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祥濤
生我養(yǎng)我的大別山,不僅有著許多紅色的印記,而且近些年來,在當(dāng)?shù)攸h委、政府加大環(huán)境保護力度之后,這里的山更青了,水更藍了。每逢我們置身當(dāng)中,都有行走在綠色詩行中的感覺。自然而然,在我們的印記里,就留下了這些銘心的記憶。
之前,我總是以為,清塘坳的水,是用來想的。
我想,或許它處在山的一隅、水的一角、村的一方,該是夢常常光顧的那個地方。有時候,我也會這樣去想,它像是鄉(xiāng)間育出的小家碧玉,容易讓人生出許多的遐思和想象來。
在初夏的一個早上,當(dāng)我站在清塘坳水邊的一剎那,就知道,是自己錯了。
說實話,起初,我聽到這個地名的時候,并沒有急著把它放進我的期待里,而是把它存封在自己的心田中。因為我清楚,有很多事情都是見面不如聞名的,可能,留個念想會更好一些。但是,當(dāng)我真正地走近這兒時,卻發(fā)現(xiàn),清塘坳的水,是用來看的。
首先便是它的遼闊。清塘坳的水屬鲇魚山大型湖的水系,它處在鲇魚山湖中上游的一個岔口地段,只不過是,湖的一角在這里有了個回形的轉(zhuǎn)彎,結(jié)果就自然形成了這一處良好的港灣,所以它就有了鲇魚山湖的品行、氣質(zhì)與味道。所不同的是,它沒有去爭湖上那迷人的風(fēng)光和眾人邀寵的快感,而是躲在灣的懷里,靜靜地享受著自己的清閑。
清塘坳不是如一方塘、一個坳、一處豁口的單一存在,而是有像島樣的淺山圍著。那些山高低不一、錯落有致,山上的植被都很茂密,只是深淺的顏色不同,遠(yuǎn)遠(yuǎn)望去,有油畫般的感受。這個時候,由于山的輪廓、樹的倒影立在水里,山和水之間相互映襯,已分不清是山抱著水,還是水環(huán)著山,所以也就沒有了明顯的島嶼之間的那種視覺。
從水的四周來看,那些從入口處涌進的風(fēng),發(fā)現(xiàn)沒有適應(yīng)的環(huán)境,也沒有順勢的方向,只好掉轉(zhuǎn)頭走了。所留下的,是清塘坳水面相對靜止的狀態(tài)。看上去,水上既沒有波光粼粼,也沒有水光瀲滟,有的,是處子一樣的心境和安寧。
為了不打擾清塘坳的安靜,我走近水邊時,選擇了一處較隱蔽的地方呆下來,想做清塘坳臨時的鄰居。不一會兒,我看見一只綠翠鳥飛到我身邊不遠(yuǎn)處一根伸向水面的樹枝上。它先是看看腿上帶的水滴落在湖面上濺起的水珠,順便瞧一眼自己在水中的模樣,繼而把頭扭向我,看我沒有什么敵意后,就去忙著捕魚的事情。
等了好長時間,我看見綠翠鳥完成一個優(yōu)美的俯沖,本以為它會有一個大收獲,沒想到是空手而歸。再瞅瞅水,我一下明白了,因為水太透明,鳥看見魚時,魚也見到鳥,其結(jié)果是,一次狩獵,就變成了一場游戲。
不知道是綠翠鳥明白過來水清則無魚,還是三番五次地落空,想換個地方,竟一收腿,在水面上劃過一道水痕后,飛到對面水邊一棵樹上繼續(xù)瞭望。
很快,綠翠鳥掠過水面時,所掀起的波紋消失了。
沒了蟲聲、沒了鳥鳴,一切都重歸于寂靜。我很享受這種時刻,就靜靜地在那呆著,不去思考、不去浮想,把塵世間的那些事都拋在腦后,讓自己的身心都放松下來。要不是幾只白鷺從遠(yuǎn)處飛到對面的巢里哺育所引起雛鳥的聲音把我叫醒,我敢肯定,沒準(zhǔn)自己也會站成清塘坳的一道風(fēng)景。
