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清代福建文人生卒年叢考

2021-12-31 09:19吳可文

吳可文

清代康熙年間,江蘇著名文人尤侗指出:“七閩為人文淵藪,載籍之富,幾汗牛馬”。[1]清代眾多福建文人中,有相當一部分生平情況未詳。這種“未詳”存在兩類情形:一類是世易時移,文獻散佚,確實無可考證;另一類是由于“載籍之富”,學人們未能盡覽,本可以考證卻尚未考出。后者正是有志于知人論世的學人應該為之努力的。林鼎復、陳定國、鄭方坤、王溱、林廷禧都是清代福建有一定影響力的文人,其生卒年有的未經(jīng)考證,有的眾說紛紜。本文題為生卒年考,實際上務(wù)求精確。能考出季節(jié)者,不滿足于年份;能考出月份者,不滿足于季節(jié);能考出日期者,不滿足于月份。茲按年輩順序考證如下:

一、林鼎復:生于明崇禎五年壬申(1632),卒于清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

林鼎復,字天友,一字道及,又作道極,福建長樂人。少負異質(zhì),讀書過目成誦。以薦舉入仕,長期擔任常州府督糧通判,曾兼攝宜興、長洲、吳江等縣,居官精干清廉。建議運糧改由漕運,獲準實行后官民兩便,因權(quán)宜行事落職,于無錫縣行館赍志以歿。其人篤于友誼,工吟詠,兼擅書法。

林鼎復長期在蘇、錫、常一帶為官活動,與當?shù)匚娜顺牾⊥€甚多。舉其要者,如長洲文人尤侗《看云草堂集》卷八收錄《林天友明府招同諸子集虎丘雨中送春限韻》;宜興文人陳維崧《迦陵詞全集》卷十三收錄《滿庭芳·丁巳元夕后三日謁別駕林天友于長洲官署賦贈》《滿庭芳·花朝后一日林天友邀同云臣為南岳之游詞以紀事》,《迦陵詞全集》卷十四收錄《水調(diào)歌頭·平遠堂雨中即事林天友使君席上同曹顧庵丁藥園胡存人吳香為園次六益余澹心尤悔庵宋既庭錢宮聲顧云美伊人天石趙旦兮毛行九分賦共享煙字》;無錫文人顧貞觀在福州作《榕城春社林天友道山亭攜酒招諸同人讌集》,收錄在《征緯堂詩》卷下;康熙十五年(1676)林鼎復曾為太倉文人顧湄的《重修虎丘山志》作序。[2]這樣一位被陳維崧譽為“詩篇宦跡,雙斗早梅清”的文人,所有傳記資料均未記載其生卒年。[3]

明末清初福州文人黃晉良的《林天友別駕哀詞》為考證林鼎復生平提供了關(guān)鍵線索,現(xiàn)擇要迻錄如下:

常州通判林天友先生罷官旅居于無錫,病歿而訃不及于鄉(xiāng)黨。有至親周君伯舉來告云:六月二十二日也。晉聞之,慘淡終日,曰:郁郁哉!其死也。君于晉最厚。及茲死而不能敘述其平生,與其郁郁不可告人之志,以宣于遠近,于君則不瞑,于晉為忘交。

未幾逢國難,兄弟共遜荒野。事定稍出,以大將軍范達禮薦,及兄芃并授通判,君得常州。在官滿九載,數(shù)兼視縣篆,顯才能。

晉老矣!君之儷,吾母之同堂兄弟也。君年則少于晉十有七歲。其交則許以輩行。是以痛之深,而辭之尤戚戚也。忘其節(jié)焉。[4]

上引哀詞提供了兩條重要信息:林鼎復的忌日是六月二十二日,林鼎復比黃晉良小十七歲。只要能確定黃晉良的生年,林鼎復的生年自然迎刃而解。鄭梁所撰《黃君晉良墓志銘》記載黃晉良“生明萬歷乙卯十一月某日”;[5]黃晉良《贈陳白巖六十九生日》題下注:“白巖與余同乙卯,差長一月”。[6]均可證明黃晉良生于萬歷乙卯(1615),往后順推十七年,林鼎復生于崇禎五年(1632)。

