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萍 鄒潔建
(1 廣州大學 廣東廣州 510520;2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廣東廣州 510520)
頓悟學習理論又叫直覺性理論,是格式塔心理學派的重要理論。格式塔心理學派為現(xiàn)代西方心理學主要流派之一。在20世紀初,代表人物韋特默、苛勒和考夫卡等人研究出了該流派。這個流派主要是研究心理現(xiàn)象的整體、或形狀,所以格式塔心理學又被稱為完形心理學[1]。他們認為,心理現(xiàn)象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識經驗中的整體性或者結構性,認為整體性并不等于部分的總和,意識的經驗并不能與感情和感覺這些元素的總和,認為思維也不是觀念上的簡單的聯(lián)結。這個學習理論是由科學家苛勒所提出來的[2]??晾沼煤谛尚勺鰧嶒灒ㄟ^長達7年的觀察研究,研究動物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而得出的研究結果。通過黑猩猩的研究,形成了苛勒頓悟學習理論的基礎,也是我們分析其頓悟學習理論的重要材料。在這些研究當中,苛勒把他的實驗分為了兩種類型,一種是直接就可以達到目的的稱為“直接道路”;另外一種類型是要通過其他途徑才能達到目的的,稱為“迂回道路”。迂回道路的實驗又設計為三種:第一種是用自己的身體來用作迂回的實驗;第二種是通過用工具來達到目的的迂回;第三種是通過制造工具來達到目的的迂回。因此,苛勒對頓悟的概念定義如下:所謂頓悟,就是突然地理解,就是不經邏輯的分析推理而僅憑直覺一下子領悟到學習對象的本質特征?!盵3]而頓悟學習,則是通過對知覺環(huán)境中各種要素進行重新組織,整體進行感知,突然領悟到了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而產生的學習過程”[4]
和尚鸚鵡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jié),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勁有力,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后,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據(jù)研究表明,和尚鸚鵡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非常適合用作頓悟行為研究的實驗動物。至今,還沒有相關的學者開展過和尚鸚鵡的頓悟學習能力方面的研究工作。因此,本研究以和尚鸚鵡為研究對象,采取迂回實驗方法,探究和尚鸚鵡頓悟學習能力的情況,為動物的頓悟學習能力提供科學依據(jù)。
研究對象為一只雄性的成年和尚鸚鵡。之后再對其進行一個月的訓練,使其有基本的認知能力。例如:對實驗人員的親近行為、能夠按照實驗人員的指令去完成和執(zhí)行相關的任務。每天實驗人員都需要定時給和尚鸚鵡喂蔬菜、水果和食物。蘋果是和尚鸚鵡最喜愛的食物,因此可以將蘋果作為實驗的主要原材料進行實驗。
鸚鵡的訓練
實驗一:運用獎勵喂食的方式鼓勵和尚鸚鵡去完成相關的指令和操作
訓練和尚鸚鵡推動一個玩具小車到指定的地點(在這個指定地點做紅點進行標記),并在這個位置上放置一粒葵瓜子,只有當?shù)孛嬗屑t點標記時才推動車子,反之則不推車子。在訓練之前,盡量保持一段時間不給和尚鸚鵡投喂食物,這樣通過獎勵喂食的方式就能有效訓練和尚鸚鵡推動車子到紅點,當達到目的地時就獎勵食物,不推動小車子到紅點,就不獎勵食物。不斷的進行訓練,指導和尚鸚鵡推動小車子到紅點后就能馬上獲得食物。
實驗二:通過食物引誘的方式激發(fā)和尚鸚鵡去完成相關的指令和操作
懸掛一片蘋果在一個小車子上,適當?shù)恼{節(jié)到和尚鸚鵡能夠啄食到的位置。在訓練之前,盡量保持一段時間不給和尚鸚鵡投喂食物,這樣通過食物引誘的方式就能有效訓練和尚鸚鵡站在1個車子上去啄懸在頭頂上的蘋果。鼓勵和尚鸚鵡站在車子上去夠食物。
最后,將這只學會了推動小玩具車到指定地點和能夠站在一個車子上去啄食懸在頭頂上蘋果的和尚鸚鵡,放置在一個地面沒有紅點但有小車子和蘋果的屋子里。
結果發(fā)現(xiàn)和尚鸚鵡的行為表現(xiàn)與黑猩猩非常相似,一開始,和尚鸚鵡在懸掛的蘋果下面到處走動和轉圈,沒有任何辦法去夠蘋果片。但經過了一段時間,有趣的事情發(fā)生了,和尚鸚鵡突然把小車子推到了蘋果片的下面,然后登上小車子上面去啄食蘋果片。
可見,學會爬上小車子是這一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表明為了得到報償而朝一定方向推小車也是這一行為的重要組成成分??偠灾?,頓悟行為是由特定的一系列的因素構成,包括了推車子和登上車子去夠食物。只有掌握了這兩種行為才能最后吃到蘋果。