是一絲淡淡的霧,把我的視線又引向水面。那絲霧是從鳥巢邊升起的,它貼著水面緩緩滑動,樣子像是守衛(wèi)湖面的巡視員,它們來到水上巡視一番,看看有沒有波紋以及漣漪。然后,牽著水的衣襟,左游游、右蕩蕩,消失在淺山的懷抱、水的灣處。
欣賞完霧絲以后,我就漫無目的地沿著水際線向前走,半是養(yǎng)神,半是慰心。走了一段時間,忽然,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湖水也是存在著風(fēng)浪的,在唯一一處露出沙石的水灘邊,我看到了水浪沖擊所留下的痕跡,那道道水印不光在展示著湖的年輪,也在書寫著水的生命的記憶。
我繼續(xù)向前散步,沒多久,繞過一個島灣,視野一下變得開闊起來。我看見,清清的水面,不僅有了碎銀般的波光閃著,而且,水路也多了些通道。不過,最能牽引我眼球的,是伸向水中的小島,那島小得只能容納三棵樹的存在,其情景有如畫家無意間散落的筆墨,或是有意的補白,從而使島與水之間相得益彰,相應(yīng)成趣。
在一處回廊邊,我意外地見到了一只小木船。船上沒人,但槳和櫓都在,這說明主人離此處并不太遠(yuǎn)。我看看停船的地方,和相對應(yīng)的方向,這兒不是渡口,這船一定是自家使用的交通工具。
我沿著蜿蜒小路的走向望過去,想看見炊煙或是聽到狗吠什么的,但是,沒有結(jié)果。此時,感覺到,所能擁有的,除了這里的水色,還有就是這片山水帶給我內(nèi)心的富足。
心想,這就夠了。
從走進你的那一刻起,我的心里一直沒能平靜,目光所及之處,除了驚奇,就是詩意。
這是熟秋的時節(jié),所有的農(nóng)作物都已收割完畢,留下的是一兩頭老牛悠閑地行走在田埂之上,期間也有三四只山羊?qū)ひ捰谏降琅?,偶爾還會有麻雀之類的鳥,散落在田間。
使我眼前一亮的,是那些烏桕樹。它們或長在路邊、或立于田埂、或生在山腳,相同的是它們都已成熟,不同的是,樹葉有淡黃、橘黃、淺紅、深紅等多個重疊的色彩,絢麗的結(jié)果,硬是把一個山村燃得十分燦爛。驚喜之余,我看見,越是樹齡長的樹,樹葉越是火紅,不知是經(jīng)風(fēng)雨、見世面多了,還是經(jīng)過了歲月的歷練、醞釀,才會像窖藏的老酒一樣,更加讓人沉醉。
我們是沿一條河流走近你的。這個季節(jié),河水變得溫婉,河床之上,沒有春的料峭、沒有夏的洪峰、沒有冬的寒冷,有的是愉悅、舒緩與雅致,這樣更適合我們?nèi)バ蕾p和親近。
那蜿蜒的河道,通過簡單的整修后,使河水有了節(jié)奏之感。無論是轉(zhuǎn)動的水車,還是梯狀的瀑水,都讓人既賞心,又悅目。有時水是在沙與石之間無音地靜流;有時是在潭里來一個有聲的回旋;還有時,是在石板上如細(xì)瀑一樣輕輕地掠過。整個過程,如同母親的愛一般,始終陪伴著我們。
河道上的橋,成了生活中的紐帶,不管是石拱橋、水泥橋,還是石步橋,都在恰到好處地連接著村莊、山道與學(xué)校,讓放學(xué)的、收工的,以及騎車的人都行走方便,使一切變得那樣的簡單和自然。
是彎彎的水泥小路,把我們送到村子的中心地的,村莊便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遠(yuǎn)遠(yuǎn)地看,村子像一個個花朵,一兩戶的,是開出的單只,七八戶的,則是盛開的花簇,升起的炊煙,就是吐出的花蕊了。走近時,這才看清,居戶的房子大都是白墻灰瓦式的仿古建筑,無論是房檐,還是門樓,修建得古色古香,只是大門和窗戶等擁有現(xiàn)代的元素。