康熙二十年(1681),顧貞觀離開閩中,擬先期到達京城,在京城等待秋冬之際由寧古塔返回的吳兆騫。當年清明日既是林鼎復的生日,又是閩中友人們集體為顧貞觀送別的日子,祝壽和送行兩個儀式便一并舉行了。黃晉良為此作《清明日同集不棄陶缾為林天友別駕誕辰兼與顧梁汾中翰敘別即事有作》。[7]康熙二十年清明日乃二月十六日,這自然就是林鼎復的生日。

黃晉良另有《寄吳門高澹游》題下注“丙寅十月一日”:“天友別駕逝后,吳門游子關(guān)切者少。而弟則以老憊簡交,與居僻巷,即有行者,非至親極暱不能追溯故耳。頃周丈回閩,稍悉足下動靜”。[8]“頃”字說明“周丈回閩”就發(fā)生在近期,則周丈便是上引《林天友別駕哀詞》中的“至親周君伯舉”,因此林鼎復卒于丙寅年(1686)六月二十二日。

綜上所考,林鼎復生于明崇禎五年壬申(1632)二月十六日,卒于清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六月二十二日,享年五十五歲。

二、陳定國:生于明崇禎十三年庚辰(1640),卒于清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

陳定國,字昌乂,號紫巖,又號荔園,福建長樂人。出自長樂江田詩人世家,乃宋末民族英雄陳公榮的后裔。乃康熙十一年(1672)舉人,然未有出仕的記載,其主要貢獻是編撰《江田詩系》。此書由陳肇曾先為纂輯,曹學佺、錢謙益作序,嗣后陳騮、陳定國復加編次,尤侗作序。黃晉良認為:“《江田詩系》將來續(xù)編,當以紫巖為珠髻”。[9]對陳定國詩藝評價頗高。但其詩集失傳,生卒年也至今失考。

黃晉良《和敬堂全集》卷二十四編年排列,《己巳元旦書懷》的后一首詩是《贈陳紫巖孝廉五十初度》[10],接著是《早春聞鶯和陳亦夫》。據(jù)上引《黃君晉良墓志銘》,黃晉良“卒今康熙己巳四月某日,春秋七十有五”,可見這是黃晉良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則陳定國五十歲當年肯定是己巳年(1689),逆推其生于崇禎十三年(1640)元月。

蘇州文人徐釚于康熙三十年(1691)第一次入閩,即與陳定國過從甚密。徐釚《南州草堂集》卷十四收錄《藍公漪招同杜湘草彭石鍾陳紫巖君浩小飲中原草堂即事》《陳紫巖招同人集高尋書屋用今古倡和詩原韻》《同紫巖公漪登鼓山絕頂》《臨滄亭聽泉小飲和紫巖韻》《別涌泉寺至下院山亭與紫巖公漪匆匆小飲即去》等均可為證。此卷收錄的《荔水莊宴集贈林同人》乍看與陳定國無關(guān),細玩詩意便會發(fā)現(xiàn),雖然當時荔水莊主人是林侗(字同人),但召集此次宴會的是陳定國和藍漣(字公漪)。[11]此后徐釚再次入閩,恰逢陳定國去世,徐釚想起陳定國前次的殷勤款待及其一生懷才不遇,寫下了哀挽之作。相關(guān)作品收錄在《南州草堂集》卷十六,編年排列,卷首注明“起癸酉正月,至乙亥十二月止”。[12]不難看出,從《癸酉元旦》到《冬日同竹垞稼堂夜宿平望僧舍》乃癸酉年所作。從《元夜硯莊小集同樵水友汪》到《閏五月十七夜翁岸甫招同王露湑攜酒登高臺望月》乃甲戌年元月至閏五月所作,《挽陳紫巖孝廉》就在其中:“重過西園路,斯人竟邈然。酒壚藏夜壑,竹戶冷荒煙。游屐從誰借?遺編絕可憐。應知搖落意,空負孝廉船”。[13]則陳定國卒于甲戌年(1694)上半年。