頓悟是一個高級形式的學習行為,越高等的動物這種學習行為和能力就會越發(fā)達,在動物界,人類則最發(fā)達。頓悟的過程包括了對問題的了解、綜合思考問題和最終解決問題。其中,最簡單的頓悟行為就是繞路行為。在設計的時候,讓動物遠離食物,通過繞過障礙才能最終接近食物。通過上面的實驗,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鸚鵡也具有頓悟學習能力,不僅僅只有人類才具備這種能力。目前,有關動物的頓悟學習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體現(xiàn)在黑猩猩上,最著名的是猩猩疊木箱和接竹竿取香蕉兩個實驗[5]。前面的實驗是把一只黑猩猩關在了一間小屋子里面,然后在這個屋子的頂部懸掛一串香蕉,并在這個屋子的地面上放置幾個大小都不一樣的木箱子。黑猩猩單獨站在地面上,或者站在一個箱子上都不可能摘到屋頂上的那串香蕉。必須通過策略,把幾只木箱子重疊在一起,并且要站在這些木箱子上,才能摘到香蕉。還有另外一個有趣的實驗,就是把一串香蕉放置在關著黑猩猩的籠子的外面,旁邊放置了幾根口徑不一樣的竹竿。要獲取香蕉,黑猩猩只能把這些竹竿連接在一起,制作成一根很長的竹竿,才能夠到香蕉。這些實驗表明,黑猩猩只有同時學會兩個環(huán)節(jié)動作,對整體進行分析,才會最終解決問題。這些實驗表明了學習的過程不是盲目的過程,而是融匯貫通,突然頓悟領會的過程。這種頓悟是對所有因素、各種情景、解決問題的各個方法之間相關關系的理解后得出來的頓悟,具有整體性。本實驗的結果表明,和尚鸚鵡解決問題的方式與黑猩猩的類似,如果單獨掌握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并不能最終解決問題。只有同時學會推動小車子到目的地,并學會登上小車夠食物,才能最終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和尚鸚鵡也存在著遲疑的時候,這也表明頓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和尚鸚鵡經過一段時間思考之后,就會做出最后正確的決策。由此看出,和尚鸚鵡的學習能力和黑猩猩類似,都具有頓悟能力。能對問題的綜合因素進行分析,最終解決問題。在我們對和尚鸚鵡的學習實驗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下面的三個特點:一是在實驗當中,和尚鸚鵡出現(xiàn)了很長時間的停頓,它表示出來遲疑不定,并環(huán)顧四周,繞著車子亂跑的現(xiàn)象;二是這種停頓表現(xiàn)為它前后行動的轉折點,停頓后行動目的明確;三是停頓遲疑后轉折出現(xiàn)一個不間斷的動作序列,體現(xiàn)出突然之間的領悟。這些特點充分表明了和尚鸚鵡在行動之前突然明白了應該怎么進行,領悟到了自己動作、情境和目的的關系。因此,可以從實驗中看出,鸚鵡學習并不是盲目的試錯的漸進過程,而是突然豁達、突然領悟的結果。這種頓悟不是對個別因素而產生的反應,而是整個情境、目的、要素和最終解決問題的方法之間的相互關系整體的綜合理解。無論是黑猩猩還是和尚鸚鵡,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行為的結果都是一致的,這也表明了頓悟學習對于高級動物解決實際問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人類在實際生活中,也會出現(xiàn)連續(xù)幾天或者幾周都對一個問題想不出解決的辦法,但是突然間答案就在腦海中呈現(xiàn)。 這種學習的特點就是突然性,這種學習行為比試錯的學習過程要快很多。
隱形知識包括個人的經驗、理解、觀念和信念,這些隱性知識的發(fā)揮對于組織創(chuàng)新和知識管理傳播非常重要[5]。但其中涉及人類認知心理特征的基礎研究非常缺乏,以上鸚鵡頓悟行為的實驗為我們認知心理特征提供了基礎的研究數(shù)據(jù),讓我們從學習行為本質層面去研究這些學習的認知的過程?,F(xiàn)代心理學所指的“頓悟”是瞬間對知識的理解領悟,是在“格式塔 ”變化后對事物間本質關系和規(guī)律的理解[6]。Wallas進一步將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劃分為四個階段:準備(preparation)、醞釀(incubation)、啟發(fā) (illum ination)和驗證 (verification)。在準備階段,關鍵信息已經部分地被提取出來, 意識知覺水平之下的某種“力量”使得必需的信息更加容易被個體獲取[7]。當有外界刺激作用時,這一被激活的信息就可以輕易被全部提取出來,即所謂的“擴散激活機制”(sprea-ding activation mechanism)[8]。從而個體理解潛力被激活,出現(xiàn)知識創(chuàng)造螺旋上升的飛躍突變,可用量子能級的躍遷來作為類比這種頓悟學習機制,這方面的實證研究已在學習心理研究中得到學者們的頓悟學習是一種潛移默化積蓄的過程,直到有一個明顯的認識飛躍而出現(xiàn)質變,從而,使個體的行為模式或規(guī)則出現(xiàn)重大變化[9]。
總之,通過對黑猩猩取香蕉和疊箱子實驗的總結,可以發(fā)現(xiàn)黑猩猩在面對復雜問題情境時,在初次獲取食物的行為失敗后,其并沒有表現(xiàn)出盲目嘗試和紊亂的動作,而是在一段時間的思考后,觀察整個問題情境,并突然有了某種領悟,隨即采取行動,很快順利解決了相關的問題。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和尚鸚鵡的這些行為與黑猩猩異常的相似,這也表明動物的頓悟能力是個體在利用一段時間的思考之后,運用自身的智慧和理解能力對所遇到的情境與自身關系的頓悟,不單單是訓練動作的一個積累或者是盲目嘗試的結果。可見,動物也可與人類一樣,運用先天所具備的能力,對環(huán)境中相關事物之間的關系有一定的認識,并能在思考后產生頓悟,進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是不需要依賴于長期的練習和經驗的積累,但是頓悟也是在學習達到一定程度后所作出的表現(xiàn)和結果,一定的經驗積累是產生頓悟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