǎng)分達到最高[3]。冬棗樹的光補償點為400~1 200 lx,超過20 000 lx時,光呼吸增加及葉溫升高,導致在達到光飽和點后光合效率略有下降[4]。
2.2.2 光調控
冬棗樹是喜光果樹,棚內種植應秉持中間預留樹體高于兩側樹體的原則,合理安排行距和修剪,萌芽前做好拉枝開角工作,盡量減少相互遮擋的情況。補光措施除選用優(yōu)質材料和采用透光率高的塑料薄膜外,還可采取掛反光幕、樹下鋪反光膜、延長光照時間和經(jīng)常清掃棚膜等措施。
2.3 濕度
2.3.1 棚內濕度變化及影響
設施大棚內濕度受土壤蒸發(fā)作用和作物蒸騰作用影響。大棚封閉時,棚內空氣與外界空氣不流通,土壤蒸發(fā)和棗樹葉片蒸騰產(chǎn)生的水汽使棚內相對濕度較大,白天日出后,棚內濕度隨溫度的上升而降低。進入5月后,隨著室外溫度上升,設施大棚內升溫迅速,5月中旬,大棚冬棗逐漸進入初花期,為防止高溫影響花蕾發(fā)育,白天進行通風晾棚,夜間關棚,隨著溫度逐漸升高,直至全面通風晾棚。冬棗不同生育期對濕度要求不同,冬棗花果期對濕度要求較高,花期濕度達60%以上才能使花粉正常發(fā)芽[5]。棗花蜜盤分泌蜜汁多,有利于吸引蜜蜂等昆蟲授粉。而棗果膨大生長后濕度過大會造成各類孢子真菌病害發(fā)生,因此要適時對設施大棚內濕度進行合理調控。
2.3.2 濕度調控
在上年度冬棗采收后進行冬灌,保證翌年設施大棚冬棗植株萌芽直至現(xiàn)蕾晾棚時段內的棚內濕度。如花期遇高溫干旱,因棗樹開花散粉一般在上午進行,為保證花粉發(fā)育所需濕度,可在初花期到盛花期期間的傍晚噴水增濕,具體噴水次數(shù)可視干旱程度而定,干旱嚴重可適當增加噴水次數(shù)。一般不在花期進行棚內灌溉,花期灌溉會引起冬棗樹旺長,消耗樹勢營養(yǎng),影響著果。如遇特別干旱而短期噴水不能解決問題時,可在末花期至幼果期的早晨進行大棚內滴灌,滴灌位置距離棗樹植株1 m處為最佳。
參考文獻:
[1] 朱坤松,馮偉丹.鋼架大棚內的環(huán)境特點與調控方法[J].現(xiàn)代農機,2012(4):36-37.
[2] 馬光躍,陳紅玉,楊俊強,等.臨猗縣不同架構型塑料大棚棗花期溫光差異比較[A].第十四屆華北六?。ㄊ?、區(qū))農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內蒙古自治區(qū)農學會,2016:4.
[3] 樊慧敏,趙志軍,程福厚,等.不同梨品種的光合特性研究[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0,37(11):115-117.
[4] 王永惠,李保國.棗樹光合特性的研究[J].華北農學報,1990(2):65.
[5] 梁健.溫室葡萄生產(chǎn)中日光與溫濕度的調節(jié)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2017(11):25.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