綜上所考,陳定國生于明崇禎十三年庚辰(1640)元月,卒于清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上半年,享年五十五歲。

三、鄭方坤:生于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卒于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 或1756)

鄭方坤,字則厚,號荔鄉(xiāng),福建建安(今建甌)人,歷任邯鄲知縣、景州知州、河間府同知、登州知府、武定知府、兗州知府等?!肚迨犯濉肪硭陌侔耸暮汀肚迨妨袀鳌肪砥呤皇珍浟肃嵎嚼さ膫饔洠梢娻嵎嚼げ粌H是福建重要文人,在全國也有較大影響。鄭氏著述頗豐,有《經(jīng)稗》《五代詩話》《全閩詩話》《國朝名家詩鈔小傳》《詩話醍醐》《嶺海文編》《嶺海叢編》《蔗尾詩集》《蔗尾文集》《卻掃齋唱和集》等。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以下簡稱《年表》)依據(jù)《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的記載,將鄭方坤的生年定為康熙三十二年(1693),《清代詩文集匯編》《全清詞·雍干卷》《全閩詞》的鄭方坤小傳和鄭永《鄭方坤研究》所附《鄭方坤年表》也持相同觀點。鄭方坤的卒年向無確考,上述文獻均未考出其卒年,《清代詩文集匯編》指出其乾隆十九年(1754)尚在世。

《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載:“鄭方坤,福建人,年四十六歲。由進士雍正五年十一月內(nèi)補授直隸邯鄲縣知縣,九年四月內(nèi)用景州知州,乾隆三年十二月內(nèi)補授河間府同州(“同州”應為“同知”之誤)”。[14]乾隆三年(1738)四十六歲,逆推其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必須指出的是,官員履歷和登科錄之類的官方檔案,大多出自傳主個人之手,有時會出于某些原因刻意隱瞞或篡改真實年齡。官方對此心知肚明,似乎也不為已甚。鄭方坤的同鄉(xiāng)好友陳治滋在覲見乾隆帝時留下了這樣的記載:“乾隆五年十月,臣奉命來沈請訓,上問:‘汝實在年紀?’臣奏:‘現(xiàn)年五十八歲。’”[15]陳治滋是進士,當時擔任奉天府學官,官方不可能沒有他的履歷,足見連乾隆帝都知道官員履歷并不是非常靠譜,故而當面向陳治滋詢問。江慶柏先生在《年表》的前言中就明確了該書的處理原則:“凡有其他傳記資料記錄生年的,則一般不取履歷”。[16]這是實事求是的經(jīng)驗之談。因此,我們并不滿足于此,力圖找到更可靠的文獻來確認鄭方坤的出生年月。

鄭方城《寄壽荔鄉(xiāng)三弟》有“圉且之月元黓歲,懸弧佳日思吾弟。廣川華署日正高,遙想邦人爭相詣”,“景州百姓亦樸淳”和“四十強仕載禮經(jīng)”的詩句,[17]乃為鄭方坤四十歲生日所作。詩中的“元”是避諱字,“元黓”即“玄黓”,也就是壬年。壬年四十歲,說明鄭方坤生于癸年。詩中的“廣川”即指景州,根據(jù)前引鄭方坤的仕宦履歷,在景州的壬年肯定是雍正壬子年(1732),亦可逆推其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由此可證,鄭方坤官員履歷中的年齡記載是可靠的。另外,由詩中的“圉且之月”可知鄭方坤生于六月。

游紹安《口號哭林蒼巖正青丙子年》自注:“自去冬迄今,哭荔鄉(xiāng)、德泉、蒼巖三友矣”。[18]德泉是陳治滋的號。由自注不難推定,鄭方坤、陳德泉早于林正青離世,鄭方坤又早于陳德泉。換言之,鄭方坤去世不早于乙亥年十月,不晚于陳德泉的去世時間。游紹安《奉天府府丞陳德泉墓志銘》載陳德泉“卒于乾隆乙亥年十二月十三日酉時”。[19]則鄭方坤卒于乾隆乙亥年冬季,時間上限是十月一日,下限是十二月十二日,這個時間段跨了兩個公歷年份。此外,游紹安《公祭兗州守鄭荔鄉(xiāng)文》記載了鄭方坤離世前的情形:“迨去歲聞公病告,帝諭公返里。始幸公疾非膏肓,殆勿藥有喜也。詎料抵家而喉已閉,視同輩微頷。甫半月無一言,而永隔幽明也”。[20]