水,是村子的靈魂。對于你來說,水是豐沛的、充盈的,除去山泉、河流之外,池塘便在村子中錦上添花了。許多的池塘,都是依村子而建,從蓄水的程度看,年代大都比較久遠(yuǎn),不知與傳說中的“千工堰”有沒有聯(lián)系,這個無從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池塘讓村子有了生機,而游弋在池塘上面的幾只鴨子,又賦予了水更多的靈性。
抬眼望去,最惹人矚目的,該是山中的楓樹和灌木林了。它們把這個季節(jié)演繹得淋漓盡致。雖然,山上也有松、竹、茶,還有巨石在爭寵,但都不能使紅葉或是黃葉失色。相反,卻增添了它們無窮的魅力。如果連著去看,它們與烏桕樹相輝映,達到了競相展姿的效果;單著看,山巒中間的一壟楓樹群,在那兒傾力地展現(xiàn)著一種釋放、一種激情、一種情結(jié)。沒想到,那一抹紅暈竟燃到了山外,燃向了天邊。
看著眼前的景象,再瞅一瞅飄落在身邊溪水里的楓葉,這個時候,最容易讓人產(chǎn)生出一種錯覺,是行進在現(xiàn)實之中,還是存在于一個紅色的夢里?
在醉秋里走進你,心,不想成熟都難。
坐在回去的車上,我還在不斷地尋思,是該返程了,要不然,自己或許也會成為你的風(fēng)景。
大自然的神奇往往讓人嘆為觀止,一景、一情、一物讓人留念,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我喜歡云霧,它快似飛絮,慢若輕紗,單如銀絲,厚像錦緞。
我看過黃山的云霧,雞公山的山霧,重慶的城霧,我雖被它們的霧色所折服,但我偏偏鐘愛湯泉池的泉霧。
在湯泉池住久了,就對它有了情,我不被它的山清水麗所染,不被它的亭臺樓榭所誘,卻慢慢地細(xì)品起湯泉池那溫泉所帶來的泉霧。
湯泉池的泉霧是由山色和湖光伴隨著58℃的溫泉組成的,由于有獨特的地理和地貌原因,就形成它獨特的熱冷相間的特色。它不媚、不俗、清新、淡泊,它像纖柔的少女,它的恣意,它的飄忽,任意一個動作都能讓你產(chǎn)生憐意。
那是一個朦朦朧朧的早晨,四周白茫茫一片。我被鳥語叫醒,站在二樓的陽臺上看湯泉池的泉霧。那是湯泉池最濃烈、最燦爛的泉霧。山水間都比較靜寂,除偶爾的鳥語,就是那較小的嘩嘩的泉聲。那泉是從塔的一個流水孔流出的,泉的四周被最濃的霧氣包圍著。那些霧比較緩,像剛織成的緞子,平滑而又柔軟。那些霧在泉的周圍起伏波動了幾次之后,就飄散開來,它們牽著手,連著袖,緩慢地向四方擴展。它們來到山上,來到樓邊,走向水面,走向小島和亭臺,就像舞臺上的仙女漫步一樣,輕輕地、緩緩地、柔柔地。當(dāng)有一股晨風(fēng)沖淡了它的衣袖時,不一會兒又一波泉霧會從泉的四周飄蕩而出。
可能是那兩位洗衣少女的攪動,使得那溫泉的泉霧強烈起來,那濃濃的熱氣,裹著淡淡的晨霧,隨少女的槌聲上下翻騰,然后左右回旋,末了隨姑娘的笑聲一同慢慢地散開。
我用手抓一把飄來的泉霧,張開手指,手心里什么也沒有,可能是從指縫處溜走了。我想這泉霧是不會被人左右的,它所追尋的是一種自由飄逸的情致。
泉霧最美的時刻就是霧花了。每當(dāng)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泉霧總是圍著那些青草和花枝張揚,那些熱氣和晨霧結(jié)成的水珠都結(jié)在花的瓣上、草的尖上、葉的莖上。泉霧特別鐘情初綻的花蕾,來到它們中間時總是抖一抖柔軟的身姿,然后在花枝之間緩緩地睡去,要是有哪枝花瓣輕輕張開笑臉,它就會趁機在新開的花瓣間卸下水珠,滋潤著花心。
