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出艙
出艙時間:7月4日8時11分
出艙人員:劉伯明 ?湯洪波
出艙任務:為機械臂安裝上臂支架等,并借助機械臂進行移動、抬升艙外全景攝像機、完成應急返回驗證
總用時:7小時
出艙活動又被稱作太空行走,是指航天員離開載人航天器乘員艙進入太空的活動。太空環(huán)境惡劣,航天員面臨失重、低氣壓和氣溫不穩(wěn)定以及強輻射等諸多挑戰(zhàn)。隨著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出艙艙門的開啟,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身著由我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先后出艙,開展中國空間站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
三名航天員在此次出艙活動中分工明確。在出艙的兩名航天員中,其中一人需為機械臂安裝上臂支架,包括腳限位器、工具臺等,隨后借助機械臂進行移動。另一名航天員借助艙壁上安裝的扶手,爬行到作業(yè)點進行輔助工作。航天員在開展艙外任務時,一旦出現(xiàn)緊急情況必須快速返回氣閘艙內(nèi),用艙載的應急供氧來保證生命安全。所以,出艙航天員需要開展應急返回驗證。
抬升艙外全景攝像機也是此次出艙活動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全景攝像機在發(fā)射時安裝的位置較低,視場角有限。航天員需通過擴展攝像機的視角來改善全景攝像機的視野。
出艙過程中,艙內(nèi)、艙外航天員通過話音溝通,由艙內(nèi)航天員通過仿真軟件以及判斷他看到的圖像來進行操控。另外,由艙外航天員自主操作機械臂,在安全性上也有更好的保障。艙外航天員在運動過程中一旦發(fā)現(xiàn)有碰撞的風險,可直接按下急停裝置,機械臂就會停止工作。
通過首次出艙活動,航天員出艙能力、應急能力都得到了有效驗證,特別是在艙外進行長時間工作,人與裝備的結(jié)合為后續(xù)航天員對空間站進行維護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
第二次出艙
出艙時間:8月20日8時38分
出艙人員:聶海勝 劉伯明
出艙任務:安裝艙外的熱控擴展泵組、再次抬升艙外全景攝像機、組裝艙外的工具箱
總用時:5小時55分鐘
首先,航天員利用機械臂,從空間站頂端的出艙口轉(zhuǎn)移到空間站尾部的資源艙,然后在此處安裝兩個熱泵。之后,航天員乘坐機械臂返回到出艙口,在出艙口附近對全景攝像機進行再次抬升。最后,航天員到出艙口的隔壁,安裝腳限位器和助力手柄。這個助力手柄可以協(xié)助航天員在艙外就能直接開啟艙門,為后續(xù)的試驗任務做準備。
航天員手持熱泵,乘坐機械臂緩慢地從節(jié)點艙向后移動到核心艙后端的資源艙,另一位航天員爬行至操作工位,輔助完成擴展泵組的安裝。此次安裝的熱控擴展泵組中含有兩臺熱控流體回路循環(huán)泵,是天和核心艙熱控系統(tǒng)的重要設(shè)備,對航天員生活以及空間站設(shè)備正常運轉(zhuǎn)非常重要。
此次出艙活動進一步檢驗了我國新一代艙外航天服的性能,檢驗了航天員與機械臂協(xié)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艙活動相關(guān)支持設(shè)備的可靠性與安全性。有了首次出艙的經(jīng)驗,本次出艙活動較原計劃提前了1小時完成既定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