綜上所考,鄭方坤生于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六月,卒于乾隆二十年乙亥冬季(1755 或1756),享年六十三歲。

四、王溱:生于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卒于咸豐四年甲寅(1854)

王溱,字成旟,一字利杰,福建長樂人。嘉慶十八年(1813)拔貢,二十四年(1819)舉人。道光六年(1826)大挑發(fā)河工,謝病歸。大紳巨室爭迎之,以課子弟。改補福鼎訓導,遇士困乏,輒周恤之,自忘其貧,晚年以目疾引退。少工詩,精楷法,通音韻。林昌彝指出其“精反切之學,詩亦清麗”[21]。莫友棠認為其“字宗二王,詩近高岑”;[22]魏秀仁評其詩“和平蘊藉”。[23]著有《四書筆記》《韻學指南》《文選音韻》《經(jīng)典釋文校證》《足雨宧詩鈔》等。

目前所見工具書對王溱生卒年所持觀點大相徑庭,且無一正確:《清人別集總目》 定為1786—1849年;《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 認為其生于1796—1800 年之間,卒年未詳;《福建清代科舉人名錄》 定為1780—1863 年。魏秀仁《陔南山館詩話》:“王成旟先生……精反切之學。時劉奐為孝廉家鎮(zhèn)將修韻書,延主其事,惜乎草創(chuàng)未成也。后改補福鼎教諭,未幾,以目疾罷。歲甲寅卒”。[23]據(jù)此,王溱卒于甲寅年(1854)?!睹駠L樂縣志·文苑傳》:“王溱……年六十四卒”。[24]逆推其生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

余潛士《王成旟<足雨宧詩稿>序》:“《足雨宧詩稿》者,長樂王君成旟之所撰著,取其燕居室名,以自署其集也。昔嘉慶辛未,予在鰲峰,始識君于書院中。時方逾冠,才華秀出,詩文名即騰達焉”。[25]嘉慶辛未(1811)“方逾冠”是一則重要信息,既可逆推其生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從而證明《陔南山館詩話》和《民國長樂縣志》相關(guān)記載是可信的,同時也說明上述幾部工具書關(guān)于王溱生平的記載是站不住腳的。

綜上所考,王溱生于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卒于咸豐四年甲寅(1854),享年六十四歲。

五、林廷禧:生于嘉慶二十一年丙子(1816),卒于咸豐六年丙辰(1856)

林廷禧,字孝源,號范亭,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區(qū))人,清代福建首位狀元林鴻年堂弟,李彥章婿。道光十一年(1831)舉人,十三年(1833)成進士,是該科最年青的進士。翁婿皆少年進士,洵為士林佳話。歷任戶部湖廣司主事、貴州司員外郎、云南司郎中、順天府道員,其間兩次京察一等。在云南迤西兵備道任上,因匪亂而遇害。追贈按察使,承襲騎都尉。著《范亭詩初草》等,入祀福州西湖宛在堂詩龕。

林廷禧的去世年月沒有爭議,但具體日期和情狀有不同記載?!睹駠颇贤ㄖ尽罚骸跋特S六年……八月壬辰,大理匪首杜萬榮、藍金喜等據(jù)城叛,遣逆黨穆洪犯道署,廷禧具衣冠升堂諭賊,中槍死之。一妾一女并罵賊遇害”。[26]據(jù)此,廷禧卒于咸豐六年(1856)八月八日?!堕}侯縣志》(民國):“丙辰……七月,土匪竄至云南縣,即會同提督文祥協(xié)力剿辦,正在連獲勝仗,而匪徒勾連大理府城內(nèi)、城外回人,藉端械斗。知大理府唐惇培稟請廷禧回署。廷禧乘夜回,于八月十二日出城彈壓,竟遇害”。[27]據(jù)此,廷禧卒于丙辰年(1856)八月十二日。沈瑜慶《述憶》詩前小序:“(廷禧)簡放云南迤西道。值回變,衣冠坐堂上,賊以矛陷之,立殞。一妾殉焉”。[28]綜合以上三則文獻,廷禧遇害于八月,情狀應以《云南通志》為近,日期則難以遽斷。