多情的泉霧總是這樣纏著花身,久久地、久久地不忍離去,它讓霧中的花朦朧著美、隱藏著美、淡雅著美,直到太陽強勁照射以后,泉霧才漸漸地淡去。不過在泉霧待的時間最長的地方,總會留下相思,留下幾滴不愿離去的淚水。
泉霧流逝最快的季節(jié)要數(shù)夏季和秋季了。那秋季的泉霧是蜻蜓點水似的,轉(zhuǎn)瞬消逝,即使在泉的周圍婉轉(zhuǎn)來回一兩次,一會兒也就霧消云散了。
冬日的泉霧很單一,也很憔悴。特別是冰封大地的時候,萬物靜寂,天空灰蒙,湖水清靜,唯有生機的是那些裊繞的泉霧。那些泉霧像飄搖的紙鳶,左飄飄、右搖搖,不停地向上散去。偶爾也有低飛的,就沿著雪地輕盈地扭動身姿,那時的泉霧像絮,更像紗,像大地俏麗的紗巾,把個冷酷的冬日硬是系出幾許生機來。
湯泉池的泉霧是山水的造化,是大自然的饋贈,它除給人以醒目之外,更多的是帶給人們那種意猶未盡的美感。
雨,是著意的神筆,就那么輕輕幾下,把四月的金剛臺寫意得詩意盎然。
你看,那遍野的綠,嫩嫩的、淡黃的,清秀之中透著一種勃勃的生機。像水一樣的綠隨著凸凹的山體起復(fù)著,錯落有致。那種綠還像騰起的苗,一起向山上燃著。偶爾有巨石突起,那些綠又在石的四周競相擁簇,但不管怎樣展姿也遮掩不住石體,然后只有讓石露臉在外。那些綠仿佛不怎么甘心,竟把綠擁成波,最后向山的每一個角落蕩去。
除了綠色,這中間還存在著其他色彩。最顯眼的自然是那點點的紅,那些紅就是山上的映山紅了。映山紅成窩、成片地開著,它們是山上的驕傲,也是山上的精靈。它們的綻放,正趕上萬物復(fù)蘇的時候,無疑為萬綠叢中平添了無限的魅力。
除了紅色之外,白色也分外搶眼。黃蕊白花的桐子花大都開在一蓬一蓬的樹枝上,那些樹不怎么成片,偶爾有一兩棵較大的樹盛開著桐子花,不像是與綠色爭寵,倒像是為綠色做陪襯、為綠色做點綴。
最能體現(xiàn)金剛臺特色的就是那瀑了??吹狡伲悴槐叵氲侥菤鈮焉胶拥木奁?,也不必去想那一落千丈的豪瀑。你看,金剛臺的瀑是從山上流下的,那瀑很長、很高,是那種階梯狀的,這樣也就有了金剛臺自己的特色。那些瀑有飛著的,有緩慢爬行的,有一線流下的……
飛著的瀑就是在巨石之上飛速而下的,那樣的瀑下面會有很深很深的潭。那種瀑在完成一個優(yōu)美的翻騰跳之后會在潭里游動幾圈,然后再進行下一個回合的動作。
緩慢瀑是貼著石體而下的,它們雖然沒有瀟灑的動作,但它們的落差往往比飛瀑還要大。
一線瀑的過程很有趣,那些水在石的上面聚集起以后,就想著法兒地往下竄,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道石縫,它們就從石縫處溜了出去。
水,對于金剛臺來說是充盈的。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這里的水的話,那就是“清”。這些水沒有任何污染,為金剛臺這座天然的氧吧提供著豐富的生命源泉。
最好你來到潭邊,掬一捧水在手,良久你會感覺到只有手的存在,那些水會貼著你的手緩慢滑動。
如果你想與水親近的話,那么你就赤著腳來到潭中,那些寧靜的水會舔著你的腳。要是你不想打攪它們的寧靜,你就站在那兒看著清清的水和你潔凈的腳,體味那種美妙的感覺。不一會兒就有小魚兒游向你,這時你肯定會和它們嬉戲起來。
金剛臺國家地質(zhì)公園的東南方,有一廣場,這廣場就建在金剛臺的山腳下。據(jù)說也是近幾年建的。在廣場的東側(cè)建有陳列館。據(jù)介紹,館中存有許多烈士遺像和烈士們的生平簡介,記載著“商城起義”及紅軍在金剛臺上開展游擊戰(zhàn)爭的基本情況,還記錄了金剛臺上眾多的紅軍洞群等。