林廷禧的生年則眾說紛紜,筆者所見便有四種結(jié)論,甚至同一作者的同一個文獻出現(xiàn)不同的結(jié)論?,F(xiàn)按所見記載的作者年輩臚列(林廷禧本人的記載除外):1.彭蘊章《題林范亭觀察廷禧詩鈔》(作于廷禧生前,咸豐四年):“君年十七成進士,迄今已閱十二科,年尚未四十。”“問年還似《醉翁亭》。歐陽公作《醉翁亭記》時年才三十九”。[29]據(jù)“年十七成進士”,林廷禧生于嘉慶二十二年(1817);據(jù)咸豐四年“年才三十九”,林廷禧生于嘉慶二十一年(1816)。此詩自相矛盾了。2.魏秀仁《陔南山館詩話》:“林范亭觀察廷禧少與兄涑亭廷祺皆有神童之目,范亭年十八登許眉榜”。[30]據(jù)此,林廷禧生于嘉慶二十一年(1816)。3.李家瑞《停云閣詩話》:“林范亭觀察廷禧為家蘭卿都轉(zhuǎn)快婿,年十一歲進郡庠,十六歲登鄉(xiāng)榜,十八歲捷南宮”。[31]據(jù)此,林廷禧生于嘉慶二十一年(1816)。4.吳仰賢《小匏庵詩話》:“登科最早者,道光間侯官林范亭觀察廷禧,年十七成進士”。[32]據(jù)此,林廷禧生于嘉慶二十二年(1817)。5.王之春《椒生隨筆》:“國朝侯官林廷禧于道光辛卯登賢書,癸巳捷南宮,年才十六”。[33]據(jù)此,林廷禧生于嘉慶二十三年(1818)。6.沈瑜慶《述憶》詩前小序:“吾鄉(xiāng)林范亭先生,名廷禧,閩縣人。九歲有神童之目,應童子試《童子不衣裘裳賦》,援筆立就。起語有‘十年曰幼,五尺稱童’句,一時傳誦,遂冠其軍。弱冠成進士,觀政郎署,京察一等”。[28]據(jù)此,林廷禧生于嘉慶十九年(1814)。7.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廷禧生于嘉慶二十三年(1818),卒于咸豐六年(1856)。字范亭,福建侯官人。年十八登道光十三年進士”。[34]8.朱則杰根據(jù)上引彭蘊章和吳仰賢的記載,認為林廷禧生于嘉慶二十二年(1817)。[35]

柯、朱兩位先生是今人,自然要依據(jù)前人的記載進行推斷。我們針對前六則記載的可靠性略作分析:1.彭蘊章是林廷禧的前輩,該詩為林氏詩集題辭,且當時林廷禧健在。2.魏秀仁、李家瑞是林廷禧的同鄉(xiāng)同輩。3.吳仰賢是林廷禧異鄉(xiāng)同輩,生前無明顯交集。4.王之春是林廷禧異鄉(xiāng)晚輩,無交集。5.沈瑜慶是林廷禧同鄉(xiāng)晚輩,生于林氏身后。不難看出,彭蘊章、魏秀仁、李家瑞的記載在理論上較為可靠。彭蘊章詩中的自注雖然自相矛盾,但仔細分析該詩的語境:林廷禧中進士已經(jīng)過去二十余年,而其三十九歲卻是當年的歲數(shù),因此后者在理論上較為可靠。這樣一來,彭蘊章和魏秀仁、李家瑞的記載便一致了。

上引文獻探討林廷禧生年時,都忽略了一個“王牌”證據(jù),那就是林廷禧本人的記載。本文不可能深入探討五花八門的履歷文獻及其各自的“可靠指數(shù)”。單就生年而言,本人別集中的記載無疑是最可靠、最具權(quán)威性的。林廷禧《壬辰九月將赴春闈隨外舅李蘭卿先生彥章北上次舟中見示韻賦呈》自注:“公十五歲舉于鄉(xiāng),予去年鄉(xiāng)舉時十六歲”。[36]則壬辰年(1832)林廷禧十七歲,逆推其生于丙子年(1816)?!都膭④淮抑\》自注:“乙酉冬同應縣試,君十二歲,予十歲”。[37]乙酉年(1825)林廷禧十歲,也可逆推其生于丙子年(1816)。

綜上所考,林廷禧生于嘉慶二十一年丙子(1816),卒于咸豐六年丙辰(1856)八月,享年四十一歲。

六、結(jié)語

關(guān)于這五位文人的生卒年和享年,此前只有鄭方坤的生年、王溱的享年和林廷禧的卒年出現(xiàn)過確切可靠的結(jié)論。前者載于官員履歷,后二者載于官修方志,自然可以信手拈來。林鼎復和陳定國的別集很可能已經(jīng)散佚,鄭方坤和王溱的別集未明確記載相關(guān)信息,林廷禧的別集存世較少且未經(jīng)影印整理,故而相關(guān)問題一直懸而未決。這幾位文人的例子雄辯地說明:進行文人生平研究,絕不能只滿足于使用正史、方志、官員履歷、登科錄、年齒錄等官方資料或家譜、工具書、數(shù)據(jù)庫,還應該廣泛細致地閱讀本人及其親友師生同僚的別集、詩話、筆記、日記等文獻,后者常常會給有心人帶來驚喜和收獲。

【注釋】

[1]尤侗著、楊旭輝點校:《尤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年,第1137 頁。

[2]顧湄:《重修虎丘山志》,康熙刻本,卷首。

[3]陳維崧著、陳振鵬標點、李學穎校補:《陳維崧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第1234 頁。

[4][6][7][8][9][10]黃晉良:《和敬堂全集》,《清代詩文集匯編》第54 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年,第182、395、295、194、416、415 頁。

[5]錢儀吉等:《清代碑傳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年,第695 頁。

[11][12][13]徐釚:《南州草堂集》,《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41 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年,第359、367、371 頁。

[14]秦國經(jīng):《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年,第133 頁。

[15]陳治滋:《留都詩草》,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刻本,上冊葉十七。

[16]江慶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前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第10 頁。

[17]鄭方城:《綠痕書屋詩稿》,《清代詩文集匯編》第241 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年,第498 頁。

[18][19][20]游紹安:《涵有堂稿》,《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73 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 年,第436、580、597 頁。

[21]林昌彝著,王鎮(zhèn)遠、林虞生標點:《射鷹樓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年,第284 頁。

[22][32]張寅彭主編:《清詩話三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4929、6558 頁。

[23][30]魏秀仁著、陳慶元主編:《魏秀仁雜著鈔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年,第36、112 頁。

[24]李駒主纂、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編:《長樂縣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961 頁。

[25]余潛士著、陳名實點校:《余潛士全集》,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 年,第103 頁。

[26]陳世镕:《福州西湖宛在堂詩龕征錄》,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838 頁。

[27]歐陽英修、陳衍纂、閩侯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整理:《閩侯縣志》,自印本,1995 年,第528 頁。

[28]沈瑜慶著、福建省文史研究館整理:《濤園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年,第4 頁。

[29]彭蘊章:《松風閣詩鈔》,《清代詩文集匯編》第577 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年,第509 頁。

[31]李家瑞:《停云閣詩話》,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藏遞刻本,咸豐五年(1855)初刻,卷十五葉十一。

[33]王之春著、喻岳衡點校:《椒生隨筆》,長沙:岳麓書社,1983 年,第78 頁。

[34]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 年,第1534 頁。

[35]朱則杰:《<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訂補——以李瑞和等八位福建籍作家為中心》,《閩江學院學報》2017 年第4 期。

[36][37]林廷禧:《范亭詩初草》,福建省圖書館藏清刻本,卷一葉一、卷一葉八。