遠(yuǎn)遠(yuǎn)地看去,陳列館很別致,它的建筑是那種青磚瓦式的,很容易讓人想到江南那種院舍和雨巷。仿佛有清清的雨落在那些瓦上,讓人產(chǎn)生許多的沉思、許多的回味。
不知是什么時候,山上真的下起雨來。那些雨從山上慢慢地飄到山下,飄到存列館的瓦上,飄到那些爬山的、拜謁的、游覽的人們身上。起初他們并沒有理會,但隨著雨絲的變大,不一會兒功夫那眾多的傘花開了。紅的、藍的、花的……眾多的雨傘開在山上,開在山下,開在了細(xì)雨蒙蒙中。
走在金剛臺的雨里,不知心會不會長成種子。
站在韓沖茶場觀湖亭上的一剎那,我有種透徹心扉的感覺,總以為,自己是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稍稍,作一些思想上的調(diào)整后,就在那兒靜靜地瞭望。
時值仲夏,還是小雨剛住的時候。偏偏這個時間段相約,組織者卻說,是早就設(shè)計好的??磥恚肓藚s一樁心事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不過,雖天公不太作美,但也成就了許多的契合。比如,這雨后的茶場,倒是讓我們的心情,變得格外地爽朗和敞亮。
此刻,我發(fā)現(xiàn),眼前不知是山引領(lǐng)著水,還是水妖嬈了山,或許是共同的成就,就有了相互間的默契、纏綿與滲透。山是那種丘陵相連的淺山,水是一湖帶有深綠色的碧水,山和水互繞的結(jié)果,就有了許多的島嶼與水灣。那些島嶼是伸向水中的,那些水灣是環(huán)回到山凹深處的。要不是有三兩戶人家燃起淡淡的炊煙點綴其間,準(zhǔn)會讓人誤以為是走進了靜態(tài)的畫里。然而,就在近處,耳邊不光能聽到隱隱的鳥鳴,遠(yuǎn)處,還會不時地傳出一兩聲狗吠,以及偶有兩三只閑適的鶴,緩慢地從島嶼和水面上飛過。
這邊的山非常特別,不是荒山,不是禿山,也不是植被茂密的深山,卻是一座座茶山。難能可貴的是,所有的山上都種有茶樹,所有的茶樹都不是兩三年的茶苗,而是有著幾十年茶齡的茶樹,且茶樹都是從山腳種到山頂,這樣以來,如果遠(yuǎn)遠(yuǎn)地瞅,那山上的一排排茶樹、梯田,像人工涂上去的道道彩條,整齊劃一且十分好看。
這里的水很有個性。水與山之間沒有界限,仿佛生來就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或許,這就是此處的鲇魚山湖和浙江千島湖最大的區(qū)別。千島湖的水位,是以“金腰帶”著稱的,自然就拉長了山與水的距離。而這里的水,水中的草可以連到島上,島上的樹可以垂到水里,這種不分你我的連體行為,也就密切了山和水的關(guān)系??傮w來看,水以山成色,山與水互補。
實事求是地講,第一次真正讓我感到震撼的,是一組關(guān)于韓沖茶場的照片。照片是從空中向下拍攝的,水湄、茶山、島嶼、家園、綠樹、藍煙……最搶眼的是那條水泥小路,從一面連山中走出,又向三面臨水中走去,它們像一條條經(jīng)脈,沿山頂蜿蜒著通向村子、小島、涼亭和水邊的步行道。整個山型,似章魚張開的腕,其茶壟是它的指紋,島嶼就是它伸向湖里不規(guī)則的足了。
那組照片,征服的不單單是我的眼球,還有想去韓沖茶場一探究竟的心。后來,韓沖之行,就成了很期待的事。
說實話,韓沖離我的家鄉(xiāng)很近,近到我可以用腳步來丈量,丈量的時間是在上小學(xué)時就進行的。起初,我們的學(xué)校就在韓沖,當(dāng)時每天背著書包跑兩個來回,感覺像是從自家大門串到鄰家大門一樣。從那一刻起,我并沒有把兩地分為彼此,這其中,不僅僅是因為我的學(xué)校,還有的,就是我在這里走過一段沒有血緣的親戚。
提起走親戚,不得不說一個動情的故事。我的母親是從遠(yuǎn)處嫁到我們這兒的,鄰居可能是考慮到母親在本地的孤單,就把韓沖娘家和母親一個姓的親戚介紹給母親。身處異地他鄉(xiāng)的母親,樂于接受了。很自然,我們每年正月的頭幾天,會到茶場走親戚??墒?,后來由于鲇魚山湖的修建,住在水區(qū)的親戚們都遷往他處。最終,宴席雖是散了,但那份情感依然還在。
組織者“我們沿水邊走走”的建議,中斷了我的想象。
這時,大家把目光聚集在一起。首先,我們來到了水邊的農(nóng)戶人家,其中有一戶正在做茶。問及情況時,茶農(nóng)笑著說,這是做夏茶,雖然夏茶沒有春茶那么貴、那么好喝,但它有自己的特點,也可以讓我們多增收一些!說完,好客的茶農(nóng)給我們每人泡了一杯。拿起茶杯,我們發(fā)現(xiàn),夏茶的湯,綠中透著淡黃,飲之,略帶微澀,卻有香氣飄出,品后感覺,生津止渴,回味持久。
茶農(nóng)還說,你們這個時間來,茶山上是看不到什么人的,清明、谷雨前后,茶山上到處是人,采茶的、做茶的、買茶的,非常熱鬧。那個時候,你就是到路邊走一走,空氣中都能聞到茶的香味。
和茶農(nóng)聊得很愉快,話題也就多了。
我們問,你們的收入主要是種茶嗎?茶農(nóng)說,是的,但也還種植一些其他作物。多年前,我們還利用過鄰湖的優(yōu)勢,進行網(wǎng)箱養(yǎng)魚、攔湖叉養(yǎng)魚和釣魚等,后來因要對湖水實施保護,我們就再沒養(yǎng)魚和釣魚了,就連漁船都收了起來。接著我們又問,那么,是不是對你們的收入有影響呢?茶農(nóng)說,也不,這些年,我們這里開展新農(nóng)村建設(shè),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治理力度加大,山青了、水藍了,茶葉的品質(zhì)也就更好了。加上,我們又開發(fā)了綠茶、紅茶的系列產(chǎn)品,收入不但沒有降低,反而還有所提升。
從茶農(nóng)家出來,隨后,我們就沿著環(huán)湖步道,來到水邊的桃花島上。上了島,我便樂了。心想,這哪里是什么想象中的桃花島?。靠瓷先?,這島上僅有的,就是石礅、石條圍著一個圓形的石桌,并沒有發(fā)現(xiàn)桃和桃花的蹤影,甚至都見不到什么桃樹。于是,我就在那暗自思量,怎么會取名桃花島呢?百思不得其解后,我又想,是人們對陶淵明筆下那理想世外桃源的一種向往,還是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桃花源的一種詮釋?!不得而知。
沿桃花島去怡香亭,需要經(jīng)過一個很大的水灣。路上,有許多難走的地方,這使我這個不善攀爬的人,心生膽怯。臨了,還是組織者的一句不走回頭路的話,讓我惰性消失,勇氣大增。
依怡香亭下來,我們發(fā)現(xiàn),路兩邊開有眾多的格?;?,貌似列隊歡迎的使者。我知道,格?;ㄊ抢_的市花,“格桑”是“美好時光”或“幸?!钡囊馑?,茶鄉(xiāng)人把它栽在這里,不難看出這其中的寓意。
車返回,路過老家時,我從車窗處向外看。那一刻,我在想,水湄上的家,離故鄉(xiāng)真的很近,如果測算的話,僅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